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交易为生-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样,交易者愿意付出高价换取犀利的交易工具,只要能够接过财富的秘径,任何的价
钱都好谈。
大师所销售的神奇方法,是开启市场获利宝库的一副新钥匙。新的方法一旦普遍
被接受与运用之后,功效必然会大打折扣,市场永远不断的变动。运用于昨天的方
法,今天非常不可能继续有效,更不用提一年之后的状况。
在1970年代初期,芝加哥的行情分析家伯恩斯坦(Jake Berstein)非常炙手可
热。他是采用循环的方法预测市场的高点与低点。他的方法相当有效,声名也随之远
播。伯恩斯坦的行情分析报告收费很高,经常举办各种讲习会,操作基金、出版一系
列的书籍。可是,结果仍然一样,市场又变了。1980年代的循环模式非常不明显。
史代梅尔(Peter Steidlmayer)是另一个高挂在芝加哥天空的明星。他鼓吹信
徒们完全放弃传统的交易方法,改采用他的“市场轮廓”(Market Profile)。这种方
法据说可以透露市场供/需的天机,让信徒们在低点买进,在高点卖出。史代梅尔与
柯伊(Kevin Koy)配合开办讲习会,他们经常可以吸引50位以上的学员,收费是4天
1600。结果,“市场轮廓”似乎没有什么特别成功的案例,这颗巨星也很快陨落。
后来,史代梅尔在某家经纪商找到一份工作,他和柯伊偶尔还会举办讲习会。
即使是在信息传播如此迅速的时代,名声的变化还是如此缓慢,这实在令人百思
不解。一位大师的地位在本国已经荡然无存,但他的理论在海外还是可以畅通无阻。
一位大师曾经对我表示,他在亚洲仍然受到普遍的礼遇,这就如同一些美国过时的
影、歌星一样。他们在美国已经不能吸引观众,但在海外还是可以卖唱为生。
23
交易为生
过世的市场大师
第三类的市场大师,是已经过世的大师。他们的作品被重新发行,新一代的交易
者研读他们的经典,这些大师都是在过世之后才赢得声誉,而且被赐予无数的交易财
富。过世的大师已经不在我们的左右,不能享用他们的荣华富贵,可是,他们的声誉
与过期的版权却可以让一些有心人士充分运用。艾略特是一个例子,但最典型的传奇
人物则非甘氏(W。D。Gann)莫属。
许多投机客靠着“甘氏课程”与“甘氏软件”大发利市。他们宣称,甘氏是有史
以来最伟大的交易者。他的遗产高达5000万美金,以及其他等等。甘氏的儿子目前
在“波士顿银行”担任分析师,他曾经接受我的访问。他告诉我,他那位著名的父亲
根本没有能力靠交易为生,仅能够编写一些教材来养家活口。甘氏死于1950年代,他
所遗留下来的总资产(包括一栋房子在内),大约仅有100;000。甘氏在交易市场中
所赢得的“丰功伟业”,仅不过是那些投机分子虚构的传奇故事,借以“发死人
财”。
市场大师的信徒
市场大师的个性都不尽相同。有些已经过世,就有生之年得以享有名声的大师们
来说,有些是严肃的学术典型,有些是标准的演员。一位大师必须经过长年的研究,
发展独创的理论,然后等待时来运转——如果市场愿意配合的话。
关于这些大师级人物所发生的各种丑闻,不妨参考Willian Gallacher的《稳操
胜算》与Bruce Babcock的《高级技术分析》,本节的宗旨仅是分析大师的现象。
当我们付钱给大师时,我们认为往后可以取回价值更高的东西,这就如同街角所
摆的桥牌摊子一样,某人下几块钱的赌注,希望能够博取更多的报酬,唯有无知或贪
心的人才会上钩。
某些人把大师视为是伟大的领导者,希望他能够取代“父亲般无所不能”的地
位。有一位朋友曾经把这种心理描述为“他们手中拿着脐带,希望找个孔可以插进
去。”精明的大师可以提供这种插座,但你必须付费。
一般交易大众渴望大师的领导,新的大师必定会来临。身为一份明智的交易者,
你必须了解——就长期而言——没有任何大师可以让你致富,你必须自己想办法。
24
交易为生
7。自我毁灭的倾向
交易是一场艰苦的游戏,交易者若希望真正的成功,他必须严肃看待自己的所做
所为。他禁不起草率行事,也不可以在一些潜在的心理情绪刺激下进场交易。
不幸地,市场经常吸引一些不适任的人们:冲动的交易者、赌徒或认定世界积欠
他很多的报怨者。如果你是为了追求刺激而交易,可能会接受一些胜算不大的交易,
或承担没有必要的风险。市场绝对不会手软,也不理会你耍脾气,情绪性的交易仅有
一种后果——亏损。
赌博
赌博是根据技巧或分析机会而下赌注,希望赢取彩头,社会上普遍存在这种行
为,大多数人在一生之中都曾经进行某种形式的赌博。
弗洛伊德认为,赌博具有普遍性的诱惑,因为它是自慰的替代品。赌博与自慰之
间有许多关联:手部所产生的重复性刺激行为、难以抗拒的欲望、戒除的决心、令人
上瘾的愉悦与罪恶的感觉。
加州的一位杰出心理分析学家葛林博士(Dr。 Ralph Greenson)将赌徒分为三
类:正常人基于消遣而从事的赌博,他随时能够停止;职业的赌徒,他们选择赌博为
谋生的方法;病态的赌徒,他们是基于潜意识的需要而赌博,没有能力克制或停止。
病态的赌徒或是觉得自己很有“偏财运”,或是想测试自己的运气。获胜能够带来权
力的感受,他觉得愉悦,就如同婴儿吸吮乳头。病态的赌徒注定是输家,因为他仅希
望重建那种无所不能的无上愉悦,不专注于现实世界的长期游戏计划。纽约“南橡医
院”戒赌中心的执行长布伦博士,她称赌博为“没有毒品的毒瘾”。大部分的赌徒都
是男性,他们为了追求而赌博,女性通常是藉由赌博而逃避。输家通常会掩饰他们的
损失,并试图表现得像赢家一样,但终究不能逃脱自我怀疑的折磨。
在股票、期货或选择权市场中进行交易,可以让赌徒享有所需要的高潮,而且看
起来比较正常。另外,相对于在赌场里吆喝来说,金融市场的赌博看起来比较有学
问,带着一层精打细算的色彩。
当交易顺手时,赌徒会得意忘形;当发生损失时,则垂头丧气。他们完全不同于
成功的专业交易者,后者专注于长期的计划,不会因为短暂的获利而兴奋,或因为损
25
交易为生
失而沮丧。
经纪人非常了解,许多客户都是赌徒。他们尽可能避免留话给客户的妻子,即使
是交易的回报也是如此。赌徒并不完全是来自于业余者,许多专业交易员也有这类的
问题。Sonny Kleinfield在他的作品The Traders中提到,场内交易员普遍有赌博的
倾向,尤其是针对运动比赛的赌博。
病态赌博的主要征兆,是你无法抗拒下场一博的欲望。如果你觉得自己的交易过
度频繁而结果很差,最好停止交易一个月,让自己有机会重新评估交易的方法。如果
交易的欲望如此强烈,实在没有办法停留在场外一个月,“戒赌中心”恐怕才是你应
该去的地方;或者,你可以采纳本章稍后讨论的“戒酒法则”。
自我破坏
多年的诊疗经验让我相信,生活中的失败大多是起因于自我破坏。在专业中,事
业上与人际关系之间的失败,并不是因为愚蠢或无人能及,而是为了实现潜意识中的
失败欲望。
我有一位聪明绝顶的朋友,他一辈子都不断摧毁自己的成功。年轻的时候,他曾
经是非常成功的业务员,但被解雇了;他接受训练而成为经纪人,几乎爬上公司的最
高层职位,但因故被控告;他成为一位著名的交易员,但仍然摆脱不了先前的灾难,
于是又失败了。他将一切归咎于嫉妒的主管、无能的执法人员、不够体贴的妻子。
最后,他非常潦倒,没有工作与金钱。他向另一位被迫出局的交易者借用报价的
终端机,向一些知道他过去擅长交易的人们募集资本,他确实知道如何进行交易,所
管理的基金赚了不少钱,风声逐渐传开,投入资金的人愈来愈多。这位朋友又开始攀
向成功的高峰。在这个时候,他前往亚洲演讲,沿途仍然继续交易。在演讲会的空档
阶段,他前往一个以色情著称的国家,但留下一个未设定停损的庞大未平仓部位,当
他重返文明世界之前,市场发生一波重大的走势,所管理的基金被一扫而空。他是否
尝试了解自己的问题?是否尝试改变?没有——他责怪他的经纪人!
反省自己失败的内在原因,这是一种极度痛苦的程序。当交易者陷入困境,他们
习惯于责怪别人、运气或任何其他事物。
一位非常杰出的交易员前来我的诊所,他的帐户被美元的一波升值走势击垮,因
26
交易为生
为他大量放空美元。他的童年时期是在父亲残暴的阴影下度过。交易圈内的人都知
道,他非常擅长于针对既定趋势的反转走势押下庞大的赌注。这一次,他不断追加空
头部位,因为无法承认市场——代表他的父亲——强过他。
这仅是两个例子,但可以说明人们的行为如何源自于自我破坏的心理。我们的行
为象冲动的小孩而不是明智的成人——破坏与打击自己,我们陷入自我摧毁的模式中
而无法自拔;但是,它们是可以避免的——失败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
孩童时的精神包袱能阻止你在市场中成功。你必须找到你的弱点并改变。做交易
日志——写下你进入推出交易的理由,从中寻找成功和失败的重复模式。
大毁灭的竞赛
几乎所有的行业都为其成员提供某种安全网,当你呈现自我破坏的危险行为时,
主管、同事或客户都会提醒你。交易没有提供这方面的设施,所以它的危险性远高于
其他的人类行为,市场提供许多自我摧毁的机会,而且没有安全网。
社会上的每一位成员都拨出一部分的心力,彼此防范错误的后果。驾车的时候,
你避免撞击其他的车辆,其他的车辆也避免撞击你。如果某部车子突然打开车门,你
会闪开。在高速公路上,如果某人突然切入你的车道,你或许会大骂,但还是把车子
慢下来,你避免发生车祸,因为双方所付出的代价都太高。
在市场中,人们缺乏正常的互助心理。每位交易者都希望撞毁对方,每位交易者
都会被对方撞伤。交易的高速公路上哀鸿遍野,沿途都是车祸遗留下来的残破车辆。
交易是最危险的人类行为,仅次于战争。
在盘中的高点买进,就如同在车流中突然打开车门,当你的交易指令到达场内
时,交易员都争先恐后的卖给你——撞毁你的车门,包括你的手在内。交易对手希望
你失败,因为他们希望占有你的损失。
控制自我摧毁的倾向
在一生之中,许多人在60岁仍然触犯20岁的错误。另一些人在某个领域内非常成
功,在另一个领域内却充满内在的冲突,很少人可以由挫折中成长。
你需要了解自我破坏的倾向,不要再把损失归咎于他人或运气。你必须承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