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古代房中术 >

第1部分

古代房中术-第1部分

小说: 古代房中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气功修炼中,不少学派是修炼阴阳之术的,特别是在道家气功中。由于社会戒律原因,特别是进入封建社会以后,修炼者对于阴阳之术的传播,只是用比喻、隐语来口传。秘传,让人从修炼实践中慢慢领悟。同时,修炼阴阳之术的古人,又是以“坎离”、“龙虎”、“玄牝之门”等等来作比喻,这对现代人来说,就更难读懂了。

可现在这个气功兴起的年代里,修炼阴阳之术的人,却又越来越多。但修炼者对于师传的门户之见,并未解决;对于古怪难懂的比喻,隐语,依旧流传于口头、书本。因此现在修炼阴阳之术的人,仍与古人同样,一般都是陵檬陇陇、边猜边想、边悟边修。因此现代修炼阴阳之术的人,明理实修者少,盲目空修者多。有的效果平平,有的一损一益,有的两败俱伤。为让修炼阴阳之术者识别途径,走上正道,特将相关内容简述如下,供同道者研考之。

什么是阴阳

在自然界里阴与阳是物质的属性,即凡是活动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功能性的、机能亢进的等,部属于阳;凡沉静的、内在的、下降的、寒冷的、黑暗的、机能衰弱的等,都属于阴。人体的上部属阳,下部属阴;体表属阳,内里属阴;体表的背部属阳,腹部属阴;外侧属阳,内侧属阴。以脏腑来分,六腑属阳,五脏属阴。阴阳一词,本伏羲画一父为阳,一,受为阴。《易·系辞上传》云:“一阴一阳之谓道。…‘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天地间处处分阴阳,阴阳统天地而应方“物。因此,在气功学里,阴阳是道家、儒家、佛家、医家讨论玄理功理时常用的类名词。在气功修炼中,尤以道家、医家之论修炼,自始至终,不离阴阳。

什么是阴阳之术

在气功修炼中,凡以阴阳立法的气功方式,统称阴阳之术。修炼阴阳之术者,由于学派不同,其修炼方法各式各样,不过万变不离其宗,无论哪种方式方法的修炼,都少不了形体、气息、心神的调整,所以总体还是不外乎形修、气修、神修三种。就是说,无论哪一种修炼方式,都要同时包含形体、气息、心神三种因素的调整修炼,缺一不可,其修炼结果都是以提高“精气神”为总目标的。修炼阴阳之术的方式方法,其总体区分是:形修者是制作自身形体运动法则,侧重于炼精;气修者优选人体中阴阳物质,并与之气息交用,侧重于炼气;神修者,让识神谈化、空化,们重于强化元神。修炼阴阳之术的方式方法,其具体区分主要体现于阴阳两物距离的近远,其距离又包含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譬如:阴阳两物(敏感点)调整到距离相近或相触,并通过修炼的意识活动,则属形修;阴阳两物距离较远、以及予光摄取储存在脑海中的远近形象,并通过修炼的意识活动,则属神修;不论形修或神修都是把阴阳两物之气(信息)交用于一起者,则属气修。

修炼阴阳之术是有过程的。初修者只能进行气修和导引按摩,达到意念一动,松静自然进入气功态者,就能进行神修;丹田气足,丹基筑成,并能控住玉关之后,才能进行形修。少年和精足气旺神全的青年,不宜形修;老年和体弱神衰的中青年老,宜及早形修。修炼阴阳之术的和其他学派的修炼者一样,功夫越深,修炼方法越简。功夫深的不强求修炼时间和套路,可随机而修,随机而炼,只要意不失控,24小时都可练功。修炼阴阳之术要把握火候:火候,指炼丹用火的掌握。火候有余则伤,不足则坏。故修炼时要注意区别运用文烹、武炼、下手、止歇、进阳、退阴、还丹、大丹、增减、温养之火候,并要始终彻悟之,方能成功。由于气功火候的灵活性大,难以掌握,所以历来以火候为炼丹的秘钥,以火候为丹家不传之秘。因此修炼者只有临机权衡,体悟精微。如精生有调药之候,药产有采药之候,归炉有封固之候,起火有运行之候,沐浴有停息之候,火足有止火之候。要把握好大侯,须做到“似是乃是,自然而然”。如此才能有切实的体验。

修炼阴阳之术的名人名言

修炼阴阳之术的名人中,留名最早,寿命最长,影响最深的要数彭祖。他曾作尧、商、周史臣,年七百余,有少荣、善房中导引及括静养性之术。《神仙传·彭祖》云:“天地得交接之道,故无终竟之限;人失交接之道,故有伤残之期,能避众伤之事,得阴阳之术,则不死之道也。”《养性延命录·卸女损益篇》云:“彭祖曰:上士别床,中士异被,眼药百裹(过),不如独卧。”从《彭祖经》中知道:彭祖之法,系括服食、修炼、房中术于一体,并突出房中术的作用,给后人影响较深,故为道家内修法之元始。但因彭祖在修炼方法中,突出了房中术,男女相成,故后又有人说他是邪术而攻之。

元明之际善阴阳之术杰出的气功家和养生家要数张三丰了,他的寿命说法不一,有言五百多岁者,有言四百多岁者,亦有言三百多岁者,颇费人猜测。汪锡龄作《三丰先生本传》云:“三丰生于元定宗丁未(公元1247年)仲夏四月初九日子时,其卒年诸本不载,皆因升仙而去,且常显化人间。”“万历十四年(14l6年)五月朔,为南极万寿人诏,遂与玄天官属御气同行,适见胡广情切,乃按云车,许以陛见。人朝后即赴上清之命,固然而去。”就以此计算,三丰寿数亦为169岁,仍属长寿巨星。张三丰,中国道教文化史上杰出的英才,道教文化的杰出学者,他承道教南宗,融合儒释道三教而创三丰学派,在道教丹鼎门中有极崇高的地位,他精通内丹、外丹和黄白之术,对后世影响极大。

道家的修炼目的在于成仙,在于长生不老,修炼的过程叫炼丹。清修派认为,人的自身本有阴阳,故行清修之功;双修派认为,男女为阴阳,故行清静阴阳双修之功。这就是区分清修与双修的关键。三丰派主清静阴阳双修,“清静阴阳,双修双成”。三丰之“体隔神交”的双修法,被公认为阴阳双修金液还丹之正脉。《抱朴于内篇》曰:“房中之法十余家,或以补救伤损,或以攻治重病,或以采阴补阳(采阳补阴),或以增寿,其大要在于还精补脑之事耳。…‘然又宜知房中之术,所以尔者,不知阴阳之术,属为劳损,则行气难得力也t,…‘凡服药千种,三性之养,而不知房中之术,亦无益也。”“善其术者,则能却走马以补脑,还阴丹以朱肠,采玉液于金池,引三五于华梁,令人老有颜色,终其所禀之天年。”“夫阴阳之术,高可以治小疾,次可以免虚耗而已。”上述论述是对阴阳之术的修炼作用作了概括。
古代性观念和房中术
古代性观念和房中术在类人猿向人的进化过程中,人类的性系统和性功能逐渐发生巨大变化。当类人猿开始能直立行走把双手解放出来之后,便逐渐形成了面对面的性交方式。

约公元前150万年,人类发现了性交与怀孕之间的关系。在母系氏族社会以女性为中心。在当时极为艰苦的生存条件下,初民从男女生殖器的接触中可以轻易获得平时难以得到的极大的愉快,而且他们看见婴儿由女阴娩出,导致种族的繁衍,由此产生了女性生殖器崇拜。公元前8000年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社会进入全盛期。在母系氏族社会的中后期已经产生了男性生殖器崇拜。男性生殖器崇拜和女性生殖器崇拜并存。随着犁耕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男子在生产中的重要地位日渐突出,母系氏族社会被父系氏族社会所取代。这了推动了男性生殖器崇拜的发展。在古代的性崇拜中,还包括性交崇拜和生殖崇拜。性崇拜都与人类的生存直接关联,一是为人类生存祈愿五谷丰登,二是祈祷种族子孙后代繁荣昌盛。中国许多地方,如西安半坡仰韶文化、内蒙古境内3000多年前的岩画和出土的彩陶有模拟女阴、男根,描绘男女交媾、求育舞蹈等有浓厚性崇拜色彩的文化遗迹,反映出史前人类对性的认识。辽宁红山文化时期的红陶裸女像被称为中国的维纳斯女神。

中国汉民族的始祖炎黄“五帝”时期,逐渐确立了男尊女卑的等级秩序,父权制逐步得到巩固,但此时的姓氏仍从母系,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现象普遍存在。远古人类对宇宙森罗万象的认识基于二元论,都有着阴阳的相对性,从而形成中国古代性文化的阴阳思想。这种思想体现在神话、传说、宗教和哲学中,也表现在对男女生殖器官的认识上。作于3000多年前的《周易》,其要旨在探索万物之理和天人关系,以作为人类行为规范。这部著作包含有性观念在内的众多学术思想。其乾坤两卦,除象征天地、父母外,有人认为也是象征男女两性器官的符号。《周易》认为男女性事是天地阴阳的交会,给万物以生机。在《史记。夏本记》和《史记。楚世家》中记载:中国公元前21世纪左右,就有剖腹产手术。商殷王朝甲骨文中记载了阉割家畜。《山海经。中山经》、《山海经。西山经》中已记载有避孕药物。

春秋前后的《诗经》中有多处公开描写男女性爱生活和两男相悦的文字。著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左传》中记载:“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是中国对遗传与优生的最早论断。公元前685年,齐国相管仲在桓公支持下,在王宫开设女市和女闾,公共娼妓制随之兴起。

约公元前6世纪,老子在《道德经》中对性行为有节欲保精的自然、客观的描述,致后世道家、医家、养生家无不遵循。公元前4世纪前后,四川、山东等地的汉刻石画像中有大量伏羲和女娲兄妹相亲的描绘。他们不仅是人首蛇身,而且两尾相交作交尾状,两人一边交合,一边手持规和矩寓意性应有一定的道德规范,也反映出当时的图腾崇拜和性崇拜。此时期中国人懂得阉割男孩可以使他们丧失性欲和性能力,让他充任宦官。《论语。季氏》中,孔子说:“君子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告劝青年人不可放纵色欲。《孟子。告子上》的“食、色,性也”,道出了性于人生的要义。《庄子》中体现的性自然观是道家性观念的核心和基础。《吕氏春秋》亦有阐述性欲当节制,过之则伤人的道理,亦属性养生、性保健之先导。主要内容撰写于战国后期的《黄帝内经》中的《素问》和《灵枢》,都记录了不少人类性发育和生理、生殖、养生、衰老及疾病等理论和诊治的概要。

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的长沙马王堆汉墓文物——医简是古代最早的大批量珍贵性学文献。如:《十问》强调滋阴壮阳、食补助阴、房事有则、巩固精关、气功导引、补益精气、通调气血、益寿延年,主张性事时宜安神定志、徐缓虚静。《合阴阳》中总结了性事与气功导引结合及房事动作姿态的某些仿生学论述和性生理体验。《天下至道谈》中叙述了男女性生理、性心理和性养生的具体原则及措施。《养生方》及《杂疗方》中述及性医学如阳痿诊治,对男女性器官的补益养护及若干有关胎教、优生的经验等。

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艺文志》中载有:“房中八家”,是秦汉或更早的性学著作,容成居八家之首。《容成阴道》、《务成子阴道》、《尧舜阴道》、《汤盘庚阴道》、《黄帝三王养阳方》等著作的总旨是:房事有节、护惜精元,可致“和平寿考”;若纵欲太过,精元亏损则易病伤寿。汉唐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两大王朝,其经济发展、学术昌盛,性学亦因而得以发展。根据《史记》、《武威医简》、《伤寒杂病论》、《玉房秘诀》、《抱朴子》等书记述,两汉时的涉性学术在继承先秦有关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又有了明显的充实和发展。包括房中术在内的涉性学术在社会上的影响日盛。

公元317年葛洪著《抱朴子》并开始把彭祖与容成并列称为中国房中大师。南朝时的《赵飞燕外传》开小说性描写之先河。《隋书。经籍志》录有古代房中著作或涉性著作11部计34卷,其辑录有《彭祖养生经》、《素女秘道经》、《素女经》、《玄女经》、《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千金翼方》。《旧唐书。经籍志》中载有房中术《房秘录诀》8卷。《新唐书。艺文志》中载房中专著4种。这些书都在先秦、两汉相关著作的基础上有了不少发展。此时的房中术专著与《汉书》中房中八家无一相同,说明从东汉到唐初几百年间房中术已有相当大的发展。房中术中的医学内容与性心理和性行为融合一体,出现了把生物…心理…社会因�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