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科全书-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夜攻彦章,彦章南走,魏博遂降于晋。七月,晋军攻破澶州(今河南濮阳北),虏彦章妻子以招降,彦章不从。晋军得魏博后,遂夹黄河与后梁相持,以铁锁断德胜口,筑河南、北为两城,以浮桥相联,号为夹寨,以断后梁黄河上下交通。龙德三年(923),李存勗建后唐,是为庄宗。同年,后唐取郓州(今山东东平西北),后梁人大恐。末帝乃以彦章为招讨使拒之。彦章受命仅三日便破南城,迫使后唐弃北城,退守杨刘(今山东东阿北)。彦章攻杨刘,李存珪亲自统军赴援,彦章战败,后唐军复据德胜。时后梁朝政紊乱,赵岩、张汉杰等用事,以彦章败,遂罢其兵权。九月,后唐将攻兖州,后梁末帝召彦章拒敌,且谋复郓州。但彦章所统之兵多新募,不习战斗,又众寡不敌,兵败,彦章重伤被擒。存勗劝降不从,杀之。
(卞孝萱)
王引之
王引之
(1766~1834) 清代汉学家。字伯申,号曼卿。江苏高邮人。父念孙、祖安国,皆以治名物训诂称著。早年,承其家学,究心《尔雅》、《说文》、《音学五书》等,以求文字、音韵、训诂之学。嘉庆四年(1799)为进士,以优异成绩径授翰林院编修,后擢升至礼部左侍郎。参与纂修《词林典故》,任实录馆、国史馆副总裁。道光七年(1827),晋工部尚书。曾奉旨勘订《康熙字典》讹误,辑为《考证》十二册。逝世后,谥号文简。其学力主通核,不尚墨守,以文字训诂最为专精,与其父王念孙齐名,并称“高邮二王”。乾嘉之世,汉学中以惠栋为代表的吴派,以戴震为代表的皖派与高邮二王鼎足而立,同为汉学旗帜。所撰《经义述闻》三十二卷,本其父说,主张以古音求古义的训诂学见解,为其代表作。该书旁征曲喻,博稽载籍,订正历代学者误说,在训诂学上做出了卓越贡献。不仅得到当时汉学诸家交口赞誉,许为千古“绝学”、“海内无匹”,而且抨击汉学的理学家也认为“汉唐以来,未有其比”。其另一代表之作《经传释词》十卷,专以古文虚词为考论对象,训释经传所见虚词凡一百六十个。博搜例证,考其源流演变,尤其是对诸词特殊用法的训释,多具卓见,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就。虽间有武断之处,但可补《尔雅》、《说文》、《方言》诸书之缺,亦不失为一部足资参考的文字训诂学著述。王引之一生为学朴实无华,不尚虚文,其书札短篇,后人辑为《王文简公文集》刊行。
(陈祖武)
王毓铨
王毓铨
(1910~ ) 中国历史学家。1910年3月10日出生于山东莱芜。1936年毕业于国立北京大学史学系,获学士学位。1938年应邀赴美,参与中国历史编纂计划,担任秦汉两朝的社会经济史料的收集、审译、注释工作。同时在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历史系选修欧洲古代希腊罗马史,1946年获硕士学位。1947年专一攻读古代希腊罗马史博士学位。1948年,任美洲古钱学会博物馆远东部主任,从事先秦货币史的研究。1950年出版《中国早期货币》(EarlyChinese Coinage)。 1950年回国,在北京历史博物馆工作,1955年调至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历史研究所,改研明史。现任该所研究员,兼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博士导师。在学术团体中,任中国古代经济史学会会长、太平洋历史学会顾问、英国剑桥大学Asia Major学报顾问、意大利东方大学《中国历史与文化百科全书》顾问、《香港大学中文系集刊》顾问、《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编辑委员会委员。主编《中国历史大辞典》、《中国经济史》、《中国通史》各书中的明史部分。
其撰著首重基本历史问题,重通识,重创见发明,态度谨严。其主要著作,还有英文的《西汉中央官制》(TheOrganization of the CentralCovernment of the WesternHanDynasty)、《明代劳役制的若干显著特点》(SomeSalient Featuresof the Ming Labor ServiceSystem)等论文。中文的有《我国古代货币的起源和发展》、《明代的军屯》、《莱芜集》、《明朝徭役审编与土地》、《籍·贯·籍贯》、《封建社会的土地具有主人的身分》、《纳粮也是当差》等。
(王昆松)
王云五
王云五
(1888~1979) 现代出版家、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原名之瑞,后改名云五,号岫庐。祖籍广东香山(今中山)。1888年7月9日(清光绪十四年六月初一)出生于上海一小商人家庭。早年入上海一五金店学徒,业余在夜校学英文,并广泛涉猎多种学科,成绩优秀。1906年起,先后在上海同文馆、中国公学等校教授英文。1909年兼上海留美预备学堂教务长。1912年,王云五先任南京临时大总统府秘书,后在北洋政府教育部任事。1913年5月辞教育部职,任中国公学大学部教授,讲授英文、英国文学等课程。1917年起,在上海从事编译工作,并创办公民书局,开始出版商生涯。
五四运动以后,上海商务印书馆亟谋适应时代潮流,编译所邀胡适任所长,胡改荐王云五。1921年秋,王就任后以“教育普及”、“学术独立”为方针,组织编译了一批介绍中外古籍名著的丛书,颇受社会重视。1925年3月发明四角号码检字法和编出《王云五大词典》等书,在学术界获得一定声名。1930年春,王云五出任商务印书馆总经理,积极推行科学管理法,开创商务印书馆日出新书一种的新局面,出版了许多有价值的书籍,对中国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抗日战争爆发后,王云五开始投身政界,连任四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政协代表。1946年,辞去商务印书馆的职务,出任国民政府经济部部长,制宪国大代表。次年4月任行政院副院长,积极支持反共内战政策。1948年5月,王云五出任行政院政务委员兼财政部部长。为挽救濒于崩溃的经济,他在蒋介石授意下,提出币制改革方案,以金圆券代替法币,限制物价,并获通过实行。但不久即遭到失败,王云五因此被弹劾下台。1949年4月去台湾,先后任台湾当局行政院设计委员,总统府国策顾问,考试院副院长,行政院副院长,台湾商务印书馆董事长等职。1979年8月14日在台北病逝。著作甚多,主要有《物理与政治》、《中外图书统一分类法》、《四角号码检字法》等。
(汪朝光)
王正廷
王正廷
(1882~1961) 民国时期外交高级官员。字儒堂。浙江奉化人。1896年考入天津北洋西学堂。1901年进海关任职。1905年赴日本筹设中华基督教青年协会分会,加入同盟会。1907年赴美国留学,1910年毕业于耶鲁大学法律系后,留耶鲁大学研究院深造。1911年回国。武昌起义爆发后,任黎元洪都督府外交司司长,12月任临时参议院议员。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任唐绍仪内阁工商部次长兼代总长。7月辞职回上海任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总干事。1913年4月当选为参议院议员及副议长,一度代理议长,因袁世凯以暴力压迫国会和议员,被驱逐出北京。1916年袁世凯死后,国会恢复,继任参议院副议长。1917年赴广州参加护法运动,9月署理军政府外交总长。1919年为中国出席巴黎和会全权代表之一,坚持拒签对德和约,获得国内舆论好评。1921年到北京就任中国大学校长,这一职务长期连任。1922年3月任“鲁案”善后督办,12月同日本签订“鲁案协定”,并办理移交胶澳管理手续。12月11日被黎元洪任命为代理国务总理兼外长,至月底结束。1923年3月任中俄交涉督办,至1924年5月与苏联代表签订“中俄协定”。未久先后两度任外长,一度兼财政总长。1927年夏任陇海铁路督办。
1928年6月王正廷任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长、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等职。10月与日本代表谈判“济案”问题,未能取得进展。其后曾与美、英、法、德等国订立“新关税条约”,争取到西方国家一些让步,但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他执行蒋介石对日妥协政策,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被迫辞职。1936年8月出任驻美大使。1938年9月奉调回国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国民政府委员。抗战胜利后回上海,任上海市参议员、全国体育协进会理事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交通银行董事等职。1949年初去香港,任太平洋保险公司董事长等职。1961年5月21日在香港病逝。
(郑则民)
王仲荦
王仲荦
(1913~1986) 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炳麟(即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38年与章太炎夫人汤国梨等共同在上海创办太炎文学院,任院长室秘书主任兼教授,讲授中国通史。太炎文学院解散后,1942年应聘去重庆中央大学国文系任讲师,1945年升为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7年夏应聘到青岛山东大学中文系工作,次年升为教授。1951年转入该校新成立的历史系。历任山东大学历史系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文史哲》编委会副主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山东省史学会理事长、国务院古籍整理小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第一届评议组成员、教育部历史学科第一届学位评议组成员等职务。
王仲荦长期从事文史教学和研究,著述颇多。他的《北周六典》,记述北周官制,对北周一代典章故事追根溯源,广征博引,资料丰富,具有《会要》性质。《北周地理志》,从多方面收集资料,排比考证,弥补了《魏书·地形志》和《隋书·地理志》的缺略。同年出版的《西崑酬唱集注》,为作者后来的文史研究奠定了基础。50年代,王仲荦写成《魏晋南北朝隋初唐史》。十年动乱后,他对原书进行增补改写,分成《魏晋南北朝史》和《隋唐五代史》两部断代史。《魏晋南北朝史》一书,被史学界公认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断代史研究的精品之一,于1988年获国家教委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这两部断代史著作,均被国家教委定为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王仲荦是中国史学界魏晋封建论的代表人物之一,《关于中国奴隶社会的瓦解及封建关系的形成问题》系统地阐述了这一观点。他晚年致力于敦煌学和古代物价史的研究,写成《敦煌石室地志行记综录》一书。他研究中国古代物价的专著《金泥玉屑丛考》已写成唐以前部分,宋以后部分资料亦已收集排比,因1986年6月4日在济南逝世,未及写成。他先后发表的数十篇内容十分广泛的学术论文,分别由他本人编定成《鹊华山馆丛稿》和《鹊华山馆丛稿续编》。
王仲荦除撰著外,还曾参加点校二十四史,负责《宋书》、《南齐书》和《南史》点校的定稿工作。
(赵凯球)
《望厦条约》
《望厦条约》
美国与中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即《中美五口贸易章程》。中英签订结束鸦片战争的《南京条约》后,美国趁火打劫,派专使顾盛来华胁迫清钦差大臣耆英于1844年7月3日(道光二十四年五月十八)在澳门附近望厦村签订。共三十四款,附有《海关税则》。内容除没有割地赔款外,几乎包括了中英《南京条约》中的所有条款,并且有些条款比《南京条约》规定得更加具体。例如,关于领事裁判权,条约规定,美国人在中国与中国人或任何外籍侨民之间发生的一切诉讼,都由美国领事审理。关于协定关税,条约规定,“倘中国日后欲将税例更变,须与合众国领事等官议允”。关于片面最惠国待遇,条约规定,美国此后对华贸易所纳进出口税不得高于他国;并规定“如另有利益及于各国,合众国民人应一体均沾”。条约还规定美国兵船可任意到中国各港口“巡查贸易”。条约准许美国人在五口自行租地建屋,设立医院、教堂等。中美《望厦条约》是比中英《南京条约》更细致更完备的不平等条约,美国据此获得了比英国更多的特权。后来该条约成为中法《黄埔条约》及其他国家与中国所订条约的范本。
(谢雪桥)
韦昌辉
韦昌辉
(1823或1824~1856)太平天国前期主要领导者。又名韦正。广西桂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