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遗梦 作者:朱水源-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吃饭当儿,一个广东人又开玩笑说:“听说苏杭二州出美女,看和我们广东人长的差不多。”另一个面对我和老伴说:“我看也是,还是你们的女儿长的漂亮。”我说:“你们过誉了。其实,野山出俊鸟,美女到处有,你们广州也不例外。美女之所以出名,不管是有貌,她们还必须有才,就说那褒姒、西施、卓文君、王昭君、貂禅、杨贵妃,他们都是历史有名的美女,也是有名的才女,他们以才托貌,才留名千古的。”杨建洲说:“苏杭二州美女还是有,可能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多,我想与他们的婚配同地化有关,世世代代如此,势必会造成近亲衍繁,产生了人生种退化现像,所以美女不是那么多了。”他这么一说,这苏杭美女的玩笑也就罢了。
另一个广东人又接着向我“开炮”:“听说你们甘肃那地方,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有一棵树就是一个风景点。”我说:“那是人们的夸张。甘肃有些地方是荒凉,但在地貌和风土人情方面也有自己的特色。甘肃地形狭长,东西长有两千多公里,有浩瀚无垠的大沙漠,有茫茫无际的戈壁滩,有富饶万顷的良田,有广袤千里的沃野,更有山看水秀、鸟语花香的南国风光。有高山、有河流、有冰川、有绿洲。首府兰州被称为黄河上的明珠,也是繁华似锦,滔滔黄河润泽兰州,也是一派北国江南风光。”听我把甘肃说得天花乱坠,四个广东人都笑了。我接着说:“百闻不如一见,你们亲自去看看就知道了。河西走廊有举世闻名的敦煌文化艺术宝库,很值得一游。你们若到甘肃来,我陪你们到敦煌去,我的家乡也在河西,顺便也到我的家乡看看,那里也是一块有名的地方。”杨建洲插话道:“你先说说你的家乡怎么个有名。”我说:“我的家乡,虽不能和你们物宝天华,人杰地灵的广东相比,但也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她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张迁出使西域,唐玄奖西天取经,都途径这里,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汉武帝的骠骑大将军在这里建立过赫赫战功。咱们国家的旅游标志马踏飞燕就是在这里出土的。”杨建洲插话道:“你说的是武威吧!”我戏笑着说:“你的历史知识不错么!我的家就是武威。”杨建洲说:“我知道武威,古称凉州,是历史上四个小凉国建过都的地方,也叫姑藏,唐朝诗人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笆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写的就是你们武威。曾任清朝两广总督的李栖风就是你们武威人。”我真没想到杨建洲对武威的历史有这么多的了解。我说:“我只知道历史上武威人牛鉴,在清朝任过两江总督,而李栖风任两广总督还是第一次听说。可见他的知名度比洪秀全,孙中山差多了,稍有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民国之父孙中山,太平天国的领袖洪秀全都是你们广东人。”杨建洲说:“史海无天涯么,知道多少就算多少。”
说到这里,饭菜也吃得差不多了,时间也到了午夜。杨建洲说他们明天从这里返程广州,而我们还打算明天去上海。大家又说了许多惜别的话。我邀请他们到甘肃来,杨建洲说:“一定去。”他也邀请我到广州去,我说:“一定去。”大家恋恋不舍的离开了西子湖。
说牛签再话故里 叙家世生母早逝
山有脉,水有源,树有根,人有宗。
从扬子江到西子湖,邂逅了老朋友,又交了新朋友,这段旅途真是愉快。次日凌晨我们告别了杨建洲等四人,高高兴兴地登上了去上海的火车。上车后小女儿谈起昨晚在西子湖畔的话题,问我牛鉴是武威什么地方人。我开玩笑说:“怎么!你想和他攀个老乡?”小女儿也开玩笑说:“武威曾经出过这么个大官,攀个老乡也光荣光荣么!”我对小女儿讲:
说到牛鉴还真和我是同乡。武威市高坝乡的路南村有个牛家花园,就是牛鉴的故居,我的家在高坝乡的新关村,两村相隔也就几公里。小时侯听老人们讲,牛鉴自幼勤奋好学,写一手非常漂亮的毛笔字。清朝嘉庆十九年,牛鉴中举不久,就赶上了京城的春试,图有抱负的牛鉴一心想进京应试,谋取更大的功名,但家境不及,无力远行。牛鉴的舅舅是个殷实人家,母亲鼓励他到舅舅家借些银两,了结这个心愿。牛鉴到舅舅家借钱,舅舅冷言冷语地说:“中了举人,学个朗中,谋个教书匠,能养家糊口也行了,上什么京!赶什么考!”。牛鉴听了心头凉了半截,万万没有想到舅舅会对他这样,就转身走了。路过城里已到了吃午饭的时候,在一家饭馆买了一碗面条,边吃边心思,一碗饭吃了大半个时辰,引起了店主人的注意。店主人看牛鉴相貌不凡,就坐在他的旁边搭起话来:“这位相公,一碗饭吃了这么长时间,是我的饭不好吃,还是有什么难事,如此闷闷不乐、垂头丧气?”牛鉴抬头一看,是一位抄河南口音的老者,面情温厚和善,便向老者说了自己的苦哀。老者听了思忖了片刻说:“这是一件大好事,这样吧!再过三日,你到俺这里来一趟,看看俺能不能帮你”。
牛鉴听了,谢过老者,半信半疑地走了。
过了三日,还是那个时辰,牛鉴又来到了这个饭馆。老者已准备好酒菜等候多时了。在席间,老者打开了一个红布包袱,一堆白花花的银子摆在了牛鉴的面前,深有感触地说:“我也曾是读书人,就是缺钱成了落地秀才,俺深知你的难处。俺出来闯荡了这大半辈子也积攒了些银两,但也派不上大的用场,这五百两银子你拿去作些盘缠,你能考中,也算是我后半辈子积的德。
”牛鉴听了感激涕零,急忙给老者跪下磕头,并说:“我若考中,今生今世你就是我的再生父母,牛鉴绝不忘你的大恩大德……。”
牛鉴得了河南老者的资助,高高兴兴的回家准备了三天,雇了一个陪伴,买了一头毛驴,驮着书籍和行装赴京了,昼夜兼程,到了河南郑州住在一个小店里,夜里毛驴被贼偷了,便清理了一下行装,仅留了一些书籍和随身急用的物品,由陪伴背着前行了。这陪伴原是一个好吃懒做之人,过了黄河行装背不动了,便起了歹心,半夜里把牛鉴的银元偷了个精光,牛鉴身无分文,眼看快到了京城,横下心来自己背着行装前行,一路上写字卖画度日,终还是饥寒交迫,又染上了疾病,快到京城时,已是心力交瘁,倒在了一个寺庙门口。说来牛鉴也是命不该绝,就在他倒地不久,从寺庙中走出一个老和尚来,一见此状,把牛鉴抬进庙里,先灌了一碗姜汤,牛鉴慢慢地苏醒了过来,便向老和尚等众僧诉说了来京之意和旅途的坎坷,老和尚听了便把牛鉴留在庙里调养。
牛鉴有个习惯,无论多忙,每日都要抽出时间写毛笔字。一日牛鉴在写毛笔字时,被老和尚发现,对其书法十分赞赏,也正在愁皇太后交给他的一宗经卷找不到合适的人抄写,于是安排牛鉴一面调养,一面抄写经卷。牛鉴也正愁怎样图报老和尚救命之恩,便按老和尚的吩咐精心抄写经卷,临近春试时,经卷也抄写完了。说来也巧,就在他向老和尚交卷的第二天,皇太后来到庙里敬香,老和尚把抄写好的经卷捧在了太后面前,太后打开抄写的经卷一看,顿时被那漂亮的毛笔字吸引住了,随说:“刹内也有如此才子!”老和尚见太后十分欢心,便如实把牛鉴的事禀告了太后。太后听了想见见这个牛鉴,于是,牛鉴幸运的见到了皇太后。太后看到牛鉴身材魁伟,眉目端庄,温文尔雅,微带笑容地对牛鉴说了些鼓励的话,并应许在科考中给他助力,春试揭榜时牛鉴中了进士。
牛鉴中了进士仍不忘练字习功,五月端阳那天,及第士子们都到京城郊外踏青赏花去了,唯独牛鉴留在书房习字,正巧嘉庆皇帝来到翰林院散步,发现牛鉴一人在书房写字,好奇地走到牛鉴身后,悄悄地看牛鉴写字,已有许久,牛鉴才发现身后有人,便起身让座,但不知是皇帝驾临。皇帝连口说了声:“好字!好字!”便走了。第二天圣旨传来,皇帝召见牛鉴。牛鉴心喜不己,匆匆来到殿前,一见皇帝大吃一惊,急忙跪下求饶:“臣有罪,臣罪该万死!”皇帝见牛鉴惊慌失措的样子欲笑未笑地说:“牛鉴不必惊慌,昨日你不知朕是皇上,不知者无罪。”接着皇帝又说了声“宣旨!”牛鉴有惊有喜地听到皇帝封他为太师,专侍后来的道光皇帝。
道光皇帝登基后,为了报答师恩让牛鉴出仕为官,提出了几个空缺征求牛鉴的意见,牛鉴不忘河南老者的恩德,提出到河南为皇上效力,皇上恩准封牛鉴为河南巡抚。牛鉴到河南从治理黄河入手,给河南父老办了不少实事好事,受到河南百姓的爱戴和敬仰,对牛鉴的政绩和功德有口皆碑,家家都供奉着牛鉴的画像。后来牛鉴调任为两江总督,正遇上了鸦片战争,牛鉴书生出身,不谙军务,在守防中失利。侵略军兵临南京城下,他奏请皇上向英军乞和,并参与签定了中英《南京条约》,后被革职拿问。释放后又得到咸丰皇帝的重用,参与了镇压念军起义,之后告老还乡了。
讲到这里小女儿插话道:“爸爸!我想起来了,那年你领我们到武威的文庙参观,我还见过牛鉴写的书法碑文。”我说:“算你有点记性。”
那是一九八九年的春节,我和老伴带着女儿来到武威,期间,参观了文庙。当我们走进文庙时,一眼看到的是那匹足踏飞燕,造型优美、神态生动的大型复制铜奔马,也许是它给了我灵感,酿成了“武威奔马马奔武威,西河红柳柳红河西”两句回文诗。在文庙的名书名碑陈列馆里,我们见到了牛鉴为同里张兆衡撰写的“张公墓”碑,此碑高约两米,宽约一米,红枣大的楷书字迹,形态端庄厚重,气势雄宏老健,似有苏体之灵,颜体之魂,被武威书家引为自豪。受名书名碑之启迪,我又琢磨出了四句小诗,读给老伴和两个女儿听:
人杰地灵山川秀,百代翰墨洒凉洲。
书山有路变为通,不拘一格最风流。
小女儿听了这段牛鉴的故事,觉得有点传奇色彩,问我这故事的真实性有多少?我说:“做为故事,当然会有不少虚构的成分,但牛鉴做为在嘉庆年间中进士,后来做了河南巡抚,两江总督都是历史事实。”接着我们把话题转到了人的运气上。小女儿说:“从这段故事看,牛鉴的运气还是不错,如果遇不上那个河南老者,遇不到那个老和尚,遇不到皇太后,恐怕也不会有他当时的荣耀。”我说:“这就是机遇。一个人不管他有多大能耐,如果没有机遇,就会像金子埋在土里永远不会闪光那样,他也就一辈子默默无闻。“
所谓机遇就是时运和个人的巧遇。时运是一个人一生最基本的运相,牛鉴之所以能成为武威历史上的名人,首先是他的时运不错,当然,他的那些巧遇也是他成才、成名的关键因素。清朝二百多年间,非常重视以科举取士的制度,特别是康乾两代大力提倡“崇儒重道”形成了“右文之盛,前古罕见”的盛况。自顺治壬辰起至光绪癸未止的二百余年间,武威人中进士的共有三十一人,文武举人、贡生更多。时势造英雄,牛鉴就是那个时代在武威挖出的一块金子。
盛世多昌运,当今这开拓创新的时代,不拘一格论人才,七十二行选状元,给人们提供了不少施展才能的机会和条件,解放思想大胆干,实事求是图发展,顺迎了这个时代的人,有的成了名,有的发了财,有的当了官。这些人之所以能出头,首先是时代给他们提供了发挥个人能力的舞台,其次才是他们个人的运气和巧遇。中国人有句古训“知恩图报”这个“恩”的内函非常广泛,有养育之恩,教诲之恩、知遇之恩、救助之恩;但人们常常不提及时代之恩,把个人的运气和能力夸大到了极值,使一些人得意忘形,骄傲自大,胡作非为,飞扬跋扈,贪污腐化,巧取豪夺,不知道什么叫时代之恩。我们的祖先造字也挺有意思,“因”字下面加了个“心”是“恩,是有因才用心去想,巧妙地神话出了”恩“的因果关系,是要人们常常想着,你有今天是怎么来的。
人有两种概念,一种是自然人,一种是社会人。一个人从他的娘肚子里出来,包括他的父母和先辈在内,谁也离不开社会的方方面面,社会构成了人们生存的复杂机制,每个人都是这个机制的细胞,由于这个机智的不断运转,才能使这个细胞生存衍繁。社会的方方面面对每个人的成长也是恩重如山。所以,无论何人,不能忘了时代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