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475-重订通俗伤寒论 >

第76部分

475-重订通俗伤寒论-第76部分

小说: 475-重订通俗伤寒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炳章按】热病瘥后。饮酒而复热。盖酒味辛而大热。伤寒前热未已。而又饮酒。则转加热甚而增剧。 
必兼烦闷干呕。口燥不纳等症。急用川连、葛花、连翘、生栀、枳实、乌梅、银花解之。林澜用小柴胡汤。加葛 
根、黄连、乌梅。脉洪大者。人参白虎汤。加葛根、黄连。或竹叶石膏汤。加鸡距子、亦妙。《千金》方云。大病 
瘥后食猪肉及羊血肥鱼油腻等。必大下利难治。食饼、饵、粢、黍、饴、 、HT 、馐、枣、栗、诸果。坚实难 
消之物。胃气虚弱。不能消化。必更结热。不下必死。下之复危。皆难治也。瘥后食一切肉面者。病 
更发。饮酒又食蒜韭菜者。病更发。食生鱼 下利不止。食生菜及瓜。令颜色终身不复。食生枣羊肉。膈 
上作热蒸。食犬羊等肉。作骨蒸。新汗解后。饮冷水者。损心胞。令人虚。虽补不复。《金匮》云。 
时病新瘥。食生菜者。手足必肿。此皆瘥后食物之禁也。 

第十一章·伤寒复证
第三节·伤寒房复
属性:(附阴阳易) 
【因】喻嘉言云。伤寒瘥后。热毒遗于精髓中者。无由发泄。骤难消散。故新瘥人与不病患交媾。 
而无病之人反得病也。男病新瘥。妇人与之交合而得病。名曰阳易。妇人病新瘥。男子与之交合而得病。 
名曰阴易。所以呼为易者。以阴阳相感动。其毒遗着于人。如换易然也。若新瘥人。因交合而自病复发。 
不遗传与人。谓之房劳复。钱天来云。男女一交之后。自然元气空虚。余邪错杂于精气之中。走入精隧。 
溢入经络。乘其交后虚隙之中。入而浸深于藏府筋骨脉络俞穴之间。则正气因邪而益虚。邪气因虚而益盛。 
故有此阴盛阳衰之诸证也。邪入阴经。身体必重。真阳亏虚。三焦不运。宗气不行。所以少气。邪从阴 
窍而溜入少阴厥阴。故少腹里急。若里急之甚。或引阴中拘挛。皆阴邪之所致也。阴邪在下。而虚阳上 
走。故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下焦虚冷。所以膝胫拘急也。此真所谓阴阳之患。故以烧 
散主之。 
【证】其候身重气乏。百节解散。头重不举。目中生花。热上冲胸。火浮头面。憎寒壮热。在男子则 
阴肿。少腹绞痛。在妇人里急。连腰胯内痛。甚者。手足冷挛蜷。男子卵陷入腹。妇人痛引阴中。皆难 
治也。其有不即死者。筋脉 
缓弱。血气虚。骨髓竭。恍恍翕翕。(《千金方》作嘘嘘吸吸。)气力转少。着床不能动摇。起止仰人。或牵 
引岁月方死矣。舌出数寸者死。若卵缩入阴。手足拳亦死。 
【脉】虚弱者。脉微。四肢逆冷者。脉沉。离经脉见者死。 
【治】《伤寒蕴要》云。房劳复。阴阳易。仲景治以烧 散。(治男子病、用妇人 裆近阴处、一 
般样、剪取一块、烧灰、调入药服、或白汤下、亦治妇人、取男子 裆如前法。)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小便即利。阴头微肿。此为愈矣。(方义)钱天来云。男女之交媾。易所谓二气感应。以相与也。 
以未净之邪随交合之情。精神魂魄。无不动摇。翕然而感。感而遂通。混入于少阴之里。故以近阴处之 裆。 
引出其阴中之邪。所谓物从其类。同气相求之义也。 
【廉勘】病后气阴两虚。早犯房事。真元大伤。而复触外邪。深入下焦阴分。销烁阴精。为病极重。其症 
头重不举。目中生花。腰胁痛。小腹里急绞痛。增寒发热。或阴火上冲。头面烘热。胸中烦闷是也。宜用吴氏 
六味饮。加麦冬、豆豉、栀子、煎汤。调下烧 散。若小腹急痛。脉灶足冷。须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汤。煎 
成、调下烧 散。 
【炳章按】王士雄云。阴阳二易。余谓之热入血室症。第阴易较重于阳易。以女人病热之气。本从阴户出 
也。古人用烧 之义最精。取其能引热邪。仍由原路去。故阴易须剪所交接女人未浣 裆。《千金》用月经 
赤帛。亦从此脱胎。《活人书》治房劳头重眼花。小腹绞痛。用 鼠粪汤。(鼠粪两头尖者十四粒、韭白根一握、 
水二钟煎。)不可热服。随症加减。有粘汗为效。或调烧 散、同服。女劳复。头重目花。腹中绞痛有热者。 
用刮青竹皮半升。煎服。随症加减。调烧 散。赤衣散。(治女劳复、并阴易、以室女月经布近阴处、剪一方、烧灰、 
调药服下。)虚弱脉微者。以四君子汤。送烧 散。或人参三白汤。调赤衣散服之。小腹里急。脉沉逆 
冷、当归四逆汤。加附子、吴萸。送赤衣散。仍以吴萸一升。酒炒熨少腹。大便不通。昏乱惊惕者。宜妙香丸。 
(辰砂三钱、冰片三分、腻粉、麝香、牛黄各三分、金箔五张、巴豆霜一钱、上为末、另研入黄蜡三钱、 
蜜一匙、同炼匀、和药为丸、每两作三十丸。)弱者、服三丸。壮者五丸。米汤送下。大便通即止。若妇人病 
未平复。有犯房事。小腹急痛。连腰胯痛。四肢不仁。无热者。宜当归白术散。(当归、白术、附子、桂 
枝、炙甘、白芍、黄 、人参、姜、枣、水煎。)调服烧 散。阴阳易病。热气上冲。胸中烦闷。手足挛 
拳。搐搦如风状者。宜栝蒌竹茹汤。(栝蒌根、青竹茹、水煎。)吞服烧 散。易老则分寒热而治。若伤 
在少阴肾经。有寒无热者。以附子汤。调下烧 散。若伤在厥阴肝经者。以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附子。 
送下烧 散主之。如有热者、以鼠屎竹茹汤之类。送下烧 散主之。要在审察脉证。分其寒热而治矣。 
《阴证咯例》云。阴阳房劳。果得阴脉。当随证用之。若脉在厥阴。当归四逆汤。送下烧 散。若脉在 
少阴。通脉四逆汤。送下烧 散。若脉在太阴。四顺理中丸。送下烧 散。王肯堂曰。尝治伤寒病未 
平复。犯房室。命在须臾。用独参汤。调烧 散。凡服参一二斤余。得愈者三四人。信哉、用药不可 
执一也。 
又按 余尝治温热瘥后房复。头重眼花。腰背痛。小腹里急绞痛。串胯筋挛。身热。心胸烦闷。便闭 
溲短。用鼠屎二钱。人中白三钱、晚蚕砂三钱。鲜生地五钱、捣生锦纹一钱。蜣螂虫一钱。桃仁钱半。冬 
葵子三钱。川黄柏一钱。木通钱半。甘草梢八分。取其以浊导浊。效如桴 。经治验多人。而不用烧 
散亦能取效。王士雄云。竹茹、花粉、韭白、滑石、白薇、川楝子、槐米、绿豆、甘草梢、土茯苓等药。亦可采用。 

第十一章·伤寒复证
第四节·伤寒感复
属性:【因】瘥后伏热未尽。复感新邪。其病复作。 
【证】头痛发热。恶风或恶寒。舌燥口渴。或兼咳嗽。 
【脉】兼风者脉浮缓。兼湿者濡数。兼寒脉紧或浮数。 
【治】感寒身热恶寒者。葱豉葛根汤。(鲜葱白二枚、淡豆豉三钱、生葛根钱半。)加薄荷、 
连翘壳。寒重骨疼者。加羌活、苏叶。偏于热重者。加花粉、知母。咳嗽者。加光杏仁、前胡、 
桔梗。兼风热重者。银翘散。桑菊饮。桑杏汤。随症酌用。邪郁于内。见烦躁者。荷杏石甘汤。 
(苏薄荷一钱、光杏仁三钱、石膏四钱、知母三钱、生甘六分、细辛三分。鲜竹叶三十片。) 
或葱豉白虎汤。(鲜葱白三枚、豆豉三钱、生石膏四钱、知母三钱、细辛三分、生甘五分、粳米三 
钱、荷叶包。)营分有伏热者。七味葱白汤(淡豆豉三钱、生葛根钱半、鲜生地三钱、麦冬钱半、 
葱白三枚、生姜二片、百劳水煎。) 

第十一章·伤寒复证
第五节·伤寒怒复
属性:【因】伤寒瘥后。因事触怒。相火暴发。因而余热复作。 
【证】身热胸闷。心烦懊 。气逆喘呼。甚则胁痛呕血。或少腹急痛。不语如 。形厥如尸者。 
【脉】多弦浮躁盛。或弦劲。或弦涩。或沉弦搏坚。 
【治】先宜苏子降香汤。(炙苏子、制香附各钱半、降香一钱、川贝、广郁金、焦山栀、旋复花包煎、 
各三钱、淡竹茹、白薇各二钱、葱须三分冲。)加桑叶、丹皮、银胡、地骨皮。平其气以清泄之。 
若瘀血结聚。少腹急痛者。代抵当汤。(酒炒锦纹二钱、桃仁钱半。炒穿甲一钱、醋炒莪术、归尾、 
玄明粉各一钱、细生地三钱、官桂三分)加杜牛膝主之。香壳散。(制香附、归尾各三钱、炒枳壳二钱、 
炒青皮、新会皮、乌药、赤芍、醋炒莪术各一钱、西藏红花、炙甘草各五分、上药共研为散、每用五钱、 
水煎去渣。调童便半杯。空心温服。)加白薇、玄胡索、炒穿甲、尤捷。不语如 。形如尸者。宜犀角 
地黄汤(黑犀角一钱、鲜生地六钱、丹皮二钱、赤芍二钱。)加桃仁、归尾、白薇。厥症返魂丹等。 
甘咸以平之。芳香以宣之。虽然。怒复有大怒郁怒之分。大怒者。其志愤激。则气血易于奔迫。而无 
所节制。《经》所谓怒则伤志也。脉多浮弦躁盛。症多失血。甚或痛厥。仍宜苏子降香汤。加蜜炙延胡、 
醋炒锦纹、盐水炒川连等。以降泄之。血虚火旺者。拔萃犀角地黄汤。(白犀角一钱、鲜生地一两五钱、 
生锦纹三钱、川连一钱、青子芩二钱)加白芍、白薇、童便、金汁等。以通降之。郁怒者。其志怫戾。 
则气血易于瘀壅。而不克宽舒。《经》所谓怒则气逆也。脉多弦涩。甚则沉弦搏坚。症多瘕疝。久则成痨 
成蛊。治法。瘕疝、宜开郁正元散。(方见前)茴香橘核丸。(小茴香五钱、橘核炒三两、延胡一两五钱、 
青皮八钱、桃仁三两、川楝子一两五钱、两头尖五钱、归须一两五钱、杜牛膝一两五钱、炒穿甲一两、 
柏子仁三两、上为末、葱白汁捣丸、朱砂为衣、每服钱半、淡盐汤下。)等选用。成痨宜紫菀散。(紫菀、 
北沙参各二两、麦冬、桔梗、茯苓、阿胶、川贝母各一两、五味子、炙甘草各五钱、上药为末、 
每四五钱、水煎去滓服。) 
劫痨散。(细生地、生白芍各三钱、白归身二钱、潞党参、阿胶、仙半夏、炙绵 各钱半、炙甘草一钱、 
五味子五分、以上各药为散、每服三四钱、温汤调下、空心服。)顾氏清金散。(生桑皮、百合、 
冬花、川贝各三钱、生苡仁五钱、地骨皮四钱、麦冬二钱、生甘八分、生藕汁一杯冲、童便一杯冲、 
枇杷叶去毛一两、鲜茅根一两、煎汤代水。)等选用。成蛊当归活血汤。(全当归三钱、桃仁二钱、 
桂枝钱半、炒枳壳、赤芍、鳖血柴胡各八分、赤苓一钱、黑炮姜四分、藏红花二分、炙甘草五分、 
鲜生地一两。陈酒一瓢冲入。)服之不应。再加炙穿甲五分。又不应。加附子三分。有实热者。禁用。 
须加大黄一钱亦可。或下瘀血汤。(原桃仁三钱、生锦纹钱半、醋炒地鳖虫十只。)或桃仁承气汤。 
合逍遥散。(原桃仁、全当归、赤苓各三钱、生锦纹钱半、风化硝一钱、川柴胡、官桂、炙甘草各五分、 
薄荷四分、细辛三分、生白术八分、炒蝼蛄十只、研包。)奏功更捷。 

第十二章·调理诸法
第一节·病中调护法
属性:(添加) 
【荣斋按】本章原作只有瘥后调理法,而不提及病中调护法,在编述方面是脱节,在事实方面是缺点。 
须知疾病与调护,为医疗过程中一个重要关键,医药疗效之显著与否?与调护的合理不合理有密切关系。中医文献 
记载,因失于调护而造成事故的例子,是不少概见的。例如《冷庐医话》载∶秀水王氏子患身热、咳嗽、由 
于不忌风冷和饮食,结果致疹发不透,胸闷气喘而死,这是一个事实。另一方面,譬如感寒病热,服发汗剂, 
若病家不善调护,或因覆被太多,致药后大汗淋漓,病反热高;或因服药之后,仍食荤腥油腻,热不得退; 
在病家尚以为医生辨证不确,用药失当之故,而不知其症结是在病家之失于调护。 
祖国护病学说,在张仲景时代是很讲究的。例如∶服桂枝汤后的“将息”和“禁忌”,经常关心服药 
后的病理响应和药理响应等;已具备了护病学的基础。后此各家医书,不重视这个方法,认为它是医疗任务中 
的附件,仅列入“保生”“慎疾”一类文本中,缺乏有系统的叙述。现下我把近人关于护病方法的文本摘录 
三篇,取其通俗易晓,避免高深的理论,并附入西医护病学若干则,取长补短,以资互相参证。 
(甲)毛退之提出四点∶(一)空气宜流通──一日夜须得两三回之换气,但换气时不可使病患感觉有 
寒,春秋宜以衣被谨护之,冬季宜 火于炉,以助其温。衣服被褥,常洗晒以使其洁。病体则时以温水毛巾拭之,使 
皮肤之呼吸便易。(二)病室──宜整齐、清洁、闲静,最忌乱杂秽物或喧扰。(三)宜保持平衡之体温── 
病患手足最易寒冷,则与他部温度不平衡,致妨碍血行。(四)食物宜适量调剂其食欲──病患之食量,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