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贼-第4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好多少,现在还被关在诏狱里呢,只是他残了一臂竟然不死,人们私底下弹起来都是唏嘘不已。
陈文柄终于见识了镇虏侯火力提水的把戏,几灶的柴禾烧下去,奇形怪状的东西便冒着白汽呼呼怪叫起来,紧接着水便被从已经下降严重的水面上经由一根粗大的铁质管子抽到了修好的水渠里,不消片刻功夫江水便充满了建好开通的水渠。
这简直就是个奇迹,但陈文柄在啧啧称奇之时也在心里暗暗可惜,江南素来不缺水,只是今年江南罕见的大旱才用得上。这些引水渠若在平时年份只怕就没甚用了。而且此物须时时刻刻以火供力,光是烧的柴火就是个天文数字。若是此物用在北方比如山西这等产石炭之地,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他随即又恍然,镇虏侯不就是在山西起家的吗,听说去岁大旱,山西竟然没有绝收,想必就是这火力提水机的功劳吧。
但这东西不管有多少毛病,它还是能达成平素里想都不敢想的作用,而且不但如此就连周边府县都求到了自己的头上,希望将他们放在名单的前列。一想到这个名单,陈文柄就有几分得意。
这是镇江府第一个示范县的通水现场,但见左右人山人海,看热闹的百姓们将现场围了个水泄不通,见到高高的水渠里充盈了清澈透亮的江水,顿时便爆发了阵阵的欢呼之声,经久不绝。
“有水了,有水了!陈大老爷……陈大青天……”
听着百姓们的赞美之词,陈文柄有几分飘飘然了,本县县令不停在他耳朵边说着拜年话。自从应天府通水成功之后,最近各府县就趋之若鹜。马上就轮到名单上下一个县通水了,不过附近临县若想再名单上取得靠前的位置,却需要交些份子钱,而靠前的位置自然是价高者得知。
正得意间,却有快马奔来,有皂隶费力的挤开了人群,来到陈文柄面前。
“是镇虏侯的亲笔手书!”
陈文柄现在对李信已经佩服的五体投地,仅仅一个火力提水的把戏就将人心收拾的服服帖帖。但他拆开火漆,将李信的收拾从信封里抽出来的时候,却脸色大变。
因为上面并不是李信对他的表彰,而是一通措辞极为严厉的训斥。训斥的原因就是他原本最得意的名单。李信让他把所得的款项悉数退还给各府县,这本来是谋福利的一件好事,好好的一部经让陈文柄这个歪嘴和尚生生就给念歪了。
不但如此,镇虏侯甚至帮他把善后的办法想好了,推翻所有名单,一切抽签决定。至于有不满的县份,则让他自己想办法去,弄不好就踢爆他的脑袋!
陈文柄看了最后这句话苦笑了两声,笑的比哭还难看。这是一种和他不见外的特殊表现形式!
第六百九十章 三俊求见
陈文柄并没有打算按照李信的办法去挨个府县退款,然后再搞什么抽签决定先后次序,而是骑上快马仅带着三五扈从飞奔龙潭军营。这一回他没有选择坚决服从,而是打算去说服镇虏侯。
对于陈文柄的连夜到来,李信颇感奇怪,这家伙一向没什么主意,这一回怎么还固执起来了?但是陈文柄自被史可法收拾了一顿之后,就像变了个人一样,一门心思的都扑在了工作上,几乎可以说是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勤吏典范。李信还是决定立即就见他,看看他有什么要辩解的。
“价高者得之,江南各府县向来积习如此,若抽签决定,排位靠前者不知感恩,靠后者却心怀怨愤,若有心胸狭隘者还会认为镇虏侯忧心偏颇而暗中操作。一件对各自有利的好事反而就变成了坏事。更有甚者再结了仇怨,说不定还会干些拆台的事也说不准。”
陈文柄揣测李信的心思自然是想以此笼络各府官员,但向他那么做终究是有些想当然了,既然此事也牵扯着自己的身家性命,说不得也要强项一下了。
李信的初衷并非抱着用这种小恩小惠的方式就能笼络住这些地方官吏,但也不能让好事变成坏事,使这些得益之人反而怨愤自己吧?他只是觉得,使各府县出钱竞价排位,不过是杯水车薪,说不准官员们还要将这笔钱加派到百姓的头上去,只收人工成本钱粮即可了。但也想不到,让这些人少花点钱反而会面临着各种不可知的意外。
他不是固执己见的人,既然有诸多风险,便认同了陈文柄的建议。
“既然如此,你自为之吧。我不多做干涉就是!”
李信又对他在应天府的工作大加褒奖了一番,本来想说及只要这次差事办的漂亮,便会请准孙鉁保举他署理应天京兆府尹,但转念一想,万一此事不成,岂非挫伤了他的积极性?于是,便按下此事不说。
“其实,按照现在的工程进度推算,到盛夏之时仅能完成镇江、常州、苏州、松江四府,其余的府县即便修了也错过灌溉期,只怕对地里的庄稼也是无用了。”
李信凝眉道:“直管修就是,今年用不上,往后也能用得上,百姓们采水灌溉也能方便不少。”
“镇虏侯时时心系百姓,着实让下官既感佩又汗颜!”陈文柄适时的拍了一记马屁。
孙鉁初时对李信搞的火力提水之法并未多加在意,他一门心思都扑在了池州黄梅贼的事上,甚至还亲自往宁国府去探望了兵败撤至此地的史可法,为他送去了不少军资粮秣。等孙鉁马不停蹄的从宁国府赶回南京,南京户部尚书郑三俊急吼吼的便上了门,刚一见面就扯着他往江边工地去。
“让部堂去看个稀奇,今年应天府大旱收成也当无虞了!”
孙鉁意识到郑三俊说的肯定是李信搞出来的火力提水之法,便拦住他惊道:“成了?”
“成了,成了!更难得的是,镇虏侯没动用耗费当地民力,这,这真是让老夫大开眼界了。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如此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工程,也只有令行禁止的军队可以做到了。”
哦?李信竟是用的三卫军来修渠,初时李信与孙鉁说起修渠时,他出于对李信的信任让他尽管为之,一切自有他托底,需要人手调拨与物资分配,他也可以以巡抚的名义居中协调。但是李信在打了个招呼后边再没上门,他也没甚上心此事,接下来就是马不停蹄的往战区各府县视察,不想今日竟真的修成了!
“真通水了?”
郑三俊颌下的山羊胡子激动的抖着,虽然年刚过不惑,已经有几分斑白。
“通水了,通水了!今年地里总不至于绝收了!”
郑三俊的激动并非无因,南直隶素有“苏松二府半天下之说”其财赋数额之巨令人侧目,若是因为大旱绝收,势必会影响三大财源其二。其一是粮食;其二是棉布。这两样可都是和土地挂钩,息息相关的,今年地里若是绝收,将使朝廷本来就入不敷出的财政情况雪上加霜。
而李信搞的火力提水之法,又以高架木槽引水,虽然也是靡费颇巨,但却是物有所值。
郑三俊由此也对李信其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命人将历年来关于李信的邸报都翻了出来,仔细研读一番这才发现,早在崇祯十二年此人就曾在山西搞过这种火力提水之法,甚至还被当地布政使参劾过违背自然有伤天和。对此,一贯刻薄寡恩的皇帝竟罕见的保持了沉默。郑三俊又马上翻看了秋季关于李信的邸报,这才赫然发现当年河北、河南、山西的大旱只有山西出产了粮食,而且还略有盈余上缴国库。
当然,杂音也并非没有,还是那个山西布政使,曾上书山西大旱不过太原知府谎报云云,因此地里才没有绝收。不过,郑三俊经过综合各地邸报里提及的山西情况,可以判断崇祯十二年的山西的确是大旱了。
有了这个基本的认识以后,郑三俊又特地翻看了那个屡次参劾李信的布政使的简历,此人名为刘令誉,原是都察院右俭都御史,而都察院在崇祯十二年则是杨嗣昌的后院一般。其背后的争斗内幕,也就一目了然了。而李信在这种阻力重重的情况下,竟然能把事情办成了,可见其能力不俗。
这位南京户部尚书不禁连连咂舌,都说李信是个丘八武夫,若非这邸报上白纸黑字所写,谁又能相信这些举措都是出自他的手笔呢?这分明是一位之士能臣啊!而这等允文允武之人,放在两汉隋唐,那就是出将入相的材料。只可惜自宋以后便以文驭武,又抹杀了多少栋梁之材为国效力!
两个人骑马带着大批随扈赶往江滩,离着很远就能听到轰鸣怪叫之声,抬眼望去又见滚滚浓烟。其实郑三俊不止一次来这个工地了,但是由于没有巡抚衙门的准入许可竟屡次被三卫军的军卒拦阻,他提出自己是南京户部尚书一样被挡了驾。对此,他还盛赞三卫军军纪严明,不趋炎附势。其实哪里是这回事,若是本地百姓当然没人去观,若有南京的达官贵人过来,便会有专人拦堵,只为不使这些人为工程添堵增乱。由于三卫军被屡屡被地方文官掣肘整治,是以对这些人更没半分好感,执行起来也格外彻底,甚至还有矫枉勿纵的趋势。
这一回,郑三俊终于在孙鉁的带领进入了隆隆作响提水的现场。但见数百光着膀子满身大汗的民夫在不断拉扯着风箱,还有人不时将整车黑黝黝的石炭填入炉膛中,随着高耸的烟囱不断喷吐出煤烟,旁边的穹顶装置就像怪物一般发出隆隆的声音,高大的木质摆臂在接近两人搞的石墙顶上下摆动,摆臂另一头连接的管子顶端便随着摆臂到达最高点而涌出了清冽的江水,倾洒入木槽之中。
这时旁边有皂隶再向两位大员殷勤的介绍着情况,“本来这些炉膛是烧木柴的,不过镇虏侯听说淮南盛产石炭,便又令人去淮南采购石炭,烧石炭提水的劲头比烧木材强多了!”
江边处处耸立着奇形怪状的装置,喷吐的浓重煤烟烟处处弥漫,蒸汽咝咝的泄压,以及金铁木石不断撞击,种种视听感觉交混在一起,孙鉁便觉得自己处身在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他素知李信工于奇技,却万万料想不到竟能生生造出了如许令人惊叹的东西来。
“这个李信真乃奇人,不知部堂可否为老夫引见一番?”
孙鉁吃惊的瞪大了眼睛,好似有些难以置信。郑三俊虽然是南京的户部尚书,可级别与北京是一样的,身为朝廷重臣,见一个武人还需要引见吗?看着孙鉁不解的目光,郑三俊有些尴尬的解释道:“郑某几次欲见镇虏侯,都被婉拒了!”
紧接着孙鉁也就恍然,三卫军在刚来江南的时候,郑三俊曾出尔反尔,食言借粮一事,不过李信竟然几次拒见郑三俊,做的的确是有些过分而来。他赶忙笑着替李信解释了一句。
“镇虏侯生性直率,用章兄不要见怪,择日不如撞日,咱们现在便去龙潭军中如何?”
“正合我意!正合我意!”郑三俊尴尬的笑着,他也明白是自己为难在先,李信有脾气不愿见自己也是可以理解的。
到此时,孙鉁又对郑三俊有了新的印象,此人肯折节去见李信,自然是出于对人才赏识的公心,这一点令人不无敬佩之意。但是,现在的李信又需要谁的赏识了?他已经贵为超品的侯爵,北京城的皇帝防着他还来不及,岂会再多授其职权?
三日后,京师消息传来,皇帝重新启用前宣大总督卢象升为巡抚山东领兵部尚书衔,力图恢复运河交通,沟通南北。
第六百九十一章 从龙潭来
孙鉁最近很头疼,一直在海路来往的消息时断时续,原因竟是海盗肆虐,官船数次被海盗所俘获,人口财物连船一同掳走。开始,南直隶方面还以为是海上风大lang大发生了不测,谁知后来有一名军卒侥幸逃生回来,才揭开了这个令人愤怒的秘密。
孙鉁立即招来了李信与之商议剿匪事宜,但是海盗可不比陆上匪徒,大军开到一路碾压,无往不破。可这是在海上,就连勇猛如三卫军都只能望洋兴叹。
“唉!也就是在南直隶留都之地,海盗还不敢肆虐过甚,眼下福建两广肆虐的海盗,已经丝毫不亚于嘉靖年的倭寇了!”
其时倭寇也好,海盗也罢,多数都是有中国人组成,但这些顶着倭寇之名的海盗又绝大多数与日本有着扯不开的牵连。正如眼下的海盗,多数都有日本人的背景。同时又周旋于荷兰、葡萄牙、西班牙等西方海上殖民者之间。他们既相互利用,又在利益不和之时贸然翻脸。
对于这些海上强人,李信也是不甚了了,他最为熟知的恐怕也就是郑芝龙与郑成功父子了。除此之外便一无所知。
忽然,李信心念一动。“何不招安海盗,以寇治寇?”
孙鉁摇头,“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