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大宋桃源 >

第418部分

大宋桃源-第418部分

小说: 大宋桃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九月二十二日,黄道吉日,宜开府、建衙、开市、交易。成都府路节度使衙门正式开衙办公。

    与张咏接连讨论了两天,高文举将平叛军重新做了安排,平叛已经完成,按惯例各部就应当返回原驻地,当然各军军饷粮草之类的应该由当地财政担负,但雷有终等人在成都城里大开杀戒那两天,下手的对象可都是成都城中原有的官员,以及和这些人有关联的富户,其实这里面也有个抄家的意图,从中捞了不少好处。高文举对此事撇过未提,大伙也就很识趣的没敢在高大人面前提起支付平叛费用的问题,乖乖的哪来回哪去了。高文举只留下了李继昌一部作为成都驻军留了下来,原因是此人颇有良知,且行事也很有一套,只看他能在雷有终的眼皮底下悄悄和高文举联络上就能看出端倪。留下他和张咏搭挡对恢复成都秩序应该比其他人强些。

    安顿完这些之后,高文举总算是能喘口气了,他带着刘霞和几个随从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逛了逛武候祠和青羊宫等名胜。在成都被恐怖笼罩的那几天里,李继昌的兵马就是在这些地方将安置了一部分逃难人群的。由于天气已然转凉,又思念着新婚的媳妇,高文举逛风景的兴致也不怎么高,转了那么几天之后,于九月底悄然离开,返回京城去了。

    高文举不知道的是,在他离开之后不久,因有人传说余生园里冤鬼太多,经常有鬼怪作祟,于是,人们在余生园附近寻了一处风水佳地,修建了一座文曲星庙,其中含义不言而喻。此庙自落成之日起便香火鼎盛,颇为灵验。以致于到几年后,成都府学子每遇大考之前必到此庙来求神保佑。尤其是在某年大考中,几位同来此庙求神的学子一同高中之后,越发的不可收拾,渐成蜀中第一灵验之神。

    高文举当然不认为自己能有这么大的神通,但信仰这东西,本来就是个虚无飘渺的事,就算他听说了,也不会刻意去让人家改变什么的,毕竟心里有这么个念头,对于有追求的人来讲都是个激励,不见得是什么坏事。

    此次回京,已经没有什么要紧的事需要他再像之前那么拼命赶路了。一路走马观花回到京城,已是十月初十了。先去大内交了旨,随后便请了个长长的婚假,回家去和媳妇团圆要紧。

    赵恒对高文举接连在两次危机中的表现十分满意,尤其是他在处理成都事件中表现出来的亲民形象,为朝廷在蜀中百姓心目中挽回了不少负面影响。本来还有关于各部弹劾雷有终等人治下无方,约束不严,致使此次兵变形势加剧恶化,后来又滥杀无辜,牵连太广等罪名的事要和高文举商量一下。但高文举最后一句,三万人命换雷有终等人罪行一笔勾销是我入川时答应给人家的条件。赵恒就明白要怎么做了,随即便放了高文举的大假,由得他去和媳妇团圆。

    人常说小别胜新婚,可人家那都是久婚夫妻,哪有像他这样新婚第三天就奔赴前线,一连好几个月提着脑袋玩命的。这一见面,说不尽的柔情蜜意,道不完的缠绵……高大人又睡懒觉了。

    回到家的第三天,高文举才开始打理事务,处理完关于沿汴梁河两岸收购地产的事情之后,更*新最快最~快高文举又接到一个新情况,女真、日本、高丽三国,因桃花岛在济州岛和石见国的业务联系,已经接连几次派遣使者要和桃花岛建立贸易关系,甚至日本国的皇族权臣源赖光已经表示,如果桃花岛愿意协助日本皇室平定诸国之乱,愿意奉桃花岛为宗主之国。

    本来这些事情一直都是由许大勇看着安排的,高文举只给他了一个大的方向,只要不吃亏就行了。可是如今不同了,自打白布衣上了桃花岛之后,这位神仙一样的人物很快就适应了桃花岛的社会模式,并且迅速用自己的实力在许大勇手里取得了相当大的权力,如今已俨然是桃花岛大宰相的模样了。在他的建议之下,桃花岛应当借此良机,将这几个周边势力一并扫入自己囊中,于是,许大勇在他的协助之下,很快的给这些势力回了话,同意与对方建议贸易关系,但必须承认桃花岛的上国地位。同时祭出了高文举当初制定下来的许多外交政策,其实完全是一种比现在的主从关系稍微好看一些的条款,而这三国居然就一口应了下来。眼看着木已成舟,桃花岛这才将消息传来汇报给高文举。

    之所以要把消息汇报给高文举,其实并不是要让他表态,因为早前就这个问题高文举已经放过话了,如今这个结果也在他给下的范围之中。许大勇来通报消息的主要原因,是这几个国家都有相当丰富的特产,需要经过桃花岛的便利渠道销往大宋,然后再换取他们自己所需要的生活物资。

    所有这些物资当中,最属女真人的人参和兽皮干系最大。因为早前女真人的人参都是依附着太原府的商队销往大宋的,整个流通环节中,涉及的利益纠纷十分庞大,如果一旦这个销售关系转到桃花岛方面来,势必会对太原府这一路造成巨大的影响,据朱家兄弟的消息网调查得知,人参在大宋境内的销售,一直都牢牢的被一个非常强硬的势力把持在手中,如果桃花岛真的要做这个买卖,恐怕难免要和这个势力冲突。

    “我们不能因为前怕狼后怕虎就把这么大一块肥肉丢给别人。”高文举听完汇报马上就做出决断:“且不说我们抛弃人参这块女真人最大的贸易物资之后带来的不良影响,就只是人参这东西本身的利润,就足以让我们动点心思了嗯,有没有查清楚,这人参的交易权如今在谁手中?”

    朱文远道:“少爷还记得前次咱们组建药堂无果的事么?”

    高文举当然记得了,本来是打算组建几所连锁的药堂,然后通过用这种方式推广自己的名声,随后带动整个产业链。结果努力了很久,却一直没能招募到合适的太夫,最后只好讪讪罢手。

    朱文远接着问道:“少爷听说过十八堂么?”

    高文举摇摇头。朱文远解释道:“便是大宋最著名的十八家百年药堂,他们联合起来把持了几乎所有的药材行业。咱们前次开药堂未果,便是这些人从中作梗,他们不愿意咱们介入这个行业,从根上就把咱们给掐了。”

    高文举点点头:“原来是行业霸王啊,呵呵,咱们这么大家底,都没敢搞垄断,他们倒先这么干了。这回倒有点意思了。得了,咱们就试试这十八堂的水深浅,我倒要看看,他们是怎么把持整个行业的?直接去把女真人今年所有的人参都接下来,要玩,就玩一把大的”

    高大人回家了,俺也回家了,本章依然是自动更新。X!~!

    ..

071 隐情

    隐情

    朱文远很为难:“女真人的人参兽皮,咱们如今虽然已经有意全盘接下,但是今年的却无论如何也来不及了。早在七月里,他们就已经将今年的新货交给太原孟家的商队带入京城了。我们要接,也只能接明年的货了。”

    高文举一愣,随后一想也就明白了,这年头交通实在太不方便,做个买卖动不动一趟就得半年时间,从女真人的地盘到开封城之间还有那么多复杂的周边环境。幸亏今年契丹人自己闹内乱,根本顾不上管这些闲事,否则又得像往年一样,十成的货物得抽个三四成来买路。这也是女真人觉得走海路比不陆路划算的主要原因之一。光是省出来的买路费,就足以让人心动了,更何况根据女真人那位走真腊国体验了一把海路快捷的头人,证实海路在时间上也有着非同寻常的优势。这两下里一合,要是再不动心,那可就真的不正常了。

    高文举想了想,太原孟家,不就是孟良他们家吗?正好,过几天杨传永大婚,他可以借这个机会走一走杨家的门路,通过这层关系和孟良牵上线,试试能不能从孟家手里把货接过来。于是,高文举命令其他人按计划行事,至于今年的货物,由他自己出面,看看能不能就在年前把这一趟的交易直接拿到自家手中。

    十月初十,传闻为玉帝生日,其后三天皆是黄道吉日。杨传永大婚的日子就定要十月十二。这天一大早,高文举便依了惯例,天还没亮的时候就直接赶到了天波杨府。果然,杨延昭杨传永父子很客气的在大门口迎接一大早赶来的这些自己人。

    高文举这还是第一次到杨府中来,虽然有心想要好好参观一下这座传说级府邸的真容,却碍于天色未亮,且又有正事在身,只好忍着性子先去喝茶等待了。好在不大会的功夫,就又有客人赶到了,一看,认识,徐家那两位奶奶,柳老夫人和杨老夫人。

    高文举赶紧上前见礼,这时候,那位传说中的佘老太君,杨业的夫人,杨延昭的老娘,杨传永他祖母,折老夫人出及时出现了,与两位徐家老夫人姐姐妹妹的一阵寒暄,簇拥着进了客房。高文举本来想赶过去见礼,却被杨延昭一把揪住拦了下来,连连使眼色让他别去掺和。

    莫名其妙的高文举正想问两句,房里就传出了极为豪爽的笑声:“要不是你家大郎死心眼,这时候重孙子都会跑了”听声音,正是柳老夫人,只听她接着道:“可惜了那刘家闺女了,那模样,够水灵,关键是奶大屁股大,好生养一看就是旺夫相你们非得让孩子却娶穆家这丫头,没错,登对倒是挺登对,可那丫头一看就不好生养,娶过门来可得好好养一阵子才行。这不是耽误功夫嘛”

    这话听着就有些不太衬她们这身份了,倒有些像那些无知村妇的言论,可接下来折老夫人的话就更让高文举大长见识了:“都一把年纪了怎么这土匪习气还是没点长进?你知道个屁……”

    杨延昭向高文举打了个古怪的眼神,两人赶紧就闪,再呆下去估计场面就更火爆了。看来两位奶奶很喜欢搞这一套啊,几十年了还总是玩不够。要是老爷爷兴许还好办一些,打个哈哈圆个场子就能混过去,可这是几位奶奶,这样的场面还真是有几分尴尬。

    没出意外,很快高文举就在杨家见到了提前几天便赶了来参加婚礼的孟良,两人见了礼之后双双被安顿到了一处雅间,高文举和孟良便趁机提起了合作接手女真人交易的事情,本来还以为孟良起码要有个拿捏,不想孟良一听之下,顿时大喜,忙不迭的应了下来。再聊了一会,高文举才知道,原来因为太原孟良一直在经营女真人交易的关系,这些年没少被类似十八堂这样的地头蛇掐脖子,如果有了高文举这棵大树,哪里有不想过来傍一傍的道理。原本孟良此次入京参加婚礼,就有受族中长老之托,借机寻找与高文举合作的因素在里面,没想到人家倒先一步与他搭上了话,孟良觉得大家好歹算得上是生死之交,没有必要瞒着高文举装高贵,索性就把自家眼前的处境一五一十的倒了出来。

    这时候,高文举才知道,原来太原府孟家,看起来八面风光,实际上自打归宋以来就一直处于替别人跑腿的地步。族中长老早就有心改变这个困境,恢复昔日太原孟家的那些业务,可无奈的是,虽然他们有女真人高丽人甚至契丹人的收购渠道,但是所有的销售渠道却都已经牢牢的被别人捏着了。这种情况下,孟家只能沦为整个产业链中出力最多,收益最小的那一环了。

    这种情况下,孟家要是再不答应就见鬼了。两人商量了许多合作的细节,孟良一口答应了马上就传过消息去,把女真人今年的货物,以遇到契丹乱军的借口,先扣在遂城一带,就等着高文举组建商队去接货再说。当然,高文举要与对方交换的,就要包括一直属于高升专营的桃花岛各种物资了。为了帮助孟家打开局面,高文举甚至表示,可以每批适当的送一些如今被大宋归为管制物品的先进农具等物资。孟良一听,更是大喜过望,只因这种东西,在大宋见过的外族人没一个不眼红的,无奈这些玩意的构造实在过于复杂,某些关键部件,比如犁头,铧头之类的金属件,又不是他们的能力所及,因此,他们只能眼红。早就不知道多少次的和孟家提及过这个事情,可孟家虽说在周边几国都有些关系,却在大宋自己的地盘上没什么地位。这种事哪里能应付的来?现在有了高文举的帮助,孟家的商队不必再深入到境内来寻食,却可以赚到足够的利润,何乐而不为?

    现在孟良守着遂城,杨延昭又被升为了莫州团练使,这北边边境就基本上在自己人手里,做起事来也方便许多。两人便约定了几个交易地点,只要合作顺利的话,孟家只要负责从境外走进来的这一段上游渠道,接下来的事情就交给高升来做。同时,高升也会帮助孟家从大宋收购外面需要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