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菩提道次第广论 >

第23部分

菩提道次第广论-第23部分

小说: 菩提道次第广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应以对治遮除,若不能遮,应即起立设曼陀罗及诸供具,供养祈
祷尊长本尊,次缘烦恼,忿怒念诵,即能折伏。」朗日塘巴亦云:
「彼又云移动住处,劲举项颈,亦能折伏,可见彼与烦恼斗争。」
此复应如阿兰若师云:「昼夜唯应观察自心,岂有余事。」依此
而行乃能生起。又传说大觉{左口右窝}一日随见几次,尔时定
问「生善心否。」
  此诸烦恼如何断者。谓痴罪重极难远离,为余一切烦恼所依。
彼之对治,多修缘起,善巧生死流转还灭。若能修此,则五见等
一切恶见悉不得生。瞋与现后二世大苦,断诸善根是大怨敌。如
入行论云:「无罪能如瞋。」故一切种莫令生起,励修忍辱,若
不生瞋,则于现法,亦极安乐。如入行云:「若能励摧瞋,此现
后安乐。」贪爱能令先造一切善不善业,渐增势力能生生死,又欲界者,
从受用境,触缘生受,味著生爱,应多修习内外不净及贪欲尘所
有过患,而正遮除。世亲大阿阇黎云:「鹿象蛾鱼蝇,五类被五
害,一害况恒常,近五何不害。」又易生难离,谓爱四事,利誉
称乐及于此等四相违品,意不欢喜当修对治。此复总修生死过患,
特修念死,即能退除。慢于现法最能障碍当生之道,及是当来奴
贱等因,故应断除。断除道理,如亲友书云:「当数思惟老病死,
亲爱别离及诸业,终不能越自受果,由对治门莫憍慢。」若于四
谛三宝业果获得定解,则不复生疑惑随眠。
  又睡眠昏沉掉举懈怠放逸无惭无愧忘念不正知等,诸随烦恼
最易生起,障修善品,当知过患修习对治,率尔率尔令渐微劣。
其过患者,如亲友书云:「掉悔,瞋恚,及昏沉睡眠,贪欲,并
疑惑,应知如是五种盖,劫善法财诸盗贼。」劝发增上意乐经云:
「若乐睡眠与昏沉,痰瘾风病及胆疾,其人身中多增长,令彼诸
界极扰乱。若乐睡眠与昏沉,集饮食垢腹不清,身重容颜不和美,
所发言语不清晰。」又云:「若乐睡眠与昏沉,其人愚痴失法欲,
凡稚退失一切德,退失白法趣黑暗。」念住经云:「诸烦恼所依,
独一谓懈怠,谁有一懈怠,彼便无诸法。」集法句云,「若行于放逸,即坏凡夫心,如商护财货,智当不放逸。」本生
论云:「舍惭为天王,意违于正法,宁瓦钵蔽衣,观敌家盛事。」
亲友书云:「大王应知念身住,善逝说为唯一过,故当励力勤守
念,失念则坏一切法。」入行论云:「虽诸具多闻,正信乐精进,
由无正知过,而令有犯染。」不能如是断诸烦恼及随烦恼,然当
不顺烦恼,不执彼品,视如怨敌,是为现在必不容少,故应励力
摄对治品,破除烦恼,清净自内所受尸罗。大觉{左口右窝}弟
子吉祥阿兰若师谓内邬苏巴云:「智然后有人问汝弟子众,以何
而为教授中心,则定答为已发神通或见本尊,然实应说于业因果
渐渐决定,于所受戒清净护持。」故修之成就,当知亦是无明等
惑,渐趣轻微。能感现后二世纯大罪苦,谓与他斗争,然于尔时
一切众苦,舍命强忍,其伤疤等返自显示,谓此即彼时所伤,若
断烦恼发精进时,忍耐苦行,极为应理。入行论云:「无义被敌
所毁伤,若尚爱为身庄严,为大义故正精进,小苦于我岂为损。」
若能如是战胜烦恼,乃名勇士。战余怨敌如割死尸,虽不杀害自
亦当死。入行论云:「轻蔑一切苦,摧伏瞋等敌,胜此名勇士,
余者如斩尸。」故又如论云:「住烦恼聚中,千般能安住,如野
干围狮,烦恼不能侵。」道所治品,莫令侵害而当胜彼,已说共
中士道次第。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七终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八
敬礼至尊成就大悲诸善士足。
  如是恒长修习生死种种过患,见一切有如同火坑,欲证解脱
息灭惑苦,由此希求策逼其意,学三学道,能得解脱脱离生死。
又此解脱无所退失,非如善趣,然所断过及所证德仅是一分,故
于自利且非圆满,由此利他亦唯少分,后佛劝发当趣大乘。故具
慧者,理从最初即入大乘。如摄波罗蜜多论云:「无力引发世间
利,毕竟弃舍此二乘,一味利他为性者,应趣佛乘由悲说。」又
云:「知乐非乐等如梦,见痴过逼诸众生,舍弃利他殊胜业,此
于自利何精勤。」如是见诸众生堕三有海与我相同,盲闭慧眼不
辨取舍,履步蹎蹶不能离险,诸有成就佛种性者,不悲愍他,不
勤利他不应正理。即前论云:「盲闭慧目步蹎蹶,欲利世间有佛
种,何人不起悲愍心,谁不精勤除其愚。」当知此中,士夫安乐,
士夫威德,士夫胜力,谓能担荷利他重担,唯缘自利共旁生故。
故诸大士本性,谓专一趣注行他利乐,弟子书云:「易得少草畜
亦食,渴逼获水亦欢饮,士夫此为勤利他,此圣威乐士夫力。日
势乘马照世游,地不择担负世间,大士无私性亦然,一味利乐诸
世间。」如是见诸众生众苦逼恼,为利他故而发忽忙,是名士夫亦名聪睿。即前书云:
「见世无明烟云覆,众生迷堕苦火中,如救头然意勤忙,是名士
夫亦聪睿。」是故能生自他一切利乐本源,能除一切衰恼妙药,
一切智士所行大路,见闻念触,悉能长益一切众生,由行利他兼
成自利,无所缺少具足广大善权方便。有此大乘可趣入者,当思
希哉,我今所得诚为善得,当尽所有士夫能力,趣此大乘。此如
摄波罗蜜多论云:「净慧引发最胜乘,能仁遍智从此出,此是一
切世间眼,具足照了如日光。」由种种门观大乘德,牵引其意起
大恭敬,而当趣入。
 由是因缘于大士道次第修心分三,一 显示入大乘门唯是发心,
二 如何发生此心道理,三 既发心已学行道理。  今初
  如是若须趣入大乘,能入之门,又复云何。此中佛说二种大
乘,谓波罗蜜多大乘与密咒大乘,除此更无所余大乘。于此二乘
随趣何门,然能入门唯菩提心。若于相续,何时生此未生余德,
亦得安立为大乘人。何时离此,纵有通达空性等德,然亦堕在声
闻等地,退失大乘。大乘教典多所宣说,即以正理亦善成立,故
于最初入大乘数,亦以唯发此心安立,后出大乘亦以唯离此心安
立。故大乘者,随逐有无此心而为进退,如入行论云:「发菩提心刹那后,诸囚系缚生死狱,
然应称为善逝子。」又云:「今日生佛族,今为诸佛子。」此说
发心无间,即为佛子。圣弥勒解脱经云:「善男子,譬如破碎金
刚宝石,然能映蔽一切胜妙金庄严具,亦不弃舍金刚宝名,亦能
遣除一切贫穷。善男子,如是发起一切智心,金刚宝石,纵离修
习,然能映蔽声闻独觉,一切功德金庄严具,亦不弃舍菩萨之名,
能除一切生死贫穷。」此说虽未学习胜行,然有此心便名菩萨。
龙猛菩萨云:「自与此世间,欲证无上觉,其本菩提心,坚固如
山王,」金刚手灌顶续云:「诸大菩萨,此极广大此最甚深,难
可测量,秘密之中最为秘密,陀罗尼咒大曼陀罗,不应开示诸恶
有情。金刚手,汝说此为最极希有,昔未闻此,此当对何有情宣
说。金刚手答曰:曼殊室利,若有正行修菩提心,若时此等成就
菩提心。曼殊室利,尔时此诸菩萨行菩萨行,行密咒行,当令入
此大智灌顶陀罗尼咒大曼陀罗。若菩提心未圆满者,此不当入,
亦不使彼见曼陀罗,亦不于彼显示印咒。」故法虽是大乘之法,
不为满足,最要是彼补特伽罗入大乘数。
  又大乘人依菩提心,假若此心仅有解了,大乘亦尔。若有此
心德相圆满,则其大乘亦成真净,故当勤学。如华严经云:「善
男子,菩提心者,犹如一切佛法种子。」当获定解,故更释之。此如水粪及暖土等,与稻种合为稻芽
因,与麦豆等种子相合为彼芽因,故是共因。如麦种子任会何缘,
终不堪为稻等芽因,故是麦芽不共之因。由此所摄水粪等事,亦
皆变成麦芽之因。如是无上菩提之心,佛芽因中犹如种子,是不
共因。解空之慧,如水粪等是三菩提共同之因。故上续论云:
「信解大乘为种子,慧是能生佛法母。」谓菩提心如父之种,证
无我慧如同慈母。如父是藏人,决定不生汉胡等子,父是子姓决
定之因,母是藏人生种种子,故是共因。龙猛菩萨云:「诸佛辟
支佛,诸声闻定依,解脱道唯汝,决定更无余。」此赞般若波罗
蜜多,声闻独觉亦须依此,故说般若波罗蜜多为母,是大小乘二
子之母,故证空慧,不能判别大乘小乘,以菩提心及广大行而分
判之。宝鬘论云:「诸声闻乘中,未说菩萨愿,大行及回向,何
能成菩萨。」此说不由见分,当以行分。如是证空性慧,尚非大
乘不共之道,况诸余道,故若不以菩提心为教授中心而正修习,
仅于起首,略忆文句,而于余道微细一分,多殷重修,显然于法
知见太浅。总如生子俱须父母,道支圆满亦须方便智慧二品。特
须方便上首发菩提心,智慧上首通达空性。设修一分而未全修,
若唯希求解脱生死,于奢摩他须莫误为毗钵舍那,善修无我空性
之义。然若自许是大乘者,是则必须修菩提心,如慈尊云:「智
不住三有,悲不住寂灭。」以慧遮止堕生死边,以悲遮止堕寂灭
边,慧不能遮堕寂灭故。不堕有边小乘有故,菩萨道者,正所断
除,堕寂边故。
  解佛密意堪为定量诸佛子等,若有如此宝贵之心,于内生起
执为希有,叹生如此希有妙道,若内心生愚夫所爱微分功德,则
不执为如是希奇。入行论云:「余自利不起,利益有情心,此希
胜心宝,先无今得生。」又云:「岂有等此善,何有此知识,岂
有如此福。」又云:「谁发胜心宝,即礼彼士身。」又云:「从
摇正法乳,出此妙醍醐。」此说是出佛语心藏胜教授故。是故吉
祥阿底峡尊持中观见,金洲大师持唯识中实相之见,然菩提心依
金洲得,故为师中恩最重者。若有了解圣教扼要,观此传记,于
道扼要有大了解。若勤修此生真实心,虽施乌鸦少许饮食,由此
摄持亦能堕入菩萨行数,若无此心,纵将珍宝充三千界而为布施,
亦不能入菩萨之行。如是净戒乃至智慧,修诸本尊脉息明点等,
皆不能入菩萨之行。犹如世说刈草磨镰,若此宝心未至扼要,任
经几久励修善行,无甚进趣,如以钝镰刈诸草木。若令此心至于
扼要,亦如磨镰虽暂不割使其锋利,其后刈草虽少时间,能刈甚
多。一一刹那亦能速疾净治罪障,积集资粮,虽微少善能令增广,诸将
尽者能无尽故。入行论云:「大力极重恶,非大菩提心,余善何
能映。」又云:「此如劫火一刹那,定能烧毁诸罪恶。」又云:
「若思为除疗,诸有情头痛,具此利益心,其福且无量。况欲除
一一,有情无量苦,欲为一一所,成无量功德。」又云:「余善
如芭蕉,生果即当尽,菩提心树果,恒无尽增长。」
 第二如何发生此心道理分四,一 由依何因如何生起,二 修
菩提心次第,三 发起之量,四 仪轨受法。
  初中有三,初从四缘发心道理者。若见诸佛及诸菩萨难思神
力,或从可信闻如是事,依此发心,谓念所住所修菩提有大威力。
虽无如是若见若闻,而由听闻依于无上菩提法藏,信解佛智而发
其心。虽未闻法由见菩萨正法将灭,便作是念而发其心,谓念如
是正法久住,能灭无量有情大苦,我为令此菩萨正法久安住故,
定当发心。虽未观见正法欲灭,然见恶世上品愚痴,无惭无愧嫉
姤悭等,便作是念,于此世中虽于声闻独觉菩提能发心者,尚属
难得,况于无上菩提发心。我且发心余当随学,见难发心而发其
心,共为四种。发心之理,论说于大菩提发心,故是发心欲证菩
提。由何缘者,初由见闻希有神变生希有想,念我当得如是菩提。
第二谓从说法师所,闻佛功德先生净信,次于此德发欲证心。第
三谓由不忍大乘圣教迁灭,于佛妙智发欲得心。此中由见圣教不灭则能灭除有情大苦,亦缘除苦
而发其心,然其发心主要因缘,是由不忍圣教寝灭,若不尔者,
则与下说依悲发心有重复过。第四由见此心大利极为希贵,正由
此缘之所激动,便于佛所发欲得心。又此发心,由于菩提发欲得
心而为建立,非就所为而为安立。若不于佛功德修信,则于佛位
不希证得,不能灭除,于办自利执唯寂灭为足之心。若由修习慈
悲门中,见于利他须大菩提,欲得佛者,此能遮遣于利他中执唯
寂灭为足之心,不能遮前满足执故,又无余法能遮彼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