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013-本草纲目 >

第314部分

013-本草纲目-第314部分

小说: 013-本草纲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千金方》)。 
足趾鸡眼,作痛作疮∶地骨皮同红花研细敷之,次日即愈。(《闺阁事宜》)。 
火赫毒疮∶此患急防毒瓦斯入心腹。枸杞叶捣汁服,立瘥。(《肘后方》)。 
目涩有翳∶枸杞叶二两,车前叶一两, 汁,以桑叶裹,悬阴地一夜。取汁点之,不过 
三、五度。(《十便良方》)。 
五劳七伤,庶事衰弱∶枸杞叶半斤(切),粳米二合,豉汁和,煮作粥,日日食之良。(《经 
验后方》)。 
澡浴除病∶正月一日,二月二日,三月三日,四月四日,以至十二月十二日,皆用枸杞 
叶煎汤洗澡。令人光泽,百病不生。(《洞天保生录》) 

木部第三十六卷木之三
溲疏
内容:(《本经》下品) 
【释名】巨骨(《别录》)。 
【集解】《别录》曰∶溲疏生熊耳川谷,及田野故丘墟地。四月采 
当之曰∶溲疏一名杨栌,一名牡荆,一名空疏。皮白中空,时时有节。子似枸杞子, 
冬月熟,赤色,味甘苦。末代乃无识者。此非人篱垣之杨栌也。 
恭曰∶溲疏,形似空疏,树高丈许,白皮。其子八、九月熟,赤色,似枸杞,必两两相 
对,味苦,与空疏不同。空疏即杨栌,其子为荚,不似溲疏。 
志曰∶溲疏、枸杞虽则相似,然溲疏有刺,枸杞无刺,以此为别。 
颂曰∶溲疏亦有巨骨之名,如枸杞之名地骨,当亦相类。方书鲜用,宜细辨之。 
机曰∶按∶李当之但言溲疏子似枸杞子,不曾言树相似。马志因其子相似,遂谓树亦相 
似,以有刺、无刺为别。苏颂又因巨骨、地骨之名,疑其相类。殊不知枸杞未尝无刺,但小 
则刺多,大则刺少耳。本草中异物同名甚多,况一骨字之同耶?以此为言,尤见穿凿。 
时珍曰∶汪机所断似矣,而自亦不能的指为何物也。 
【气味】辛,寒,无毒。《别录》曰∶苦,微寒。 
之才曰∶漏卢为之使。 
【主治】皮肤中热,除邪气,止遗溺,利水道(《本经》)。 
除胃中热,下气。可作浴汤(《别录》。时珍曰∶按∶孙真人《千金方》,治妇人下焦三 
十六疾,承 

木部第三十六卷木之三
杨栌
内容:(《唐本草》) 
【集解】恭曰∶杨栌,一名空疏,所在皆有,生篱垣间。其子为荚。 
x叶x 
【气味】苦,寒,有毒。 
【主治】疽 恶疮,水煮汁洗之,立瘥(《唐本》)。 
木耳 见菜部。 

木部第三十六卷木之三
石南
内容:(《本经》下品) 
【释名】风药。 
时珍曰∶生于石间向阳之处,故名石南。桂阳呼为风药,充茗及浸酒饮能愈头风,故名。 
按∶《范石湖集》云∶修江出栾茶,治头风。今南人无所谓栾茶者,岂即 
【集解】《别录》曰∶石南生华阴山谷。三月、四月采叶,八月采 
弘景曰∶今东间皆有之,叶如枇杷叶。方用亦稀。 
恭曰∶叶似 草,凌冬不凋。关中者叶细为好。江山以南者,叶长大如枇杷叶,无气味, 
殊不任用。保升曰∶终南斜谷有石处甚饶。今市人以石苇为之,误矣。颂曰∶今南北皆有之。 
生于石上,株极有高硕者。江湖间出者,叶如枇杷,上有小刺,凌冬不凋。春生白花成簇, 
秋结细红实。关陇间出者,叶似莽草,青黄色,背有紫点,雨多则并生,长及二、三寸。根 
横,细紫色。无花实,叶至茂密。南北人多移植亭院间,阴翳可爱,不透日气。入药以关中 
叶细者为良。魏王《花木志》云∶南方石南树野生。二月开花,连着实。实如燕覆子,八月 
熟。民采取核,和鱼羹尤美。今无用者。宗 曰∶石南叶似枇杷叶之小者,而背无毛,光而 
不皱。正、二月间开花。冬有二叶为花苞,苞既开,中有十五余花,大小如椿花,甚细碎。 
每一苞约弹许大,成一球。一花六叶,一朵有七、八球,淡白绿色,叶末微淡赤色。花既开, 
蕊满花,但见蕊不见花。花才罢,去年绿叶尽脱落,渐生新叶。京洛、河北、河东、山东颇 
少,人故少用。湖南北、江东西、二浙甚多,故人多用。 
x叶x 
【气味】辛、苦,平,有毒。 
之才曰∶五加皮为使。恶小蓟。 
【主治】养肾气,内伤阴衰,利筋骨皮毛(《本经》) 
可久服,令思男(《别录》)。能添肾气,治软脚烦闷疼,杀虫,逐诸风(甄权)。浸酒饮,治 
头风(时珍)。 
【发明】恭曰∶石南叶为疗风邪丸散之要,今医家不复用其实矣。 
权曰∶虽能养肾,亦令人阴痿。 
时珍曰∶古方为治风痹肾弱要药。今人绝不知用,识者亦少,盖由甄氏《药性论》有令 
阴痿之说也。殊不知服此药者,能令肾强,嗜欲之人借此放恣,以致痿弱,归咎于药,良可 
慨也。毛文锡《茶谱》云∶湘人四月采杨桐草,捣汁浸水蒸,作为饭食;必采石南芽为茶饮, 
乃去风也。暑月尤宜。杨桐即南烛也。 
【附方】新三。 
鼠 不合∶石南、生地黄、茯苓、黄连、雌黄等分,为散。日再敷之。(《肘后方》)。 
小儿通睛∶小儿误跌,或打着头脑受惊,肝系受风,致瞳仁不正,观东则见西,观西则 
见东。宜石南散,吹鼻通顶。石南一两,藜芦三分,瓜丁五、七个。为末。每吹少许入鼻, 
一日三度。内服牛黄平肝药。(《普济方 
乳石发动,烦热∶石南叶为末。新汲水服一钱。(《圣惠方》)。 
x实x(一名鬼目) 
【主治】杀蛊毒,破积聚,逐风痹 

木部第三十六卷木之三
牡荆
内容:(《别录》上品)。 
【校正】并入(《别录》)有名未用荆茎。 
【释名】黄荆(《图经》)、小荆(《本经》)、 
弘景曰∶既是牡荆,不应有子。小荆应是牡荆。牡荆子大于蔓荆子,而反呼小荆,恐以 
树形为言。不知蔓荆树亦高硕也。 
恭曰∶牡荆作树,不为蔓生,故称为牡,非无实之谓也。蔓荆子大,牡荆子小,故呼 
荆。时珍曰∶古者刑杖以荆,故字从刑。其生成丛而疏爽,故又谓之楚(从林,从匹,匹 
即疏字也),济楚之义取此。荆楚之地,因多产此而名也。 
【集解】《别录》曰∶牡荆实生河间、南阳、冤句山谷,或平寿、都乡高岸上及田野中。 
八月、九月采实,阴干。弘景曰∶论蔓荆即应是今作杖棰之荆。其子殊细,正如小麻子,色 
青黄。牡荆乃出北方,如乌豆大,正圆黑。仙术多用牡荆,今人都无识者。李当之《药录》 
言∶溲疏一名杨栌,一名牡荆,理白中虚,断植即生。按∶今溲疏主疗与牡荆都不同,形类 
乖异。而仙方用牡荆,云能通神见鬼,非惟其实,枝叶并好。又云∶荆树必枝叶相对者是牡 
荆,不对者即非牡荆也。并莫详虚实,更须博访。恭曰∶牡荆即作棰杖者,所在皆有之。实 
细黄色,茎劲作树生。《汉书·郊祀志》以牡荆茎为幡竿,则明知非蔓荆也。有青、赤二种, 
以青者为佳。今人相承多以牡荆为蔓荆,此极误也。颂曰∶牡荆,今眉州、蜀州及近汴京亦 
有之,俗名黄荆是也。枝茎坚劲,作科不作蔓。叶如蓖麻,更疏瘦。花红作穗。实细而黄, 
如麻子大。或云即小荆也。按∶陶隐居《登真隐诀》云∶荆木之叶、花,通神见鬼精。注云∶ 
荆有三种。荆木即今作棰杖者,叶香,亦有花、子,子不入药。方术则用牡荆,其子入药, 
北人无识其木者。天监三年,天子将合神仙饭。奉敕论牡荆曰∶荆,花白多子,子粗大。历 
历疏生,不过三、两茎,多不能圆,或扁或异,或多似竹节。叶与余荆不殊。蜂多采牡荆, 
牡荆汁冷而甜。余荆被烧,则烟火气苦。牡荆体慢汁实,烟火不入其中,主治心风第一。于 
时远近寻觅,遂不值也。保升曰∶陶氏不惟不别蔓荆,亦不识牡荆。蔓荆蔓生,牡荆树生, 
理自明矣。时珍曰∶牡荆处处山野多有,樵采为薪。年久不樵者,其树大如碗也。其木心方, 
其枝对生,一枝五叶或七叶。叶如榆叶,长而尖,有锯齿。五月杪间开花成穗,红紫色。其 
子大如胡荽子,而有白膜皮裹之。苏颂云叶似蓖麻者,误矣。有青、赤二种∶青者为荆, 
赤者为 。嫩条皆可为 囤。古者贫妇以荆为钗,即此二木也。按∶裴渊《广州记》云∶荆 
有三种∶金荆可作枕,紫荆可作床,白荆可作履。与他处牡荆、蔓荆全异。宁浦有牡荆,指 
病自愈。节不相当者,月晕时刻之,与病患身齐等,置床下,病虽危亦无害也。杜宝《拾遗 
录》云∶南方林邑诸地,在海中。山中多金荆,大者十围,盘屈瘤蹙,纹如美锦,色如真金。 
工人用之,贵如沉、檀。此皆荆之别类也。《春秋运斗枢》云∶玉衡星散 
x实x 
【气味】苦,温,无毒。时珍曰∶辛,温。 
之才曰∶防风为之使,恶石膏。 
【主治】除骨间寒热,通利胃气,止咳逆,下气(《别录》)。 
得柏实、青葙、术,疗风(之才)。炒焦为末,饮服,治心痛及妇人白带(震亨)。 
用半升炒熟,入酒一盏,煎一沸,热服,治小肠疝气甚效。浸酒饮,治耳聋(时珍)。 
【附方】新一。 
湿痰白浊∶牡荆子炒为末。每酒服二钱。(《集简方》) 
x叶x 
【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久痢,霍乱转筋,血淋,下部疮,湿 薄脚,主香港脚肿满(《别录》)。 
【发明】崔元亮《海上集验方》∶治腰脚风湿痛,蒸法∶用荆叶不限多少,蒸令熟热, 
置大瓮中,其下着火温之。以病患置叶中,须臾当汗出。蒸时旋旋吃饭,稍倦即止。便以被 
盖避风,仍进葱豉酒及豆酒并得,以瘥为度。时珍曰∶蒸法虽妙,只宜施之野人。李仲南《永 
类方》云∶治香港脚诸病,用荆茎于坛中烧烟,熏涌泉穴及痛处,使汗出则愈。此法贵贱皆可 
用者。又谈野翁《试验方》∶治毒蛇、望板归螫伤,满身洪肿发泡。用黄荆嫩头捣汁涂泡上, 
渣咬处,即消。此法乃出于葛洪《肘后方》(治诸蛇,以荆叶捣烂袋盛,薄于肿上)者也。 
《物类相感志》云∶荆叶逼蚊。 
【附方】 
九窍出血∶荆叶,捣汁,酒和,服二合。(《千金方》)。 
小便尿血∶荆叶汁,酒服二合。(《千金方》)。 
x根x 
【气味】甘、苦,平,无毒。时珍曰∶苦、微辛。 
【主治】水煮服,治心风头风,肢体诸风,解肌发汗(《别录》)。 
【发明】时珍曰∶牡荆苦能降,辛温能散;降则化痰,散则祛风,故风痰之病宜之。其 
解肌发汗之功,世无知者。按∶王氏《奇方》云∶一人病风数年。予以七叶黄荆根皮、五加 
根皮、接骨草等分,煎汤日服,遂愈。盖得此意也。 
荆茎 《别录》有名未用云∶八月、十月采,阴干。 
藏器曰∶即今荆杖也。煮汁堪染。 
【主治】灼烂(《别录》)。洗灼疮及热焱疮,有效 
风牙痛(时珍)。 
【附方】新一。 
青盲内障∶春初取黄荆嫩头(九蒸九曝)半斤,用乌鸡一只,以米饲五日,安净板上, 
饲以大麻子,二、三日,收粪曝干,入瓶内熬黄,和荆头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五 
丸至二十丸,陈米饮下,日二。(《圣济总录》) 
x荆沥x 
【修治】时珍曰∶取法∶用新采荆茎,截尺五长,架于两砖上,中间烧火炙之,两头以 
器承取,热服,或入药中。又法∶截三、四寸长,束入瓶中,仍以一瓶合住固,外以糠火煨 
烧,其汁沥入下瓶中,亦妙。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饮之,去心闷烦热,头风旋晕目眩,心头 欲吐,猝失音,小儿心热惊痫, 
止消渴,除痰唾,令人不睡(藏器)。除风热,开经络,导痰涎,行血气,解热 
【发明】时珍曰∶荆沥气平味甘,化痰去风为妙药。故孙思邈《千金翼》云∶凡患风人 
多热,常宜以竹沥、荆沥、姜汁各五合,和匀热服,以瘥为度。陶弘景亦云∶牡荆汁治心风 
为第一。《延年秘录》云∶热多用竹沥,寒多用荆沥。震亨曰∶二汁同功,并以姜汁助送, 
则不凝滞。但气虚不能食者,用竹沥;气实能食者 
【附方】旧六,新一。 
中风口噤∶荆沥,每服一升。(《范汪方》)。 
头风头痛∶荆沥,日日服之。(《集验方》)。 
喉痹疮肿∶荆沥,细细咽之。或以荆一握,水煎服之。(《千金翼》)。 
目中猝痛∶烧荆木,取黄汁点之。 
心虚惊悸羸瘦者∶荆沥二升。火煎至一升六合,分作 
赤白下痢五、六年者∶荆沥,每日服五合。(《外台秘要》)。 
湿 疮癣∶荆木,烧取汁,日涂之。(《深师方》) 

木部第三十六卷木之三
蔓荆
内容:(《本经》上品) 
【释名】恭曰∶蔓荆苗蔓生,故名。 
【集解】恭曰∶蔓荆生水滨。苗茎蔓延长丈余。春因旧枝而生小叶,五月叶成,似杏 
叶。六月有花,红白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