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215-杂病广要 >

第99部分

215-杂病广要-第99部分

小说: 215-杂病广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简》)二陈汤,治胸腹胀满,因伤宿食,或吐后噫败卵气。加丁香、缩砂,生姜七片,乌梅七个服,未效再服。 
(《得效》) 
旋复花汤,治中脘伏痰,吐逆眩晕。 
旋复花(去梗) 半夏(汤泡七次) 橘红 干姜(炮各一两) 槟榔 人参 甘草(炙) 白术(各半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七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济生》)(按∶此《短剧》 
半夏茯苓汤变方,宜参《水饮》门。) 
凡呕不止,挟虚者,旋复代赭汤妙。不虚者,旋复花一味煎汤,调下代赭石一、二钱。(《西塘感症》) 
倪庆云病膈气,十四日粒米不入咽,始吐清水,次吐绿水,次吐黑水,次吐臭水,呼吸将绝。乃用旋复花一 
味煎汤,调代赭石末二茶匙与之,立止。(《寓意草》)(节录。按∶喻氏所谓膈气,即是呕吐,故列于此。又 
《汇补》以此方名旋复代储汤,治呕吐不已,真气逆而不降,用此镇坠。) 
徐(四六),气冲偏左,厥逆欲呕,呕尽方适,伏饮在于肝络,辛以散之。 
吴萸(泡淡八分) 半夏(三钱) 茯苓块(三钱) 淡干姜(一钱) 代赭石(三钱) 旋复花(二钱)(《临 
证指南》) 
治水逆呕吐。 
上用生料五苓散去桂,熟煎去滓,入生姜自然汁,细细服之效。(《经验良方》)夏月呕吐不止,五苓散加姜汁。 
(《丹溪》) 
x清中诸方x《广济》疗烦热,呕逆不下食,食则吐出,麦门冬汤方。 
生麦门冬(三两去心) 青竹茹(三两) 茅根(五两) 甘草(一两炙) 生姜(五两) 人参(一两) 
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如人行六、七里进一服,不吐利。(《外台》)又许 
仁则积热在胃,呕逆不下食,生芦根五味饮服,于本方去茅根、甘草、人参,加生芦根、茯苓,水煮去滓,加竹沥 
搅调服。《医鉴》枇杷散,治胃虚呕哕不止,于本方去茅根,加枇杷叶。 
主热呕逆方。 
生姜(二分) 甘草(一分炙) 竹叶(一握) 人参(二分) 栀子(七枚) 
上以水一升,煎取半升,再服之。(《千金月令》) 
治胃实热,呕逆不下食,宜服犀角散方。 
犀角屑(三分) 枇杷叶(一两) 葛根(三分) 麦门冬(一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圣惠》) 
治胃膈热(按∶膈热原错易,据下文正),吐逆不定,吃诸药无效者,宜服干葛散方。(胃膈热者,手心热, 
胸膈烦是也。) 
干葛(十二两如白面肥好者) 甘草(三两上者生用) 齐州半夏(三两,用生姜汁半盏,水一升同煮,切, 
焙干(按∶煮原作者,根据谊改)。 
上件药同捣罗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原脱五钱水三字,二作一,据《鸡峰》、《本事》补改),生姜三片, 
枣二枚(《本事》一个,《鸡峰》不用枣)青竹茹一弹子大(此四字原作鬼子,今照《本事》补改,《鸡峰》枣许大), 
同煎七分(煎原作前,今改。《鸡峰》、《本事》并作煎至一盏),去滓温服,日二服,亦可常 
服以为效,小儿一钱。(传家秘宝)干葛汤,治心下微烦,恶闻热物,得热则呕,时时喜渴。此由邪热蓄于胃中, 
胃中得热则气不清,气不清则阴阳浑,其脉虚数或细而疾,宜此(《鸡峰》)(即本方,干葛三两,甘草、半夏各 
三分。)治胃热呕吐,竹茹汤(即本方,分量同《鸡峰》)。胃热者,手足心热。政和中,一宗人病伤寒,得汗 
身凉,数日忽呕吐,药与饮食俱不下。医者皆进丁香、藿香、滑石等药,下咽即吐。予曰∶此正汗后余热留胃脘, 
孙兆竹茹汤正相当尔。亟治药与之,实时愈。《良方》槐花散亦相类。(《本事》)《圣济》治胃实热,烦渴咽干, 
吐逆,葛根汤,去枣,加黄连。 
治上焦壅热,见食呕吐,头痛目赤,石膏竹茹汤方。 
石膏(八两) 竹茹(焙) 人参 白茅根 半夏(汤洗七遍炒各一两) 玄明粉(研) 桔梗(炒) 
甘草(炙锉) 葛根(锉各半两) 
上九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姜五片,同煎至八分,去滓温服。(《圣济》)(按∶又治小儿吐 
逆,麦门冬散,用麦门冬、石膏、甘草为散。) 
治呕吐属热者。 
黄连(姜炒一钱) 石膏(水 二钱) 
上为末,白滚水送下。(《保元》) 
治上焦吐,头发痛有汗,脉弦,青镇丸主之。(《保命集》)(即小柴胡加青黛,方见《咳嗽》。) 
竹叶汤,治热吐翻胃。及伤寒遍身发热冷,吐(冷字疑)亦宜服之。 
竹叶(半斤) 白茯苓(一两锉) 真珠小半夏(一两洗) 生姜(四两切) 
上以水十碗,煎一碗,去滓温服,不计时候,每服一盏 
服亦可。(《家宝》)《经验良方》加味二陈汤,治胃热呕吐不已,于二陈汤加刮 竹青。 
胃中有热,膈上有痰者,二陈汤加炒山栀、黄连、生姜。(《丹溪》) 
新定清中止呕方。 
半夏(一钱) 茯苓(二钱) 陈皮(一钱) 竹茹(一钱) 干葛(五分) 生姜(五分) 芦根(五钱) 
枇杷叶(三片) 麦冬(一钱) 白风米(百粒) 
(《金匮翼》)(按∶此系《济生》橘皮竹茹汤加减方。) 
治热吐,槐花散。 
皂荚(去皮烧烟绝) 白矾(熬沸定) 槐花(炒黄黑色) 甘草(炙) 
右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白汤调下。嘉兴李使君曾病呕,每食讫即吐,如此两月,服翻胃药愈甚。或谓有痰饮, 
投半夏散,旋服之,亦皆不验。幕下乐判官授此方,服之实时瘥。又有一老年人,久病呕,与服之又瘥。大凡吐 
多是隔热,热且生痰(《本事》生涎),此药能化胃膈热涎,特有殊效。(《苏沈》) 
x疏里方法x 足阳明之经,胃之络脉也,阳明之气下行则顺。今逆而上行,谨不可泄,固也;然呕吐者,每 
每大便秘结,上下壅遏,气不流行,盍思所以区画而利导之。(《直指》) 
此证决不可轻用利药,惟腹满脚胀(脚字盖讹),视其何部不利,然后利之。《三因》详论及此,不可不审。 
(《大成》) 
呕吐证忌用利药者,此言其常;然大小肠膀胱热结而不通,上作呕吐隔食,若不用利药,开通发泄,则呕吐何 
由而上。(《丹溪附余》) 
仲景云∶病患欲吐者,不可下之。又用大黄甘草汤治食已即吐,何也?曰∶欲吐者,其症在上,因而越之 
可也。而逆之使下,则必抑塞愦乱而益以甚,故禁之。若既已吐矣,吐而不已,有升无降,则当逆而折之。 
引令下行,无速于大黄者,故不禁也。兵法曰∶避其锐,击其惰。此之谓也。丹溪泥之,而曰凡病呕吐切不可 
下,固矣哉。(《准绳》) 
《古今录验》疗胸膈痰饮,食啖经日,则并吐出,食皆不消,出如初,空腹一两日聚食,还复吐之,极 
不便,此由痰饮聚下绝不通,服此丸宣通下气方。 
吴茱萸 泽泻 芍药 白术 汉防己 赤茯苓(各二两) 蜀大黄(二两) 
上七味捣筛,蜜和为丸,如梧子大,饮服二十五丸。(《外台》)《集验》疗吐逆干呕,生姜汤方。 
生姜(四两) 泽泻(三两) 桂心(二两) 橘皮(三两) 甘草(二两) 茯苓(四两) 人参(一两) 
大黄(四两) 
上八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服五合,日三。(同上)(按∶据《医心》,此本僧深方,治胃逆干呕, 
欲吐无所出,人参汤。) 
三乙承气汤,治呕吐,水浆不入,或食已即吐,大便秘,或利而不松快,时觉腹满者,或下利赤白而呕吐食不下 
者,或大肠小肠膀胱结而不通,上为呕吐隔食。 
川大黄 浓朴 枳壳 芒硝(各半两) 甘草(一两) 
上四味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煎至六分,却入硝,细细啜服。(《经验良方》) 
袁玉行患小腹厥气上冲即吐,得饮则吐愈甚,诸药不效,延余诊之。两脉虚涩,右尺独见弦急。余曰∶人身 
之中,清气本乎上而反陷下,则为注为泄;浊气本乎下而反逆上, 
则为呕为吐。今证正在下而不在上也。下焦之浊气上腾,则胸中之阳气不布,故饮入于胃,有上壅而不下达矣。 
经云∶云雾不清,则上应白露不下。若非地道一通,浊气何由而降,呕吐何由而止耶。治以调胃承气汤,一剂而 
得宿秽甚多,继渐培中气而愈。(印机草) 
嘉定钱远之,二十五岁,以鼓盆之戚,悲哀过度,不能食饭。又十余日,粥亦不能食,随食随吐,二便闭涩。 
自谓必死,求诊于余。余曰∶脉按有力,非死证也。以酒蒸大黄,加桃仁、当归、砂仁、陈皮,蜜丸与服。凡五 
服而下燥屎干血甚多,病若失矣。数日之间,能食倍常。(《必读》) 
金针丸,治卒然呕吐,胸中痞闷,气不下行,此由饮食失宜,过伤胃气,胃气滞而不行,水谷不化,气逆则吐, 
其脉沉疾而短滑。 
巴豆 朱砂(等分) 
上用白面糊和丸,如麻子大,遂旋用针穿一窍子,每服一丸,以针札定,于灯上烧少时,熟水下。(《鸡峰》) 
呕家不以温药微利大便,则无由愈。养正丹或来复丹、黑锡丹之类(养正云云,原作此数药三字,今照上文录入) 
皆有硫黄,能温利之。秘甚者,用加味感应丸。若先自溏利,是为虚寒,不宜用此。(《易简》) 
呕吐家多大便秘结,虚冷者用灵砂或养正丹,温而利之。又苏合香丸用四分,感应丸用六分,夹研作细丸, 
姜汁泡沸汤下,此亦温利。若大便热结,用蜜煮凝,捻作指铤,纳后部导之。(《直指》) 
凡大肠燥结,呕吐不止,汤药不入,老人虚人多有此症,幽门不通,上冲于窍,以致呕吐泛满。须先以蜜煎导 
其大便,通其幽门,然后服药则安,此要法也。(《危证简 
便》) 
x镇坠方法x 治吐,紫粉丸。 
针砂醋浸一宿,辟去醋(按∶馆本云劈破),便带醋炒,直候铫子红色无烟乃止,候冷细研,更用醋团, 
火烧洞赤,取起候冷,再研极细,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粥饮下。服讫,便啜一盏许粥,不吐已。 
如未定,再服决定。小儿小丸之,随儿大小与之。此药极神异,然吐有多端,《良方》中有数法,皆累验者, 
可参用之。(《苏沈》) 
呕吐诸药不效,当借镇重之药以坠其逆气,宜姜苏汤下灵砂丹,须百粒作一服。俟药得效,却以养正丹、 
半硫丸导之。(《要诀》) 
x杂治诸方x 六味地黄丸,阴虚于下,令人多呕者,主此方,盐汤吞之。(《方考》) 
呕吐诸药不效,再以鹅翎探吐积痰为愈。(《六要》) 
凡呕吐,用芦管入鼻孔内,吹皂荚末少许,令嚏出即止。(《捷法》) 
x调摄法x 痰 吐逆,忌甘滑等物。(《万安》引《保生信效方》) 

脏腑类
胃反
属性:胃反自是一种病,故前人必与呕吐为别,今亦区而列之,然要在与前门参看。 
x脉候x 小弱而涩,胃反。(《脉经》) 
寸紧尺涩,其人胸满不能食而吐。吐止者,为下之,故不能食。设言未止者,此为胃反,故尺为之微涩也。 
(同上) 
其脉紧而弦,紧则为寒,弦则为虚,虚寒相搏,故食已即吐,名为胃反。(《病源论》) 
其脉浮缓者生,沉涩者逆。(《奇效》) 
反胃之脉,沉细散乱,不成条道,沉浮则有,中按则无,必死不治。更参面色,不欲黄白,亦不欲纯白,皆 
恶候也。(《准绳》) 
翻胃初起之脉,滑数有力有神者,可治;若脉多沉涩而弦急者,不治,此由脾胃之元气已绝,不能营运转 
输以传导耳。(《百问》) 
x源由证治诸说x 荣卫俱虚,其血气不足,停水积饮在胃脘则脏冷,脏冷则脾不磨,脾不磨则宿谷不化, 
其气逆而成胃反也,则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心下牢大如杯,往往寒热,甚者食已即吐。(《病源论》) 
夫反胃者,为食物呕吐,胃不受食,言胃口翻也。则有因饮酒过伤所致,则有因忧悒怏蓄怒,肠结胃翻所 
致;则有宿滞痼癖,积聚冷痰,久不全除,致成兹疾;则有热毒壅隔,胃口闭塞,不下饮食。女人皆由血气所为, 
男子多因冷惫所致(按∶《得效》曰∶女人得之,多由血气虚损,男子得之,多因下元冷惫)。大凡呕哕饮食 
所为,病根既若异同,医疗固宜审密,其中有才食便吐,有食久乃翻,不可一概用方,切在子细体候也。(《圣 
惠》) 
五种翻胃∶第一停饮,早辰吃物,日午吐出,心痛头疼,又吐酸水者是也。第二膈气,吃物随手吐出,而小 
便赤,腹肚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