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钞帝国-第2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奏折当中,以经济建设方面最为繁琐。都是各地上奏的地方项目,请求朝廷中央财政拨款。
经济建设一直是李卫国登基以来的重中之重,整体上照搬上海经济发展模式,但各地有差异。有的地方运输方便,自然可以大兴工业和贸易。可有的地方交通不发达,没有铁路的情况下,贸然大兴工业是浪费。
整体上。李卫国是根据自己的回忆,将全国划分成六大工业基地。分别是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长江中上游工业基地、蒙古工业基地。
目前为止,六大工业基地当中只有沪宁杭工业基地完成了。以上海、金陵和杭州为中心,也是工业总类最多最齐全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甚至全世界其他列强工业国家没有的工业,比如石油化工、内燃机、汽车工业等,都是中国首创,全世界独一无二。对于沪宁杭工业基地,李卫国的要求只有一点,要不断推陈出新,领导世界工业潮流,打造中国的世界品牌,培养和储备人才和技术。
接下来就是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了,跟沪宁杭工业基地相比,差的太远。目前只是一些广州民族资本家做一些纺织、服装、食品等轻工业,因为毗邻香港、澳门和东南亚,最早接触西方列强工业技术,从而发展起来的工业。
对于珠三角工业基地,李卫国的要求依然是以纺织、服装和食品工业为主,这是南方的优势,在杂交水稻没有问世的年代,南方的粮食最为重要。另外南方的桑蚕丝养殖最为发达,可以给纺织工业提供廉价的原材料,进而推广服装制造业,形成中国的世界服装品牌、食品品牌。
剩下的四个工业基地几乎是一无所有,尤其是蒙古工业基地和辽中南工业基地,现在还都是荒漠和原始森林。
但这并不妨碍李卫国的兴致,相反这两个工业基地必须立刻开工建设,而且要建设成中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这是因为,辽中南工业基地拥有丰富的矿产优势,其中奉天的铁矿最为丰富,以前被满清封山导致无法开发,如今新中国成立,鞍山的优质铁矿便可以迅速开采了。然后以鞍山铁矿为原料,就地成立钢铁冶炼工厂、机械加工工厂,迅速撑起新中国的钢铁和机械等重工业,这是工业强国的基本标准之一。同时,金州湾改为了大连湾,将建成北方最大的港口和造船厂,以铁路连接鞍山、奉天及其周边,迅速将钢铁转化为资本和国防资源。
同样蒙古工业基地也因为矿产资源而设立,临近陕西和山西地区有全世界储量最大、品质最好和最易开采的煤炭资源,只要铁路建成,就可以源源不断运往全国各地,保证中国其他工业基地的煤炭需求。这也是工业强国的重要指标之一,至少在十九世纪里,没有煤炭,就不可能成为工业强国。
接下来便是京津唐工业基地了,因为清朝首都在这里的关系,直隶地区还是有一些优势的,比如人口优势,可提供大量的劳动力。支撑工业发展的关键。另外还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地理优势,整个华北平原,交通发达。矿产资源丰富,钢铁、煤炭、石油这些资源都有,将来便会形成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工业,因为帝都的关系,这里将成为第二大综合性工业基地。
最后是长江中上游工业基地,这主要是从国防方面考虑,一旦沿海工业基地遭到攻击,至少确保内陆还有完备的工业基地。可以随时补充国防消耗。
同时,为了能够让全国各地同时发展,不出现后世那种先沿海地区发达富庶,后中西部的情况出现,那样会造成严重贫富差距,指望先富带后富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李卫国决定同时发展,同时富裕起来,这样最大程度控制地区性贫富差距。社会治安将会得到有效控制。
不管发展哪个工业基地,李卫国都本着一个特点,那就是要致富先修路。想要变成工业强国,至少要全国铁路网大覆盖才行。因为西方世界从1840年开始。到1900年,其国内建设几乎全都在修铁路,六十年间,美国修了三十七万公里。法国修了六万公里,德国修建了五万公里,英国修建了三万公里。沙俄修建了两万五千公里,其中前四国实现了全国铁路网覆盖,经济实现了腾飞,直接将最后的沙俄甩了几条街,导致沙俄跟前四国的经济实力差距越来越大,导致一战才打到一半就被拖垮了。
李卫国对铁路非常重视,尤其一想到春节一票难求的情景时,他就会大笔一挥,在各地上报的铁路修建计划奏折上写下准奏二字。
在修路方面,李卫国毫不吝啬,大力予以支持。
出来工业基地建设和铁路建设之外,李卫国批准最痛快的便是军事建设了。
新中国如今完成了统一,其中大陆本土面积1300万平方公里,外加阿拉斯加州171多万平方公里,合起来便是1471多万平方公里。而沙俄帝国的国土面积目前是1570万平方公里,虽然比中国还多了一百万平方公里,但李卫国已经在远东对沙俄发动了战争,相信很快就可以吞并远东,将沙俄踢下了世界最大国家的宝座,然后让中国成为世界第一。
当然,如果把中国的十几个藩国的国土面积都算上的话,现在就是世界第一了。不过李卫国不喜欢这样自欺欺人的算法,藩国只是名义上服从中国而已,实际上并不听号令,不能作数。
既然有如此庞大的国土面积,军事力量的建设当然要重中之重了。
新中国成立后,李卫国将全国划分成了十一个战区,分别东部战区、东南战区、南部战区、西南战区、西部战区、西北战区、北部战区、东北战区,然后是中央战区和海外战区。
其中中央战区即为京畿直隶地区,海外战区则是阿拉斯加州。
中国神策军以原南洋军为核心进行扩编,从南洋军时代的五十四镇扩编到一百镇,陆军第一镇至第十镇分别作为十大战区的核心王牌部队,然后每个战区保留八镇陆军,约十万人,全国十大战区计一百万人,番号从第一镇至第八十镇。
至于后面的二十镇番号,则是给各藩国的驻军预留的,因为暂时还没有计划驻兵藩国,所以这二十镇的兵力并没有征召,但保留番号。
这是一百镇是常备陆军规模,也是一线作战部队,对外称号中国神策军,实行职业军人制度,可以随时拉出来同敌国进行战争的精锐部队。
除此之外,还有卫国部队,他们属于二线部队,只负责国内。卫国部队每个州省只驻扎一镇,兵力规模则根据该省的人口和面积来配备,从12500人至15000人之间不等,执行的是义务兵役制,既可以保证一线兵源的补充,也可以最大限度的挖掘战争潜力——全民皆兵。
海军东海舰队不再是唯一,随着新中国成立,海军先后成立了四支舰队,分别是北大洋舰队,东大洋舰队、南大洋舰队和七洲洋舰队,其中北大洋舰队辖区从鞑靼海峡至朝鲜海峡之间的北大洋海域(今称日本海),海军基地海参崴(今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和庙屯(今俄罗斯尼古拉耶夫斯克);东大洋舰队辖区从渤海至东大洋(今称黄海)之间的海域,驻地旅顺、威海卫、上海;南大洋舰队辖区包括整个南大洋(今称东海和南海北部),驻地杭州、舟山、澎湖、基隆;七洲洋舰队辖区包括整个七洲洋(今南海),驻地广州、湛江、香港和三亚。
平时四大舰队分守海疆,国战时将进行联合编组,命名为太平洋舰队。
海军是个烧钱机器,不过李卫国还是批准了海军部大臣林继云提交的光华元年至光华五年海军发展计划。
该计划在这五年期间,建造九艘排水量万吨级的新式蒸汽动力铁甲战列舰作为海军主力战舰,建造九艘排水量五千吨级的新式蒸汽动力巡航舰,用于战备执勤和远洋巡逻,作为铁甲战列舰的辅助和补充。建造三十艘排水量一千吨到两千吨的护卫舰,用于警戒和近海巡逻。
其中铁甲战列舰、巡航舰的设计已经完成,来自江南造船厂的徐寿、华蘅芳等人已经在威远级浅水重炮铁甲舰基础上完成了305毫米主炮和全铁甲建造舰体的整体理论研制工作和实战检验。新设计的铁甲战列舰提高了干舷,可抗海上八级大风浪。将采用最先进的蒸汽机提升动力,炮塔式主炮、船腰副炮、船台速射炮混合,全铁甲建造等等。
李卫国看完之后顿时苦笑,这分明就是前无畏型战列舰吗!
当然,还差一个关键,那就是全钢制战列舰和铁甲战列舰的不同,铁甲舰,直白的讲就是一坨坨大铁块焊接在一起,太过笨重,而全钢制战列舰采用的是高性能的钢材,同样防护19世纪中期的305毫米穿甲弹,铁甲舰就得用至少350毫米厚的铁甲,而全钢制战列舰只需要200毫米就足够了。
李卫国也想建造全钢制战列舰,可惜江湾工业区的钢产量还是太少了,成本也高,如果被用来建造战列舰,那真心造不起,因为大块钢材料切割、造型、焊接等技术还不成熟。就算强如英国的工业制造能力,也直到1891年才开始建造全钢制战列舰,而且造价贵的要死。
“全钢制战列舰先不考虑,铁甲战列舰却可以造了,五年后的东亚制海权,全靠铁甲舰来撑腰了!”
想到这里,李卫国看了一眼预估造价后面的那一大串的数字,有些肉疼舍不得,但最终还是一咬牙,大笔一挥写下了准奏。
从此,中国的铁甲战列舰上马开建了,拉开了近代世界史万吨级铁甲舰的建造序幕,同时,蝴蝶翅膀也逼得英法等列强被迫将各自的铁甲舰进行升级,也纷纷开工建造万吨级铁甲舰,甚至更高吨位,一场全世界范围内的大规模海军军备竞赛悄然拉开了序幕。(未完待续。)
第268章 中英海军军备竞赛
“中国海军正在江南造船厂大规模建造新式铁甲舰!”
瑞士日报的一条消息迅速传遍整个欧洲,吸引了欧洲各国列强的关注。尤其是英法两国,作为世界上第一和第二的海军力量,两国政府的神经顿时紧绷了起来。
战争惨败的阴云依然笼罩着英法两国的上空,不论是两国政府、军方还是民间,都对东方的新帝国,号称世界中心的中国感到忌惮。
英法两国政府感到非常丢脸,任谁连续输了两场大规模战争都会有这种感觉。尤其在第三次雅片战争中,强大的英法联合舰队竟然奈何不了一支小小的东海舰队,而且还死伤惨重,这让堂堂大英帝国皇家海军和法国皇家海军情何以堪。
战后,随着英法两国同中国缔结了和约,英法两**方很快打探到中国神策军的一些秘密,比如加特林机关枪,这种新武器让英法联军再第二次淞沪会战上惨败,可谓记忆犹新。而英法海军则了解到原东海舰队的十艘浅水重炮塔铁甲舰的一些情报,并在国内着急专家进行破解,但似乎并无实质性进展。
当中国海军在江南造船厂再次开工建造大型战列舰时,英国皇家海军第一个感到了惊慌。
皇家海军委员会,皇家海军大臣艾伯特子爵和第一、第二、第三海务大臣陆续召见一批参与第三次雅片战争的军官和士兵,想要更加彻底的了解战败原因。
这时,走进来一名海军少校。
“皇家海军第六舰队第十一巡航舰队下属,胜利女神号二副约翰…费舍尔前来报到!”
艾伯特点点头,请费舍尔坐下,而后问道:“费舍尔少校。今天请你来就是想了解一下淞沪会战期间,我帝国皇家海军面对中国海军时的战斗情况,把你知道的告诉我们,越详细越好。”
“是!”费舍尔领命,而后开始讲述他在中国参战时的亲身经历。
期间,艾伯特和三位海务大臣多次打断费舍尔的话。然后询问。
“按照你的说法,中国海军在战术层面已经超过我们大英帝国皇家海军了?这怎么可能?”第一海务大臣严重质疑,他作为军事训练和战术方面的主管,可不愿意承认中国海军在海军战术方面超越的英国海军,尽管他觉得费舍尔说得有那么一点点道理。
费舍尔解释道:“中国海军非常精明,我参加过第二次商业战争(第二次雅片战争的英国叫法),那时候中国海军虽然有了一支强大的战列舰队,但还不是我们的对手,但在第三次商业战争时。他们却突然多了十艘浅水重炮塔铁甲舰,船体几乎在水面下,使得我方的直瞄火炮很难命中,对方故意将海战地点选在了长江口的浅海区,将浅水重炮塔铁甲舰的优势发挥至最大。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