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第29部分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第29部分

小说: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赜懈苫铺ノ荨U锒闲《。芤缘每瓷嗵ノM虿豢刹豢疵魃嗵ィ姹阆乱P《奁豢峡冢癖赜昧挚郧蟮玫秸锒系某旱住/q疹误服升散之药,伤损津液,津伤热起,亦有病成此证者。麻杏石甘汤即愈。麻黄杏仁以降肺气,生石膏以清疏肺间积热,炙草以补中气也。
大便结燥,舌无黄胎,别无热证,是为阴结。阴结者,阳气不足,不能化生津液也。附桂地黄丸每服五分,补阴中之阳,阴阳合化自然津生而粪润也。此病亦有独参汤冷服而愈者,气能生津也。大人亦如此。
其有痲疹初病。误服温补,以至舌胎燥黄有底,口臭目闭,渴而能饮,二便全无,腹满脉沉,此为实证。虽实而病原却虚。细心审查腹部,如按之病人拒按,是有可下之物,宜大黄枳实玄明粉厚朴各五分或一钱,黄豆三钱微下之。如按腹部并不拒按,而脉实。亦可轻用少许,以消积滞。
如非咽痛,而发热喘咳,渴能饮水。此热必有底,舌胎必有白粉,或舌有黄胎。其渴而能饮,胃家必有可清的燥热,可用生枳实小栀仁各数分,清去燥热,发热与咳嗽与渴皆愈。如脉不甚实者,须兼用山药扁豆各一钱,以扶土气,方不别生流弊。因小儿胃家燥热,非小儿阳明燥金能病阳燥。乃汗出生津,或误服燥药,伤津所致,其土气仍是不足故也。如脉象沉实,或沉细有力,或右脉实于左脉,舌胎干黄。山药扁豆便不可用。
小儿三四日不解大便,却无他病。此肠中津液不充之故,可用淡豆豉数分至一钱浓煎温服,以通润之,自然大便。不可用大黄,须有热结实证,乃可用之。大黄伤中,中伤便更不下。曾治一七日小儿,食乳甚好,却泻稀水,中夹粪点,小便亦利。按其脉小而沉,沉而有力,服大黄二分而愈。其母怀孕时,好食胡椒,所以小儿七日,而内热如此。此热结实证也。热结旁流故泻稀水。

辨别小儿病症之虚实
小儿舌有黄胎,为胃间燥热。其黄必系干黄,又兼渴而能饮,其脉必中沉有力,此为凉药消滞药之证。若舌尖有胎,舌根舌心无胎,其胎即无干黄只现杂色污浊湿润之象。此乃肾阳寒败,不能化生心火,舌尖属心,心火澌寒,不能煊通,故污浊凝冱。其证必不渴饮,夜卧必甚烦躁不安,此乃桂附地黄丸证。误投寒凉则危。不止小儿如此,大人亦如此。
小儿夜间发躁,如是中下阳虚,其脉必轻按微小,重按尤虚。或右脉比左脉微小。用桂附地黄丸,蜜丸者二钱,水丸者一钱,煎服即安。误服凉药即危。如有可清之热,则渴饮昏睡,而不烦躁,脉必沉实有力,或沉细有力。燥与躁须分别清楚。燥乃干燥,躁乃躁扰不宁。肾阳扰动,心气失根故躁。其脉必微。亦有并非阳虚而夜间发躁者,乃有食滞。消食顾脾乃愈,其脉必重按沉实也。
小儿头身手足均发烧热,腹泻不食,舌无胎而有黑黄色者,此为难治。须用手指按其舌心,如舌冷不热者,此内火将灭,凉药慎用。此病难治。
小儿感冒发热,服寒药后,热仍不退,而反昏睡不醒。此寒药伤中,脾胃大败之证。速用白朮党参茯苓各一钱,炙草五分,干姜三分,即热退清醒。此证脉必浮虚或微小。
小儿感冒发热,服补药热药,反昏睡不醒,热反不盛。此热入肺家气热之证。不可用大寒大散药。可用枳实银花天花粉五分至一钱,降气分之热即愈。此证脉象,必沉而寔。热反不盛者,里热则表不热也。
小儿如误服他药,忽然风动,可用回春丹或化风丹二三厘,化水灌之。同时即进附子理中地黄汤,以挽回中气而养木气便愈。回春丹化风丹,如此用法,便有功无过。人谓回春丹化风丹,极败脾肾极伤津液。故须补土养津,以善其后。其理固已是矣。不知人身阴阳五行圆运动的气机,迅速非常,固密非常。小儿身体,至于动风,肾经脾经之阳气,已随肝木的风,冲出肺经胃经阴气之外。脾肾阳亡,肝肺阴消。圆运动即将解体,危险殊甚。故一面用回春丹通窍,附子理中地黄汤,温回脾肾之阳,养回肝肺之阴,使五行的圆运动,仍回复升降之旧。此方真可谓再造小儿身命之方也。用附子理中丸一钱,六味地黄丸二钱,同煎服亦可,不必尽服。黄豆五十粒浓煎温服,下咽风即能平,木气和则中气运而窍通,比单服回春丹化风丹攻伐之剂,稳当多矣。附子理中丸,六味地黄丸,各用多少,按脉证的阴阳多少配用,以六味丸稍多为稳。

感寒停食外治法
如偶遇感寒鼻塞,或停食不消,不必服药。用热手巾搓擦扇子骨中间背脊两旁,暖卧即通,停食即消。须用力擦至肉下,作左升右降的擦法。人身脏腑,皆系于脊,脊骨两旁,为血管升降之总干,荣卫升降之中枢。用热手巾搓此处,荣卫流通,血管运行,脾胃即和。感寒与停食自愈。或用葱头捣烂加麻油少许搓擦,忌风亦佳,老人停食不能用消食药者,热毛巾法最宜。

危证
小儿咳吐多日,胸腹煽动,头身发热,手足厥冷,昏迷不食,百治不效,此危证也。方用燕子窝泥一块,重约三两,研细。生桐油半酒杯,将泥拌匀,上火炒热,放地候温。先将小儿肚脐眼,用棉花溅烧酒少许,略洗。用胡椒末一分,放肚脐眼中,人发盖着。再将桐油泥包脐上。二小时后,小儿挣动出汗,能食而愈。极验之方也。或将小儿卧于无湿气的地上,亦能得救。皆以中气救中气之意。
头身发热,手足厥冷,此为外热内寒。昏迷不食,此为火逆中败。咳吐而胸腹煽动,中气将离根矣。胡椒大热之性,能温内寒。燕窝泥能补土气。人发助元气。桐油通气也。此方用外治之法,温下补土。中气旋转,火气归元,升降复旧,是以汗出而愈。如用内服之药,不能下咽。下咽亦必吐出。此证病气盛于上,元气虚于下,此方全由下治,由下而中,由中而上,全体活动,灵妙极矣。地面之际,宇宙的中气极旺,而身受之,故亦得效。

脉法
医生两手,将小儿两手同时握住。用手大指按小儿两手三部。轻按浮部在皮,重按中部在肉,再重按沉部在骨。小儿出生,即有脉可诊。除至数甚快为小儿中虚本脉外。轻按浮部脉多,重按中部沉部脉少,为中虚。轻按无脉,重按脉实,为内热。右脉比左脉微少为中虚,左脉比右脉有力为肝热。右脉强,左脉细,亦为内热。右脉比左脉大,却大而虚松,则中寒也。小儿无论何病,只中虚与内热两门。中虚与内热分清,用药便有依据矣。至数甚快为小儿本脉,小儿中气未能充足,故脉快也。看指纹可作参考,诊脉须兼各种证状为断。
诊治小儿病,全凭诊脉。虚实之分,先求中部。虚者中部以下虚微。实者,中部以下实在也。无病而脉在中沉两部者,多阳足阴虚。无病而中沉两部不足者,多阳虚。阳虚慎用阴润药,阴虚慎用阳燥药。中虚慎用消散药。右脉比左脉旺些为顺。
治小儿病。一、不可认为外来的邪气入了小儿的身体为病,须认定是小儿本身的本气为病,用药乃有着落。二、总要凭脉,乃得根据。三、用药总要平和之品,不可繁杂。小儿病极简单,本篇各方,经过甚多,功效极大。世之用钩藤蝉蜕以治小儿病者甚多,钩藤苦寒,极败胃气,蝉蜕通肺破血,其力不小。如此之类,相习不察,小儿受害多矣。本篇力除此弊,学者经验,自知其益。

图(手,命关、气关、风关)
 

三关部位歌 初起风关证未央,气关纹现急须防。乍临命位成危急,射甲通关病势彰。
浮沉分表里歌   指纹何故乍然浮,邪在皮肤未足愁,腠理不通名表证,急行疏解汗已投。忽尔关纹渐渐沉,已知入里病方深,莫投风药轻相试,须向阳明里证寻。
红紫辨寒热歌身安定见红黄色,红艳多从寒里得,淡红隐隐本虚寒,莫待深红化为热。关纹见紫热之征,青色为风古所称,伤食紫青疫气逆,三关青黑祸难胜。指纹淡淡亦堪惊,总为先天赋禀轻,脾胃本虚中气弱,切防攻伐损胎婴。关纹濇滞甚因由,邪过阴荣卫气留,食郁中焦风热炽,不行推荡更何求。
纹形主病歌腹痛纹入掌中心,弯内风寒次第侵,纹向外弯痰食热,水形脾肺两伤阴。凡看指纹,以我之大拇指侧面,推儿食指三关,切不可覆指而推,盖螺纹有火克制肺金,纹必变色,而又只可从命关推下风关,切不可由风关推出命关,此纹愈推愈出,其纹在先原未透关,今误推而出,大损肺气,慎之戒之。


时病本气篇导言

时病者,因时令之大气变动所发生之病。如中暑、霍乱、痢疾、白喉、疟疾、时行感冒、燥气、痧症、湿热等是也。病虽因于时气,病实成于本气。自来论时病者,皆认为外来时邪,中入人身为病,于人身本气自病,全不重视。
学医治病,先要将认定着落四字,澈底用功。使令病,如认定为时令之大气中入人身为病,则用药必以驱逐时气为着落。驱逐时气之药,即是伤耗人身本气之药。本气伤耗,病必加重。病既重矣,犹以为时气驱逐不尽,又将驱逐时气之药,继续用之,本气更伤,气伤人死仍不解何以人死之由,比比然也。认定时令病乃人身本气为病,则用药必以调和人身本气为着落。本篇各方,皆调和本气之方。时令之气之偏,人身本气自病之诱因耳。调和本气,处处乃有辩法。临床经验,自有理得心安之乐。王叔和书未读通,将内经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的寒字,认为风寒的寒字,于伤寒论开首妄加序例,曰: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于是本气自病,都认为伏气为病,相习不察,杀人多矣。荀子曰:六淫之气,皆起于地,与天无关。内经曰:在地为五行,在天为六气。荀子为周秦时人,内经则周秦时医家之所言。天空本无所有,实际研求,内经不如荀子可靠矣。内经又曰: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上,故不下也,云雾不精,故上应白露不下。云雾,乃地下水中所藏之阳气,上升于天空所成,内经又合于荀子矣。读中医书籍,非先认识原理,自己有了判断能力,鲜不被前人之说所扰乱者。时病本气篇之作,非有意反对前人,事实上原如此也。
 著者识
目录
暑病
 中暑的意义
  轻证暑病
  重证暑病
  暑泻
  暑厥
  中暑大汗昏倒
霍乱
  霍乱的意义
  热霍乱
  干霍乱
  中秽霍乱
  寒霍乱
  湿霍乱
  普通霍乱
水泻
  水泻的意义
  普通水泻
  肺热水泻
  停食水泻
  伤阴水泻
  水泻已愈二便难分
  湿气水泻
  火土转寒水泻
痢疾
  痢疾的意义
  普通痢疾
  偏热痢疾
  偏寒痢疾
  外感痢疾
疟疾
  疟疾的意义
  普通疟疾
  恶性疟疾
喉痛
  喉痛的意义
  中虚喉痛
  阴虚喉痛
  湿热喉痛
  外感喉痛
  阳虚喉痛
  烂喉痧
  普通喉痛
感冒
  感冒的意义
  普通感冒
  时行感冒
  兼疟感冒
  特别感冒
  内虚感冒
  热伤风
燥气病
  燥气感冒
  燥气咳嗽
  燥气疟疾
  燥气喉痛
  燥气霍乱
痧症
  痧胀
  痧霍乱
湿热病
  叶天士甘露消毒丹证治
  叶天士神犀丹证治

暑病
 中暑的意义
大气中的暑气,即太阳直射地面之相火,应往下降,尚未下降之气。人身中的暑气,即胆经相火,尚未降入中气以下之气。病者,此火气在地面之上,熏蒸燔灼,伤人肺气,所谓从口鼻而入是也。一伤之后,引起本身相火,熏人肺金,即是本身相火的暑气自病。引起之后,外来暑气即不负责。中者,伤也。
外来暑气,既是太阳射到地面的热气。此热气人人都呼吸之,而病暑者不过千百人之一人,可见暑病乃人身的暑气自病,外来暑气,不过诱因耳。
少阳暑火,下降则为土气之根,不降则为金气之贼。肺气清降之人,吸入暑气,肺能降之,降则暑化而成生土之火。肺气不能清降之人,吸入暑气,暑气不降,停在上焦,引动本身相火暑气,逆伤肺家,遂成暑病。暑病分轻重两证。 
轻证暑病
轻证暑病,发热,热有进退,微恶寒,时作时止,头痛,身软,精神倦怠,或欲呕或不呕,或泻或不泻,舌有薄胎,或黄或白,恶见日光。脉象虚,中部取之。方用藿香一钱,扁豆四钱煎服。泻与呕均加厚朴一钱,吴茱萸三分,黄连三分。头痛甚,加黑豆三钱。鼻气热,加焦栀仁二钱。
本身少阳暑气,散漫胃中,脾胃不和,故恶寒发热。病在脾胃,不在荣卫,病属于虚,故热有进退,时作时止。胆经不降,故头疼。暑气熏肺,故身软而精神倦怠。胆经逆故欲呕。暑气扰于胃中,胃不和,故泻。胆胃俱逆,故舌有薄胎。病在胃间,故脉动中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