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013-本草纲目 >

第261部分

013-本草纲目-第261部分

小说: 013-本草纲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痔作痛∶桃根,水煎汁浸洗之,当有虫出。 
小儿湿癣∶桃树青皮为末和醋频敷之。(《子母秘录》)。 
狂狗咬伤∶桃白皮一握,水三升,煎一升服。(《梅师方》)。 
水肿尿短∶桃皮三斤(去内外皮),秫米一斗,女曲一升,以水二斗煮桃皮,取汁一斗, 
以一半渍曲,一半渍秫饭,如常酿成酒。每服一合,日三次,以体中有热为候。小便多是病 
去。忌生冷、一切毒物。(《圣济总录》)。 
妇人经闭,数年不通,面色萎黄,唇口青白,腹内成块,肚上筋起,腿胫或肿,桃根煎 
主之∶用桃树根、牛蒡根、马鞭草根、牛膝、蓬 各一斤锉,以水三斗,煎一斗去滓,更以 
慢火煎如饧状收之。每以热酒调服一匙。(《圣惠》)。 
牙疼颊肿∶桃白皮、柳白皮、槐白皮等分,煎酒热漱。冷则吐之。(《圣惠方》)。 
小儿白秃∶桃皮五两煎汁,入白面沐之,并服。(同上)。 
x桃胶x 
【修治】时珍曰∶桃茂盛时,以刀割树皮,久则胶溢出,采收,以桑灰汤浸过,曝干用。 
如服食,当依本方修炼。 
【气味】苦,平,无毒。 
【主治】炼服,保中不饥,忍风寒(《别录》)。下石淋,破血,治中恶疰忤(苏恭)。主 
恶鬼邪气(孟诜)。和血益气,治下痢,止痛(时珍)。 
【发明】颂曰∶《本草》言桃胶炼服,保中不饥。按∶仙方服胶法∶取胶二十斤,绢袋 
盛,于栎木灰汁一石中,煮三、五沸,取挂高处,候干再煮,如此三度,曝干研筛,蜜和丸 
梧子大,每空腹酒服二十丸。久服身轻不老。 
时珍曰∶按∶《抱朴子》云∶桃胶以桑灰汁渍过服之,除百病,数月断谷,久则晦夜有 
光如月。又《列仙传》云∶高丘公服桃胶得仙。古方以桃胶为仙药,而后人不复用之,岂其 
功亦未必如是之殊耶? 
【附方】旧二,新三。 
虚热作渴∶桃胶如弹丸大,含之佳。(《外台》)。 
石淋作痛∶桃木胶如枣大,夏以冷水三合,冬以汤三合,和服,日三服。当下石,石尽 
即止。(《古今录验》)。 
血淋作痛∶桃胶(炒)、木通、石膏各一钱,水一盏,煎七分,食后服。(《杨氏家藏方》)。 
产后下痢赤白,里急后重, 痛∶用桃胶(焙干)、沉香、蒲黄(炒)各等分,为末。每服 
二钱,食前米饮下。(《妇人良方》)。 
痘 发搐黑陷者∶用桃胶煎汤饮之。或水熬成膏,酒化服之,大效。(《总微论》)。 
x桃符x 
【主治】中恶,精魅邪气,水煮汁服之(孟诜)。 
【发明】时珍曰∶《典术》云∶桃乃西方之木,五木之精,仙木也。 
味辛气恶,故能厌伏邪气,制百鬼。今人门上用桃符以此。《玉烛宝典》云∶户上着桃 
板辟邪,取《山海经》神荼、郁垒居东海蟠桃树下,主领众鬼之义。 
许慎云∶羿死于桃 。 ,仗也。故鬼畏桃,而今人用桃梗作 橛以辟鬼也。《礼记》 
云∶王吊则巫祝以桃 前引,以辟不祥。 者,桃枝作帚也。《博物志》云∶桃根为印,可 
以召鬼。《甄异传》云∶鬼但畏东南枝尔。据此诸说,则本草桃之枝、叶、根、核、桃枭、 
桃橛,皆辟鬼祟产忤,盖有由来矣。钱乙小儿方∶疏取积热及结胸,用巴豆、 、汞之药, 
以桃符煎汤下,亦是厌之之义也。 
x桃橛x(《拾遗》) 
时珍曰∶橛音掘,即 也。人多钉于地上,以镇家宅,三载者良。 
【主治】卒心腹痛,鬼疰,破血,辟邪恶气胀满,煮汁服之,与桃符同功(藏器)。 
【附方】新一。 
风虫牙痛∶门下桃橛烧取汁,少少纳孔中,以蜡固之。(《圣惠方》)。 
x桃寄生x 见木部。 
x桃蠹虫x 移入虫部。 

果部第二十九卷果之一

内容:(《别录》上品) 
【释名】时珍曰∶栗,《说文》作KT ,从 (音条),象花实下垂之状也。梵书名笃 
迦。 
【集解】《别录》曰∶栗生山阴,九月采。 
弘景曰∶今会稽诸暨栗,形大皮浓,不美;剡及始丰栗,皮薄而甜,乃佳。 
颂曰∶栗处处有之,而兖州、宣州者最胜。木高二、三丈,叶极类栎。四月开花青黄 
色,长条似胡桃花。实有房 ,大者若拳,中子三、五;小者若桃李,中子唯一、二。将熟 
则罅拆子出。栗类亦多。按∶陆玑《诗疏》云∶栗,五方皆有之,周、秦、吴、扬特饶。惟 
濮阳及范阳栗甜美味长,他方者不及也。倭、韩国诸岛上栗大如鸡子,味短不美。桂阳有莘 
栗,丛生,实大如杏仁,皮、子形色与栗无异,但小耳。又有奥栗,皆与栗同,子圆而细, 
惟江湖有之,或云即莘也。莘音榛,《诗》云“树之莘栗”是矣。 
保升曰∶板栗、锥栗二树皆大。茅栗似板栗而细如橡子,其树虽小,叶亦不殊,但春生 
夏花、秋实冬枯为异耳。 
宗 曰∶湖北一种旋栗,顶圆末尖,即榛栗,象榛子形也。栗欲干收,莫如曝之;欲生 
收,莫如润沙藏之,至夏初尚如新也。 
时珍曰∶栗但可种成,不可移栽。按∶《事类合璧》云∶栗木高二、三丈,苞生多刺如 
毛,每枝不下四、五个苞,有青、黄、赤三色。中子或单或双,或三或四。其壳生黄熟紫, 
壳内有膜裹仁,九月霜降乃熟。其苞自裂而子坠者,乃可久藏,苞未裂者易腐也。其花作条, 
大如箸头,长四、五寸,可以点灯。栗之大者为板栗,中心扁子为栗楔。稍小者为山栗。山 
栗之圆而末尖者为锥栗。圆小如橡子者为莘栗。小如指顶者为茅栗,即《尔雅》所谓 栗也, 
一名 栗,可炒食之。刘恂《岭表录》异云∶广中无栗。惟勤州山中有石栗,一年方熟,圆 
如弹子,皮浓而味如胡桃。得非栗乃水果,不宜于炎方耶? 
x实x 
【气味】咸,温,无毒。 
诜曰∶吴栗虽大味短,不如北栗。凡栗日中曝干食,即下气补益;不尔犹有木气,不补 
益也。火煨去汗,亦杀水气。生食则发气,蒸炒熟食则壅气。凡患风水人不宜食,味咸生水 
也。 
恭曰∶栗作粉食,胜于菱、芡;但以饲孩儿,令齿不生。 
宗 曰∶小儿不可多食。生则难化,熟则滞气,膈食生虫,往往致病。 
【主治】益气,浓肠胃,补肾气,令人耐饥(《别录》)。 
生食,治腰脚不遂(思邈)。疗筋骨断碎,肿痛瘀血,生嚼涂之,有效(苏恭)。 
栗楔(音屑) 时珍曰∶一球三颗,其中扁者栗楔也。 
【主治】筋骨风痛(士良)。活血尤效(颂曰∶今衡山合活血丹用之)。每日生食七枚, 
破冷 癖。又生嚼, 恶刺,出箭头,敷瘰 肿毒痛(大明)。 
【发明】思邈曰∶栗,肾之果也。肾病宜食之。 
弘景曰∶相传有人患腰脚弱,往栗树下食数升,便能起行。此是补肾之义,然应生啖。 
若服饵则宜蒸曝之。 
宗 曰∶栗之补肾,为其味咸,又滞其气也。 
时珍曰∶栗于五果属水。水潦之年则栗不熟,类相应也。有人内寒,暴泄如注,令食煨 
栗二、三十枚,顿愈。肾主大便,栗能通肾,于此可验。《经验后方》治肾虚腰脚无力,以 
袋盛生栗悬干,每旦吃十余颗,次吃猪肾粥助之,久必强健。盖风干之栗,胜于日曝,而火 
煨油炒,胜于煮蒸。仍须细嚼,连液吞咽,则有益。若顿食至饱,反致伤脾矣。按∶苏子由 
诗云∶老去自添腰脚病,山翁服栗旧传方。客来为说晨兴晚,三咽徐收白玉浆。此得食栗之 
诀也。王祯《农书》云∶《史记》载∶秦饥,应侯请发五苑枣、栗。则本草栗浓肠胃、补肾 
气、令人耐饥之说,殆非虚语矣。 
【附方】旧三,新五。 
小儿疳疮∶生嚼栗子敷之。(《外台》)。 
苇刺入肉∶方同上。 
马汗入肉成疮者。方同上。(《胜金方》)。 
马咬成疮∶独颗栗子烧研敷之。(《医说》)。 
熊虎爪伤∶嚼栗敷之。(《肘后》)。 
小儿口疮∶大栗煮熟,日日与食之,甚效。(《普济》)。 
衄血不止∶宣州大栗七枚刺破,连皮烧存性,出火毒,入麝香少许研匀。每服二钱,温 
水下。(《圣济总录》)。 
金刃斧伤∶用独壳大栗研傅,或仓卒嚼敷亦可。(《集简方》)。 
栗 (音孚) 恭曰∶栗内薄皮也。 
【气味】甘,平,涩,无毒。 
【主治】捣散,和蜜涂面,令光急去皱纹(苏恭)。 
【附方】新二。 
骨鲠在咽∶栗子内薄皮烧存性,研末,吹入咽中即下。《圣济总录》∶用栗子肉上皮半两 
(为末), 鱼肝一个,乳香二钱半,同捣,丸梧子大。看鲠远近,以线系绵裹一丸,水润 
吞之,提线钓出也。 
x栗壳x(栗之黑壳也) 
【气味】同 。 
【主治】反胃消渴,煮汁饮之(孟诜)。煮汁饮,止泻血(大明)。 
【附方】新一。 
鼻衄不止,累医不效。栗壳烧存性,研末,粥饮服二钱。(《圣惠方》) 
x毛球x(栗外刺包也) 
【主治】煮汁,洗火丹毒肿(苏恭)。 
x花x 
【主治】瘰 (吴瑞)。 
x树皮x 
【主治】煮汁,洗沙虱、溪毒(苏恭)。疗疮毒(苏颂)。治丹毒五色无常。剥皮有刺者, 
煎水洗之(孟诜。出《肘后方》)。 
x根x 
【主治】偏肾气,酒煎服之(汪颖)。 

果部第二十九卷果之一
天师栗
内容:(《纲目》) 
【集解】时珍曰∶按∶宋祁《益州方物记》云∶天师栗,惟西蜀青城山中有之,他处无 
有也。云张天师学道于此所遗,故名。似栗而味美,惟独房若橡为异耳。今武当山所卖娑罗 
子,恐即此物也。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久食,已风挛(时珍。出《益州记》)。 

果部第二十九卷果之一

内容:(《本经》上品) 
【释名】时珍曰∶按陆佃《埤雅》云∶大曰枣,小曰棘。棘,酸枣也。枣性高,故重 ; 
棘性低,故并 。 音次。枣、棘皆有刺针,会意也。 
【集解】《别录》曰∶枣生河东平泽。 
弘景曰∶世传河东猗氏县枣特异。今青州出者形大而核细,多膏甚甜。郁州互市者亦好 
,小不及耳。江东临沂、金城枣形大而虚,少脂,好者亦可用之。南枣大恶,不堪啖。 
颂曰∶近北州郡皆出枣,惟青州之种特佳。晋州、绛州者虽大,而不及青州肉浓也。江 
南出者,坚燥少脂。今园圃种莳者,其种甚多。美者有水菱枣、御枣之类,皆不堪入药,盖 
肌肉轻虚故也。南郡人煮而曝干,皮薄而皱,味更甘于他枣,谓之天蒸枣,亦不入药。按∶ 
郭璞注《尔雅》云∶壶枣大而锐,壶犹瓠也。边,腰枣也,细腰,今谓之辘轳枣。 ,白枣 
也,子白乃熟。洗,大枣,也,出河东猗氏县,大如鸡卵。遵,羊枣也,实小紫黑,俗名羊 
矢枣。 ,酸枣也,木小而实酢。还味, 枣也,其味短。蹶泄,苦枣也,其味苦。晰,无 
实枣也。 
宗 曰∶大枣先青州,次晋州,皆可晒曝入药,益脾胃。余者止可充食用耳。青州人以 
枣去皮核,焙干为枣圈,以为奇果。有御枣,甘美轻脆,后众枣熟而易生虫,今人所谓扑落 
酥者是也。又有牙枣,先众枣熟,亦甘美,微酸而尖长。二枣皆可啖,不堪收曝。 
时珍曰∶枣木赤心有刺。四月生小叶,尖觥光泽。五月开小花,白色微青。南北皆有, 
惟青、晋所出者肥大甘美,入药为良。其类甚繁,《尔雅》所载之外,郭义恭《广志》有狗 
牙、鸡心、牛头、羊矢、猕猴、细腰、赤心、三星、骈白之名,又有木枣、氐枣、桂枣、夕 
枣、灌枣、墟枣、蒸枣、白枣、丹枣、棠枣,及安邑、信都诸枣。谷城紫枣长二寸,羊角枣 
长三寸。密云所出小枣,脆润核细,味亦甘美,皆可充果食,不堪入药。入药须用青州及晋 
地晒干大枣为良。按∶贾思勰《齐民要术》云∶凡枣全赤时,日日撼而收曝,则红皱。若半 
赤收者,肉未充满,干即色黄而皮皱,将赤收者,味亦不佳。《食经》作干枣法∶须治净地, 
铺菰箔之类承枣,日晒夜露,择去胖烂,曝干收之。切而晒干者为枣脯。煮熟榨出者为枣膏, 
亦曰枣瓤。蒸熟者为胶枣,加以糖、蜜拌蒸则更甜;以麻油叶同蒸,则色更润泽。捣胶枣晒 
干者为枣油,其法取红软干枣入釜,以水仅淹平,煮沸漉出,砂盆研细,生布绞取汁,涂盘 
上晒干,其形如油,以手摩刮为末收之。每以一匙,投汤碗中,酸甜味足,即成美浆,用和 
米,最止饥渴、益脾胃也。卢谌《祭法》云∶春祀用枣油。即此。 
x生枣x 
【气味】甘、辛,热,无毒。多食令人寒热。凡羸瘦者不可食。 
思邈曰∶多食令人热渴膨胀,动脏腑,损脾元,助湿热。 
x大枣x 
【释名】干枣(《别录》)、美枣(《别录》)、良枣。 
《别录》曰∶八月采,曝干。 
瑞曰∶此即晒干大枣也。味最良美,故宜入药。今人亦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