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013-本草纲目 >

第320部分

013-本草纲目-第320部分

小说: 013-本草纲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吴楚。 竹一节近丈,出南广。其干或长或短,或巨或细。交广由吾竹长三、四丈,其 
肉薄,可作屋柱。 竹大至数围,其肉浓,可为梁栋。永昌汉竹可为桶斛, 竹可为舟船。 
严州越王竹高只尺余。辰州龙孙竹细仅如针,高不盈尺。其叶或细或大。凤尾竹叶细三分, 
龙公竹叶若芭蕉,百叶竹一枝百叶。其性或柔或劲,或滑或涩。涩者可以错甲,谓之 。 
滑者可以为席,谓之桃枝。劲者可以为戈刀箭矢,谓之矛竹、箭竹、筋竹、石麻。柔者可为 
绳索,谓之 竹、弓竹、苦竹、把发。其色有青有黄,有白有赤,有乌有紫。有斑斑者驳纹 
点染,紫者黯色黝然,乌者黑而害母,赤者浓而直,白者薄而曲,黄者如金,青者如玉。其 
别种有棘竹,一名 竹,芒棘森然,大者围二尺,可御盗贼。棕竹一名实竹,其叶似棕,可 
为柱杖。慈竹一名义竹,丛生不散,人栽为玩。广人以筋竹丝为竹布,甚脆。 
x 竹叶x 
【气味】苦,平,无毒。 
《别录》曰∶大寒。 
【主治】咳逆上气,溢筋, 
急恶疡,杀小虫(《本经》)。除烦热风痉,喉痹呕吐 
煎汤,熨霍乱转筋(时珍)。 
x淡竹叶x 
【气味】辛,平、大寒,无毒。 
权曰∶甘,寒。 
【主治】胸中痰热, 
咳逆上气(《别录》)。吐血,热毒风,止消渴,压丹石毒 
消痰,治热狂烦闷,中风失音不语,壮热头痛头风,止惊悸,温疫迷闷,妊妇头旋倒地, 
小儿惊痫天吊 
喉痹,鬼疰恶气,烦热,杀小虫(孟诜)。凉心经,益元气,除热缓脾(元素)。煎浓汁, 
漱齿中出血,洗脱肛不收(时珍) 
x苦竹叶x 
【气味】苦,冷,无毒。 
【主治】口疮目痛,明目利九窍(《别录》)。治不睡,止消渴,解酒毒,除烦热,发汗, 
疗中风喑哑(大明)。杀虫。烧末,和猪胆,涂小儿头疮耳疮疥癣;和鸡子白,涂一切恶疮, 
频用取效(时珍)。 
【发明】弘景曰∶甘竹叶最胜。 
诜曰∶竹叶∶ 、苦、淡、甘之外,余皆不堪入药,不宜人。淡竹为上,甘竹次之 
。宗 曰∶诸竹笋性皆微寒,故知其叶一致也。张仲景竹叶汤,惟用淡竹。元素曰∶竹叶苦 
平,阴中微阳。杲曰∶竹叶辛苦寒,可升可降,阳中阴也。其用有二∶除新久风邪之烦热, 
止喘促气胜 
【附方】新二。 
上气发热,因奔趁走马后,饮冷水所致者。竹叶三斤,橘皮三两,水一斗,煮五升,细 
服。三日一剂。(《肘后方》)。时行发黄∶竹叶五升(切),小麦七升,石膏三两,水一斗半, 
煮取七升,细服,尽剂愈。(《肘后方》) 
x 竹根x 
【主治】作汤,益气止渴,补虚下气(《本经》)。 
消毒(《别录》)。 
x淡竹根x 
【主治】除烦热,解丹石发热渴,煮汁服(藏器)。 
消痰去风热,惊悸迷闷,小儿惊痫(大明)。同叶煎汤,洗妇人子宫下脱 
x苦竹根x 
【主治】下心肺五脏热毒瓦斯。锉一斤,水五升,煮汁一升,分三服(孟诜)。 
x甘竹根x 
【主治】煮汁服,安胎,止产后烦热(时珍)。 
【附方】新一。 
产后烦热逆气∶用甘竹根(切)一斗五升,煮取七升,去滓,入小麦二 
,复煮麦熟三、四沸,入甘草一两,麦门冬一升,再煎至二升。每服五合。(《妇人良方 
》) 
x淡竹茹x 
【气味】甘,微寒,无毒。 
【主治】呕 ,温气寒热,吐血崩中,溢筋(《别录》)。 
止肺痿唾血鼻衄,治五痔(甄权)。噎膈(孟诜)。伤寒劳复,小儿热痫,妇人胎动 
(时珍)。 
x苦竹茹x 
【主治】下热壅(孟诜)。水煎服,止尿血 
x 竹茹x 
【主治】劳热(大明)。 
【附方】旧五,新五。 
伤寒劳复∶伤寒后交接劳复,卵肿腹痛。竹皮一升,水三升,煮五沸,服汁。(朱肱《南 
阳活人书》) 
妇人劳复,病初愈,有所劳动,致热气冲胸,手足搐搦拘急,如中风状∶淡竹青茹半斤, 
栝蒌二两,水二升,煎一升,分二服。(《活人书》)。 
产后烦热,内虚短气∶甘竹茹汤∶用甘竹茹一升,人参、茯苓、甘草各二两,黄芩二两。 
水六升,煎二升,分服,日三服。(《妇人良方》)。 
妇人损胎∶孕八、九月,或坠伤,牛马惊伤,心痛。用青竹茹五两,酒一升,煎五合服。 
(《子母秘录》)。 
月水不断∶青竹茹微炙,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服。(《普济方》)。 
小儿热痛,口噤体热。竹青茹三两,醋三升,煎一升,服一合。(《子母秘录》)。 
齿血不止∶生竹皮,醋浸,令人含之, 其背上三过。以茗汁漱 
牙齿宣露∶黄竹叶、当归尾,研末,煎汤,入盐含漱。(《永类方》)。 
饮酒头痛∶竹茹二两,水五升,煮三升,纳鸡子三枚,煮三沸,食之。(《千金方》)。 
伤损内痛∶兵杖所加,木石所迮,血在胸、背、胁中刺痛。用青竹茹、乱发各一团,炭 
火炙焦为末。酒一升,煮三沸,服之。三服愈。(《千金方》) 
x淡竹沥x 
【修治】机曰∶将竹截作二尺长,劈开。以砖两片对立,架竹于上。以火炙出其沥,以 
盘承取。时珍曰∶一法∶以竹截长五、六寸,以瓶盛,倒悬,下用一器承之,周遭以炭火逼 
之, 
【气味】甘,大寒,无毒。 
时珍曰∶姜汁为之使。 
【主治】暴中风风痹,胸中大热,止烦闷,消渴,劳复(《别录》)。中风失音不 
养血清痰,风痰虚痰在胸膈,使人癫狂,痰在经络四肢及皮里膜外,非此不达不行(震亨)。 
治子冒风 ,解射罔毒(时珍)。 
x 竹沥x 
【主治】风 (《别录》)。 
x苦竹沥x 
【主治】口疮目痛,明目,利九窍(《别录》)。 
功同淡竹(大明)。治牙疼(时珍)。 
x慈竹沥x 
【主治】疗热风,和粥饮服(孟诜)。 
【发明】弘景曰∶凡取竹沥,惟用淡、苦、 竹者。 
雷曰∶久渴心烦,宜投竹沥。 
震亨曰∶竹沥滑痰,非助以姜汁不能行。诸方治胎产金疮口噤,与血虚自汗,消渴小便 
多,皆是阴虚之病,无不用之。产后不碍虚,胎前不损子。本草言其大寒,似与石膏、黄芩 
同类。而世俗因大寒二字,弃而不用。《经》云∶阴虚则发热。竹沥味甘性缓,能除阴虚之 
有大热者。寒而能补,与薯蓣寒补义同。大寒言其功,非独言其气也。世人食笋,自幼至老, 
未有因其寒而病者。沥即笋之液也,又假于火而成,何寒如此之甚耶?但能食者用荆沥,不 
能食者用竹沥。 
时珍曰∶竹沥性寒而滑,大抵因风火燥热而有痰者宜之。若寒湿胃虚肠滑之人服之,则 
反伤肠胃。笋性滑利,多食泻人,僧家谓之刮肠篦,即此义也。丹溪朱氏谓大寒言其功不言 
其气,殊悖于理。谓大寒为气,何害于功?《淮南子》云∶槁竹有火,不钻不然。今苗僚人 
以干竹片相戛取火,则竹性虽寒,亦未必大寒也。《神仙传》云∶离娄公服竹汁饵桂,得长 
生。盖竹汁性寒,以桂济之,亦与用姜汁佐竹沥之意相同。淡竹今人呼为水竹,有大小二种, 
此竹汁 
【附方】旧十四,新七。 
中风口噤∶竹沥、姜汁等分,日日饮之。(《千金方》) 
小儿口噤体热∶用竹沥二合。暖饮,分三、四服。(《兵部手集》)。 
产后中风,口噤,身直面青,手足反张∶竹沥饮一、二升,即苏。(《梅师方》)。 
破伤中风∶凡闪脱折骨诸疮,慎不可当风用扇,中风则发 ,口噤项 
沥二、三升。忌冷冻饮料食及酒。竹沥卒难得,可合十许束并烧取之。(《外台秘要》)。 
金疮中风,口噤欲死∶竹沥半升,微微暖服。(《广利方》)。 
大人喉风∶ 竹油,频饮之。(《集简方》)。 
小儿重舌∶竹沥渍黄柏,时时点之。(《简便方》)。 
小儿伤寒∶淡竹沥、葛根汁各六合。细细与服。(《千金方》)。 
小儿狂语,夜后便发∶竹沥夜服二合。(姚和众《至宝方》)。 
妇人胎动∶ 
孕妇子烦∶杨氏产乳∶竹沥,频频饮之。《梅师方》∶茯苓二两,竹沥一升,水四升,煎 
二 
时气烦躁,五、六日不解∶青竹沥半盏,新水半盏,相和令匀,非时服。( 
消渴尿多∶竹沥恣饮,数日愈。(《肘后方》)。 
咳嗽肺痿∶大人、小儿咳逆短气,胸中吸吸,咳出涕唾,嗽出臭脓。用淡竹沥一合,服 
之,日三、五次,以愈为度。(李绛《兵部手集》)。 
产后虚汗∶淡竹沥三合,暖服,须臾再服。(昝殷《产宝》)。 
小儿吻疮∶竹沥和黄连、黄柏、黄丹敷之。(《全幼心鉴》)。 
小儿赤目∶淡竹沥点之。或入人乳。(《古今录验》)。 
赤目 痛不得开者,肝经实热所致,或生障翳∶用苦竹沥五合,黄连二分。绵裹浸一宿, 
频点之,令热泪出。(《梅 
猝牙齿痛∶苦竹烧一头,其一头汁出,热揩之。(姚僧坦《集验方》)。 
丹石毒发∶头眩耳鸣,恐惧不安。淡竹沥,频服二、三升。(《古今录验》) 
竹笋 见菜部。 
x慈竹箨x 
【主治】小儿头身恶疮,烧散和油涂之。或入轻粉少许(时珍)。 
x竹实x 
【主治】通神明,轻身益气(《本经》)。 
【发明】《别录》曰∶竹实出益州。 
弘景曰∶竹实出蓝田。江东乃有花而无实,顷来斑斑有实,状如小麦,可为饭食。 
承曰∶旧有竹实,鸾凤所食。今近道竹间,时见开花小白如枣花,亦结实如小麦子,无 
气味而涩。江浙人号为竹米,以为荒年之兆,其竹即死,必非鸾凤所食者。近有余干人言∶ 
竹实大如鸡子,竹叶层层包裹,味甘胜蜜,食之令人心膈清凉,生深竹林茂盛蒙密处。顷因 
得之,但日久汁枯干而味尚存尔。乃知鸾凤所食,非常物也。 
时珍曰∶按∶陈藏器《本草》云∶竹肉,一名竹实,生苦竹枝上,大如鸡子,似肉脔, 
有大毒。须以灰汁煮二度,炼讫,乃依常菜茹食。炼不熟,则戟人喉出血,手爪尽脱也。此 
说与陈承所说竹实相似,恐即一物,但苦竹上者有毒尔。与竹米之竹实不同。 
x山白竹x(即山间小白竹也) 
【主治】烧灰,入腐烂痈疽 
x爆竹x 
【主治】辟妖气山魈。 
慎微曰∶李畋《该闻集》云∶仲叟者,家为山魈所祟,掷石开户。畋令旦夜于庭中爆竹 
数十竿,若除夕然,其祟遂止。 

木部第三十七卷木之五
竹黄
内容:(宋《开宝》) 
【释名】竹膏。 
志曰∶天竺黄生天竺国。今诸竹内往往得之。人多烧诸骨及葛粉等杂之。 
大明曰∶此是南海边竹内尘沙结成者。 
宗 曰∶此是竹内所生,如黄土着竹成片者。 
时珍曰∶按∶吴僧赞宁云∶竹黄生南海镛竹中。此竹极大,又名天竹。其内有黄,可以 
疗疾。本草作天竺者,非矣。 竹亦有黄。此说得之。 
【气味】甘,寒,无毒。 
大明曰∶平。伏粉霜。 
【主治】小儿惊风天吊,去诸风热,镇心明目,疗金疮止血,滋养五脏(《开宝》)。治 
中风痰壅,猝失音不语,小儿客忤痫疾(大明 
【发明】宗 曰∶天竹黄凉心经,去风热。作小儿药尤宜,和缓故也。 
时珍曰∶竹黄出于大竹之津气结成,其气味功用与竹沥同,而无寒滑之害。 
【附方】新一。 
小儿惊热∶天竹黄二钱,雄黄、牵牛末各一钱,研匀,面糊丸粟米大。每服三、五丸, 
薄荷汤下。(钱乙方) 

木部第三十七卷木之五
仙人杖
内容:(宋《嘉 》) 
【集解】藏器曰∶此是笋欲成竹时立死者,色黑如漆,五、六月收之。苦竹、桂竹多生 
此。别有仙人杖草,见草部。又枸杞亦名仙人杖,与此同名。 
【气味】咸,平,无毒。大明曰∶冷。 
【主治】哕气呕逆,小儿吐乳,大人吐食反胃,辟 ,并水煮服之(藏器)。小儿惊痫 
及夜啼,置身伴睡良。又烧为末,水服方寸匕,主痔病。忌牛肉(大明)。 
煮汁服,下鱼骨鲠(时珍)。 

木部第三十七卷木之五
鬼齿
内容:(《拾遗》) 
【释名】鬼针。 
藏器曰∶此腐竹根先入地者。为其,贼恶,故隐其名。草部亦有鬼针。 
【气味】苦,平,无毒。 
【主治】中恶注忤,心腹痛,煮汁服之(藏器)。煮汁服,下骨鲠。烧存性,入轻粉少 
许,油调,涂小儿头疮(时珍)。 
【附方】新二。 
鱼骨鲠咽∶篱脚朽竹,去泥研末,蜜丸芡子大。绵裹含之,其骨自消也。(王 《百一 
选方》) 
小便尿血∶篱下竹根,入土多年者,不拘多少,洗净煎汤,并服数碗,立止。(《救急 
良 

木部第三十七卷
木之六
内容:(杂木类七种,附录一十九种) 

木部第三十七卷木之六
淮木
内容:(《本经》下品) 
【校正】并入《别录》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