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麝天下 作者:鹦鹉溪(起点vip2013-08-21完结)-第1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谁知道呢?这就要看坤宁宫那位怎么打算啦?怎么咱们大清好好的,突然就到了连宫人都养不活的地步了?”那个白白胖胖的嬷嬷突然便声音哀鸣起来。
“唉!咱们是没遇上好时候!听说乾隆朝的时候,紫禁城里伺候的宫女太监有三千人呢,可如今呢,加上咱们这些靠边儿站的,满打满算不过二千人。乾隆爷那以前才是大清盛世呢!坤宁宫的主子这段时间召见了不少有诰命的夫人进宫喝茶,宣传什么节俭治家呢!听说经常说的话便是大清处于危机时刻呢。”一个嬷嬷撇着最,酸溜溜的说着不中用的闲话。
黄脸嬷嬷赶紧拍了她一下,斥责道,“我看你是闲散惯了,什么‘那时候才是盛世’,这种掉脑袋的话都说出来了!”
“哼!你们没听说吗?皇后娘娘提倡改良旗袍,节省衣料呢!连头钿都不戴了,头上首饰只带一两件呢。那些诰命夫人都听说了,提前就改了妆扮。堂堂的皇后娘娘,连衣料都在叫大家节省呢,可不是大清穷得不行了!所以连咱们这些奴才也养不住了!”
几位嬷嬷迟疑地互相对望急眼,眼里尽是无尽的担忧。她们几位因为都是伺候前朝妃嫔的关系,一向差事松一些,脾性也还对口,便常常聚在一起。又是那个干瘦嬷嬷大大咧咧地说道,“别尽说丧气话,在宫里的日子就好过吗?咱们都是些倒霉催的,伺候这些过气的小主,连饭食都没保障!那些当令主子宫里的日子在这儿的又不是都没经历过,那是人过的日子吗?反正我是把话撂在这儿了,出去不一定就过得不好,我是宁愿出去,也比在这儿憋屈的好!”
“是啊,是啊!万一出去被饿死,到时候连剩饭都没得吃,你就记着你今儿说的话吧!”白胖嬷嬷终于也被她惹怒了,没好气地怒道。
“不是还有社保吗?大不了我就上那个华夏集团的培训班儿去,凭自个儿手艺过日子那也交个爽快!”干瘦嬷嬷也生气了,声音大起来。
第一卷九儿 第二百十九章顾此失彼
“你不想去求求皇后娘娘,给你配个人嫁了,好有个舒心日子过过?”一个嬷嬷笑着拿干瘦嬷嬷刚才挤兑别人的话来戏谑她了。几个嬷嬷都跟着笑了起来。
“切!我在宫里当牛做马伺候各位小主伺候了半辈子,出去要真配了人,难不成下半辈子再去伺候人?我上辈子造了什么孽,这辈子明明是个人,却生就的牛马命?我还偏偏就要去学些本事,说不定凭着针线刺绣的手艺我就已经能养活自己了呢!”干瘦嬷嬷气哼哼地说话,扭脸也走了。
剩下几位嬷嬷却把干瘦嬷嬷说的话听进心里去了,各自忖度着,随便说了几句话,便散了。
深秋,黄叶落尽的时候,原本说是要再有两三年才会落实的裁撤宫人的议案开始执行了,总数一千九百人的宫人,包括宫女嬷嬷和太监,第一批裁撤人员九百人。虽然此事早就传得沸沸扬扬,可要真的开始实施,这又是另外一回事儿了,仿佛平地里一声惊雷,狼来了竟然变成真的了。
舆论最起劲的却不是宫人这个被裁撤的团体,而是“端党”的门生子弟,其中的牵线人与领袖不再是端华,出面的是端华的弟弟肃顺。最先抛出来的就是《诉皇后十大状》,因为不是正式廷议讨论的内容,只是舆情引导所向,其间又经历了许多传言的人的添油加醋,一时各种版本被描述的活灵活现。什么皇后与先帝的私情,皇后与普宁帝的私奔,甚至连道光帝都被扯了进来。
正在舆情愈演愈烈之时,幕后的端华也在伺机而动,重回朝堂是指日可待之势,积聚的气势犹如吹涨的气球,达到了顶点。一封经驿路快马传递的快信。披露的消息恰似一根拙头笨脑的改锥,硬生生地将这只吹涨的气球给捅破了,破皮乱飞,登时气场烟消云散,谁都顾不得这件事了。
驿路快马从南方来,带来一则石破惊天的快报,太平军绕过防守严密的上海和江苏昆山一带,从西侧直插北上,占领了南京。京城登时乱作一团。不仅如此,英国公使和法国公使也乘此机会都向大清政府递话儿。愿意派遣洋枪队帮助大清平定叛乱。
军机处新增补了曾国藩顶替告老还乡的何汝霖,顶替端华的满清大臣却因为各方势力难以平衡,尤其端华的接班人肃顺因为太过年轻。端华已不在台上,各方刁难不断,一时难有定论,干脆搁浅了。局势却不等人,暂定的军机处班子立刻进入了角色。
京城舆论登时转向。所有人都把目光关注在太平天国起义军和洋人的身上,端华好不容易掀起的“废后风暴”,还没有盛大开幕,便宣告终结,复出行动失败。
无知无觉的人迅速进入了保卫大清朝的战斗,而一些有心人却失落愤恨到了伤肝伤肺的地步。比如遭受打击病情加重的端华;比如变成白身,没有资格再占用偌大面积贵族府邸,不得不灰溜溜的举家迁出的昔日的东平侯如坤;据说。最近,慈宁宫被摔碎的碗碟茶具也不是一般的多啊!
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愤怒、叹息,除了被铲除的人自己,没人有空注意,应该说大多数人都无暇顾及。太平天国起义军所过之处。所有富农以上的有产者统统被连根拔起,甚至没有被波及的地方。某些作恶多端的豪绅,或者霸占矿产的恶霸也被神秘的力量铲除。
大家都以为那是东王杨秀清的私兵,还有人绘声绘色描述着那支神秘的军队是多么的残暴,又是多么的无往而不胜!脸上尤自带着惊惧和恐怖,这支神秘的军队所过之处,杀富济贫,不留活口!渐渐地大家都称呼这支神秘的军队——天兵!
而那些及时逃亡广州、上海的豪绅,在浓厚的商业氛围影响下,迅速向商人士绅阶级转变。时代的车轮滚滚碾压而来,没有人可以侥幸逃得过去。
危局当前,更没有人再关注紫禁城的宫人被裁撤掉近一半。即使有闲暇注意到的人,也不敢在此时搬出祖制来掣肘批判,害怕被人痛批为堂堂天子朝臣,当此国家有难之际,还有闲情逸致不务正业!
第一批裁撤的宫女有被配给禁军的,甚至有几个嬷嬷也找到了人家续弦;少部分家里接回去了,剩下的宫女嬷嬷和几乎所有太监都参加了华夏集团提供的培训课程,不仅如此,全部都直接安排了营生。宫里出来的人都是心思乖巧伶俐的,新东西一学就会,新环境也适应得很快。最后几乎是皆大欢喜的局面,不到俩月,倒把华夏培训课程的口碑给做出来了。
九儿乘热打铁,立即又裁撤了第二批五百人!只有宫内昔日的主子们人心惶惶,朝堂上的大臣却顾不得了。洪秀全在南京称帝,朝廷派出的围剿大军分成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竟然被接连攻破!更危急的是,国库告罄!
“皇上,大清危在旦夕,我们为什么不答应洋人的要求,接受洋人的洋枪队的帮助,把太平天国妖军先剿灭了再说!”赛尚阿一向鲁莽,心直口快,话一出口,登时引来四面八方愤怒的眼光。
普宁皇帝一听赛尚阿的论调,不等朝臣辩论,自己已经冷冷地甩了一句话出来,“你怎么这么肯定洋人组建的洋枪队就一定能打败太平军?”
赛尚阿一见皇上发怒,立刻额上冒汗,后悔跳了出来,恨不得立即又缩回去。
“赛尚阿,你这这是与虎谋皮!说到底,太平天国妖军不过是我们大清自己的事情,那洋鬼子却已经环伺在大清之侧十二年之久!正愁没有办法赶走,你竟然还要引狼入室!”话说到这么直白的,敢于在朝堂之上当众顶撞的汉大臣,也就只有陈孚恩了。他一向与赛尚阿不对付,哪会放过这个机会!他眼下是普宁皇帝的红人,隐隐有跻身军机处汉大臣第一把交椅的势头。当然,他原本以为这第一把交椅已经稳稳坐上了,却没想到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曾国藩——顶替何汝霖进入了军机处。
曾国藩一向官声甚佳,热衷国事,经常在《洋务周报》上发表针砭时弊的文章,普宁皇帝对他十分器重。咸丰朝官拜兵部侍郎的时候,就被委以重任,创建了大清兵工局,不仅开始清理大清的军械制作作坊,而且从九儿在江苏水泥厂镇的兵工厂购买了大批先进的长枪、火炮和各种弹药装备。
但是,驻扎南京围攻太平天国的江南江北大营的失利,说明了一件事,腐朽得不堪一击的大清军队,就算用再先进的枪械武装,也无法在战场上打赢一场战争。痛定思痛,曾国藩下定决心,一定要组建自己训练的军队。他是个做事妥当周全的人,在正式提出以前,已经向许多人征询过意见,尤其是对普宁皇帝,曾国藩十分诚恳坦率地想普宁皇帝倾诉了自己的一腔爱国热忱和耿耿忠心。
奕欣在跟九儿商量过后,明确表示了同意。曾国藩再不犹豫,乘此机会,终于在朝堂上提了出来。
“皇上,臣斗胆,恳请皇上同意微臣招募十万乡勇,组建湘军!微臣自信一定能打造出一支所向披靡的义勇,不仅可以打败太平天国起义军,为大清灭除匪患;而且总有一天,要将洋人也统统赶出去!当然,所有费用,也由微臣负责募集,不会跟朝廷要一分钱!”
此言一出,满庭皆惊,首先是陈孚恩便坐不住了,他简直觉得怒不可遏,冷笑着对曾国藩的热情嗤之以鼻,在他眼里,曾国藩的提议显然别有用心!
“曾大人,你居然要建立你自己的私兵?到底是何居心?凭什么认为你招募的乡勇就一定比朝廷的军队训练得更好?你如此任意妄为,把朝廷的将领还放在眼里吗?”陈孚恩自然不能放过这个揭露曾国藩的机会,当着所有人的面要让曾国藩知难而退,丢尽颜面。
曾国藩面上一惊,想要反驳,毕竟所提议之事太过僭越,想了想,还是硬生生忍住了,黑了脸,退到一边。旁边立时又有几个大臣附议陈孚恩的意思,纷纷谴责曾国藩越界太过。
“皇上,曾大人此举确实不妥,要是被别有用之人利用,纷纷效仿建立私兵,甚至把私兵扩建成私军,只怕到时候再想弹压就难了!如果曾大人确实有治军良方,不若请皇上下旨,任命曾大人军中督导训练之职,负责朝廷军队风气的整顿事宜。”连一向老持成重的季芝昌也忍不住开口了。
但是,他说的话让所有人都面含讥讽。也不知道他是真的不知道还是装糊涂,谁都知道大清的军队风气堕落,战斗力所剩无几,除了少数精锐之师,大部分的军队士兵都流行“两把枪”——一杆武器,一杆烟枪。除此之外,军队中派系众多,各有各的势力,岂是一个外人能够随随便便插得进手的!再说了,所谓“精锐之师”,皆在江南江北大营,已经都被太平军打败了。
第一卷九儿 第二百二十章谁是卖国贼
曾国藩脸上有忿忿之色。因为知道招募十万乡勇这件事情一提出来,肯定会引起轩然大波,所以事先做了许多游说工作。那些底下答应得好好的大臣,这会儿一见反对一见激烈,登时不敢说话了。不说话的还算好的,还有见势不妙,干脆倒戈的。要知道这件事情可大可小,如果有人有意想着恶意的方向去沾边儿联想就讨厌了。
奕欣不动声色地等在场的所有重臣都表明了意见,看清楚了所有人的立场,这才开口了,殿中议论纷纷的声音登时停了。这件事情他和九儿早已商议过,精英军已经扩军至六万人,训练有素,但是,奕欣和九儿都认为光靠精英军这六万人,确实实力太过悬殊,毕竟太平军已经号称百万之师!但是,如果精英军再继续扩军,所占资金太大,就会严重影响到上海和江苏水泥厂镇的众多公司经营了。
当然,更不能放开建立私军的口子,尤其是满清贵族。想来想去,曾国藩都是最合适的人选,既是汉大臣,招募私兵的压力和顾忌就会更多。而且,朝中有此种魄力和能力的人乏善可陈。九儿尤其推崇曾国藩深厚的儒家涵养,认为曾国藩虽然识时务看得清时局,却轻易不会背叛大清。正是九儿的一番话让奕欣下定了决心。
“众位爱卿的担心忧虑都很有道理,但是,曾大人所提也是出于忧国忧民之心,大家都是为了维护朝廷和大清的利益,朕心甚慰。但是,此次南京被太平军攻占,江南江北大营被攻破已经是放在眼前的事实,朝廷军队不堪一击若此,朕实在是痛心!可用之军乃重中之重。如果曾大人能够训练出精锐之师,朕意已决,愿意一试。曾爱卿!朕便准许你在老家湖南招募十万乡勇,训练义勇之师!”奕欣脸上露出笑容,面带鼓励转过去看着曾国藩,连称呼也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