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纵横四海-第1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贾珉也很快就答完了。
这两轮题目,答案都是固定的。考生们能够走到这一步,剩下的都是精英了。这样的题,几乎难不住他们。所以,最后的成绩,也基本上拉不开差距。
唯一能拉开差距的,就是最后这道论题了。
论题的题目,是关于苗疆土司作乱的。要求分析苗疆土司的作乱原因,提出平乱之策。
苗疆土司作乱之事,在历史上由来已久,不仅仅是本朝独有的现象。从明朝开始,朝廷就开始对土司制度进行改革。
除了武力平乱之外,取消土司的世袭权力,设立府、州、县,改派具有固定任期的朝廷官员进行治理,这样的做法,一直持续到了本朝。
土司作乱的原因,本质上不过是一个“利”字。对内的表现,一个是对属地的统治和对属民的盘剥权力之争,另一个就是土司继承权的争夺。
对外,则是土司的扩张,争夺更多的利益。
土司作乱的直接后果,就是四大弊端:一是对内残暴统治属民。二是对朝廷叛服无常。三是骚扰与其接壤的其他地区。四是土司和土司之间不断地发生战争。
平叛的策略,则是恩威并用。计擒为上策,兵剿为下策。令其投献为上策,敕令投献为下策。
具体的步骤,则是根据土司本人的情况不同,采取不同的措施。自动交印者,酌情加以赏赐。或者授予世职,或者授予武职。
抗拒着,则严加惩处。或者杀头徒刑,或者没收财产。
然后就是设立府县和军事机构,清查户口,丈量土地,征收赋税和设立学校等等。
这些,都是历史上和当今朝廷的通行做法。
这种做法,概括起来讲,就是改土归流。
也就是改变土司的世袭制度,由朝廷委派流官进行治理。
想做好这篇论文,这些东西是绕不过去的。
但是,若是只就这些东西就事论事,文章虽然中规中矩,却是了无新意。
这些东西都是考官和皇帝知道的,并且已经做过的,还要你多说什么?
所以,要想得到好评,文章就必须有新意,叫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土司作乱的原因和平叛策略,基本上是固定的了,论据也都是现成的。在这两方面,是没有多少可以创新的地方的。
要想叫文章出彩,就得在平叛措施上,有一些新的举措出来。
由于土司作乱常常有时服时叛的特点,所以,就应该在长治久安这方面下功夫。
根据历史经验,贾珉最后归纳出了两条措施。
这两条措施,是以前都没有过的,或者有,也是一种不自觉的行动,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更没有广泛推行。
第一条措施,就是将原有的土司们迁移。把他们从原来的地盘上,迁移到远离原属地的内地去。在内地给予他们土地和房屋重新安置。
这样就可以把他们与自己原来的本土势力彻底割裂开来。离开了他们世代统治的势力范围,没有了原来的资源和人脉,他们想再作乱,就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了。
没有了这些本土势力的干扰和掣肘,流官们就可以按照朝廷的律令,进行统治了。
第二条措施,就是建立城池。这一条措施,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建立军事中心和要塞,二是建设城市。
前者以前就有,这一回,要以后者为中心。
有了城市,就有了市场,不仅可以发展商品经济,更主要的是,可以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土司的原属民有了新的就业机会,就是有了新的生活门路,可以解除跟土司的人身依附关系,成了自由民。
没有土司,他们也可以生活下去,甚至生活的更好,土司再想召集他们作乱,就很难了。
无论是解决什么问题,终究还是要解决人的问题。
第一条措施,是针对土司的,第二条措施,则是针对土司原有的属民的。双管齐下,才有可能实现长治久安。
这两项措施,以前没有实行过,贾珉提了出来,绝对是有新意了。在吸引眼球上,可以达到目的了。
但是,光有措施还不行,还得看措施是否具有可行性。如果可行,成本多大?能不能承担得起?
把土司迁移,完全是可行的,也不用花多少钱。
建设城市虽然需要花钱,但是不一定就要朝廷花钱。可以引进商业资本进行开发,逐渐建设城市,在可行性上,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考生答题的时候,元亨天子和几个人,就不时地在考席间走着,看看考生答卷的情况。
多数的时候,元亨天子只是略略一看。有时候微微点头,有时候微微摇头,有时候无声叹息。
在看到贾珉的卷子时,元亨天子停下了。
贾珉感觉到有人在自己身后长时间地停留,就知道来人一定是在看自己的卷子。
此时他已经处于结尾状态,于是,就假做不知,专心答卷。
答完卷,就反复检查。等到剩下六七个人的时候,贾珉交卷了。
第0217章 传胪截杀 五()
考生交卷后的第一个程序,就是糊名。即用一张纸,把考生的姓名、籍贯等个人信息遮盖起来,目的就是不让后面程序的人,知道这是谁的试卷。
然后试卷会交给书手誊写,为的就是不让阅卷的考官知道试卷是谁的笔迹。目的都是为了防止在阅卷时,考官根据这些信息知道是谁的卷子,影响打分的公正性。
所以,考官阅卷时,看到的并不是考生在考场答的那个原试卷。等到阅卷完毕,排出了名次之后,才打开原来的试卷跟誊写的试卷对比。这个时候,考官才知道这个卷子是谁的了。
试卷誊写完毕已经是子时了,但是,因为明天要把阅卷结果呈报给皇上,所以,考官们就得连夜阅卷。
阅卷分为两级,第一级是六个考官进行初阅,分出一二三等来。然后提交给最终考官。
最终考官由大学士和兵部尚书等人组成,一共六人。这六人,都是大德王朝的顶级人物,不仅位高权重,而且学识渊博。其中忠顺亲王、兵部尚书李源、大学士季明銮、九门提督刘长风都是这六人当中的人物。
默写题和策题,答案都是固定的。只要把内容答全了,剩下的就看句读,书写规范、错别字等了。这些指标都比较明确,所以很容易判断。
关键的问题就在于最后的一道论题上了。
大部分的试卷,论题答得都比较中规中矩。论点基本上不超过目前已知的答案。有的甚至连答上的要点,也没有答全。
毕竟这是武举考生,也都没有经历过朝廷的具体实务,象土司作乱这种实务性很强的题目,达不到一定的论述高度,也是可以理解的。
这些见多识广的考官们,也没指望会有什么出色的答卷出来。所以,阅卷进行的就有些沉闷,有的人甚至有些昏昏欲睡了。
突然之间,考官们被一声喊叫吓了一跳,一下子全都精神起来。
“高论,精辟!”
原来是九门提督刘长风喊了起来。
刘长风是皇帝的亲信,前一段时间,因为操办公交马车差事,得到了皇上的夸奖。这几日,藩国的使臣来参观公交马车,对其大加夸奖,今天见到皇上时,还赞不绝口。
因而刘长风就很得意。颇让其他人有些嫉妒。
但是,若论文采,刘长风却是在场的人之中,修为最低的,所以,他说出的话,别人就颇有些不以为然。
见没人应和,刘长风倒也不着急,走到季大学士身边,把一张卷子递给了季明銮。
“季大学士,你看看这个,保证是你没见过的高见。”
季明銮不好意思驳他面子,就接过卷子看了起来。
这一看,不禁大吃一惊。
亮点就在最后这道论题上。
前面答的,都中规中矩,论点都是以前和现在已经有的那些做法。作为身居高位的大学士,对这些自然不陌生。
最为惹人注目的,还是在最后两段的论述上。这两段,提出了两条新的措施。
一是将土司迁移出本地,在远离原籍的地方重新安置。
二是通过建设城市,发展生产,把土司的原属民从原来的人身依附关系中解放出来。
这两个观点,以前闻所未闻,确实令人眼前一亮。尤其是第二条的建设城市,发展经济措施,更让季明銮感到激动。甚至在心里隐隐感到这个思路有些似曾相识。
虽然以前确实未曾见过,但就是有这种感觉。
“真是不错,果然出类拔萃,来,各位,你们也看看。”
刘长风说好,别人可以不当回事儿,但是,季明銮说好,就没人可以无视了。
在所有的试卷都比较平庸的情况下,季明銮能赞赏的,就很可能有些出色了。
于是剩下几人就开始传看,都纷纷叫好。【】其中又以兵部尚书李源最为激动。
“都说武举考生没有见识,依我看,如今这种论调可以改改了,光是这两条,就比那些书生无病呻吟强上许多了。”
武举是兵部主持的,因为考生文化功底不如文举考生,所以历来被文举看不起。
今天有了这个试卷,让李源感到颇为扬眉吐气。
众人都是在朝廷上行走的,自然都是是识货的。虽然对李源的态度感到有些好笑,但是对这个卷子中的观点,还是颇为认可的。
这个试卷,自然就是贾珉的了,编号是三十六号。
“我看这个三十六号排进前十,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了。”
见李源如此说,众人自然没有什么异议。只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最终排名权,若是有这个权力,把这个试卷排在第一,也是没有意见的。
其他的试卷跟这个试卷比起来,水平可以说是差了一大截。况且水平也都基本相近,唯有三十六号试卷,有鹤立鸡群之感。
“我敢打赌,这个人一定做过生意,而且还是个很有生意经的人物。”
吴尚书这么一说,季明銮心里豁然开朗。
怪不得总是有一种熟悉之感,原来是怀远的卷子啊。这就不奇怪了。
建设城市,发展经济这种主意,别人也能提出来。但是,把它跟改土归流结合起来,而且提出了具体的发展措施,就不是一般人能提出来的了。
一看这个措施,就知道是内行人。除了贾珉贾怀远,也确实没有人能提出这样的措施来了。
所有的卷子阅完后,就开始对卷子进行分级。共分三级,前十名为一级。次一级也是十名。剩下的,就是三级了。
具体的排名,是从次一级开始的。也就是从第十一名开始,进行排名,一直到最后的第一百零七名。
这些,都是由阅卷大臣们排名的。
前十名,他们无权进行具体的排名。这是要由皇帝自己亲自再阅卷,进行排名的。
所有的分级排名做完之后,天已经亮了,快到辰时正了。
这个时候,可以打开糊名,看看具体的人名了。
人们最为关心的,自然还是三十六号卷子。
第一个就打开了这个卷子,季明銮心里一阵狂喜。但是,其他人却有些呆了。
竟然是贾珉,荣国府的那个贾珉,在会试擂台上羞辱治国府马尚德的那个贾珉!
除了季明銮,其他人都有些茫然。
把这个贾珉给划到了前十里面,不知道外界会怎么看?尤其关键的是,皇上会怎么看?
但是,事已至此,现在想改也不行了。名字已经公开了,再改就难免要落下嫌疑了。
当然,若是想推脱责任,理由也还是有的。
这是糊名的啊,我们也不知道这个卷子是谁的啊?完全就是以文取卷的啊。
虽然这的确是事实,但是,谁知道皇上又是怎么想的?
贾珉在擂台上羞辱马尚德的事情,已经闹的尽人皆知,皇上还会不知道?这种话有损体面的事情,皇上会喜欢?
封存了试卷以后,就去武英殿觐见皇上。现在刚刚散了早朝,皇上正在那里等着他们呢。
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皇上看过前十的卷子之后,并没有什么异常的表现。对于贾珉的那张试卷,除了看的时间比别人长一些之外,也没有提出任何见解。
“众爱卿辛苦了,容朕再看看,季爱卿留下,其余退下吧。”
众人行了礼退下,屋内剩下了元亨天子和季明銮两人。
“季爱卿,对于贾珉,你怎么看啊?”
皇上直接提到了贾珉,倒是叫季明銮有些意外。
“不知圣上指的是哪一方面?”
“所有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