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交易为生-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三足俱全则可以让你安稳地坐在上面。输家试图以一支脚支撑板凳,顶多是两支
脚,他们通常仅专注于交易系统。
交易必须奠定在明确的法则之上。进行交易时,你必须分析自己的感受,务必确
18
交易为生
定交易决策在心智上非常健全。另外,你必须拟定适当的资金管理办法,不可以让连
续的亏损迫使你出局。
6。市场大师
自从交易市场形成之后,大师就一直伴随我们左右。讨论市场狂热的经典作品
《Extraordinary Poputar Delusions and the Madness of Crowds》在1841年发行
于英国,目前市场上还买得到这本书。该书的作者Charled Mackay描述荷兰的“郁金
香狂热”、英国的“南海泡沫”与其他的类似事件。人类天性的演变很缓慢,目前又
有一些新的狂热——包括“大师狂热”在内——席卷市场。
相对于数世纪之前,现在的大师狂热蔓延非常快速,这需要感谢通讯科技的发
展。即使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也随着市场大师起舞,就如同中世纪虚构福音
的信徒。
金融市场有三种类型的大师:市场循环折大师、神奇方法的大师与过世的大师。
某些大师可以预测市场的重要转折点,另一些大师提供“独特的方法”——通往财富
宝库的最新快速道路,还有另一类的大师,他们避开当代的批判,由另一个世界指导
信徒们进行交易。
市场循环的大师
近数十年来,美国股票市场大体上呈现四年一期的循环。显著的空头市场低点发
生在1962年、1966年、1970年、1974年、1978年与1982年。股市市场通常会有2。5~3
年的上涨阶段,然后是1~1。5年的下跌。
在每一个主要的循环中,几乎都会出现一位市场循环大师,大师的声誉大约可以
维持2~3年的时间。每位大师主宰市场的期间,基本上与主要的多头市场相互吻合。
一位市场循环大师可以预测所有的重要涨势与跌势。每个成功的预测都会提高他
的声誉:因此,当他下一次提出预测时,将有更多的信徒抢进或抢出。如果愈来愈多
的人们认可这位大师,他的看法将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当你发现一位炙手可热的新
大师时,追随他的指示将有利可图。
市场上有数以千计的分析师,任何时候总有一些手风奇顺的人。对于大多数的分
19
交易为生
析家来说,整个生涯中总有一段神奇的日子,这就如同一座破钟——每天至少会准两
次。品尝过这种神奇精准的滋味之后,一旦手风逆转而被市场所淡忘,他们将觉得很
沮丧。可是,还是有一些人偶尔可以成功,所以当他们手风转背时,仍然持续努力。
一位市场循环大师的成功,绝对不是仰赖短暂的运气。他对于市场有一套心爱的
理论。这套理论——循环、成交量、“艾略特波浪”或任何其他的见解——通常是发
展在他成名的数年以前。最初,市场拒绝遵循这位大师的理论。后来,市场发生变
化,数年之内的走势与该套理论环环相扣。于是,这位大师的声誉逐渐攀越高点,君
临整个市场。
模特儿也是如此,他们的命运随着大众口味而改变。某年是耀眼的金发,隔年是
狂野的褐发。去年是炙手可热的金发名模,今年突然消失在流行杂志的封面上,黑发
模特儿转为抢手,甚至脸上还要有个胎记,模特儿不会改变——发生变化的是大众的
品味。
市场大师是来自于市场分析边缘地带的异类,他们都不是被公认的分析师。支领
薪水的机构分析师,都是以饭碗的安全性为主要考量,他们都采用类似的分析方法,
所以不可能出现奇迹般的结果。市场循环大师是拥有独特理论的异类。
市场大师的生计通常都是来自于撰写市场分析报告,他可以靠着提供建议而致
富。一旦成名之后,订阅量可能由每年的几百份增加为数万份。据说,某位最近成名
的市场循环大师,他雇用三个人专门处理每天涌入的现金袋。
在投资的座谈会中,市场大师将被群体所包围。如果你也在群体之中,将发现很
少人就大师的理论提出问题。信徒们仅需要浸沐在他的光环下,就觉得非常满意了。
他们可以借此向亲朋好友吹嘘。
只要市场的走势继续配合他的理论,大师的声誉就可以维持不坠——期间通常短
于四年一期的循环。在某个时候,市场将发生变化而展现不同的步调,市场大师继续
引用先前百发百中的方法,将很快失去他的信徒。当大师的预测不再有效时,大众的
赞叹将转变为憎恶。一位过时的市场循环大师,绝对不可能再成为明星。
在1970年代初期,郭德(Edson Gould)是证实市场的大师。他的预测理论奠基于
“联邦准备银行”的政策变动:换言之,贴现率的变动。最著名的一条法则是“三步
20
交易为生
一大跤”:如果“联邦准备银行”连续三次调升贴现率,这代表银根转紧,行情将步
入空头市场。在另一方面,如果“联邦准备银行”连续三次调降贴现率,这代表银根
转松,行情将步入多头市场。另外,郭德也发展一套颇具创意的绘图技巧,称为“速
度线”——淡色趋势线的角度是取决于趋势的速度与市场反应的深度。
在1973~1974年的空头市场中,郭德逐渐崭露头角。他对于1974年十二月底部的
正确预测,更使他声誉如日中天,当时“道琼斯工业指数”几乎跌破500点。随后,
价格强劲走高,郭德利用速度线预测重要的转折点,于是他的光环更是耀眼。可是,
不久之后,美国进入的“资金流动过剩”的时代,通货膨胀恶化,这是郭德方法所完
全不适用的金融环境。在1976年,他已经失去大部分的信徒,目前很少人还记得他的
名字。
新一代的市场循环大师出现于1978年,葛兰碧认为,在股票市场中,“量是价的
先行指标”。当他发展这套理论时,葛兰碧为华尔街的某大证券商工作,根据他在自
传中的说法,这个灵感是来自于厕所磁砖上的花纹,他当时正坐在马桶上。葛兰碧把
洗手间的灵感带回研究室,但市场拒绝遵从他的预测,他一度破产、离婚、睡在朋友
办公室的地板上。在1970年代末期,市场终于回心转意而全力配合他的剧本卖力演
出,他的理论也逐渐吸引人们的注意。
葛兰碧在美国各地旅行演讲,他乘着马车上舞台,散发预测报告,斥责那些不认
同他理论的人。他弹奏钢琴、唱歌、甚至曾经脱掉裤子来说明他的观点。他的预测准
确性令人叹为观止:他晓得如何包装自己,成为大众媒体最受欢迎的人物。葛兰碧的
声望甚至足以撼动股市,当他宣称看空行情时,“道琼斯指数”在一天之内应声暴跌
40点——就当时的标准来说,这是很大的跌幅。可是,他逐渐被自己的成功所迷惑。
股票市场在1982年开始翻升,但他继续看空行情,不断鼓励逐渐流失的信徒大胆放
空。然而,市场一路攀升而进入1983年。最后,葛兰碧被迫认输,开始建议买进。但
当时“道琼斯指数”已经上涨一倍,他继续发行市场的分析报告,但叱咤风云的时代
已经结束了。
1984年又出现另一位大师,布列希特(Robert Prechter)是以“艾略特波浪理
论”专家著称。艾略特是一位穷会计师,他在1930年代发展这套市场理论,认为股票
市场是根据5个主要波浪与3个折返波浪而发展,每一波浪中还有更小的波浪。
21
交易为生
如同其他的市场循环大师一样,布列希特多年来一直撰写行情分析报告,成就平
平。可是,当“道琼斯指数”向上突破1000点大关时,人们开始注意这位年轻的分析
师,因为他很早就认为这波段行情将可以到达3000点。随着在多头市场的奔驰,布列
希特也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知名人物。
在1980年代的大多头行情刺激下,布列希特的声誉不再局限于投资的领域。他经
常出现在全国性的电视频道,接受著名杂志的专访。在1987年十月,他似乎有些犹豫
不决,先是发出卖出讯号,然后又告诉他的信徒买进,当“道琼斯指数”暴跌500点
之后,大众的赞美转变为骂与憎恨,某些人认为他必须为这波跌势负责,另一些人又
责怪他所预测的3000点目标始终没有到达,经过这次的打击,布列希特的顾问业务巨
幅萎缩,几乎处于半退休状态。
所有的市场循环大师都具有某些共通的性质。在他们成为超级巨星之前,都曾经
在行情分析的领域内浸淫数年,每位大师都有一套独特的理论,一些追随者,一些可
信度,使他在顾问业内勉强度日。虽然每位大师的理论都禁不起数年的考验,但这个
事实仍然不足以动摇追随者的信心。当理论正确时,他成为大众媒体的焦点,当理论
不再有效时,他由媒体的宠儿转为过街的老鼠。
当你发现某位大师正在崭露头角,追随他通常都可以获利。可是,更重要的是如
何判断他已经到达巅峰状态。每一位大师都是以“崩盘”收场——换言之,他的声誉
将由高点暴跌到谷底。当一位大师普遍受到媒体的接受,通常代表他已经攀升到颠
峰。主流媒体对于它们的宠儿是很挑剔的。当数家全国性杂志大肆报导某位市场大师
的传奇故事时,你就知道他的末日已经不远了。
还有另一个警讯可以提供给各位参考。当某位市场大师接受Barron's杂志的访
问,代表他的声望已经处于巅峰状态(Barron's是美国最大的商业周刊)。每年的一
月份,Barron's杂志都会邀请一些著名的分析师发表意见,预测未来一年的行情发
展。这些分析师的“安全性”通常都很高。他们讨论本益比、盈收状况、产业发展等
等。如果Barron's杂志的一月份访问中包括一位市场大师,这是相当异常的现象。市
场大师之所以会被邀请,这是因为他具有群体的魅力,将他排除在外,将有损于杂志
的权威性。葛兰碧与布列希特都曾经出现在一月份的访问中,他们当时的声望都如日
中天。可是,在接受访问的几个月之后,他们都遭到致命的打击。下一次,当你看见
某位市场大师出现在Barron's杂志的一月号访问中,千万不可以续订他的行情分析报
22
交易为生
告。
群体的心理就是如此,市场大师必定会出现,一位过气的循环大师即使重出江
湖,通常都没有能力再呼风唤雨。一旦失败之后,赞美与崇拜将被冷漠嫌恶所取代,
这就如同破镜难以重圆的道理一样。
神奇方法的大师
循环大师是股票市场的产物,但“方法大师”大多是来自衍生性市场,尤其是期
货市场。当一位“方法大师”发现一种新的分析或交易方法之后,他将脱颖而出。
交易者永远在寻求胜算,一种胜过其他交易者的优势,就如同武士们搜寻宝剑一
样,交易者愿意付出高价换取犀利的交易工具,只要能够接过财富的秘径,任何的价
钱都好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