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仲谋天下-第6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将军明白了!”
曹洪闻言,点头。
“乐就领兵一万,随吾先行开路,夏侯震,汝和将军杀敌,在吴月坡挡住一个时辰,撤道鹰嘴岩,鹰嘴岩挡住一个时辰,撤兵黄土岭,即使伤亡惨重,也要撤,在天亮之前,不顾将如何,杀至大石谷,把他们引进来,我来伏击!”
田丰低沉的道:“这将会是我们撤兵太原的定鼎一战!”(未完待续。。)
ps: 求保底月票!
第七百八十二章 政务琐事
吴国,金陵城。
科举的气氛越发的浓郁起来,一个个彬彬有礼的学子相继的拥簇在这座雄伟的都城之中,等待着吴国的第一届科举的开始。
之前的一次考试只是初考,从众人人选之中筛选进入科举人选的一个考试。
第一届的科举,在原则上来说,是以举孝廉和科举结合起来的一次尝试性的科举,所以之前的考试,并不列为科举考试犯愁。
真正的科举大考在九月,这才是学子们真正的较量,拥有科举名额的学子开始陆续抵达,一个个的摩拳擦掌,想要一展所长。
在这种氛围之下,无论是参加科举的,还是没有参加科举的,越来越多的读书人进入了金陵城,期待着这一场举国瞩目的科举。
读书人本来就是如今这方天下的主要潮流,读书人多了,金陵城经济的发展也鼎盛了三分,有着出口成章的氛围,吴国这座都城的素质都拉高了不少。
王城,御书房。
吴王孙权如今对于科举的事情彻底的放手给了的蔡邕和蒯良,除了忧心并州的大战之外,他现在在筹备吏部的考勤工作。
吏部第一年的考勤,本来就是引人瞩目的,吏部尚书顾雍甚至御史台拉进来,考勤的功绩加上御史台弹劾立案的官吏,县令以上,被罢职的,有将近上百人之多。
现在这件事情已经在朝野引发了不少的躁动。
“君理叔父,顾尚书,这件事情你们要加把劲了,尽快在年底之前的完成考勤!”
孙权目光看着两人,道:“吏部的事情,御史台的加入。已经引发不少官吏的情绪,我们必须要以快打慢,孤不希望,这成为一场官场风暴!”
“臣等明白!”两人点点头。
“张御史,你们御史台的手段,有点凌厉了!”孙权眯着眼。看着安然站在旁侧,若无其事的冷面神,低声的道。
“大王,御史台做事,最讲证据!”张纮漠然的道。
“你想要立威,也别找个这时机,你这不是存心给孤添堵吗?”孙权拍拍额头。
“大王,御史台监察大吴百官,手段凌厉一点。能震慑人心!”张纮沉吟了一下,平静的补充了一句。
“孤说的是时机!”
孙权没好气的道:“你要立威,孤没有意见,但是你能不能等吏部的风暴过了之后啊,所有的事情加在一起,你打算给孤早点麻烦是不是?”
“微臣不敢!”张纮是盐油不进,不卑不亢。
“得!”
孙权有些无奈,这御史台要立威。他也阻止不了,当初还是他建议顾雍把御史台拉进来的。现在人家经常了,让他们现在退场,有些不厚道了。
“元叹,你可真找了一个好帮手!”孙权咬牙切齿的道。
“呵呵!”
顾雍讪讪一笑,连忙转移话题,道:“大王。被裁掉的官吏位置,吏部已经初步议定了一些补充的名额,但是遭到的内阁方面的反对,此事还要恭请大王亲自圣裁!”
“内阁反对,君理叔父。此乃是为何也?”
孙权闻言,看了一眼朱治,问道。
“大王,内阁之所以反对吏部的名单,是首辅认为,吏部说提交上来的这些人,皆然经验太小,实在不合适!”
朱治苦笑的道。
“元叹?”孙权眉头蹙起,转过头,看着顾雍。
“大王,微臣也无可奈何,吏部所提上去的人,基本上是江东书院和金陵书院出来,他们都经过实习的!”顾雍沉声的道。
“但是他们的实习最多三个月,按规矩,是不能举孝廉出仕途的!”朱治补充的道:“经验不足,担当重任!”
“朱次辅,你们内阁是真的不讲理,如果我们还有其他的人选,某也不会用的这么急,有本事你弄出一批来!”
顾雍无奈的道:“这一次吏部裁的太过了,在人员方面,我们根本无法补充上去!”
“那也不能以次充好啊!”朱治咬牙切齿的道。
“朱次辅以为某家想这样不成?”
顾雍眉头一挑。
“好了!”
孙权揉揉鼻梁,对着两人摆摆手,半响才道:“你们都别吵了,这种情况很正常,内阁没错,吏部也没错,人才欠缺,你们一人让一步,内阁在县令郡守的主位上面抓好,至于次位方面放松一点界限,元叹,你也想想办法,必要的时候可以去借兵!”
“借兵?”顾雍闻言,微微一愣。
“蔡老头和郑师手下的比较出色的人估计已经让你搜刮了一遍,但是你可不要忘记了荆州,荆州向来人才辈出,如果司马微和庞德公出面的话,想要征辟一批人才,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孙权提醒的道。
司马微和庞德公黄承彦他们这些老东西,年过半百以上,不说如今名下的弟子,就凭他们的名气和威望,绝对能从学术氛围浓郁的荆州拉出一批人才。
荆州可不仅仅一个鹿门山书院,在书院没有鼎盛之前,学术氛围最浓于就是颍川和荆州,荆州零零落落的儒舍很多,读书人也很多。
“大王,那些老家伙都不好糊弄啊!”
顾雍微微苦笑:“荆州虽然臣服了,要是起兵作乱是不可能了,但是人心未定,水镜先生和庞祭酒皆然是德高望重之辈,但是他们藏着捏着,我也不可能硬掏出来!”
“笨!”
孙权有些恨铁不成钢的给了他一个卫生眼,低声的道:“你糊弄不了他们,庞统还不能糊弄他们啊,借力打力,这么好用的人,你怎么就不懂的用呢,孤不管。现在主意给你出了,你尽量把这个空缺给补上。”
“诺!”
顾雍闻言,目光一亮,连忙躬身领命。
两人把吏部考勤的事情详细的汇报一遍又得到的孙权的提醒之后,便匆匆的离开了御书房。
“大王,陆俊的事情?”张纮没有离开。反而有些为难的提出了一个话题:“他身上的问题不小,要是较真起来,以大吴律法,十年八载,逃不了!”
“让他自退!”
孙权想了想:“为朝政大局着想,御史台就徇私一会,律法是死的,但是执法是活的,江东世家已经被我们打的七七八八了。陆俊要在再进去蹲大牢,江东世家对我们朝堂,就真的要离心离德了!”
“微臣明白了!”张纮也知道,如今的大局,陆俊是动不得。
“陆俊不能动,但是他手下的人你不妨动一动!”孙权道。
“诺!”张纮划过一丝冷芒。
“还是有事情吗?”孙权松松骨头,看看天色,快中午了。他惦记着吃饭。
“还有一件事情!”
张纮想了想,从袖子之中掏出一份卷宗。道:“这上面是御史台查锦衣卫,得出来的一些卷宗,微臣认为,有必然让大王过目一下。”
“孤知道了!”
孙权瞳孔微微收缩,把卷宗收起来,道:“锦衣卫的事情。你从御史台成立一个小组,专门盯着他们!”
“诺!”
张纮领命,然后行礼离开的御书房。
不过孙权也没有能安安分分吃上一顿午饭的命,他还没有离开御书房,户部尚书周瑜来了。
“公瑾大哥。今天又不用上朝,这么有空进宫?”孙权看了一眼风尘仆仆的周瑜,打趣的道。
“大王,微臣是有事情汇报!”周瑜沉声的道。
“说!”
孙权面色一正。
“大王,蜀黍在北方幽州和东北的培值已经初见成效!”
周瑜站在殿下,恭敬的道:“今年秋收已经接近,如果有一个大收成,日后北方将会进入粮食自给自足的阶段!”
蜀黍,也是高粱,东汉年间才出现的在汉朝的食物,相比稻谷,它更合适北方的种植。
北方一直以来都有粮食的危机,粮食不足是很正常的事情,每年都要靠着的国内支持,才能做到百姓不饿死的标准,特别是去年北方大乱,粮食更少了。
所以孙权在早年就已经把在西南地带出现的蜀黍移植北方,不过这些年,在种植方面没有太大的气色。
反而是今年,才算是稳定下来。
“这倒是一个好消息!”
孙权闻言,顿时眉开眼笑起来,道:“北方只要粮食充足,就会加速发展,今年如果能做到粮食自给自足,明年就有可能反馈朝廷!”
在如今这个年代,天大地大,没有粮食大。
“这倒是有些难!”
周瑜却摇摇头,道:“在户部的估算之中,未来三五年,北方在粮食方面都不可能反馈朝廷了,要是遇到天灾**,还有可能被打回原形!”
“周瑜,你别天天惦记着天灾**!”
孙权没好气的道:“要惦记,也惦记风调雨顺好不好!”
“呵呵!”
周瑜闪闪一笑,然后继续的道:“在我们户部,培养蜀黍的时候,农业司倒是出了几个人才!”
“人才?”
孙权目光一亮,道:“是人才就要用起来,百姓以吃为天,吃好才能说其他的东西,所以在农业方面,你们户部可以定要重视起来!”
“微臣知道了!”周瑜点点头,然后继续的道:“大王,户部还有一件事情拿不定主意!”
“户部?是户部和经商司的事情吧?”孙权目光微微眯起:“大吴钱庄的事情?”
“大王明鉴!”
周瑜沉声道:“大王提议的建立大吴钱庄,户部和经商司始终没有能拿出一个完善的方案,这方面,我们太陌生了!”(未完待续。。)
第七百八十三章 军机阁里的战事分析
“此事,汝和糜竺之间有争议?”孙权抬头,目光看了一眼周瑜,试探性的问道。
大吴钱庄,其实就是他按照后世的一个银行模式,建立一个国家银行。
孙权在年初的那一场经济战之中就已经有些心血来潮了,在七月底,他才下定决心,召集周瑜和糜竺,打算建立一个国家银行,定名为大吴钱庄。
“回禀大王,争议倒是没有,只是蔡司长认为,大吴钱庄的作用会不会和经商司和户部的作用重叠起来!”
周瑜沉默了一下,才道:“而微臣,心中也有一丝同感,大吴钱庄负责铸币,还有就是给与百姓方面的存钱,然而铸币的工作归于户部,至于说存钱的事情,如今的百姓,手中有钱,岂会存入钱庄?”
“所以你们心中皆然认为大吴钱庄的存在根本是不需要的!”
孙权闻言,神色平静,但是心中却无奈的叹了叹气,他冷冷的道:“劳心劳力,又浪费吴国资源,多此一举的事情,不值得去做,对否?”
“嗯!”
周瑜沉吟半响,并没有否认孙权的话,而是坦然的点点头。
“周瑜,你是一个聪明人,怎么就看不透经济两个字呢?”
孙权看了一眼周瑜,眼眸之中闪烁一丝失望。
聪明人也未必能有超过这个时代的思想,即使聪明犹如美周郎这般的人才,也难免被这个时代所捆缚。
他要建立一个所谓大吴钱庄,他其实是效仿后世,建立一个中央银行,然后以大吴钱庄为核心,建立吴国的金融板块。
这年头。其实还没有钱庄这等事物的出现,而所谓的经济两个字,也都没有吃透,至于金融运作,对于他们来说更加陌生了。
但是一个国家要发展壮大,就要向前迈步。如果吴国的百姓有一天从温饱状态突破到了小康的状态,那么在经济方面就会突飞猛进。
一旦经济进步,就必须要有一个秩序,不然会引发秩序的混乱。
还有一点,孙权想要以大吴钱庄为核心,改革货币。
如今吴国用的是五铢钱,在上一步就是金子,金子不是经常流通的货币,所以不少人平时买东西。有时候贵一点,要看一个麻包袋的小钱。
虚拟货币,孙权是没有这个意思,太超前了会引发货币混乱,最后不过是沦落为废纸一张,正是整个吴国经济都会丞相通货膨胀。
孙权想要改革的货币,就是想要以银本位来,也就是在铜钱和金子之间。加上一个银元货币。
但是货币牵涉一国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