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超级系统在初唐 >

第3部分

超级系统在初唐-第3部分

小说: 超级系统在初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风起,蟹儿肥!我怎么忘了这等好事物。”和尚早已在庙中等候,见李行之兄弟两这时候才回来,本想抱怨两句,却看到了李行之手上拿一串的大螃蟹。嘴上说着,人却早已迎了上来,提起那串螃蟹,嘴上“啧啧”的声音不停。

    且不去理会大和尚,只将螃蟹放到清水中养着。

    李行之将大和尚不知道从哪里弄出来的天麻处理干净,弄成小段。然后将甲鱼用沸水烫好刮去泥膜、挖去黄油,用甲鱼胆在其背上涂抹一周,腹背向上置于较小的陶罐中,再将天麻段、姜、蒜等覆盖其上,加盐及少量油,撒上酒水,盖上一块石块以封住器口,隔水炖上将近一个时辰。

    这天麻炖甲鱼若做出来,甲鱼的腥味便会与天麻的辛辣奇迹般的融合在一起,最后再加上李行之用蒜泥与天麻调制的汁水,绝对是人间美味,更是大补。…;

    小狗蛋则蹲在旁边,颇有兴趣的看着,跃跃欲试。大和尚也饶有兴趣,好像要学上几招才肯罢休。

    甲鱼炖上,李行之又将鱼处理干净。他在鱼身上斜划花刀,不时还用古怪的手法抹上些陈醋,最后摸上调料,又在三条鱼的腹中抹上油盐、调料等,加入诸多山珍野菜,最后又从大和尚哪里讨来些好酒撒到其中,放于一旁。将竹筒清洗干净,内部抹上油。将三条鱼分别放入竹筒中,然后又在鱼上加了些醋,再放入几块大蒜、几片姜。合上竹筒,用搓制的湿草绳绑紧。最后又抱上一层,才小心的扒开火堆,将竹筒放入其中。

    这一次,小狗蛋那小眼睛都开始放光了,看他那摸样,恨不得鱼马上就熟透然后扒出来看看是个什么味道。毕竟前几日因为材料所限,以及身体未复,可没有这么多新奇做法。大和尚更是太阳穴高高鼓起,两眼神光湛湛,似乎要看清楚每一个细节。

    最后还要几只大螃蟹。因为实在没什么工具,只好用最简单的办法煮了。李行之在几个陶罐的边壁上盘上紫苏。紫苏性温,螃蟹性寒,两者相合最是适宜。然后直接将螃蟹捞出、洗净,放到几个陶罐里,再加入少量酒至将螃蟹的腹部稍稍淹没便可。加入少量的盐、点上些香油,加入葱姜蒜等,最后用石块封住陶罐开口,防止酒香溢出,使其彻底渗入大螃蟹之中。开始小火慢慢炆,如同温水煮青蛙一般。直到螃蟹没有什么挣扎之力后,在加大火煮上近十分钟便可。这中间火候的把握最是重要,一不小心就焦了。这也是李行之上辈子研究了老长一段时间才研究出来的。其实煮螃蟹还是要用那陈年绍兴酒的酒坛最好,像后世那些直接用酒精兑的酒根本就煮不出味道来。也幸亏大和尚的酒不错,倒酒的时候看大和尚心疼的要活劈了他的模样,心下甚觉有趣。

    做完这些,眼见还有一些野菜菌菇之类的以及一条活鱼,也不好浪费,便准备再做一条水煮活鱼。

    因为手边没有刀,能不能做好却不敢保证。

    做这水煮活鱼只要眼明手快刀好,大都不难,至少要保证鱼被处理干净了以后,鱼还是活的,这样煮出来的鱼才是真正的鲜,特别是鱼煮出来的时候还能看到鱼在水中游动的轻盈灵动的姿态,实在不错。

    在处理鱼之前,李行之特意磨了一块陶片。

    他先打量了一下鱼身,然后迅速抓起鱼来,使鱼身体不动,然后在接近鱼尾处,划一道不足两寸的口子,迅速掏出鱼的内腑。

    到了这一步就不仅仅是技术活了,还需要灵性、悟性才行,不然这么也不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一条窄口将鱼的内腑掏出。

    这个时候,一双亮晶晶的小眼睛加一双大眼睛都瞪的圆乎乎的,注视着李行之的手。之后,李行之又小心的在不伤到鱼鳃的情况下将鱼鳃处理干净。

    这条鱼不算大、鳞少而小,倒也省事不少。将处理干净的鱼直接投入快要烧开的盐水之中,鱼尾在水中奋力甩动,在大陶罐中绕着陶罐的壁游动,不多时便死去,这时鱼正保持着游动的姿态,实在是惹人口水。罐内已加入野菜菌菇以及一小团油,这时鱼看上去就是在水草中游动,颇为灵动可爱。

    看到这里,一大一小的两双瞪圆的眼睛中间已经满是惊异了。…;

    这时,整个小庙中已经满是香味。“咕噜——”却是一大一小同时咽了口口水,然后三人的肚子就像约好了似的大叫起来。

    李行之的鼻子动了动,便把装螃蟹的两小一大三个陶罐取了下来,又等了片刻,去掉上面的石头,又在三片如同荷叶一般的大上淋上天麻蒜泥汁,将螃蟹取出置于其上,由三人分食。

    蟹香和着酒香,再加上赤红的蟹壳,实在让人食指大洞。

    大和尚却是毫无顾忌的抢过最大的那一份,他已经腹如擂鼓了。小狗蛋在一旁却没有动作,不过那直咽的口水和直盯盯的眼睛已经出卖了他。

    三人分食着螃蟹,眼睛还时不时的瞟向火堆,小庙中一时只留下“喀嚓咔嚓”的声音。

    蟹还没有吃完,李行之又轻轻的扒开了火堆,小心翼翼的将其中的几个包好的竹筒取出,放在旁边,让其慢慢冷却。

    没多久,小狗蛋已经吃完了一只蟹,正准备去取食下一只,却被我阻止了。这螃蟹味道虽好,但是性寒,虽有紫草中和,还是少吃为妙。看着小狗蛋那可怜兮兮的模样,还是不得不狠下心来。只是将竹筒解开,拿掉上面那一半。顿时,一股鱼香混合着竹子的清香在这小庙里弥散开来,小狗蛋那张小花脸上却是充满了渴望。而旁边那个大和尚拿着个大螃蟹狠命的嚼着,眼睛光聚成束,直直的盯住我手上的竹筒。我却不理会他,将竹筒给小狗蛋拿过去。

    和尚吃完那只螃蟹,也不去看其他的了,直接抢过一只竹筒,轻轻的打开,像是手捧着什么珍宝一般。清香溢出,狠狠的吸上一口,却是飘飘欲仙,那摸样,跟后世吸那啥的没什么两样。等到香味全部逸散开来,大和尚连做好的竹筷都懒得用,直接用手抓了一块鱼肉就往嘴里送,越吃,和尚的两个大眼睛越亮,不知道的还以为和尚在吃什么仙芝灵草呢。确是这鱼本来刺就不多、且骨骼细小,经李行之用他的独门手法揉入陈醋,再在竹筒中一焖,这鱼刺便全都化入肉中了,平日里和尚吃鱼小心翼翼的,哪有那么爽快。也正是如此,才引得和尚两眼放光,而鱼腹中的那些个山珍有平白的将这道菜提升了一个层次。

    鱼即吃完,竹筒正好盛汤。世上最鲜者莫过于鱼,而水煮活鱼这道菜,正是将鱼的鲜发挥的淋漓尽致。一口汤,混合着竹筒之中还未消退的竹香,清口养胃,精神也为之一振,将口舌之中的味蕾刺激得更加活跃敏感。最后一道大补的天麻炖甲鱼更是将这美味的享受推到了极致,大和尚那剩下的大半壶好酒也只得贡献了出来。

    这一夜,注定难眠,吃喝的最多的大和尚更是如此,在小庙外面“呼呼喝喝”的没有个平静。

第五章 入城

    不多时日,和尚带来的油盐已尽,酒水尽没。大和尚虽然贪吃一些,但到底也是心志坚定,这日早上,便一个人径自走了。

    这些时日,李行之已经从大和尚那里打听到此处为潭州一带,左近便是长沙城。这倒是让李行之颇为惊喜,因为他后世在长沙待了六年,算得上是第二故乡了,虽然现在早了千余年,但是到底是熟悉、亲切一些。

    禹贡荆州之域。春秋时为黔中地,楚之南境。秦并天下,分黔中以南之沙乡为长沙郡,以统相川。按东方朔记“南郡有万里沙祠,自湘川至东莱,地可万里,故曰长沙”。自汉至晋,并属荆州。怀帝分荆州湘中诸郡置湘州,南以五岭为界,北以洞庭为界,汉、晋以来,亦为重镇。隋开皇九年平陈,改为潭州,取昭潭为名也。潭州曾作为一级行政单位,是大部分湖南地区以及部分湖北地区在古代的称呼;也曾作为二级行政单位,地域包括今长沙、株洲、岳阳南、益阳等地。

    贞观元年,天下分十道三百六十州。潭州属江南道西道,而长沙是潭州的政治中心即府治。在古代,政治中心大抵也是经济中心。长沙在湘水与浏水的汇合处,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雨水充沛。后世,两湖是人口大省、天下粮仓。现在经济重心虽然仍在北方,但是,潭州一带却是粮食丰足。大乱乃平,虽仍然有小股流贼,却无关大碍,这里的百姓正是安居乐业之所!

    大和尚走后的第二日凌晨,李行之便和小狗蛋练了下这些日子大和尚教的那部分易筋经,舒展了一下筋骨,便启程前往长沙城。眼见着离长沙城不远,然而走走停停的也耗费了两人近一个小时。到了城门,正赶上一大堆的人在排队进城。

    第一次真正接触这个世界,李行之对这一切都颇为好奇。

    他首先打量了一下城墙,却发现并不显得高大,不过人高,用夯土垒起来,坑坑洼洼的,甚至用脚一踹,便能踹下一块土疙瘩。城门也简陋的很,据他这些时日的了解,这长沙已经算得上是南边的重镇了!李行之打量了一下便没了兴趣。

    他又把目光投向;那些排队的百姓。不少人头上戴着头巾,穿着褐衣短打,并不像李行之心想的戴着头冠,一席青衫的模样;而那些农妇穿得差的也就没上面讲究了,好一点的穿着短襦上装和高腰裙,跟后世某个“没有牙齿”的民族的服饰有些像,衣服颜色也没有那么艳丽,多是暗黄、青、黑。在这些人中间,粗布麻衣都算不错,衣着倒还算整洁,至少精神还是不错。

    李行之在打量别人的时候,却没有发现别人也在打量着他们两个。毕竟,他跟狗蛋身上的衣服虽然残破,但是极为干净、整洁,再加上李行之那与众不同的气质以及从容不迫的神态,实在是不想让人注意都不难。小狗蛋在李行之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周身的气质慢慢的发生改变,他们自己没什么感觉,但在外人看来却是大大的不同。

    走进城,城卫也只多看了两眼,亦没有丝毫刁难,更没有李行之想的入门要交钱的尴尬。走入城中,发现这时的房屋多为木质,大火一起再加上风一吹,所有连在一起的房子都回烧掉,全无幸理。也正因为如此,每天晚上七点到第二天凌晨三点都有人打更,唱念“天干物燥小心火烛——”,这些常在电视电影以及小说中看到。李行之看到古代的房屋都是分为一坊一坊的,坊间有道,想来不仅是为了方便,更是防火防盗,治安所用。而所谓宵禁,只是不准在坊间的道路上行走,坊内还是可以的。…;

    到了城中,李行之跟小狗蛋都不知道应该往那边走,按照李行之后世的经验,自然是看大多数人往哪走便跟过去,这样左拐右转的,却是很容易就走到了市边。但是坊市大概还要中午才开门,一路走来肚子都饿了,特别是小狗蛋,小孩子特别不耐饿又吃的多。李行之正准备将中午饭提前吃了,这时旁边一只油黄的手抓着一个金黄酥亮的芝麻胡饼滴过来。

    “小狗蛋,怎么大半月没来我这里拿饼吃啊。”声音粗豪但音调有些怪异。

    李行之闻声望去,却是一长须大胡子,模样与一般的汉人有些不同,高鼻深目的,面色黑黄、脸上带笑,披着肩挂,露出大半个臂膀,推着个小车。李行之又看向胡人手里抓的,正是他刚穿越到这里吃的那种饼。

    这时,一只小手伸了出来,准备去拿饼,却停在半空中又犹豫着缩了回去。

    李行之刚回过神来,却见小狗蛋正望着他。

    “反正都吃过了,也不差这一个。”李行之心里想,点了点头。

    小狗蛋见李行之点了头,便从那胡人手里接过饼。看了看,又准备递给李行之。

    在李行之打量着胡人的时候,那个胡人大汉也在打量着李行之。

    大胡子的胡人大汉叫隗奚石,本来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后来听闻了大唐的繁华有因为生活实在艰苦便告别了父母兄弟来到大唐讨生活。不过在北面的胡人太多了,做起生意来也没有什么赚头,辗转便到了潭州,这一待便是好几年!不过在这里,他倒是生活安定,虽然谈不上多么富足,但已经不要为了吃饱而担忧了,因此他很感激大唐皇帝,感激大唐,所以经常看见街上一些小乞丐,手中又有宽余便给那些乞丐一些吃食,免了他们一顿饥饿。

    隗奚石很奇怪,当初这小牙子跟小狗蛋他也见过,只知道小牙子自北而来,也不知道什么来路;而小狗蛋家里却是听说遭了匪祸,剩他一个了,他见的可怜,便经常给小狗蛋一些吃食。不过后来小狗蛋跟了小牙子一起讨活便来的少了,最近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