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科幻恐怖电子书 > 南宋不咳嗽 >

第68部分

南宋不咳嗽-第68部分

小说: 南宋不咳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急,下次出去你和他一人一艘。”洪涛对于自己教出来的这个船长还算基本满意,除了年纪小了点,其它方面都很出色。

    “那您呢?”泊蛟只是想和卡尔竞争竞争,并没打算把洪涛挤走,有这个姑丈在,他走多远都不怕,碰到多大风浪都不怕。

    “我?嘿嘿嘿……我有更大的船啦,哈哈哈哈哈……”洪涛说出一个让泊蛟羡慕嫉妒恨的理由来,新船已经造了快5个月,温老二曾经夸口说洪涛回来的时候就能下水。洪涛也一直盼着这一天呢,与前三艘小帆船相比,它才算是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远洋帆船,还是有战斗力、续航力、登陆能力的远洋战船。能不能顺利下水,关系着自己这两年时间是不是白费,关系着自己称霸海洋的计划会不会拖延。没有这种战船,光靠掠食者号这样的小帆船,只能当海盗,不能当海上霸王。

    。。。

第二章 家的感觉() 
“那……那我还是跟着您吧……”泊蛟很聪明,和洪涛待了这么久,他已经对新式帆船有了很深的了解。一条10多米长的帆船和一条30米长的帆船,完全不是一个意思,虽然都是帆船,但前者可以三两个人就开着满海跑,后者却需要一个大团队合作才能驾驶。难度提高了,可以学的东西自然就多了,他知道的东西越多,就越觉得自己这个姑丈身上有学不完的知识。

    “阿蛟,别忘了我和你说的,航海不是玩,是我们的前途,不光要你学会,还要教会你的那些叔叔、哥哥、弟弟妹妹们。只有每个人都学会了,我们才能谁也不怕,在海上最重要的是人,不是船。姑丈不可能永远带着你远航,很快你就得独自带领一个队伍了,你要有自己的帮手、自己的水手,明白了吗?”洪涛当然愿意让泊蛟和卡尔一直跟在自己身边,和一群什么都不懂的新水手相比,他们太好用了,能帮自己很多忙。可是自己不能把最好的人都留在身边,这和自己的初衷相悖,培养他们就是为了让他们去当另一个自己的,当自己有了十个、百个阿蛟和卡尔时,就已经是海洋的霸主了。

    “您是说让我●★自己挑选船员?像您带着我一样把他们也教会?”泊蛟很快理解了洪涛的意思,在海上航行会最大限度的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了解,也更容易养成同一种思维模式。

    “嗯,先带着他们去近海捕鲸,然后在他们中间慢慢挑选,什么时候能挑够30个人,你就有资格独自指挥大船了。嘿嘿,你猜猜,山头上那个岗楼是谁出的主意。”洪涛一直举着望远镜在河口两侧搜索,他想找到刚才发现自己的人,一直到距离河口很近的位置,才在河口北面的小山头上发现了一个木制的树屋。它隐藏在树木之间,如果没有望远镜,就算你从山下过,也发现不了它。

    “还不是那个慈禧,他就会干这种偷偷摸摸的事情,营地周围的树上都快让他弄满这些东西了。”泊蛟撇了撇嘴,他很不喜欢慈禧,因为那个奴隶太无耻、太猥琐了,一点都不像男人。虽然这样做对营地来说是个好事儿,但是仅从人格上讲,泊蛟很看不起慈禧,更不明白洪涛为啥这么护着他,还给他特殊的待遇,几乎都快和营地里的疍家人、土人一样了。

    “孩子啊,光学会航海还不能当一个完全合格的船长,你还得在这里加强加强。了解每个人的想法并努力去理解他们的想法,再站在他们的角度上去想问题,才是一个成熟的男人。船员、水手也是人,和他们在船上相处几个月甚至一年,能不能发挥出他们每个人的最大优势,就是你这艘船能不能发挥最大能力的关键。不过没关系,你还小,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还什么都不懂呢,慢慢来,你比你姑丈要幸福的多。”洪涛拍了拍泊蛟的脑袋,理解人是一个更高层次的学问,目前他还不会要求泊蛟具备这种能力,这玩意光学没用,还得自己去琢磨,需要很长时间,自己如果不是在不同环境活了三辈子,也不会有这些收获的。

    时隔2个多月,再次返回金河湾,这里又是大变样,不光村庄的规模又扩大了许多、稻田的面积扩大了很多,住宅区的下游还竖立起来两架简单的水车。水车旁边是两座土高炉,浓烟不住的从里面冒出来,幸亏有树林做掩护,否则从河口外面就能看到。

    这两座高炉都有4米多高,2米多粗,锥形,洪涛没见过这样的高炉,他对金属熔炼也没什么研究,就算知道点这方面的知识,也用不上。那些东西都是在现代化炼钢厂里实习时候学的,换到现在这个年代,屁用没有。没有各种现代化的检测设备和试剂,他连钢铁的含硫量、含碳量都测不出来,知道啥也是白搭。至于说会土法炼钢、炼铁,这不是瞎扯淡嘛,一个现代城市里的大学生,谁尼玛没事儿去学土法炼钢啊,学了何用?哪个大学里的教授会教这玩意?问题是那些教授、甚至包括技术员和工程师,有几个会土法炼钢的?

    别拿早期的工农兵大学生和现在的大学生比,那个年代的大学生虽然在文化上弱一些,但是动手能力个顶个的强,很多人都是先上班再上的大学,有了工作经验之后再进修和啥都不懂就直接纸上谈兵,完全是两个效果。

    不清楚,洪涛就不会去瞎指挥,他只是和给齐祖画过一个水车带动锻锤的图纸,但是连尺寸都没给出来,具体木料的粗细也没有数据,只能算是一个概念。不过他显然低估了古人的智慧,他们缺的只是概念、创意和见识,真要论动手能力,洪涛觉得自己真比不过,就连温家那几个小孙子都比自己强。他们随便找块木头,就能雕刻出你想要的任何东西,手艺没的说。

    “看到了吧,我们只是出去转了一圈,回来就有这么多人欢迎咱们,心里是不是特别激动?觉得自己是个大英雄了?先别太劳神,等以后你自己带着队伍开着大船出去,给他们带回来你的战利品、奴隶时,他们会更欢迎你的。那时候你才是他们心里真正的男人、真正的英雄,就像以前我们疍家人赶大海时,谁抓的鱼最多一样。”当两艘帆船一前一后驶进了河道,北岸就已经站满了人。种田的、伐木的、炼铁炼铜的都放下了手中的活计,跑到河边冲着帆船招手,连那些被铁链锁住的奴隶也不由自主的欢呼着,也不知道他们为啥高兴,难道说洪涛这个恶魔回来虐待他们了,他们很兴奋?

    “嘿嘿嘿……”泊蛟让洪涛说中了心事,很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转身像躲开这个眼毒嘴利的姑丈,可是又没处躲,只能是傻笑。

    “哎呦……我的宝贝哎,想我了吧?让我看看沉了没有,小肚子里是不是多了东西啦!哈哈哈哈哈……”掠食者号刚一靠岸,洪涛就当着上百人耍起了流氓。他直接跳上了码头,把站在最前面的泊珠直接举了起来,然后横抱在胸前,照着脸上就是两口,再把脸埋在泊珠的肚子上蹭了蹭。

    “荣翁翁,船上有稻种和棉花种子,还有十多个奴隶,让大家卸船吧,我先回家睡一觉,有什么事问泊蛟那小子,他都记在本子上了。”泊珠这已经不是头一次被洪涛当着众人面儿亲热了,但还是不太适应,把脸顶在洪涛胸前死活不敢露出来。洪涛也

    也一直没把她放下,简单的和码头上的人打了个招呼,就抱着自己媳妇回家了。在大海上漂泊了两个多月,不光要担心航线和天气问题,还得照顾那些头一次出远海的年轻人,有时候还得给他们当心理咨询师,不光身体累,心更累。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荣老头没责怪洪涛,笑眯眯的看着他抱着泊珠跑远了,然后扭头看了一眼身后的慈禧。

    “第二队过来卸船!第三队去卸后面的!都仔细着点啊,敢掉一粒种子看我不抽死你们!”慈禧瞬间就窜了出来,扯着嗓子开始叫喊。他现在的汉语已经基本接近疍家人的水平了,甚至发音更贴近洪涛,估计是故意这么学的。

    这次洪涛还真是回家休息去了,泊珠已经有了身孕,不再适合过于累人的牵手活动,而且洪涛还有很多很多事情要做,远航一次解决了一部分问题,但是由此派生出来的问题更多,涵盖了各个方面,大多数全需要他来考虑,没什么人能帮上忙。

    。。。

第三章 盲目自信的代价() 
首先就是整理海图,现在洪涛手里已经有了一张比较完整的南海海图,从广州开始,南到加里曼丹岛,西面是马六甲海峡的西出口,东面探测到了吕宋岛的西侧,大部分港口、海岛都历历在目,不光详细还准确。从理论上讲,南海海域洪涛已经可以平趟了。不过光他自己可以航行还不够,靠一个人一艘船除了探险和玩之外,屁也干不了,想要发展就得有一群人。所以他要把这片海域按照功能分成几个部分,再誊写下来,交给泊蛟、卡尔甚至更多的人去独自使用。

    负责捕鲸的船长只需要拿到中部海域的海图就够了;负责抓捕奴隶的船长必须给他们提供不同国家、港口附近的海图,负责和西瑁洲之间运输的也得有一份海图;以后还得有运送货物、巡逻的船长,他们照样要获得相应的海图。虽然每份只需要誊写出来一份儿,但这个工作量也是很大的,不光要按照比例仔细描画,还得考虑得更全面。

    其次就是新船的建造进度,这艘30米长的大帆船已经超过了洪涛的知识储备。如果说以前那两艘17米长帆船的建造工作他还能勉强做到心中有谱,那这艘长了一倍的新船他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一边设计一边挑毛病一边修改,最终造出来到底能不能符合设计初衷,他也不知道。毕竟在后世里很少有人会建造这么大的纯木制风帆战舰,很多资料洪涛只是在书上见过,并没见过实物,更没亲手实践过。

    新船的船型和掠食者号、捕鲸者号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它不再是纯v型船底,而是变成了另一种变形,上窄下宽的型船底。这种形状稳定性更好,装载量也更大,不过相应的,它的吃水也更深,完全变成了深海战舰,再也不能随随便便的顺着海岸溜达了,一个不小心就得触礁或者搁浅。

    它的灵感来自于19世纪的欧洲风帆战舰,洪涛觉得它是最合理、最实用的、最保险。这和什么国家民族自尊心无关,科学就是科学,科学是不分国界的。不可能说经过了几百年完善、实践的欧洲风帆战舰,就是比不上中国古代的帆船技术,原因只是因为自己是中国人,这是纯粹的唯心主义。

    中国帆船的技术有没有先进的技术这个问题要划出一个明确的时代来讨论,否则就没有任何意义。如果放在16世纪之前,中国帆船确实有其独特、先进的地方。但是放到16世纪之后,就基本没什么参考价值了,尤其是做为战船的参考,可以说一无是处。

    这不是故意贬低,而是可观的评价。原因很简单,中国在元代、明代、清代都不是一个航海国家,这些朝代对航海全是可有可无的态度,甚至很抵触海洋。在这种心态之下,别说远洋战舰了,就算是民用船只也不会有什么发展的。可是世界并没有等中国,欧洲国家一直都在和大海较劲儿,甚至把大海看得比陆地还重要。经过了无数次大海战,总结出来的经验也就体现在了他们的舰船制造技术上。

    洪涛最终想要的是战舰,能够跨洋作战的大型战舰,他唯一也是必须参考借鉴的只有欧洲风帆战舰,别无可选。其实洪涛也不是从开头就这样想的,他也有一点民族怨念,于是脑补了一下,既然船型要借鉴欧洲人的,那能不能把船帆换成中国特有的硬帆呢。这也不是凭空妄想,他在后世的北美海域就见过挂着现代化硬帆的帆船,性能也非常不错,甚至比软帆还灵活。不过他忘了其中一个关键问题,那些现代化硬帆不光材料是现代化的,就连操作也是通过电脑和机电系统完成,没有这些高科技技术的辅助,现代化硬帆能不能造出来,都是个问题。

    这个建议首先就被温老大和温老二举双手双脚支持,因为他们更熟悉硬帆,于是大家忙活了五天,用鲸鱼皮和鲸须做出了一面小型硬帆,装在了掠食者号上进行了几天海试,结果让洪涛非常满意。用硬帆代替了原来的主帆之后,掠食者号的航速提高了2节,操作难度还降低了不少,而且硬主帆也可以配合软三角帆和球帆一起用,在没有增加太多重量的情况下,这种硬帆和软帆联合的帆具,让掠食者号变得更灵活、更快捷、更便于操作了。如果洪涛想,他甚至可以一个人驾驶着这艘17米长的帆船出航,它的性能已经快赶上后世那种利用电力驱动升降帆的玻璃钢巡航帆船了。

    对于这个试验结果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