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第4部分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第4部分

小说: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寒露霜降二节。过了秋分,地面上的热,降入地面下者多,天空的压力,压入地面下者亦多。地面上遂寒冷起来。白露时的露,但觉得凉,此时的露,便觉得寒。再过半月,地面上的热,降入地面下者更多。大气中收敛力量更大,寒气增加,露便成霜。西北方居住土穴的人,穴内的感觉,特别明显。东南方亦感觉秋后屋内有热气。此时地面上觉得凉,地面下便已温了。人身亦下部增温也。
立冬小雪二节。一年的大气,秋降冬沉,春升夏浮。名是大气在降沉升浮,其实是大暑小暑的阳热,在降沉升浮。立冬者,降下的阳热,开始在沉也。倘或今年小暑大暑之时的阳热,不降沉下去,或降沉者少,明年春夏,便无阳气升浮上来。不惟禾稼无粒,人身且多虚寒死病。阳热由降而沉入土下的水中,地面上由凉而寒,地面下由温而热。寒则收敛力大,雨便成雪也。矿坑下的工友,夏着绵衣,冬则赤体,地面下夏寒冬热之故。
大雪冬至二节。大雪之时,阳热下沉愈深。地面上的雪愈大。见地面上的雪大,则知地下的阳热沉的愈深。气体的圆运动个体,阳热降极则升,冬至者,阳热降极而升之位也。此时若天暖不冷,或闻雷,或起雾,阳气外泄,便起上热下寒人死最速的温病。来年春夏病更大也。冬至之时,天人的下部阳多,阳多则动,多病遗精白带。
小寒大寒二节。降极则升,这升降是带有直上直下的性的。不能生育万物。生物的大气的升降,是圆的,阳热之性,原是动的,动则直上,自然之理。惟其冬至后,继以小寒,再经大寒。寒能封藏,阳热经寒的封藏,便不能任性直升。小寒大寒者,封藏又封藏也。沉于地下水中的阳热,为万物发生的生命根本。冬至后,寒藏的足,根本深厚,生长乃足。故冬至后寒冷,明年乃能丰收,乃无危险的病。向来无冰雪之地,冬季亦须寒冷,乃能少病。地下水中封藏的阳热,升出地面,则成雷,成雾。冬季阳热应当封藏,而反升泄,根本拔起,故重庆冬季雾大,病人多宜附子补阳。
立春雨水二节。冬寒之后,春气转温,温者冬时封藏于地下水中的阳热,升出地面,火从水出,其气温和也。立春者,大气的阳热,由沉而升也,雨水者,阳热秋降,地面气冷,露则成霜。阳热春升,地面气温,雨则成水也。此时阳根动摇小儿即多虚病。
惊蛰春分二节。冬时阳热,收藏于地下水中,万物即随阳热之下沉,而蛰藏。交春鸟兽交尾,蛇虫启蛰,草木萌动,万物随封藏的阳气升发起来,而惊动也.春分对秋分而言。秋分节前,地面上阳热多,地面下阳热少。秋分节后地面下阳热多。地面上阳热少。春分节前,地面下阳热多,地面上阳热少。春分节后,地面上阳热多,地而下阳热少。地面下阳热减少,故春分后的时令病,多是下虚。
清明谷雨二节。阳热初升于地面,阳气弥漫,地面不明。经春分节后,再升于地面之天空,则地面清明也。此时阳热升出地面者多,雨水亦多,好种谷也。阳热升出于地面者多,地下阳根则少矣。所以此时外感发热,食凉散药多坏。
立夏小满二节。地下封藏的阳热,由升而浮,则成夏季。立夏以后地面阳热较多。满者,地面上阳热满也。曰小满者,比较大暑而言也。此时地面阳热小满,不止旧年降沉的阳热,升现出来的关系。今年太阳由南往北,地面受热的关系,亦居其半。但生物的阳根,则旧年降沉的阳热,负责较多。地面之际,阳热小满,地面之下,阳热已大虚矣。故小满节后,多下寒之时病也。
芒种夏至二节。地面之际,阳热小满,雨水又足,麦穗生芒,将成熟也。夏至者,至者,极也。冬至为阳热降极而升之时,夏至为阳热升极而降之时。夏至之后,经小暑大暑,于是立秋。冬至之后,经小寒大寒,于是立春。立春则阳升,立秋则阳降。夏至阳降,必经小暑大暑之热,然后降。冬至阳升,必经小寒大寒之寒,然后升。升降的范围大,则由升降而生的圆运动的中气足。所以夏极热,冬极冷的地方的人,特别聪明。冬至以后,交立春而后阳升。夏至以后,却未交立秋,先有初伏,中伏,而阳已先降。造化之道,惟恐阳气不降。因阳性本升,所难得者,阳之降也。所以内经曰,夫虚者,阳气出也。夫实者,阳气入也,阳升则出,阳降则入,所以人身交春夏则倦怠。交秋冬则健康也。
二十四节气,简言之,就是夏季太阳射到地面的热,经秋降入土下,经冬藏于土下的水中,经春由土下的水中,升出地面,经夏浮于地面之天空,再同夏季太阳射到地面的热,降入土下。升降一周,则生中气。图中之太极图,表示中气之所在。中气者,万物之生命也。
秋收冬藏,秋降冬沉,春生夏长,春升夏浮。升者阳热升也。浮者,阳热浮也。降者,阳热降也。沉者,阳热沉也。藏者,藏阳热也。收者,收阳热也。长者,长阳热也。生者,生阳热也。
吾人所在北温带地面,夏至之时,见太阳往南,地面之天空上的压力向下,地面上的太阳热力,遂往下降。冬至之时,见太阳回北,压到地面下之水中的压力,仍往上收,压到地下水中的太阳热力,遂往上升。周而复始,遂成二十四节气之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所谓大自然的宇宙,如此而已。甚寻常事耳。一日之卯午酉子,一年之春夏秋冬也。伤寒论肠胃之热证,申酉时必热加。遗精白带,半夜病作。春病温病,夏病霍乱,秋冬人则身体特别健康。皆大气运动整个发现之事实。所以学中医学,必先学知大气。必先学知二十四节气。
读此图要整个的读。在读阳升,就要注意阳降,在读阳降,就要注意阳升。在读地面之上,就要注意地面之下。在读地面之下,就要注意地面之上。在读春,就要注意秋。在读冬就要注意夏。在读右下左上,就要注意中。将图的左右上下,合在自己的身体的左右上下看,便知人身一小宇宙一气运行之妙,而得到治病的窍要。
节气的节字,就是竹节。节与节之间,是滑利的。一到节上,便难过去。宇宙大气,交节必郁而后通。久病之人,交节前三日多死。大气郁人身亦郁。久病之人,腠理干塞,交节不能通过,是以死也。凡病节前起色,以后即愈得快。可以见中医学是人身一小宇宙之学矣。故学知二十四节气,须用功夫,一点不可含糊。务必于事实上,随时随地找出凭据,欲找凭据,须在病人身上去找。我常谓在家读医书,不如医院的看护士容易明白。时时与病人不离开也。中医无医院,只只读空书耳。书再不好,更无法学。二十四节气的圆运动图,中医的医院也。
 
此图的范围,即是二十四节气的范围。同温层,是宇宙的大气圆运动个体上方的外方。有定温层,是宇宙大气圆运动个体下方的外方。均与圆运动的大气个体无关。地心热力,在有定温层以下甚远之处,亦与圆运动的大气个体无关。大气圆运动个体的关系,只是地面上原有的阴冷,与太阳射到地面上的阳热,澎压交互不已的变动而已。此宇宙是与生物生命有关系的宇宙。关系云者,二十四节的大气降沉升浮的圆运动也。


 
原理上篇终


 


 

古方上篇导言
原理篇如字母、此篇如拼法文法作文。学会字母拼法文法、一切作文、自能寻出办法。疾病虽多、方药虽多、只分内伤病外感病两门。本篇引用经方,共十六方。前六方为整个内伤病之法。后十方为整个外感病之法。整个云者,知道具体的、乃能知道抽象的。而抽象的原则、即是具体的原则。前六方作一整个读,后十方作一整个读。读至烂熟之后,自然发现意想不到之领悟。盖本篇如电力、以下各篇如电光。电力充足,电光自明。本篇读至烂熟,默写无差。以下各篇,到眼皆是熟书。少费多少脑力,便得着整个的成就。如读不烂熟、以下各篇,便费力多成功少也。因以下各篇的原则系统名辞文法,皆在此篇之故。
  著者识

前六方目录
理中丸证治本位的意义
麦门冬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小建中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当归生姜羊肉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肾气丸证治本位的意义
大黄黄芩黄连泻心汤证治的本位的意义
后十方目录
桂枝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麻黄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桂枝麻黄各半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四逆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附子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乌梅丸证治本位的意义
大承气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桃核承气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小柴胡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大柴胡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理中丸证治本位的意义
人参(即党参)、白朮各二钱  干姜  炙草各一钱
古法煎药,只煎一次、分作三服。今人煎药,一煎二煎三煎、其害甚大。只煎一次、药质所含之成分,配合调匀。煎二次三次、药质成分、有多有少、便失制方的意义。与病机不符,服之即生他弊。亟宜煎一次,分三服也。
此方名理中汤。以此方作丸,名理中丸。用蜜为丸者,每服三钱至六钱。用水为丸者,每服二钱至四钱。温开水吞送。此分两系普通常用分两,凡古方分两、用一者,今用一钱便合功效。古方人参即党参。
治夏月寒霍乱,上吐下泻,头痛、行动无力、不渴者。脉象虚大、或微小。右脉较左脉尤微小者、病危。
此人身上下左右俱病。不治上下左右,只治中气之法也。人身分上下左右中五部。上部之气、由右下降。下部之气、由左上升。中气居中,以旋转升降。整个的圆运动圆、是为无病之人。上部之气、不能右降,则头痛。下部之气,不能左升,则行动无力。而实由于中气虚寒、不能运化于中所致。中气虚寒、所以胃土之气上逆、而作吐、脾土之气下陷、而作泻也。中轴的旋转停顿,四维的升降倒作、圆运动成了不运动。故上下左右俱病。不渴、无热也。
言脾胃必称脾土胃土者,因脾胃秉造化之土气而生。脾胃病湿,因土气为湿也。脾胃病寒、因土气根于相火、相火少故中土寒也。中土运动,是为升降。脾胃秉土气,故脾经病则不升,胃经病则不降。如只言脾胃的肉质,则湿寒升降、皆无根由矣。
夏月的大气,中上燥热、中下湿寒。体气偏于燥热之人,感触大气之燥热、引动了本身的燥热。于是燥热偏胜、津液被劫,运动不圆,遂成热霍乱。体气偏于湿寒之人,感触大气的湿寒,引动了本身的湿寒。于是湿寒偏胜,热力消减,运动不圆,遂成寒霍乱。
人身之气、乃升降运动息息皆圆之体。今升降大乱,中气暴亡、顷刻即死。故曰霍乱。霍者、大也。又散之速也。
此病土气湿寒,中气大虚。此方白朮燥中土之湿,干姜温中土之寒,参草补中气之虚。中土温运,胃经复下降之常则吐止,脾经复上升之常则泻止。胃气降则上部气降、头自不痛。脾气升则下部气升,自能行动。中气运而整个升降复,是以诸病皆愈也。此土气湿寒之下泻,小便必不利也。中土湿寒,运动停顿、木气不能疏泄,故小便不利。
土败中虚,故脉微小。右为土脉、右脉尤小者、中土之气将亡、故危。阳败中虚,脉亦虚大。虚大脉,较微小脉病轻。
人身中气如轴,四维如轮,轴运轮行、轮运轴灵。中医之法,运轴以行轮之法,运轮以复轴之法,轴轮并运之法而已。此方,运轴行轮之法。
认定着落、为本书要诀。认定土气湿寒,朮姜便有着落。认定中气大虚,参草便有着落。认定上逆下陷、由于土气湿寒、中气太虚、本方理中、便有着落。余方准此。

麦门冬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麦门冬六钱  人参三钱  炙草三钱  粳米三钱  大枣三钱(劈)  半夏三钱
枣有大小不同、故用以轻重为准。不劈开煮不透。故用枣务必劈开。
治火逆、咳嗽上气、咽喉不利者。脉象虚而濇。
此治肺经金气不降之法也。平人中气旋转,肺气下降,故不咳嗽。肺降金收,故火不上逆。火降则气降,故不上气。气降生津,故咽喉清利。
言肺必称金者。因肺气以收敛清凉下降为常。能收敛清凉下降,则肺气不病。收敛清凉下降者,造化金气之能。肺秉造化金气而生,故不收敛不清凉不下降,则肺气病焉。故治肺气之病,必用收敛之法,清凉之法,下降之法,然后病愈。只言肺病,不称金病。则清凉收敛下降,皆无根由矣。故言肺必称金,言脾胃必称土,言肝胆必称木等。皆古中医学之定法,亦古中医学之妙法。
此病由于中虚不运,肺气偏燥,伤及肺液。肺燥气逆,收令不行,故咳嗽火逆上气咽喉不利也。
方用炙草以补中气,粳米大枣人参以补中生津,麦冬以润肺燥。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