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科全书-第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灯仁怪泄腥涎黄淙牒戏ɑR虼耍�1858年英法等国强迫中国签订的《通商善后条约》中,规定鸦片以“洋药”名义进口,每箱缴税银三十两。从此鸦片一直作为合法进口商品,在中国行销近六十年。鸦片贸易中的主要问题只是税额多寡的争论。
在1869年的修订条约谈判中曾经协议鸦片税额由每箱三十两提高到五十两,但没有实行。1876年(光绪二年)9月签订的中英《烟台条约》虽然表明双方协议对鸦片可以同时征收关税和厘金,但英国政府却迟迟不予批准。直到1885年7月签订的《烟台条约续增条款》才将税款问题解决,规定凡鸦片运抵中国口岸,应立即由海关封存,在提货时每担完纳进口税三十两和厘金八十两,以后行销全国,不再征税。此外,还规定中国政府可派员到香港查禁鸦片的偷漏税款。
在20世纪初的爱国运动中,反对吸食鸦片也是一顶重要内容。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认识到鸦片的毒害。禁止鸦片已经成为国际和国内的一致舆论。1906年清政府颁布分期禁止鸦片的上谕,规定在十年以内逐步减少种植罂粟土地,逐步戒除民间吸食鸦片嗜好,并提出了十年以内完全禁绝鸦片进口的主张。
这一时期,鸦片的经济地位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鸦片在进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日趋低落。因此英国方面立即响应清政府的禁烟政策。1906年12月同意自1908年起每年减少印度出口烟土十分之一。这项协定暂行三年。但期满时,发现中国鸦片减产已经超过规定,于是1911年(宣统三年)5月8日,中英签订的《禁烟条约》中规定,外国进口限在1917年以前完全停止。到1916年,外国鸦片公开进口的省份已只有江西、江苏和广东三省。1918年,公开的鸦片进口已经停止(医药用途进口除外)。因为禁烟方案只是中英之间的双边协议,其他国家不受约束,所以鸦片的进出口走私还在继续。1909年美国政府在上海召开一次国际会议,由美国主教勃兰特主持。会议认为中国政府禁止全国鸦片的生产运销具有坚诚,因而敦请与会各国政府采纳决议条款,帮助中国政府实现它所要达到的禁烟目标。1912年1月在海牙举行第二次会议,中、美、法、德、英、意、俄、暹罗(今泰国)、日本、荷兰、波斯、葡萄牙等国都派代表出席。会议仍由勃兰特主持,议决签订禁烟公约,规定缔约各国应该检查生鸦片的生产和分配,切实禁止熟鸦片的制造、贩卖和吸食以及它的进口和出口,还要共同防止将鸦片和其他毒物走私运入或运出中国。
参考书目
牟安世:《鸦片战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伍丹戈)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
1840~1842年(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二年)英国发动的侵略中国的战争。是中国由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战前的世界和中国 鸦片战争前,世界上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经历了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英国是当时最先进的工业国。1825年爆发了世界资本主义历史上第一次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资产阶级加紧对外扩张,企图开辟新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法国自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后,工业生产也有较快增长,成为仅次于英国的资本主义强国。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远较英、法两国落后,其南部各州奴隶制还居于统治地位,但其商业资本也极力谋求向海外扩张势力。沙俄是欧洲的封建帝国。16世纪80年代起,它越过乌拉尔山,向东进行扩张。17世纪中叶,曾侵入中国黑龙江流域。1689、1727年,中俄双方先后签订《尼布楚条约》和《布连斯奇条约》,划定中俄东段和中段边界。沙俄掠夺中国领土的阴谋暂时未能得逞,但仍野心勃勃,伺机而动。
当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时,中国仍停滞在封建社会阶段,处于清王朝的统治之下。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主要地位。资本主义萌芽虽然已经出现,但发展缓慢。自18世纪下半叶开始,清王朝的腐朽日益暴露出来。政治黑暗,军备废弛,土地兼并现象愈益严重,捐税和地租不断增加,广大人民生活每况愈下,国内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此伏彼起,连绵不绝。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在对外关系方面采取闭关政策。它把对外贸易的城市限制于广州一口,并对这种贸易严加控制,规定外国商人销售商品和购买土货必须通过少数特许的公行商人之手。这种闭关政策是封建经济和封建专制政治制度的产物,既严重阻碍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引起希望打开中国市场的西方国家资产阶级的不满。
禁烟运动 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急于开拓中国市场,但它们的工业品很难获得广泛的销路。中国出口的茶、丝,远远超过英国输入的工业品。于是,英国资产阶级竭力发展对中国的鸦片贸易,利用鸦片作为打开中国大门的手段。
自19世纪初,鸦片开始大量输入中国。外国鸦片贩子不顾清政府多次颁布禁止鸦片入口的法令,贿赂清朝官吏,勾结中国私贩,肆无忌惮地进行走私活动。据不完全统计,19世纪最初二十年中,英国每年平均自印度输入鸦片四千余箱,以后迅速增加,至鸦片战争前夕已达三万五千五百余箱。另有少部分鸦片是美国烟贩从土耳其贩运来的。此外,沙俄自30年代也从中亚向中国输入鸦片。由于鸦片输入激增,中英贸易发生了显著变化,英国由入超变为出超。从30年代起,在英国输入中国货物总值中,鸦片占二分之一以上,英国每年从中国掠走白银达数百万两,鸦片税收还成为英属印度政府的一项重要财源。
鸦片的大量输入,流毒极为严重。不仅损害吸食者的健康,造成白银外流,而且引起银贵钱贱,直接破坏社会生产,影响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过去白银一两折换铜钱一千文左右, 30年代末增至一千六百多文。按规定农民必须用白银纳税,从前粜谷一石多可完税银一两,如今非粜谷两石不可,实际负担大为加重。1838年12月12日(道光十八年十月二十六),广州爆发万人大示威,抗议英美烟贩阻挠广州地方官吏处决中国烟贩,干涉中国内政,反映了广大人民禁止鸦片的强烈要求。
鸦片的大量输入,还加深了清朝封建统治的危机。吸食鸦片的人,最初主要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及其依附者。鸦片贸易使清朝的吏治愈益腐败,军队更加失去战斗力,而白银源源外流,使清朝财政陷入困境。因此,鸦片问题在清政府内部引起激烈争论。道光十六年,太常寺少卿许乃济奏请取消鸦片输入的禁令,准许鸦片纳税后公开买卖。这种弛禁主张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中腐朽集团的利益。十八年,鸿胪寺卿黄爵滋上书道光帝,痛陈鸦片祸害,主张严惩鸦片吸食者,以抵制鸦片输入。这个主张得到一些开明官僚的支持,湖广总督林则徐奏称:鸦片为害巨大,若不认真查禁,“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经过中央和地方官吏反复讨论,严禁鸦片的主张暂居上风。是年冬,林则徐奉召晋京。道光帝多次召见,授以钦差大臣,赴广州查禁鸦片。
1839年3月10日(道光十九年正月二十五),林则徐到达广州。他与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等严拿烟贩,惩办不法官弁,整顿水师,加强珠江防务;同时责令外国烟贩将趸船上所存鸦片造具清册,听候收缴,并出具甘结,保证今后不再贩运,否则“货尽没官,人即正法”。这些措施得到人民群众热烈支持,禁烟运动迅速趋于高涨。
英国蓄意破坏中国的禁烟措施。3月24日(二月初十),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从澳门潜入广州洋馆,企图阻止外商交出鸦片。林则徐派兵监视洋馆,断绝广州与澳门之间的交通。义律改变手法,命令英商缴烟,保证烟价由英国政府赔偿,并劝告美商采取一致行动。其目的在于为英国发动侵略战争制造借口。在禁烟运动的压力下,英国烟贩缴出鸦片二万余箱,美国烟贩缴出一千五百余箱。6月3~25日(四月二十二至五月十五),林则徐率地方官吏,在虎门海滩将缴获的烟土全部当众销毁。禁烟运动获得初步胜利。
战争过程鸦片贸易被严厉取缔后,英国资产阶级立即策划发动侵略战争。1839年10月1日,英国内阁作出向中国出兵的决定。次年2月,英国政府任命懿律和义律为正副全权代表,并派懿律为侵华英军总司令。4月,英国议会通过支付军费案。
在中国境内,义律继续进行破坏禁烟的活动,阻止英国商船具结入口贸易。1839年9~11月(道光十九年七月下旬至九月末),英国兵船先后在九龙和穿鼻洋面多次袭击中国水师,都被击退。
1840年6月,懿律率领的英国船舰四十余艘及士兵四千余人到达中国海面,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开始。这次战争持续了两年多时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1840年6月英军封锁珠江口开始,至1841年1月20日义律公布《穿鼻草约》为止,历时约七个月。
广州虎门威远炮台遗址
英军到达中国海面后,首先封锁珠江口。懿律看到广东军民早有戒备,决定率主力北上,7月,英军进犯福建厦门,被已调任闽浙总督的邓廷桢督师击退。接着,北犯浙江,攻陷定海。8月,英舰抵达天津白河口,投递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致清政府的照会,提出赔款、割地、通商等无理要求。道光帝被英军的武力恫吓所动摇,派直隶总督琦善到天津海口与英军谈判。琦善向懿律表示将查办林则徐等,希望英军返棹南旋,等候清政府处置。英军乃于9月折回南方。道光帝即任命琦善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与英方继续谈判。
11月底,琦善到达广州。他一反林则徐所为,撤除防务,遣散水勇,镇压抗英群众。此时,义律接替懿律为英国全权代表,步步进逼。1841年1月7日,英军突然攻陷沙角、大角炮台,琦善急忙求和,义律乘机提出《穿鼻草约》,并于20日单方面公布,其中包括割让香港、赔偿烟价六百万元、恢复广州通商等条款。
第二阶段自1841年1月29日清政府对英宣战开始,至5月27日《广州和约》订立为止,历时四个月。
沙角、大角炮台失陷后,道光帝决定宣战,任命御前大臣、宗室奕山为靖逆将军,调派大军开往广东。2月下旬,英军先进攻虎门炮台,琦善拒派援军,守将关天培等壮烈牺牲,炮台失陷。4月,奕山到达广州,奉行“防民甚于防寇”的反动方针。5月,他贸然发动夜袭,英军乘机反扑,占领城郊各据点,炮轰广州城。奕山派人求和,与英订立《广州和约》,其中规定清军退出广州,向英军缴纳“赎城费”六百万元。
第三阶段自1841年8月英军再犯厦门开始,至1842年8月29日《南京条约》签订为止,历时一年。
英国政府对《穿鼻草约》的内容不满,决定撤换义律,改派璞鼎查为全权公使,进一步扩大侵略战争。8月璞鼎查率领援军到达香港,不久即攻占厦门,清总兵江继芸力战牺牲。9月,英军北犯定海,总兵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等英勇战死,定海再陷。10月,英军进攻镇海,两江总督裕谦坚决抵御,城陷时投水自尽。宁波旋也陷入敌手。同时,英舰窜扰台湾,被台湾军民击退。
浙江连失三城,清政府决定第二次出师,派协办大学士、皇侄奕经为杨威将军,率军驰往浙江。奕经到达绍兴后,企图侥幸取胜,分兵进攻三城,结果惨败。英军反攻陷慈溪,奕经等逃至杭州。清政府鉴于两次出师失败,转而一意求和,派盛京将军耆英前往浙江主持对英交涉。但英军决定乘虚而入,按既定计划侵入长江。1842年5月,英军攻陷乍浦,6月再攻吴淞炮台,江南提督陈化成据台死守,力竭牺牲,宝山、上海相继陷落。英军溯长江西上,于7月下旬进攻镇江。清副都统海龄所部顽强抵抗,经过激烈巷战,终于失守。8月初,英舰直抵南京江面,耆英等赶到南京议和。第一次鸦片战争至此结束。
第一次鸦片战争
战争期间,英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激起了中国人民的英勇反抗。厦门、定海、镇海、宁波、太仓、江阴、瓜洲等地农民奋起袭击英军。台湾各族人民击退闯入鸡笼(今台湾基隆)的英国军舰。广东人民,特别是广州郊区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