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嫡长女 作者:平仄客(起点首页热点封推vip2014-09-22正文完结) >

第300部分

嫡长女 作者:平仄客(起点首页热点封推vip2014-09-22正文完结)-第3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招讨司士兵的攻城,就以这样一个奇特的方式,成功了!不久,在鄂州的局势完全平息之后,招讨使沈华善召见了最先吼叫的士兵,感谢他的一声吼叫。

    不管这名士兵有着怎样的过去,若不是他的一声吼叫,鄂州必定伤亡惨重。

    这名士兵姓韦,因在家中排行第二,故有名韦二,少年从军,原先就是河内卫中郎将黄渊管辖的士兵,黄渊有反,他和大多数鄂州士兵一样,跟着成为大将军府的士兵了——这些,就是这名士兵低着头,向沈华善汇报的情况。

    韦二……在得知他姓韦之后,沈华善微微笑了起来。

    “韦二,这算不得名字。你吼叫有功,本使给你起个名字吧,就名松江吧。”

 第四百一十九章 枯骨在下

    因为有鄂州百姓打开了城门,招讨司士兵攻克鄂州城的过程异常顺利。

    在城门大开之后,招讨司士兵们高喊着“只惩首恶,不及士兵百姓”的口号,冲进了鄂州城中。虽然遇到了黄渊亲信士兵的殊死抵抗,但毕竟人数差异太大了,黄渊的士兵们,很快就被击灭了。

    短短半日时间,招讨司的士兵,已经控制了鄂州的城门和城墙,而且团团围住了所谓的平永大将军府,这是黄渊和他的亲信将领的最后退守之地。

    令招讨司将兵感到奇怪的是,黄渊最后退守的地方,不是势高难守的炮楼,而是平地之上的府邸。这样的地方,不论怎么样防守,都是最容易被攻占的。

    黄渊为什么会退回这里,难道这里面有什么门道不成?

    脸上带着血迹的古大存和张戈,对视了一眼,心里这样想道,然后大惊。他们带着招讨司的士兵追赶黄渊到了这里,在这个关头,无论如何都不能让黄渊逃了!

    正当他们下令攻进大将军府的时候,忽然大将军府里面就起了一股浓烟。随即,大将军府燃起了熊熊火光,在白日映照下,那些火焰更加炽烈。

    现在正是秋深气燥的时候,鄂州已经持续干旱了,火光一起,就有了冲天之势,“噼噼啪啪”房屋燃烧倒地的声音响起。快得让人根本来不及反应,大将军府瞬间就变成了一片火海!

    在这样的情况下,招讨司士兵当然不可能攻进去了!古大存站在大将军府外,看着这漫天的火势。心中无比复杂。

    时至今日,他都不知道自己昔日的部属,为什么会谋反,但他却知道。因为这一场大火,他的疑问,没有答案了。

    大火过后,招讨司士兵在大将军府的余烬中发现近三百具焦黑尸体。经仔细搜索,大将军府地下,并没有秘道密室,黄渊及其部众,断没有逃逸的可能,相信已经在这场大火中,殒命了。——这是古大存和张戈一致的判断。

    黄渊谋反,退守大将军府,*身亡。一同引火的。还有他倚重的兵将们。这是河内道西路叛军的最后结局。

    随着黄渊身死。招讨司的士兵,控制了鄂州绝大部分地区,虽然还有零星的抵抗。却成不了气候,招讨司士兵到达之处。所向披靡。

    至此,鄂州大局已定。

    鄂州大局已定,这不等于招讨司平叛的任务完成了。事实上,他们的平叛之路,才刚刚踏出第一步。接下来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收拾鄂州战后残局,更重要的是,河内道还有逆贼刘良率领的北路叛军!

    北路叛军,以晋州为据地,由河内道的盗贼劫匪、亡命之徒组成。他们一直舔着刀口生活,勇猛或许比不上西路叛军,然而阴险毒辣,却是比西路叛军有过之的。对于招讨司士兵而已,北路叛军同样是心腹大患!

    只要平定了晋州,招讨司在河内道的平叛,才算完成了一半。剩下的那一半,当然是收拾战后乱局,巩固稳定河内道的局势。

    虽则还有北路叛军要对付,但招讨司士兵们并不觉得有何畏惧,反而气势如虹,士气比进攻鄂州之前,更加激扬。

    鄂州的顺利平定,鼓舞了他们的士气,他们高唱的那些演练号声,不仅仅是在削弱鄂州叛兵的志气,更是扬发了他们自身热血威胆!

    从主将到士兵,心中都坚信:招讨司一定会平定河内道!

    当士兵们在收拾鄂州战局的时候,古大存、沈华善和张戈等主将们,已经在安排平定晋州的事宜了。

    从江南道而上,先到达的是鄂州,然后才是晋州。如今鄂州大局已定,事不宜迟,越早平定晋州,河内道的局势就越能稳定。刘良率领的晋州叛军,更准确地说,是晋州反贼,如今就是招讨司心头的一根刺,必须尽早将他们拔除了!

    “原来本将预计,招讨司攻打鄂州的时候,晋州的刘良会前来援助,毕竟他们是同一条绳上的蚂蚱。却不想刘良毫无动静,既如此,那么就按照原计划行事!留下两万士兵在鄂州,收拾此地的乱局,另外的五万士兵,急速前往晋州!”

    这是他们在进入鄂州之前就商量好的安排。攻下了鄂州之后,招讨司必须立刻赶往晋州,继续对付北路叛军。

    “本使带领三营中郎将段宏,二营中郎将翟仁,留守鄂州!其余士兵,则跟随大将军和行营都使,疾驰晋州!务必要将反贼刘良枭首示众,平定晋州!”

    沈华善将安排说得更详细一些。他留守鄂州,是因为这里的清俘、维稳等事,必须要有主官坐镇。

    而且,此去晋州,讲求行军速度,对付的又是亡命的盗匪,武艺高强的古大存和张戈,带兵前去,最为合适。

    人合其用,人尽其用,这就是用兵之道。

    且说,古大存和张戈带着五万招讨司士兵往晋州进发了,沈华善则带着中郎将段宏、翟仁,留在了鄂州。

    在古大存和张戈等人出发之后,沈华善从投诚的黄渊士兵中,知道了冯万石这个人。这个人的才能和怪异,令得沈华善特别注意。

    冯万石是黄渊的谋士,那篇檄文,正是他的手笔;黄渊在鄂州的所为,有不少是出自他建议的;那个铜锣响声,是他想出来……

    虽然招讨司的士兵说冯万石没了踪影,或许已经跟随黄渊葬身火海了,但沈华善笃信,这个人必定还活着。所谓谋士,必有自保之法。更何况,他师承朝堂先生?

    冯万石是否真的师承朝堂先生?若果是真的,他为何要助黄渊谋反?朝堂先生有没有参与到这些事情当中来?

    这些疑问,在沈华善脑中萦绕。看来。在返回京兆之后,得给俞正道去封书信了,沈华善这样想。据他所知,俞正道的纵横术。还是从朝堂先生那里学来的。

    尚未等沈华善过多考虑冯万石的事情,段宏就风一般冲了进来,那么紧张急速,令沈华善一愣。出了什么事?难道鄂州又有叛军了?

    “大人……晋州有军令传来了……晋州……”段宏神色悲恸,语气哽咽地将晋州来的消息,说了出来。

    当听清楚段宏的话语后,沈华善先是一愣,然后也像段宏一样,眼睛通红。

    七万百姓,那是足足七万百姓!刘良这个逆贼,不杀他,天理难容!

    刘良趁着晋州大旱灾、民情汹涌的时候而起。他杀了晋州刺史王麟。煽动晋州百姓。举起反旗,称“治贪吏、平粮仓、免赋税”,借此赢得民心。还势成了北路叛军。

    然而,组成北路叛军的。大部分都都是贼匪,他们怎么可能会真的为百姓着想?他们的本性,就是掠夺,这是怎么都藏不住的!

    刚开始的时候,刘良为了在晋州站稳脚跟,还会约束这些贼匪,并且对百姓施之以惠,会分粮给晋州百姓。

    但是,在七万招讨司往鄂州进发的时候,刘良就知道,自己所率领的一万多盗匪,绝不是招讨司士兵的对手。

    他和黄渊不同的一点在于,黄渊是军士,他是贼匪!贼匪,在遇到官兵的时候,打不过,自然是要逃的。在招讨司前往鄂州的时候,他就作着逃走的打算了。

    果然,刘良听说了鄂州在半日之内被攻克、黄渊*身死,也听闻了五万招讨司士兵已往晋州进发。这两个消息传到晋州的时候,刘良和那些反贼们,所有细软都收拾好了,从世家大族掠得的珍宝,早已运出了晋州城中。

    随即,刘良和反贼们弃城而逃。只是,他们在离开晋州之前,犯下了滔天恶行,竟然将晋州屠城!

    一个个手无寸铁的百姓,不管男女老幼,都在这些反贼的屠刀下一个个倒下了,也曾有百姓想着反抗,却始终没能躲过这血腥的杀戮。

    七万晋州百姓,无人幸免,包括存在了两百余年的世家乔氏,那个出了应南图外祖父乔致亨的乔氏,也在其中。

    这些百姓,他们曾经相信了刘良“治贪吏、平粮仓、免赋税”的旗号,他们曾经相信刘良会给他们带来温饱和暖衣。可是最后,是怎么样呢?

    可怖的,不是那些直面而来的危险,而是掩盖种种美好诱惑下的杀戮。和美表象之下,是层层枯骨!——这一点,晋州百姓怎么会知道?

    当古大存和张戈带着招讨司的士兵,匆匆赶到晋州的时候,见到的,就是这一具具尸体!这些尸体一具叠着一具,几乎将晋州空地塞满!

    晋州的护城河,已经被血染红了,晋州的上空,追寻死亡之气而来的秃鹫,不住地飞旋,而后落在尸体之上,啄咬着那些人肉。

    这是秃鹫的美食盛宴,却是惨绝人寰的人间境况!

    国有动乱,人命不如刍狗!杀戮这些大永百姓的,竟然还是大永的百姓,这是大永之悲!

    招讨司士兵有心平乱,却无力挽回这惨剧。纵他们在鄂州立下平乱之功,可是这晋州七万百姓的亡魂,成为了他们一世的悲痛。

    即使没几天,士兵们就将刘良及万余反贼全部歼灭,这惨况、这悲痛,依然无法从他们心头抹去。

  

 第四百二十章 京兆有动

    没多久,招讨司在河内道平乱的情况,就上呈至京兆,京兆的景兴帝和一众朝臣,知道了鄂州和晋州的事情。

    河内道的两路主要的叛军反贼,被俘被歼灭,零星的反贼们,也都一一被清剿,鄂州、郑州、晋州三地的动乱已经基本平息。如今,招讨司的主官和士兵,正在收拾战后残局,清俘、安民等工作都在进行。

    除此之外,景兴帝和朝臣们也都知道晋州被屠城、七万百姓殒命的事情。一时间,宣政殿内的帝臣都静默不语。

    河内道的动乱,是基本平定了,这令人心喜;可是晋州却发生了如此惨绝人寰的事情,又让人心悲。

    七万百姓,这是个庞大的数目,占了晋州之地将近一半的人数,这是经过多少年繁衍生息才能形成的人数!

    在这个人口极为重要的时代,七万人口的灭绝,意味着难以挽回的损失,被屠城的晋州,没有几十年,恢复不了此前的元气!

    悲悯、难过,是以沉默。

    “屠城的反贼,已经尽数被歼!如今,招讨司的士兵,正在安埋那些百姓,而晋州偏地的百姓,也在招讨司的引导下,往晋州城中迁移。招讨司的士兵,还会驻守在河内道,预计年前才会完成所有的事情。”

    一阵沉默过后,兵部尚书郑棣桓出列汇报道。招讨司是由兵部负责的,平乱的具体进程,郑棣桓当然清楚。

    “河内道的局势稳定,朕心甚慰。招讨司平乱有功。主官、士兵皆有赏赐!待主官返回京兆之时,朕定必重重有赏!”

    景兴帝听得河内道的叛军反贼已经被歼,河内道局势已经稳定,对招讨司是满意不已。当即说出了重重有赏的旨意,着令兵部尚书郑棣桓和少府监薛登廷安排此事。

    赏有功,这是景兴帝对招讨司的肯定,也是为了激励招讨司更好完成后续事情。

    然而。有朝臣却不是这样想的。

    “启禀皇上,招讨司虽然平定了河内道的局势,臣以为,正是招讨司主官指挥不力,致令七万晋州百姓死亡,此乃招讨司之过。有功当赏,有过应罚,应该追究招讨使和行营都统之责。”

    说话的,正是卞之和。他没有否定招讨司平乱之功。但是。七万百姓没了性命。这个损失。总要有人负责才是。

    “卞大人此言差矣。虽则晋州七万百姓死亡,招讨司却没有过的。本将军看过河内道的舆图,从江南道带兵而上。必先入鄂州,才至晋州。加上其时。鄂州叛军已经广发了檄文。情势危峻,招讨司先去平定鄂州,此出兵方略,是最佳选择。换作本将,或者任何一个带兵将领,必是这样做的。”

    卞之和的话语一下,宣政殿上就有人出言反对了。出乎朝臣意料,说这话的,竟然是一向寡言的金吾卫大将军魏延庆。

    他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