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三国军神 >

第414部分

三国军神-第414部分

小说: 三国军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昭私底下虽然一直称呼典韦为兄长,可是典韦却从来不会恃宠生娇,直接称呼陈旭表字。

    陈旭闻言心中一惊,失声叫道:“孙伯符想要与我等结盟?”

    典韦狠狠点了点脑袋,说道:“正是如此。”

    他虽然不明白,关中与江东结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可是当他得知关,中几位有头有脸的人物,都前去面见江东使者之后。

    哪怕愚钝如典韦,也感受到了一股非同寻常的气息。陈旭不敢怠慢,急忙整理了一下衣冠,就往大将军府中赶去。

    他刚刚进屋,便听见了一阵爽朗的笑声传来。可以看出,关中文武与东吴使者之间,相谈甚欢。

    文昭三步并作两步走了进来,抬头往客位之上望去,发现了一个陌生的身影。

    此人身材魁梧,满脸正气,却一袭青衫,作文士装扮。

    文昭观之,发现此人这种打扮,不但没有丝毫违和感,反而能够让人对于他产生信服的感觉。

    众人见自家主公进来,急忙起身行礼,口中高呼:“见过主公。”

    那个陌生男子亦是不敢怠慢,起身行礼道:“江东使者鲁肃,见过大将军。”

    听闻了此人自报姓名,文昭顿时感觉眼皮乱跳。

    好在这些年他见过的三国名将,已经不知有多少,对于历史名人已经有了很强的抗性,表面这才没有露出丝毫端倪。

    战国时期策士纵横,他们游走于列国之间,让列国君主找到相同的敌人,合力攻伐。这才有了战国时期,令人眼花缭乱的合纵连横,远交近攻。

    那个时代,策士们绽放出了万丈光芒。

    战国时期出名的纵横家,如苏秦、张仪、甘茂、司马错、乐毅、范雎、蔡泽、邹忌、史疾、孙膑、庞涓等人,都有着策士的身份。

    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纵横于列国之间,可以说,策士乃谋士的顶峰。

    三国时期的谋士与战国的策士,还是有不小的区别。其实到了三国时期,策士这个职业,也已经渐渐没落。

    这个时代两位比较出名的策士,一位是诸葛亮,另一位就是鲁肃。

    早在诸葛亮提出《隆中对》的时候,就已经想要与东吴连横,共抗曹魏。而东吴集团中,能看清这点,并且极力促成孙刘联盟之人,也只有鲁肃。

    别看演义之中的鲁肃,好像总是被诸葛亮愚弄,里外不是人。可是要说到对东吴影响最大的几个人,就不得不提鲁肃了。

    鲁肃表字子敬,乃临淮郡东城县人氏,出生于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

    他虽然乃是文士,却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有武将之风。

    东汉末年,鲁肃见朝廷昏庸,官吏**,社会动荡,常召集乡里青少年练兵习武;他还仗义疏财,深得乡人敬慕。

    当时周瑜拒绝袁术招揽,只求担任居巢县长的时候,境内缺乏粮草。

    周瑜听闻过鲁肃之名,就带了数百人前来拜访鲁肃,想要请他资助自己一些粮食应急。

    当时,鲁肃家里有两个圆形大粮仓,每仓装有三千斛米;周瑜刚刚说出借粮之意,鲁肃就毫不犹豫用手指其中一仓,将其全都赠送给了周瑜。

    经此一事,周瑜觉得鲁肃果真是与众不同之人,遂主动与他倾心相交。

    从此,周瑜、鲁肃二人成为至交好友,时常在一起谈论天下大势。

600。第600章 鲁肃(下)

    说起鲁肃,很多人都感觉他像老好人一样。

    可是只要详细了解一下他的生平,就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鲁肃,将会跃然纸上。

    前面已经提到,鲁肃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有武将之风;这样的一个人物,自然是胆略过人之辈。

    历史上诸侯混战,在战祸将要波及到鲁肃家乡的时候,他就为了躲避战祸,举家迁居东城。

    当时的东城乃是袁术辖地,袁术也听闻过鲁肃的名声,就想请他出任东城长。

    然而鲁肃发现袁术部下法度废弛,不足以成大事。为了逃避袁术的征辟,鲁肃就率百余人南迁到居巢投奔周瑜。

    在南迁的过程中,鲁肃让老弱之人行在前面,他却亲自率领敏捷强悍的青壮断后。

    袁术得知鲁肃不理会他的征辟,反而南下逃避以后,当即勃然大怒,让州兵前去追赶鲁肃。

    鲁肃见州军追兵已至,却是不慌不忙,也没有想着放弃老弱妇孺逃命,反而带领精壮之人排开阵势。

    他让青壮之士全都张弓搭箭,对那些追过来的州兵说道:“卿等都乃大丈夫是也,当明晓大势;方今天下兵荒马乱,有功者得不到赏赐,无功者也不会遭受责罚,为何要逼迫我呢?”

    话毕,他就亲自将盾牌立在地上,而后引弓射之,射出去的箭矢全都洞穿了盾牌,震慑州兵。

    追赶的州兵觉得鲁肃之言有理,又思量凭自己这些人的力量,也奈何不得鲁肃,就领兵退去了。

    这虽然乃是一件小事,却也可以看出鲁肃的睿智。临危不乱,恩威并施,晓之以义,慑之以力,不战而屈人之兵。

    一叶而知秋,鲁肃的才能由此可见一斑。

    如果说诸葛亮的隆中对,为刘备日后发展构建出了宏图霸业;那么鲁肃与孙权的榻上对,却为东吴的发展构建了蓝图。

    却说周瑜为孙权引荐鲁肃之后,权当即设宴款待鲁肃,与他相谈甚欢。

    众宾罢退,鲁肃也离开了,却又被孙权偷偷叫了过去,在床榻上与之对饮、交谈。

    酒过三巡,孙权当即小声对鲁肃说道:“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孤承父兄余业,渴望建立齐桓公、晋文公之功业。先生既然惠顾于我,可有良策助我成功?”

    鲁肃当即答道:“昔高祖欲尊崇义帝,而最终却未能成功,只是因为有项羽加的存在啊。”

    “今之曹操,犹如昔日之项羽,将军又怎么可能成为齐桓公、晋文公呢?肃窃料之,汉室败亡已成定局,必不可复兴也,想要除去曹操也很难迅速成就。”

    “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割据一方,以观天下之变。大势如此,纵然将军成为一方诸侯,亦不会遭人猜忌、怨恨。”

    “如今北方正值多事之秋,您正好趁这种变局,剿除黄祖,进伐刘表,尽力占有长江以南全部地方,然后称帝建号以便进而夺取天下。”

    “如此行事,乃高祖之帝王霸业也。”

    孙权当时听见鲁肃如此大逆不道的话,也没有生气,反而心中暗喜。

    当然,他仍旧在表面上说道:“我如今尽一方之力,只是希望辅佐汉室而已,你所说的非我所能企及也。”

    给人老实忠厚感官的鲁肃,能够说出这么一番话来,却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及至后来,孙权果真如同鲁肃所说的那样,占据东吴、荆州之地,建立帝号,虎视天下。

    正是因为这样,后世之人才将鲁肃的榻上对,与诸葛亮之隆中对相提并论。

    赤壁之战,曹操携大军压境,整个东吴人心惶惶,许多文武都劝说孙权投降曹操,好保全性命。

    孙权被众人说得心烦意乱,就借口如厕离开议事厅,鲁肃却是悄悄追了上去,来到了屋檐下。

    孙权知道鲁肃有话要说,就拉着他的手问道:“卿欲何言?”

    肃对曰:“我刚刚观察众人议论,却发现他们都是想要误导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也。现如今,肃与江东众人皆可迎操耳,唯有将军,不可也。”

    “假如肃迎操,操理当送我回乡,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吾亦可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慢慢升迁,日后再不济也能做个州郡长官。”

    “然而将军若迎操,曹公又会如何安置您呢?还希望将军能够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孙权考虑到自己投降曹操以后的结局,当即心中凛然,叹息曰:“此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此天以卿赐我也。”

    鲁肃又趁机劝孙权将周瑜召回,抵抗曹操大军。

    后来孙权授权周瑜,让他主持战事,任命鲁肃为赞军校尉,帮助周瑜运谋划策,终于在赤壁大败曹军。

    曹操败走,鲁肃凯旋而归的时候,孙权大请诸将迎接鲁肃。

    孙权对鲁肃说:“子敬,孤持鞍下马相迎于你,能够彰显你的荣耀么?”

    却不想,鲁肃摇头说道:“未也。”

    东吴诸将闻言,无不愕然,感觉鲁肃狂妄无边。

    将众人的脸色看在眼中,鲁肃却忽然说道:“愿至尊威德加于四海,总括九州,克成帝业,再用软轮小轿车来召见我,这才算彰显我的荣耀啊。”

    孙权闻言大喜,当即抚掌欢笑。

    由此可见,鲁肃不仅不是个老实之人,反而聪慧异常,能行常人所不能也。他给人忠厚可欺的印象,实际上却是真正的胸怀广阔,大局无双,大智若愚。

    赤壁之战刘备想要向孙权借荆州,东吴诸将却都劝说孙权扣留刘备,认为刘备乃是枭雄,不能放虎归山。

    哪怕在外地的周瑜,也上疏陈说此意。

    整个东吴,唯鲁肃从全局考虑,不但劝孙权放了刘备,还可以把荆州借给刘备,并且建议孙刘联合,共同抗曹。

    败退的曹操,原本以为孙刘两家,会因为荆州之地而交恶,完全没有想到孙权会把荆州借给刘备,并且结成联盟。

    曹操听闻孙权借荆州给刘备的消息时,正在写信,他震惊之下,居然让手中的笔掉落于地。

    也正是因为鲁肃的谋划,才让曹操坐山观虎斗的希望落空,天下真正三分。

    可以说,鲁肃对于东吴以及整个汉末局势的发展,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他自己,也得到了孙权毫无保留的信任。

    哪怕东吴人才济济,也没有一个人能够取代鲁肃在孙权心中的地位。纵然鲁肃日后去世,孙权仍旧顾念往日情谊,对于他的后代大加封赏。

    (查资料总结人物生平,简直要累死人,还吃力不讨好,以后不这么搞了。)

601。第601章 基情四溢

    文昭见到众人施礼,急忙摆了摆手,示意帐下文武无须多礼。

    而后他亲自上前挽住鲁肃手臂,热切地说道:“吾听闻子敬之名久矣,只恨山高路远,不能一见。今日有幸能睹先生容颜,实乃生平大幸是也。”

    鲁肃虽然在本地多有名望,可是他也没有自恋的以为,自己真的名扬天下。故此对于文昭的热切称赞,却是感到有些受宠若惊。

    鲁肃愕然问道:“将军亦知天下有肃耶?”

    文昭脸色肃然,道:“先生急公好义,慷人之慨,乡邻称颂,吾早已如雷贯耳!”

    一开始,鲁肃还以为文昭说的只是客套话,只是现在他的一些事迹都被提了出来,鲁肃这才相信,陈旭真听过他的名声,当即心中感动异常。

    鲁肃蔚然叹道:“区区薄名,能入将军之耳,肃甚感惭愧。”

    文昭却仍旧紧紧抓住鲁肃之手,说道:“先生之才他人不知,吾却是心中明晓。子敬若是肯来关中屈就,吾定会上表天子,高官厚禄,任凭子敬挑选。”

    鲁肃闻言一愣,他没有想到,陈旭居然会这么明目张胆的招揽自己。

    鲁肃当即微微摇头,说道:“吾主待我甚厚,吾又岂能贪恋将军之高官厚禄?此事还请将军休要再提!”

    文昭不但没有生气,反而环视众人,击掌叹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子敬真乃忠臣是也。”

    寒暄已毕,文昭自然令人大摆筵席,好好款待鲁肃。席间,他却没有主动问起鲁肃的来意,只是对他殷勤劝酒。

    直到夜深时分,宴席方才散去,文昭却是偷偷让人,将鲁肃叫到卧室之内。

    见到了鲁肃,文昭当即歉然说道:“宴席之中人多眼杂,并非商议大事之所。先生若是不弃,今夜可与我抵足而眠,商议大事。”

    鲁肃拜谢,心中无比感激,暗暗想到:“往常只听闻大将军胸怀宽广,求贤若渴,吾心中尚有疑议。今日观之,方知传言不虚。”

    “大将军能够以微末之身,而打下如此家业,定然有其可取之处。只是可惜,吾逢大将军太晚矣!”

    文昭自然不知道鲁肃的心思,两人在床榻之上坐定以后,他忍不住说道:“吾听闻先生此次前来,是为了商议与双方结盟之事,然否?”

    鲁肃轻轻颔首,说道:“然也。”

    “如今汉室遭劫,天下征战不休,百姓流离失所,诸侯割地自立,常有不臣之心。大将军奉天子以征四方,占据大义,天兵所至,所向披靡。”

    “然而时至今日,弱小诸侯几乎已经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