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其实很娱乐-- 环地中海古文明 美索篇-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也是马蒂尔他们首次挖掘出铭文,中有一段铭文特别引人注目,尽管马蒂尔很谦虚的说他对楔形文字是外行,不过他还是初步判断出这座雕像是“埃勃拉君主”的一个儿子献给女神伊什塔尔的还原品,原文是:“因为埃勃拉之王和伊什塔尔女神的缘故,将水槽献给大神庙。”
由此,马蒂尔认为铭文里提到的“埃勃拉”就是萨尔贡和纳拉姆辛在铭文中宣称的附属国,以及一些古埃及史料中提及的神秘城邦埃勃拉。
为了证实自己的判断,马蒂尔找到了意大利学者美索学家乔万尼·佩蒂纳托。
佩蒂纳托严格说来是个只顾埋头研究古代闪族语言和文字的专家,对现场考古并不在行。1969年,佩蒂纳托在罗马证实了马蒂尔对铭文的阐述,后者也不含糊,立马认命佩蒂纳托为考古队的碑铭专家,不过在其后的5年里佩蒂纳托却成了挂名专家,没有铭文出土,佩蒂纳托什么忙都帮不上,只能眼巴巴的在意大利等了5年。
虽然佩蒂纳托空了5年,马蒂尔他们却没闲着,在那段时间里,他们发现了一座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王宫废墟,经过对陶器碎片的判定,废墟的一个清晰破坏层的年代可上溯到阿卡德王朝时期,基本是萨尔贡和纳拉姆干的,此外,对与城市的规模,马蒂尔也有了惊人的发现,大约在公元前2400年埃勃拉的鼎盛时期,城内原住民大概有3W,这在当时的中东能算的上是大城了。
时间到了1974年的8月,无所事事的佩蒂纳托收到了一封发自叙利亚的电报,电报上说马蒂尔又有了惊人发现,他们在王宫区域的一间被发掘过的房间的地板上发现了40块泥板书,虽然王宫被烧的一塌糊涂,泥板却历经4000多年不坏,依然完好无损。
得知这一消息,佩蒂纳托激动的急忙飞往大马士革,并在凌晨2点到达了发掘现场,虽然到的时间不那么适当,考古队员们还是立刻拿出了泥版,两眼放光的佩蒂纳托也不废话,立即开始了解读工作。
希望很美好,但现实总是很残忍,观察完泥板的佩蒂纳托很光棍的对充满企盼的马蒂尔和他的队员说了句:“我一个字也看懂!”
叉的,原来是“天书”。
作者:有_的_人 回复日期:2006…12…14 13:54:00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十五)
显然,“天书”并不属于已经破译的苏美尔语,阿卡德语,埃兰语和古波斯语中的任何一种。
接下来的几天,佩蒂纳托废寝忘食,整天抱着泥版猛瞅,可瞅了半天也只辨认出了几个苏美尔动词形式,破译“天书”不但是个技术活而且还是个体力活,“工地”上的条件显然不行,于是佩蒂纳托给泥版都拍了照;回罗马专心致志的研究去了。
公元1975年4月,辛苦了大半年的佩蒂纳托有了鉴定结论:“天书”中的大多数是用一种尚不为人知的闪米特语写成的,跟阿卡德语有关但并不相同。因为这种新发现的语言跟举世瞩目的叙利亚…巴勒斯坦地区后来的语言希伯来语有着很近的亲缘关系,所以佩蒂纳托把它命名为“古迦南语”。
佩蒂纳托的这一结论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不过迟怀疑态度者居多,那些习惯定向思维的古板学者们怎么也不相信公元前2000年前的叙利亚土著会有自己的文字,不过真理一般都是站在少数人这边的,因为大多数人只是把谎言重复再重复,直到把谎言忽悠成真理。这次也不例外,马蒂尔和他的队员们不久之后的发现给了佩蒂纳托强有力的支持。
不得不说马蒂尔筒子的运气实在是不错,不过运气一贯都是实力的一部分,就在下一个发掘季,马蒂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运气是一部分,但马蒂尔的执着才是关键。
因为王宫废墟遗址的范围比较广,挖的时候是浅尝辄止到处碰运气还是执着的逮住一个点照死里挖,这是马蒂尔面临的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因为谁都不知道到底会不会挖出有价值的东西,“广种薄收”应该是个好办法,不过马蒂尔却不按常理出牌,他毅然选择了后者,这一次他又对了。
经过坚定不移的深挖,马蒂尔终于在因大火倒塌的泥砖墙中发现了近千块泥板书。
佩蒂纳托义的不容辞接过了破译泥板书的重任,再次从罗马飞到了叙利亚,这回跟上回可不一样,鸟枪换大炮了,不光是数量上,在质量上也有了飞跃,佩蒂纳托可能做梦都没想到,他这次赶上的是近东考古历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起先发现的泥板基本都是残本,佩蒂纳托难免有些失望,完整的要破译已经是高难度了,要破译残本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嘛,正当佩蒂纳托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位考古队的考古专家把他仅剩的一点残存的希望之火变成了熊熊烈火。
原来这位经过狂奔连气都顾不上喘的考古学家告诉佩蒂纳托的消息是:马蒂尔在毁坏的王宫廊柱下面发现了一个装有海量泥板书的房间。
这以惊世发现彻底激发了考古队筒子们的热情,虽然已经是晚上,大家都等不及到天亮,迫不及待的要佩蒂纳托对这一发现做出评价。
兴奋的佩蒂纳托毫不犹豫的点着了煤油灯亲自下到了那个房间,他回忆说:“我下到8米深的地方,小心翼翼的走进房间,开始浏览被数百年(实际上都埋了好几千年了)的尘土半掩着的,半露出地面的第一块泥板文书。”
这次那个差点令马蒂尔和他的队员们“当机”的声音(“我一个字也看不懂!”)没有重现,佩蒂纳托能清楚的读懂它了。
作者:有_的_人 回复日期:2006…12…14 13:55:18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十六)
第一块泥版是一份城市的一览表,城市名虽多,熟知的却没几个,不过一个词的不断出现刺激了马蒂尔和佩蒂纳托的神经,这个词就是“恩埃勃拉”(意思就是埃勃拉一把手)。
这一重大发现就象给考古队打了一支兴奋剂,哥几个也顾不上进行“休息睡觉”这类浪费生命的活动了,拿起铲子奋战一个通宵,到次日凌晨终于让此次考古的最大发现重见了天日。
经过考证,这个房间被认定为埃勃拉王室的档案馆(又称“埃勃拉的图书馆”),里面存有近2W块泥板书和残片,甚至还发现了当初堆放这些泥板的木架痕迹。
档案馆的发现使得近一个世纪出土的公元前2150年之前的文本数量大大增加,接下来的10天,考古队不再跑其他地方乱挖了,每天工作18个小时,一门心思的搞起了目录编纂,还对每块泥板书在发掘现场是位置做了详细记录。
目录编纂虽苦虽累总有个头,考古队把目录编好后,就轮到佩蒂纳托进行艰苦的抄录和高技术含量的破译工作了。
在众多的泥板书中,佩蒂纳托发现了这样一段话:“人类创始以来,众王之中没有人夺取过阿尔马纳和埃勃拉,纳加尔之神为坚强的纳拉姆辛拓宽道路,赐予阿尔马纳和埃勃拉,又赐予纳那拉姆、杉树之山和大海。”纳拉姆辛就是阿卡德帝国奠基人萨尔贡一世的那个好战的孙子,大海指的就是“上海”(地中海)。
由此,考古队终于认定他们所挖到的就是消逝了数千年的埃勃拉王国的遗址。
埃勃拉城邦的主城“埃勃拉城”平面大致呈菱形,最宽处约1000米,辟有4个门,遗址总面积56万平方米,城址中央是近似圆形的卫城,直径约170米。在卫城中发现的王宫,宫墙高达15米,宫殿鳞次栉比,千门百户,结构复杂多变,阶梯走廊曲折相通。在城墙和卫城之间是普通居民的生活区。
虽然马蒂尔已经挖到了不少,不过埃勃拉城邦的确切边界仍无法最终确定,但有一个文本称,该城邦有26W人,其中大约有2。2W人住在城内。埃勃拉城邦有专业行政管理人员1。17W人,其中的4700人在4座巨大的宫殿内就职,其他人员则在边远地区和殖民地就业,这些公务员控制着以纺织品个金属的生产和出口为主体的先进的工业经济。
佩蒂纳托对埃勃拉泥板文书进行了长期的深入研究和考证,他认为,有些泥板文书至晚是写于公元前2500年,而早期泥板文书是出现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至2500年以前。
这些泥板书中大约有80%是用苏美尔语写成,剩下的约20%是用佩蒂纳托命名的“古迦南语”写成,为了引起其他专家的思维混乱,佩蒂纳托正式把“古迦南语”命名为埃勃拉语。
马蒂尔的幸运是人所共知的,佩蒂纳托的运气也着实不赖,在众多的泥板书中,他发现了迄今为止最早的翻译词典,这部词典把“埃勃拉语”的词汇译成对应的苏美尔语词汇。正是有了这部翻译词典,佩蒂纳托的破译工作才得以进行,不用撞哪算哪了。
工具书虽好,但也不是万能的,还是有相当数量的“埃勃拉文书”没有被破译,不过已破译的大量文本已经能大致勾勒出这个神秘国度的概况了。
作者:有_的_人 回复日期:2006…12…14 13:56:13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十七)
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代,埃勃拉已经有了土著,这些土著是闪族的一支。
经过千八百年的艰苦创业,土著们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代进入了奴隶制初期阶段,当时的国家一把手由选举产生,任期为7年,可以连选连任。
后来,人民的意志不再管用,一把手变成了世袭。为了表示国王是“天神之子”,国王在登基时要举行奇特的涂油礼,作为一国之主与众不同的特殊荣誉礼仪,这样给王权披上了神秘的色彩,从而以“王权神授之说”来作为维持政权的精神支柱。
这时的国王成了有了无限权力的专制君主,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司法和宗教等大权都由他一手掌控,他的意志高于一切。
国王为了自己享乐,不惜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役使战俘和本国劳动人民建造豪华的宫殿。即使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也继续享受国家俸禄。有一块泥板书记载王宫内的饷金名单上有11700个人名。
埃勃拉王国经济方面的特点之一是王室奴隶制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王室庄园(包括农庄、牧场、种植园和各种作坊)遍布于全国各地。从中央到地方有严密的管理体制,拥有众多的行政管理人员和监督。另外的土地私有者是神庙和世袭贵族,神庙的土地财产主要归神庙僧侣所有,不能自由买卖。神庙拥有众多的奴隶,奴隶除了耕种神庙田地、放牧神庙的畜群外,还在神庙的手工作坊从事各项劳动。
由于统治阶级的剥削,无地或少地的贫民不得不依附于神庙或贵族,或沦为佃农,或沦为雇农,或甚至沦为债务奴隶。在埃勃拉王国晚期,贫富悬殊巨大,社会矛盾不断激化。
除了压榨奴隶提高GDP外,埃勃拉的商业也很猛,埃勃拉的货物曾经运抵近东的大多数城市,其中就有美索北部著名的大城市亚述尔,有些商品甚至运到了北部的安纳托利亚和南部的巴勒斯坦,主要的海运货物也运达了黎巴嫩海岸的比布鲁斯,据推测,比布鲁斯可能还是一个中转站,货物由那还被出口到了埃及(在埃勃拉王宫的地板上曾经发现了埃及象形文字的铭文)。
经济搞上去了,埃勃拉的军事也没落后。埃布拉长期实行募兵制,拥有一支兵种齐全、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战斗力强的常备军,国王凭借军事力量,对内加强统治,对外频频发动侵略战争。
泥板文书中有500多处提到幼发拉底河中游一个名叫马里(Mari)的城邦。马里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是埃勃拉统治之下的一个附属国。据说,埃勃拉国王曾将公元前2480年称为“征服马里之年”。
开战的原因是由于马里国王伊布鲁尔·伊尔(Iblulrl)没有按期向埃勃拉王国上贡,并且卡断了埃勃拉的商路,于是两国翻脸,战争爆发,埃勃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