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475-重订通俗伤寒论 >

第46部分

475-重订通俗伤寒论-第46部分

小说: 475-重订通俗伤寒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特节述其说曰。古人言热未入胃。早下之。热乘虚入胃。故发 。热已入胃。不 
即下之。胃热不得泄。亦发 。此指伤寒化热。误下失下而言。若疫证未经表下。不一 
二日而即发 疹者。若迟至四五日而仍不透者。非胃虚受毒愈深。即发表攻里过当。至 
论赤者胃热极。五死一生。紫黑者胃烂。九死一生。余断生死。则又不在 之大小紫黑 
。总以其形之松浮紧束为凭。如 一出。松活浮于皮面。红如朱点纸。黑如墨涂肤。此 
毒之松活外见者。虽紫黑成片可生。一出虽小如粟。紧束有根。如履透针。如矢贯的。 
此毒之有根锢结者。纵不紫黑亦死。其色红而活。荣而润。或淡而润。皆 疹之佳境也 
。若淡而不荣。或娇而艳。或干而滞。其血最热。若色深红。较淡红稍重。色紫艳如胭 
脂。较深红更恶。色紫赤类鸡冠花。较艳红毒火更盛。色青紫如浮萍之背。多见于胸背 
。乃胃热将烂之候。其治法。总宜大清胃热。兼凉血解毒。以清瘟败毒饮为主。(生石 
膏、知母、犀角、鲜生地、赤芍、丹皮、栀子、黄芩、连翘、元参、桔梗、生甘、鲜竹 
叶、重加大青、少佐升麻、或加紫草、红花、或加桃仁、归尾。)此治温毒、热疫、 
疹并发。及时行烂喉丹疹。出死入生之正法眼藏也。凡温热病发 疹。予每用俞氏透 解 
毒汤加葛根石膏。若温毒热疫及烂喉痧。或发 疹。或发丹痧。皆主清瘟败毒饮加减。 
二方皆屡投辄验。较之秦皇士透化 疹之升麻清胃汤。(升麻、鲜生地、丹皮、川连、 
木通、生甘草、误食荤腥者、加山楂、砂仁。)奏功尤捷。独内 一证。最难诊察。特 
述赵晴初《存存斋医》话一则。(荣斋按∶内 一则出自吴坤安伤寒指掌第三卷。赵氏也 
是转载而来的。)时毒温疫。口鼻吸受。直行中道。邪伏募原。毒凝气滞。发为内 。 
犹内痈之类。其证似躁非躁。耳热面红。目赤口干。手足指冷。或作寒噤。心烦气急。 
不欲见火。恶闻人声。甚则昏不知人。郑声作笑。其脉短滑。其舌苔多 
黄浊。中见黑点。或纯黑中见红点。或黑苔聚于中心。治宜宣通气血。解毒化 为主。 
(银花、连翘、僵蚕、钩藤勾、紫花地丁、赤芍、丹皮、紫草、楂肉、人中黄等。)得 
脉和神清。方为毒化 解。但其 发于肠胃嗌膈之间。肌肤间不得而见。往往不知为 
证。而误治者多矣。此则俞氏所未备。节录之。以为临证之一助。 
【荣斋按】本节俞氏所说,大致可分为阳证发 、阴证发 两类,何氏补出“内 
”一则,是需要的。但尚有“伏 ”一证,也是伤寒发 中的一个重要证候,临床时也 
常有看到,俞氏只在论脉条内讲起“脉伏而 亦伏”一语,对于症状和治法,却没有提 
及;这是罅漏,应予补充,兹从吴坤安伤寒指掌录入,庶几比较完备。吴坤安说∶“凡 
伤寒邪入太阴,脉静神呆,舌心灰黑,防有“伏 ”。或时感之症。过经不解,舌苔灰 
黑,或舌心黑晕,肌表不甚发热,脉象亦似沉缓,但神识不清,或郑声作笑,此阳邪陷 
入太阴,防有“伏 内发”;其脉静身凉,非邪退正复也,乃阳邪陷于阴分也。法宜宣 
通气血,透提 毒,以实证治之;如连翘、赤芍、银花、紫草、生楂肉、槟榔、天虫、 
刺蒺藜、犀角尖、角刺之类;透之提之, 疹外达,自然毒透神清。”廉臣先生对“透 
”方法,另有一种经验,特介绍如下∶“温病发 之际,用清营透络,解毒化 而 
仍不透,往往用攻下逐毒,腑气一通,而 始大透,伏邪从 而解者,亦常见之。”这 
方法虽从吴又可书中得来,但通过经验家的实验,更值得我们珍视了。 

第八章·伤寒兼证
第十九节·发狂伤寒
属性:【因】胃热蒸心。阳盛发狂。其主因也。伤寒少。温热病多。温热病夹 毒。夹痰 
火者尤多。其先夹醉饱、夹惊、夹怒者亦多。此皆谓之阳狂。他如作汗发狂。蓄血发狂 
。阴躁发狂。心风发狂。此皆谓之如狂。病源既异。病状自殊。 
故治病必求其受病之源。 
【证】伤寒化热传里。及温热病里热亢盛。症皆目赤唇焦。齿燥舌干。大渴饮水。 
始得少卧。不安。妄语悲叹。继即弃衣狂奔。骂詈叫喊。不避亲疏。甚则逾垣上屋。登 
高而歌。舌苔深黄浓腻。甚则老黄焦黄。或夹灰黑。多起芒刺。夹 毒者。胸闷心烦。 
起卧无定。静躁不常。 点隐隐。壮热无汗。舌苔纯黄边黑。中见红点。夹痰火者。痰 
壅气逆。胸闷呕吐。静则迷蒙昏厥。躁则狂妄舞蹈。舌苔黄浓而滑。或黄白相兼。或夹 
灰腻。扪之湿润。夹醉饱者。或歌或骂。或笑或哭。嗳腐难闻。酒气喷人。舌色深紫而 
黯。扪之滑润。或中见黄腻。或后根黄浓。夹受惊者。痰涎壅塞。牙关紧急。躁则狂言 
多惊。卧起不安。静则短气心悸。神识如痴。舌苔多黄而滑。或夹红星。夹触怒 
者。两 
目斜视。势欲杀人。见人欲啮。切牙 齿。发则怒狂骂詈。醒则歌哭吁叹。舌多焦紫。 
或鲜红起刺。此皆阳狂之本证夹证。有实无虚。若作汗发狂。其人欲食。大便自调。溺 
反不利。骨节作痛。翕然发热。奄然发狂。 然汗出而解。舌苔薄白微黄。蓄血发狂。 
太阳病不解。热在下焦。少腹硬满而痛。小便自利。大便反黑。瘀热在里。其人发狂。 
舌色多紫而黯。扪之滑润。阴躁发狂。初起无头痛。不烦闷。但手足逆冷。阴极发躁。 
欲坐卧于泥水井中。或欲阴凉处坐。或烦渴而不能饮水。躁乱不安。如发狂状。舌多灰 
而淡白。或灰黑而嫩滑。心风发狂。发则牙关紧急。痰涎上塞。口吐白沫。迷闷恍惚。 
醒则狂言多惊。喜怒不常。甚则或歌或哭。舌色纯绛鲜泽。略有垢浊薄苔。或红而上罩 
粘腻。似苔非苔。此皆如狂之阴阳错杂证。虚实皆有。 
【脉】荣斋按∶狂症脉多滑大(见王馥原医方简义),只有蓄血如狂则脉见沉弦, 
或沉数而实;俞氏原文罗列了十一种脉症,头绪纷繁,徒乱人意。兹删之。 
【治】发狂无汗者。新加白虎汤。加葱豉。凉泄郁热以出汗。汗仍不出。而热甚狂 
乱者。三黄石膏汤。(川连、条芩、川柏各一钱、石膏八钱、知母四钱、生山栀、淡 
香豉各三钱、麻黄六分、雪水煎药)加辰砂、连翘心(各一钱)、竹叶卷心(三钱)、 
大发其汗以泄热。热泄汗出。其狂自止。发狂便结者。白虎承气汤。加芦笋、竹叶芯。 
凉泻实火以通便。便仍不畅。而热闭狂昏者。牛黄泻心汤。(西牛黄、辰砂各五分、 
生大黄三钱、梅冰一分、共研、先用生姜汁一滴、白蜜两小匙、和开水调服)、两清心 
胃以泻火。火泄热清。其狂自愈。阳毒发狂。解毒承气汤。加紫雪丹(八分、药汤调下 
)活水芦笋(二两)、大青叶(八钱、与方中绿豆煎汤代水)。峻逐毒火以泻阳。阳毒 
虽解。而 发未透。神识昏迷者。犀地清络饮。加三黄泻心丸。(川连三钱、青子芩、 
煨甘遂各二钱、西牛黄、广郁金各钱半、猪心血一枚为丸、重一钱、朱砂为衣、药 
汤调下)。开窍透 以清神。神清 透。其病自痊。痰火发狂。轻则陷胸承气汤。重则 
加味凉膈煎。调下安神滚痰丸。( 礞石、风化硝、辰砂各一两、沉香、珠粉各五钱 
、研细、竹沥姜汁皂荚膏为丸、如芡实大、每服三丸)。峻下痰火以除狂。狂除而神识 
迷蒙者。玳瑁郁金汤去紫金片。调下《局方》妙香丸。清凉芳烈以开窃。整肃痰火以醒 
神。神识清醒。其根自除。醉饱发狂。先以炒盐汤调下瓜蒂末(一钱)吐之。继以枳实 
导滞汤。加槟榔(三钱)。枳 子(五钱)下之。终以葛花解酲汤加减。(生葛花一钱 
、枳 子四钱、青皮八分、广皮钱半、生于术一钱、赤苓、猪苓、泽泻各钱半、六神 
曲三钱、广木香、春砂仁各六分、鲜青果二枚)。解其酒毒。调其脾胃以善后。触惊发狂。先 
与蒿芩清胆汤。调下许氏惊气丸。(铁粉、橘红、姜南星、南木香、白僵蚕、白 
花蛇、麻黄、天麻各五钱、苏子一两、全蝎、辰砂各一钱、龙脑、麝香各一厘、 
同研极匀、蜜丸如龙眼大、每服一丸)。镇肝清胆 
以定狂。终与十味温胆汤。(潞党参、辰茯神、淡竹茹、熟地、枳实各钱半、姜半夏、 
广皮各二钱、炒枣仁、远志肉各一钱、炙甘草五分、生姜一片、红枣一枚)。补虚壮胆 
以善后。大怒发狂。便通而痰气上逆者。生铁落饮加减。(生石膏八钱、天竺黄、青龙 
齿、辰茯神各三钱、制香附、元参心各二钱、淡竹沥两瓢、石菖蒲汁二匙、同冲、 
先用生铁落一两、同生石膏煎汤代水)。坠痰镇肝以定狂。便闭而火势大盛者。白虎承 
气汤去粳米。加川连(一钱)。铁粉(三钱、同石膏先煎清汤代水)。泻火解结以除狂 
。欲汗发狂。只与葱豉荷米煎。和中解肌以助汗。或但饮沸水以发汗。汗出则狂自止。 
蓄血如狂。轻则犀角地黄汤加味。(方载伤寒变证蓄血条)重则代抵当汤加减。(酒浸 
生川军四钱、光桃仁十粒、风化硝、酒炒莪术、归尾各一钱、鲜生地一两炒、穿甲八 
分、官桂三分、青糖一钱拌炒 虫五只)。搜逐瘀积以消之。瘀消血行。如狂自止。终与 
四物绛覆汤。养血活络以善后。阴躁如狂。脉沉细而肢冷烦躁者。真武汤加辰砂(一钱 
冲)、冷服。回阳摄阴以除之。脉数大而空。阴盛格阳而躁者。通脉四逆汤去葱白。加 
别直参(三钱)冷服。破阴回阳以救之、若仍躁不得眠。脉伏不出者。回阳急救汤。生 
脉回阳以固其脱。心风如狂。参珀茯神汤(西洋参、炒枣仁各钱半、茯神四钱、石菖蒲 
、远志肉各一钱、乳香六分、琥珀、辰砂各五分、二味和匀同冲)。调下金箔镇心 
丸。金箔五片、人参、茯神、犀角各一钱、西牛黄、天竺黄、青龙齿、龙胆草、生 
地、远志、朱砂、铁粉各七分、为细末、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七丸、镇心宣窍以安神。 
神安则如狂自止。总之发狂一证。虽有虚实寒热之不同。毕竟实证多。虚证少。治此者 
。总以泻火为先。参以消痰、理气、凉血、通络。察其孰轻孰重而兼治之。此为治狂 
之要诀。若夫似狂非狂。则求其病源而分治之。若误作阳狂实热。骤用凉泻。反速其死 
。临证者务详 
审而明辨之。当其狂势正盛之时。莫妙于病患处生火一盆。用醋一碗。倾于火上。使其 
气冲入病患鼻内。再将冷姜水。喷于病患头面心胸。狂即暂安。方可审察病机。色脉合 
参。以辨其阴阳虚实。对证发药。庶免草率误人之弊。一面嘱病家洞开窗户。揭起床帐 
。放入清爽之气。使病患心气豁然开朗。亦为要务。 
【秀按】热结在胃。胃热蒸心。窜入阳络则发狂。窜入阴络则发厥。多兼痰气郁结 
。治以辛凉清胃。芳香开结为首要。予治狂证。每用内外兼施。外治以芒硝一斤。用开 
水一盆烊化。将青布方圆一尺许三五块。浸于硝水中。俟冷。微搅半干。搭在病患胸膛 
并后心上。频易冷者搭之。如得睡汗。狂势即轻。内治以陶氏解结汤。(即三汁宁络饮 
、用竹沥姜汁调下。)开窍透络。两清心胃之热。以解其痰结气结。服后。作寒战汗出 
。狂势即定。陶氏谓发狂得汗出者生。不得汗出者死。诚心得之言也。但此就伤寒失汗 
。病转阳狂而言。若伏气温热。时行温疫。多因失清失下。以致阳盛发狂。失清者。以 
白虎合黄连解毒汤清之。失下者。以白虎承气汤下之。痰盛者。佐以礞石滚痰丸。火盛 
者。佐以当归龙荟丸。皆狂证应用之正方。惟热结胸口噤不能言。阳毒狂言不得汗。温 
热病狂妄不得汗。热毒壅闭。精神将竭者。每以人参竹沥饮。(吉林参钱半、淡竹沥两 
瓢、重汤炖好、去参渣、冲热童便一杯。)调下狂证夺命丹。(釜底墨、灶突墨、粱上 
倒挂尘、青子芩、小麦奴、寒水石、麻黄各一两、川连一两五钱、雄精三钱、辰砂二 
钱、西牛黄钱半、珍珠粉一钱各为细末、同研极匀、炼蜜为丸、每重一钱、晒干蜡匮 
、每服一丸、寻常以新汲水一盏、研一丸放水中、令化尽服之、若病患渴欲饮水者与之 
、多饮为妙。)须臾。当发寒战汗出。其狂即止。若服一时许不作汗。再服一丸。以汗 
出狂定为止。此皆予从陶氏历治多验之方法。节录之。以备后学采用。 
【廉勘】前哲皆谓胃热蒸心乃发狂。余独谓胃热蒸脑则发狂。胃热蒸心则发厥。盖 
头为六阳之首。脑在其 
间。而为元神之府。包络为手厥阴经。心居其中。而为藏神之脏。神明被逼而内乱。故 
邪热入阳则狂。入阴则厥。狂证致病之由。外感多由于阳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