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一世富贵 >

第201部分

一世富贵-第201部分

小说: 一世富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官僚制度越是完备,这种拉党结派的事情越是顽固,官员处身其中,很多时候不由自主就会陷入进去。徐平孤家寡人一个,没有亲友奥援,对这种党派政治还没有正确认识,天真地只是按照政策做事。也正是如此,别人也不防备他,知道他就是个孤臣,小事上对他能忍就忍了。

    但一旦真地影响到了两派的政治力量变化,后果就难以预料了。

    不过徐平不知道这些,把枢密院的命令扔到了脑后,等到上辞谢奏章的时候,顺便上书把邕州的事情说明就是。现在战事的范围,名义上还全都是在邕州辖境。边衅这个词用不上,无非他保证一下以后安守地方就是。

    说完正事,石全彬又取了林素娘托他带来的家信,还有家里给徐平的礼物。从徐平还是个白身的时候两人相识,已经多年,石全彬又有意结纳。两人的关系已经算是亲密了。徐平不在京城的日子,石全彬也经常到他家里走动,与林素娘也熟识,这次动身前,特意到徐平家里走了一趟。

    忙完这些事情,已经天近傍晚,徐平备下晚宴,给石全彬接风。

    喝了一口石全彬带来的家里珍藏的好酒,徐平闭上眼有点陶醉。虽然并不是多么爱酒的人。但五六年的边疆生活,这酒里却不仅有酒的味道,还有一种独属于徐平的味道,值得他好好品味。

    酒过三巡,徐平对石全彬道:“阁长这次来岭南,反正没事,不如就多呆些日子。过上一个月,再回中原就是春暖花开的时节。躲过了寒冬。”

    “既然这样说,我就多叨扰些日子。后天就是年节。怎么也在邕州过了上元节。对了,云行,最近邕州有什么热闹?”

    徐平笑笑:“热闹?打仗算吗?”

    石全彬吓了一跳:“广源州都已经平定了,这里还有仗打?”

    “广源州不过是小事,闹大的是我把谅州占住了,只怕交趾人不会善罢甘休。要不了多少日子就会兴兵来攻。”

    “谅州?那里不本来就是我大宋的地方?”

    说起这件事,徐平就开心地笑:“不错,自太宗皇帝时候起,我们大宋便在那里任命了知州。可交趾人不这样想,他们同样有谅州知州。牢牢占住了那处地方。年前,我大军出动,把他们的知州拿到牢里关了起来。”

    石全彬只是在皇帝身边伺候的,朝廷里的几个大佬他还能说个一二三,这些具体政事就一窍不通了。听徐平说得热闹,也起了兴致,问道:“我还以为邕州这里只有广源州作乱,却没想到谅州这里也有乱子。对了,你做了这事,枢密院会不会说什么?他们可是一再严令地方不得擅自生事。”

    “什么叫擅自生事?我自己管下的地方,通行政令而已,若管下土地都任外人鱼肉,那我这官做得还有什么意思?”

    对于这中间的关节,石全彬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是问道:“我看这里也不过就是座普通边疆小城?你怎么就认定了交趾会出兵?怪不得这城周围都是人在忙,原来是要防着交趾。不过云行,交趾可不是广源州那种地方小土官可比,当年太宗皇帝也在那里吃过苦头的。”

    “此一时彼一时,不可一概而论。明天阁长随我去谷口,看看我在那里布下的阵势。如果我算得不错,不等你离开,交趾人就攻过来了,你刚好也与我一起观看战事,回去跟圣上有话说。”

    石全彬虽然也听到了一些风声,但并不详细,他这一路上关心的都是广源州。至于谅州,只是听说徐平派人占住了,还以为就跟左江道的其他土州峒一样,只是要行括丁法,却没想到惹了交趾。至于怎么惹了交趾,谅州对于交趾有多重要,石全彬心里并没有概念。但当年太宗征交趾的阴影尚在,他总是觉得交趾是个很可怕的对手,要不是看徐平说得轻松,就要开口劝阻了。

    看着徐平一副信心满满的样子,石全彬伸脑袋到桌子中央,看着徐平小心问道:“云行,你实话对我说,这仗你有信心?”

    徐平笑道:“我们相识这么多年,你什么时候见我说过大话!”

    “那,这样一个胜仗,比打广源州如何?大还是小?”

    “阁长,你可是太不了解邕州这里了。广源州不过是边远小土州,怎么算得上大仗?桑巡检几千兵马一到,那里便如土鸡瓦狗一般土崩瓦解。交趾怎么也算大宋周边数得上的大蕃国,但凡出兵,就不是那里可比的。”

    石全彬的眼睛亮了起来,对徐平道:“我本来的意思,是想在这些日子听你讲讲打广源州的事,回去官家面前,为你美言几句。我大宋边官,真能够像你这样干净利落剿灭叛乱的,能有几人?如果你能够跟交趾人交战,再打出一场大胜来,这可是不世之功!”

    徐平一怔,他还真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在他的算计里,自己手里掌握的实力极为充足,顶为交趾的反攻是极为平常的事,根本不值得夸耀。现在经石全彬一提,才想起来自己现在是在大宋,对外屡战屡败的朝代。

    如果真能实实在在剿灭交趾一两万兵马,貌似这种大胜,自从中原一统之后,在大宋的历史上真的不多?果然是了不起的荣耀吗?(未完待续。)

第164章 口袋阵

    明天就是年节,天气却热了起来,天上明晃晃的太阳挂着,把海边吹来的凉气晒得无影无踪。干活的民夫都是一副短打扮,让从中原过来的石全彬产生一种错觉,总觉得现在就是夏天。

    从南谅州城延伸出去的两道土墙已经到了膝盖那么高,一直延伸到谷口的山头。墙的宽度与城墙差不多,足够在上面乘车。

    石全彬与徐平在这土墙上走着,口中道:“我来的时候已经看到了这土墙,初始还没在意,离得近了才发现如此宽阔。云行,你这是要建两道城墙啊!既然如此,干吗不在谷口处建一座关?那里狭窄,照着这个样子,足够建起一座雄关,也就不惧什么交趾大军了。”

    徐平道:“阁长说的也有道理,不过还是以后再建才好。谷口宽不过一里多路,若是建关,关城上我只能安排五百多人。可如今在谅州,有我大宋近两万大军,若是交趾人来了,总不能两万多兵马在后面看着,全靠五六百人跟交趾人厮杀。像现在这样,把城墙拉长,我可以安排近万人马,就合理了。”

    石全彬可想不通这些,只好不说话,慢慢向前行去,边走边看。

    徐平想的跟这个年代的大部分人都不同,他不但要考虑打仗,还要考虑人力物力的利用效率。如果依赖雄关,只有几百人在前线拼杀,那他聚集数万人在这里还有什么用?只有把战线拉长,让更多的人站上前线,才不至于浪费人力。这就是为什么要建这两道墙的原因。要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战场上。

    “这是个什么阵势?”石全彬忍不住问道。

    “口袋阵!不管来多少人。一口袋都装了!”

    “口袋阵?没听说过!”石全彬笑着摇头。

    当然没听说过。因为这个阵势实际上并不怎么适合冷兵器战争,但到了后成的枪炮时代,可就是经典防守阵形之一了。

    “官人,阁长,给你们拜个早年!”

    孙七郎从正在建的墙上飞奔上来,向徐平和石全彬行礼。

    石全彬笑道:“我却是没有喜钱给你!”

    众人一起笑。

    孙七郎对徐平道:“官人,你看这里的墙如何?可还能用?”

    这一段是徐平吩咐先建好的,测试各种功能。以作为其他地方的样板。

    徐平看看,墙体夯过,很是结实。顶宽五步,底宽十步,高近三丈,向着谷中的斜面光滑如境,夯得坚硬而又平整。

    徐平对孙七郎道:“你下去,再跑上来我看看。”

    孙七郎应声诺,飞一般地奔到了墙下,仰头看着徐平道:“官人。我可是上来了!”

    说完,一路向墙顶跑来。

    看孙七郎跑到一半。徐平喝道:“停在那里!”

    孙七郎得了吩咐,硬生生地把身子停住。这墙面又光滑,斜度又大,他哪里能够停得下来?连着倒退了三五步,才勉强站住身子。

    徐平又道:“好了,就从你站的地方,慢慢走上来!让住,要慢慢走!”

    孙七郎屏气凝神,轻轻抬了左腿起来。这腿一抬起来,身子就站不住,又倒退了两三步,差点趴在墙上。

    向上面抬起头,孙七朗喊道:“官人,走得慢了不成的,站不住身子!”

    徐平笑道:“你跑着能上,走着必然也能上,想想办法!”

    孙七郎就蹲在墙上想了一会,才又站起身子,猛地抬起左腿,迅速地向前落去,试试巴得牢实了,才又抬起右腿。

    就这样一步一步,走得小心翼翼,孙七郎直花了一炷香多的时间,才又重新走上了墙头,对徐平道:“官人,这墙走得慢了不好上来的!”

    “这样就对了,我可不信交趾兵能够冒着箭雨和滚木,飞奔着上来。就是按照这个样子,其他地方也照样修起来!”

    石全彬在一边看着热闹,问徐平:“既然是怕交趾人冲上墙,何不就如同城墙一般,修成直上直下的?那个样子,除非他们会飞,才能上墙头。”

    徐平道:“阁长说得有道理,不过直的却有几项比不过斜的。第一,如果是直上直下,如此高耸,墙上的人看不到墙根,如果敌军在墙下动手脚,难以防备。第二个,滚木只能沿墙而下,作用不大。第三个,斜的墙体,底部宽大,比直墙坚实得多,也好修筑。阁长,所以还是斜墙好。”

    石全彬也就随口一说,真正细论起来他可是不懂,听徐平说得貌似有道理,便也就不再说什么。

    城墙最早修成直上直下的,是对应于守城和攻城的手段缺乏,随着经验的积累,手段的增多,实际上有识之士已经发现了斜面城墙更加有效。到了两宋之交的时候,守城大师陈规作《守城录》,系统地提出了城墙不应太高,应修成斜面而不是垂直,城墙不要有直角等诸多原则。

    徐平不知道这些,但他知道对于远射武器来说,斜面城墙更有效。拉长了敌军攻城的距离,增加了攻城者受打击的范围,减少了墙上的打击死角,也有利于布置守城器械,好处多得说不完。而坏处,除了心理上觉得好攻之外,几乎没有实质上的缺点。

    这也是为什么到了热兵器的枪炮时代,山坡是进攻方的噩梦,但悬崖却不是。防守方选择战场,第一选择就是山坡,悬崖则没什么价值。

    顺着土墙,一直到了谷口,墙一路修到山顶。

    石全彬随着徐平登上谷口旁的小山,发现这里也有大量民夫正在修整山体斜面,才知道徐平是把整个面对进攻方的一侧,全修成这个样子。

    山体修整的进度更快一些,此时已经接近完成,民夫正在山顶上布置防守的器具,成组地安装滚木。

    石全彬看不出个所以然,只是站在山上看南边的交趾。出了这个谷口,丘陵间的路便宽阔起来,再也没有险阻。借着今天的晴朗天气,可以看到远处交趾的村寨。

    在山上指挥的桑怿见到两人上山,过来见过了礼,与石全彬寒喧罢了,对徐平道:“你来得正好,我这里得到消息,交趾已经自富良江岸准备发兵。一万交趾主力,加上附近各州土兵,总计一万七八千人,诈称八万,要来攻谅州。预计半个月后就会到达,我们这里要抓紧了!”

    (晚上还有一章。)(未完待续。)

第165章 试探

    明道二年正月初三,交趾由富良江出兵,借口平息北方几个土州的骚乱兴兵北上。谅州本来是两属之地,此时的交趾没有与大宋开战的勇气,虽然兵锋直指谅州,名义上却不敢这么说。

    徐平对交趾出兵早有预料,先前布下的谍报网把交趾军队的人数和行军路线早已打探得一清二楚。

    此时驻防富良江的是交趾第一猛将黎奉晓,带精兵五万,是交趾主力中的主力,卫护王城的关键力量。黎奉晓生具勇力,勇猛善战,被原交趾王李公蕴招至麾下,立战功无数。李佛玛登位时,三个兄弟争夺王位,发动了“三王之乱”,黎奉晓阵斩武德王,被比作玄武门之变时杀齐王李元吉的尉迟敬德,为平息叛乱立下首功,所以格外得李佛玛信任。

    此次带兵出征的是黎奉晓副将陈常吉,也是交趾征战多年的名将,带交趾主力一万人,沿途征调土兵约八千人,对外称八万,直扑谅州。

    正月十八,交趾军队前锋抵达谅州南山谷口外。

    前锋指挥阮大力骑在马上,看着前方大开的谷口,皱着眉头对身边亲兵道:“前方山谷那里就是谅州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