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5-重订通俗伤寒论-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溺赤涓滴。舌苔黄刺干涩。脉两寸陷下。关尺细坚而结。此由邪盛正虚。神明被迫。故
多瞀乱之象也。急急大补阴气以提神。幽香开窍以清心。复脉汤调下妙香丸。(辰砂三
钱巴霜一钱、冰麝西黄腻粉各三分、金箔五小张、另研极细、入黄蜡三钱、白蜜一匙、
同炼匀和药为丸、每一两作三十丸、弱者二三丸、壮者四五丸、大便通、即止服。)标本兼顾。庶可挽救于什一。
x(戊)邪热传入厥阴经证。x一身筋挛。寒热类疟。热重寒轻。头痛胁疼。耳聋目
赤。轻则但指头冷。重则手足乍温乍冷。胸满而痛。舌紫苔黄。脉左弦滑。此阳经热邪
。传入足厥阴经标病也。法当清泄肝热。清肝达郁汤主之。或用四逆散(川柴胡八分、
生枳壳钱半。生白芍钱半、生甘草五分)。加制香附(二钱)、小川连(八分)、霜桑
叶(二钱)、童桑枝(二尺、切寸酒炒)、广郁金(磨汁两匙冲)等疏通之。
x(己)邪热传入厥阴脏证。x口苦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不欲食。食则吐
蛔。或泄利下重。虽泄不爽。或便脓血。或溺血赤淋。舌紫赤脉弦数。此阳经热邪。传
入足厥阴脏本病也。法当大泻肝火。龙胆泻肝汤去柴胡加白头翁(三钱)、胡连(一钱
)主之。若火旺生风。风助火势。头晕目眩。胸胁胀痛。四肢厥冷。烦闷躁扰。甚则手
足螈 。状如痫厥。便泄不爽。溺赤涩痛。舌焦紫起刺。脉弦而劲。此肝风上翔。邪陷
包络。厥深热亦深也。法当熄风开
窍。羚角钩藤汤加紫雪(五分或八分)急救之。若吐蛔而昏厥者。此为蛔厥。厥回则卧
起不安。脘疼烦躁。头摇手痉。面目乍赤乍白乍黑。甚则面青目瞪。口流涎沫者。此为
虫痉。舌绛而碎。生黄白点。点小如粞。或舌苔现槟榔纹。隐隐有点。脉乍数乍疏。忽
隐忽现。此胃肠灼热如沸。蛔动扰乱之危候也。小儿最多。妇人亦有。速投连梅安蛔汤
。调下妙香丸。清肝驱虫以救之。羚角钩藤汤。不可与也。
x以上少阳、阳明、厥阴、三经腑脏变证。皆伤寒邪从火化之传变也。x
x(庚)太阳表证未罢。顺传阳明。x表热里寒。肌肉烦疼。头身无汗。但手足
然汗出。下利清谷。小便不利。舌苔白滑浮涨。脉浮而迟。此仲景所谓胃中虚冷。水谷
不别故也。先以桂枝橘皮汤解其表。表解。即以香砂二陈汤温其里。里温。则水气化而
小便利。下利自止。终以白术和中汤。温脾和胃而痊。
x(辛)太阳表寒虽解。而阳明中有水气。x胃中寒。不能食。食谷欲呕。饮水即
哕。脘腹满。小便难。大便自利。甚则吐水肢厥。下利完谷不止。舌苔淡白。白滑而嫩
。脉沉弦而迟。此由胃阳素虚。猝为表寒所侵。触动里结之水气。累及脾阳不能健运也
。呕多者。先与吴茱萸汤。(淡吴萸一钱、米炒潞党参钱半、生姜二钱、大红枣四枚)
。止其呕。利多者。与胃苓汤。温中化水。水气化则小便利。下利自止。继以香砂理中
汤。温健脾阳。升发胃气。其病即愈。
x(壬)邪传太阴经证。x体痛肢懈。手足微厥。肌肉烦疼。午后寒热。头胀身重
。胸脘痞满嗌干口腻。舌苔白腻浮滑。甚则灰腻满布。脉右濡滞。此太阳经邪。越传足
太阴经标病也。法当芳淡温化。藿香正气汤主之。若湿流肌肉。发为阴黄。黄而昏暗
。如熏黄色。而无烦渴热象者。前方送下矾硫丸。燥湿除疸以退之。
x(癸)邪传太阴脏证。x口淡胃钝。呕吐清水。大腹痞满。满而时痛。自利不渴
。渴不喜饮。小便短少色白。甚则肢厥自汗。神倦气怯。舌苔黑滑。粘腻浮胖。或白带
黑纹而粘腻。脉沉濡无力。甚则沉微似伏。此太阳寒邪。直入足太阴脏证也。法当温健
脾阳。香砂理中汤主之。重则热壮脾肾。附子理中汤主之。
【荣斋按】何廉臣先生说∶“寒伤太阴,必其人脾阳素弱,故邪即直入阴经,对症
处方,附子理中汤固属正治,最好加姜、桂、椒、萸,善止寒吐冷痛”。
x(子)太阳寒邪。内陷少阴经证。x初起发热身痛。而头不痛。惟腰脊堕痛。痛
如被杖。大便不实。小便清白。恶风怕冷。神静倦卧。四肢微急。舌苔淡红而润。或白
而胖嫩。脉沉而缓。此太阳未解。少阴先溃。必其人肾阳素虚。故邪从太阳中络直入足
少阴肾经也。温调营卫为君。佐以扶阳。桂枝加附子汤治之。服药后。即啜热稀粥以微
汗之。仍假太阳为出路者。以少阴与太阳为表里。故发热即可发汗。微汗出。即止服。
仲景麻附细辛峻汗法。究嫌冒险。不可轻与。若脉沉紧。反发热。手足冷。是少阴合太阳之
表邪。为中见寒水实证。可与麻附甘草汤。(麻黄五分、淡附片八分、炙甘草五分)微
发其汗。即愈。若服药后。汗不出。反自下利。手足转温。脉紧去而转暴微者。为少阴
病欲解也。其寒水不从表出。反从下泄。暂虽发烦。下利必自愈。
x(丑)太阳寒邪。内陷少阴脏证。x上吐下利。恶寒蜷卧。但欲寐。或微烦。身重
痛。口中和。手足冷。小便白。舌苔白滑胖嫩。脉沉弱。甚则沉微欲绝。此仲景所谓下焦
虚寒。不能制水故也。先以附子理中汤。加肉挂(五分)、云苓(六钱)壮肾阳以化水气
。服药后。吐利止而手足转温。或时自烦。欲去衣被者。水去而阳气回复也。可治。若
下利虽止。反自汗大出。筋惕肉 。目眩心悸。振振欲擗地者。下多伤阴。孤阳从外而
亡也。急与真武汤回阳摄阴。若下
利既止。而头目晕眩。时时自冒。痰涌喘息。两足冰冷者。下多阴竭。孤阳从上而脱也
。急与新加八味地黄汤。镇元纳阳。此二者。皆邪传少阴。生死出入之危候也。故仲景
原论。少阴独见死证。
x以上阳明。太阴。少阴。三经腑脏变证。皆伤寒邪从水化之传变也。x
x(寅)凡阳经表邪。传入太阴。x往往脾湿与胃热相兼。其证有四(一)湿重于热。
头胀身重。寒热如疟。汗出胸痞。肢懈体痛。渴不引饮。口腻胃滞。便溏或泻。小便不
利。舌苔白滑浓腻。甚或灰腻满布。脉右弦细而缓。或沉弦而濡滞。此由其人中气素虚
。故太阴证多而阳明证少也。辛淡温化为君。佐以芳透。藿香正气汤。或大橘皮汤。二
方酌用之(二)热重于湿。始虽恶寒。后但热不寒。目黄而赤。唇焦齿燥。耳聋脘
闷。胸腹灼热。午后尤重。心烦恶热。大便热泻。溲短赤涩。舌苔黄腻带灰。中见黑点
。脉右洪数。甚或大坚而长。此由其人中气素实。故阳明证多而太阴证少也。苦降辛通
为君。佐以凉淡。增减黄连泻心汤清解之。若始虽便泻。继即便闭。舌起芒刺者。加更
衣丸(钱半至二钱)极苦泄热。其便即通。若因循而失清失下。神昏谵语。手足发痉。
甚则昏厥。舌苔黄黑糙刺。中见红点。脉右沉数。左弦数者。此由湿热化火。火旺生风
。逼乱神明之危候也。急与犀连承气汤加羚角(二钱)、紫雪(五分)开泄下夺以拯之
。服后。大便虽通。发痉虽除。而神识昏厥如尸。手足躁扰。身热不扬。脉似沉缓。甚则
沉伏。但舌仍灰黑。红点隐隐。此热陷太阴。防有伏 内发。郁于阴络之中而欲达不达也
。急与犀羚三汁饮加大青叶(五钱)凉血解毒。通络透 。果能伏 外达。自然毒透神
清。(三)湿热并重。一起即胸膈烦闷。神识瞀乱。大叫腹痛。继即昏不知人。欲
吐不吐。欲泻不泻。身发壮热。指冷甲紫。舌苔中黄尖红。甚则灰腻满布。中见红点黑
刺。脉
两寸陷下。关尺沉弦而涩。此湿遏热郁。夹痧秽。或夹食滞。阻闭中上二焦。俗称闷痧。
实即湿热夹痧食之干霍乱也。必先搠痧放血(如刺少商中冲、舌下紫筋、尺泽、委中
等穴)。继即与涌吐法。炒盐汤(食盐五钱、炒黄泡汤)。调下白矾(二钱至三钱、
生研细)。又次宣畅气机。连翘栀豉汤。调下红灵丹。(一分或二分)、终与枳实导滞
汤缓下之。此就势急者言之。若病势稍缓者。壮热口渴。饮多则呕。心烦脘闷。反复颠
倒。卧起不安。四肢倦怠。肌肉烦疼。大便溏热。溺短赤涩。甚则两目欲闭。神昏谵语
。舌苔黄腻。或灰腻兼黄点。脉右洪数。左弦滞。此湿热蒙闭中上二焦。积滞郁结下焦
也。法当三焦分消。先与连翘栀豉汤开其上。继与增减黄连泻心汤疏其中。终与枳实导
滞汤逐其下。或用大橘皮汤。去苍术官桂。加茵陈(三钱)、贯众(四钱)、利其溺。
以整肃湿热。其病自愈。(四)湿热俱轻。身热自汗。胸脘微闷。知饥不食。口腻
微渴。渴不喜饮。便溏溺热。舌苔黄白相兼。薄而粘腻。脉右滞。左微数。此湿热阻滞
上焦清阳。胃气不舒。肠热不清之轻证也。但用轻清芳淡法。苇茎汤去桃仁、活水芦根
五钱、生苡仁四钱、冬瓜子四钱、加藿香叶(二钱)、佩兰叶(钱半)、枇杷叶(
去毛筋、炒香、三钱)、淡竹叶(钱半)、青箬叶(三钱)等。宣畅气机。整肃三焦。
自然肺胃清降。湿热去而胃开矣。
x(卯)邪传少阴脏证。当分手足二经。x手少阴心主热气。中含君火。足少阴肾主
生阳。中藏寒水。其证有三。
(一)水为火烁。心烦不寐。肌肤枯燥。神气衰弱。咽干溺短。舌红尖绛。脉左细
数。按之搏指。右反大而虚软。此外邪挟火而动。阴虚而水液不能上济也。治宜壮水制
火。阿胶黄连汤主之。“荣斋按。少阴伤寒。有传经直中之分。直中者多从水化。浅则如
麻黄附子细辛汤症。重则如四逆汤症。传经者多从火化(即本段现证)因津枯热炽。
以黄连阿胶汤泻南补北。确是治病必求其本的方法。”若兼下利咽痛。胸满烦闷者。此
水液为虚火下迫。郁热下注而不能上升也。治宜育阴煦气。猪肤汤(净猪肤、即猪肉皮刮
净脂膏一两、净白蜜五钱、炒米粉三钱、用水三碗、煎猪肤成两碗、去渣调入蜜粉
、和匀温分四服)。加茄楠香汁(开水磨汁四匙、分四次冲)。主之。若兼神昏谵语
。溲短赤热者。此君火被相火蒸逼。水不制火而神明内乱。陶节庵所谓过经不解是也。
治宜清火利水。导赤清心汤主之。若兼筋脉拘挛。手足螈 者。此水亏火亢。液涸动风
。缪仲淳所谓内虚暗风是也。治宜滋阴熄风。阿胶鸡子黄汤主之。(二)火为水遏。四
肢厥逆。干咳心悸。便泄溺涩。腹痛下重。舌苔白而底绛。脉左沉弦而滑。右弦急。此
阳气内郁。不得外达。水气上冲而下注也。治宜达郁通阳。加味四逆散(川柴胡八分、
炒枳实一钱、生白芍一钱。清炙草八分、干姜五分拌捣北五味三分、桂枝尖五分、浙茯
苓四钱、烧酒洗捣干薤白五枚、淡附片五分、用水两碗、煎成一碗、去渣温服)。主之。
(三)水火互结。下利口渴。小便不利。咳逆干呕。心烦不得眠。舌本绛而苔白薄。脉
左沉细。按之搏数。右反浮大虚软。此水阴随热下注。郁火反从上冲。仲景所谓少阴病
。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是也。治宜滋水泄火。猪苓汤、猪苓三钱、陈阿胶钱
半(烊冲)赤苓、泽泻各二钱、飞滑石三钱、加辰砂染灯心(三十支)、童便(二钟
冲)、枇杷叶(去毛、抽筋、五钱)等主之。
x(辰)邪传厥阴。亦当分手足二经。x手厥阴为包络。内含胆火。主行血通脉。
足厥阴为肝脏。下含肾水。主藏血活络。内经虽云厥阴之上。风气治之。然包络挟胆火
发动于上。则为热风。肝气挟肾水相应而起。则为寒风。火性热。水性寒。故其证最多
寒热错杂。阴阳疑似。约计之则有四。(一)外寒内热。厥则但指头寒。热则微觉烦躁
。默默不欲食。渴欲饮水。微热汗出。小便不利。舌苔浅黄薄腻。或正黄带微白。脉右沉滑搏
指。左微弦而数。此外虽厥而里有热。仲景所谓厥微热少。数日小便利。色白者热除。
遂欲得食而病愈是也。法当辛凉泄热以利溺。新加白虎汤主之。若厥而兼呕。胸胁烦满
。热利下重。继即便血。甚或圊脓血。舌紫苔黄。脉寸浮数。尺弦涩。此包络挟胆火而
肆虐。仲景所谓厥深热亦深。内经所谓暴注下迫。皆属于热。阴络伤则血下溢是也。法
当凉血清肝以坚肠。加味白头翁汤主之。(二)内寒外热。下利清谷。汗出肢厥。身有
微热。面少赤。或郁冒。舌苔青滑。脉沉而迟。此阴多阳少。肝挟肾水之寒而肆发。仲
景所谓面戴阳。下虚故也。急急温通回阳。通脉四逆汤主之。(三)下寒上热。热在膈
脘。水在肠中。心下痞硬。嗳腐食臭。腹中雷鸣下利。医误吐之。遂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