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013-本草纲目 >

第238部分

013-本草纲目-第238部分

小说: 013-本草纲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疔肿恶毒∶用门臼灰一撮罗细,以独蒜或新蒜苔染灰擦疮口,候疮自然 
出少汁,再擦,少顷即消散也。虽发背痈肿,亦可擦之。 
五色丹毒无常色,及发足踝者∶捣蒜浓敷,干即易之。(《肘后方》)。 
关格胀满,大小便不通∶独头蒜烧熟去皮,绵裹纳下部,气立通也。 
(《外台秘要》)。 
干湿霍乱转筋∶用大蒜捣涂足心,立愈。(《永类钤方》)。 
水气肿满∶大蒜、田螺、车前子等分。熬膏。摊贴脐中,水从便漩而下,数日即愈。象 
山民人患水肿,一卜者传此,用之有效。(仇远《稗史》)。 
山岚瘴气∶生、熟大蒜各七片,共食之。少顷腹鸣,或吐血,或大便泄,即愈。(《摄 
生众妙方》) 
疟疾寒热《肘后》∶用独头蒜炭上烧之,酒服方寸匕。《简便》∶用桃仁半片,放内关穴 
上,将独蒜捣烂罨之,缚住(男左女右),即止。邻妪用此治人屡效。 
《普济方》∶端午日,取独头蒜煨熟,入矾红等分,捣丸芡子大,每白汤嚼下一丸。 
寒疟冷痢∶端午日,以独头蒜十个,黄丹二钱,捣丸梧子大。每服九丸,长流水下,甚 
妙。(《普济方》)。 
泄泻暴痢∶大蒜捣贴两足心。亦可贴脐中。(《千金方》)。 
下痢禁口及小儿泄痢方∶并同上。 
肠毒下血∶蒜连丸∶用独蒜煨捣,和黄连末为丸,日日米汤服之。(《济生方》)。 
暴下血病∶用葫五、七枚,去皮研膏,入豆豉捣,丸梧子大。每米饮下五、六十丸,无 
不愈者。(寇宗 《本草衍义》)。鼻血不止,服药不应∶用蒜一枚,去皮,研如泥,作钱大 
饼子,浓一豆许。左鼻血出,贴左足心;右鼻血出,贴右足心;两鼻俱出,俱贴之,立瘥。 
(《简要济众方》)。 
血逆心痛∶生蒜捣汁,服二升即愈。(《千金》)。 
鬼疰腹痛,不可忍者∶独头蒜一枚,香墨如枣大,捣和酱汁一合,顿服。(《永类钤方》)。 
心腹冷痛∶法醋浸至二、三年蒜,食至数颗,其效如神。(李时珍《濒 
湖集简方》)。 
夜啼腹痛面青,冷证也∶用大蒜一枚(煨研,日干),乳香五分,捣丸芥子大。每服七 
丸,乳汁下。(危氏《得效方》)。 
寒湿气痛∶端午日收独蒜,同辰粉捣,涂之。(唐瑶《经验方》)。 
鬼毒风气∶独头蒜一枚,和雄黄、杏仁研为丸,空腹饮下三丸。静坐少时,当下毛出即 
安。(孟诜《食疗本草》)。 
狗咽气塞,喘息不通,须臾欲绝∶用独头蒜一枚,削去两头,塞鼻中。 
左患塞右,右患塞左。候口中脓血出,立效。(《圣济》)。 
喉痹肿痛∶大蒜塞耳、鼻中,日二易之。(《肘后方》)。 
鱼骨哽咽∶独头蒜塞鼻中,自出。(《十便良方》)。 
牙齿疼痛∶独头蒜煨乘热切熨痛处,转易之。亦主虫痛。(《外台秘要》)。 
眉毛动摇,目不能交睫,唤之不应,但能饮食∶用蒜三两杵汁,调酒饮,即愈。(夏子 
益《奇疾方》)。 
脑泻鼻渊∶大蒜切片贴足心,取效止。(《摘玄方》)。 
头风苦痛《易简方》∶用大蒜研汁 鼻中。《圣济录》∶用大蒜七个去皮,先烧红地,以 
蒜逐个于地上磨成膏子。却以僵蚕一两,去头足,安蒜上,碗覆一夜,勿令透气。只取蚕研 
末, 入鼻内,口中含水,甚效。 
小儿惊风《总录》∶方同上。 
小儿脐风∶独头蒜切片,安脐上,以艾灸之。口中有蒜气,即止。(黎居士《简易方论》)。 
小儿气淋∶宋宁宗为郡王时病淋,日夜凡三百起。国医罔措。或举孙琳治之。琳用大蒜、 
淡豆豉、蒸饼三物捣丸,令以温水下三十丸。曰∶今日进三服,病当减三之一,明日亦然, 
三日病除。已而果然,赐以千缗。或问其说。琳曰∶小儿何缘有淋?只是水道不利,三物皆 
能通利故也。(爱竹翁《谈薮》)。 
产后中风,角弓反张,不语∶用大蒜三十瓣,以水三升,煮一升,灌之即苏。(张杰《子 
母秘录》)。 
金疮中风,角弓反张∶取蒜一升去心,无灰酒四升煮极烂,并滓服之。 
须臾得汗即瘥。(《外台秘要》)。 
妇人阴肿作痒∶蒜汤洗之,效乃止。(《永类钤方》)。 
阴汗作痒∶大蒜、淡豉。捣丸梧子大,朱砂为衣,每空腹灯心汤下三十丸。 
小便淋沥,或有或无∶用大蒜一个,纸包煨熟,露一夜,空心新水送下。(《朱氏集验 
方》)。 
小儿白秃团团然∶切蒜日日揩之。(《秘录》) 
闭口椒毒,气闭欲绝者∶煮蒜食之。(张仲景方) 
射工溪毒∶独头蒜切三分浓,粘贴灸之,令蒜气射入即瘥。(《梅师方 
》)。 
蜈蝎螫伤∶独头蒜摩之,即止。(《梅师》) 
蛇虺螫伤∶孟诜曰∶即时嚼蒜封之,六、七易。仍以蒜一升去皮,以乳二升煮熟,空心 
顿服。明日又进。外以去皮蒜一升捣细,小便一升煮三、四沸,浸损处。 
《梅师》∶用独头蒜、酸草捣绞敷咬处。 
脚肚转筋∶大蒜擦足心令热,即安。仍以冷水食一瓣。(《摄生方》) 
食蟹中毒∶干蒜煮汁饮之。(《集验方》)。 
蛇瘕面光,发热,如火炙人∶饮蒜汁一碗,吐出如蛇状,即安。(危氏 
方) 

菜部第二十六卷菜之一
五辛菜
内容:(《拾遗》) 
【集解】 
时珍曰∶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 
新之义,谓之五辛盘,杜甫诗所谓∶“春日春盘细生菜”是矣。 
【气味】辛,温,无毒。 
藏器曰∶热病后食,多损目。 
【主治】岁朝食之,助发五脏气。常食,温中去恶气,消食下气(藏器)。 

菜部第二十六卷菜之一
芸苔
内容:(《唐本草》) 
【释名】寒菜(胡居士方)、胡菜(同上)、苔菜(《埤雅》)、苔芥(《沛志》)、油菜(《纲 
目》)。 
时珍曰∶此菜易起苔,须采其苔食,则分枝必多,故名芸苔,而淮人谓之苔芥,即今油 
菜,为其子可榨油也。羌陇氐胡,其地苦寒,冬月多种此菜,能历霜雪,种自胡来,故服虔 
《通俗文》谓之胡菜,而胡洽居士《百病方》谓之寒菜,皆取此义也。或云塞外有地名云台 
戍,始种此菜,故名,亦通。 
【集解】 
恭曰∶《别录》云∶芸苔乃人间所啖菜也。 
宗 曰∶芸苔不甚香,经冬根不死,辟蠹,于诸菜中亦不甚佳。 
时珍曰∶芸苔方药多用,诸家注亦不明,今人不识为何菜?珍访考之,乃今油菜也。九 
月、十月下种,生叶形色微似白菜。冬、春采苔心为茹,三月则老不可食。开小黄花,四瓣, 
如芥花。结荚收子,亦如芥子,灰赤色。炒过榨油黄色,燃灯甚明,食之不及麻油。近人因 
有油利,种者亦广云。 
x茎叶x 
【气味】辛,温,无毒。大明曰∶凉。 
《别录》曰∶春月食之,能发膝痼疾。 
诜曰∶先患腰脚者,不可多食,食之加剧。又损阳气,发疮及口齿病。胡臭人不可食。 
又能生腹中诸虫。道家特忌,以为五荤之一。 
【主治】风游丹肿,乳痈(《唐本草》)。破症瘕结血(《开宝》)。治产后血风及瘀血(《日 
华》)。 
煮食,治腰脚痹。捣叶,敷女人吹奶(藏器)。治瘭疽、豌豆疮,散血消肿。伏蓬砂(时 
珍)。 
【发明】藏器曰∶芸苔破血,故产妇宜食之。 
马志曰∶今俗方言病患得吃芸苔,是宜血病也。 
思邈曰∶贞观七年三月,予在内江县饮多,至夜觉四体骨肉疼痛。至晓头痛,额角有丹 
如弹丸,肿痛。至午通肿,目不能开。经日几毙。予思《本草》芸苔治风游丹肿,遂取叶捣 
敷,随手即消,其验如神也。亦可捣汁服之。 
【附方】新七。 
赤火丹毒∶方见上。 
天火热疮,初起似痱,渐如水泡,似火烧疮,赤色,急速能杀人∶芸苔叶捣汁,调大黄、 
芒硝、生铁衣等分,涂之。(《近效方》)。 
风热肿毒∶芸苔苗叶根、蔓荆根各三两,为末,以鸡子清和贴之,即消。无蔓荆,即以 
商陆根代之,甚效也。(《近效方》)。 
手足瘭疽,此疽喜着手足肩背,累累如赤豆,剥之汁出∶用芸苔叶煮汁服一升,并食干 
熟菜数顿,少与盐、酱。冬月用子研水服。(《千金方》) 
异疽似痈,而小有异,脓如小豆汁,今日去,明日满∶用芸苔捣熟,湿布袋盛,于热灰 
中煨熟,更互熨之,不过三、二度。无叶用干者。(《千金》)。 
豌豆斑疮∶芸苔叶煎汤洗之。(《外台秘要》)。 
血痢腹痛,日夜不止∶以芸苔叶捣汁二合,入蜜一合,温服。(《圣惠方》)。 
肠风下血 
x子x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梦中泄精,与鬼交(思邈)。取油敷头,令发长黑(藏器)。行滞血,破冷气, 
消肿散结,治产难、产后心腹诸疾,赤丹热肿,金疮血痔(时珍)。 
【发明】时珍曰∶芸苔菜子、叶同功。其味辛气温,能温能散。其用长于行血滞,破结 
气。故古方消肿散结,治产后一切心腹气血痛,诸游风丹毒热肿疮痔诸药咸用之。经水行后, 
加入四物汤服之,云能断产。又治小儿惊风,贴其顶囟,则引气上出也。《妇人方》治产难 
歌云∶黄金花结粟米实,细研酒下十五粒。灵丹功效妙如神,难产之时能救急。 
【附方】新十二。 
芸苔散∶治产后恶露不下,血结冲心刺痛。将来才遇冒寒踏冷,其血必往来心腹间,刺 
痛不可忍,谓之血母。并治产后心腹诸疾。产后三日,不可无此。用芸苔子(炒)、当归、 
桂心、赤芍药等分。每酒服二钱,赶下恶物。(杨氏《产乳》)。 
产后血晕∶芸苔子、生地黄等分,为末。每服三钱,姜七片,酒、水各半盏,童便半盏, 
煎七分,温服即苏。(温隐居《海上仙方》) 
补血破气∶追气丸∶治妇人血刺,小腹痛不可忍。亦可常服,补血虚、 
破气块甚效。用芸苔子(微炒)、桂心各一两,高良姜半两,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淡 
醋汤下五丸。(沈存中《灵苑方》)。 
肠风脏毒下血∶芸苔子生用,甘草炙,为末。每服二钱,水煎服之。(《圣惠方》)。 
头风作痛∶芸苔子一分,大黄三分,为末, 鼻。 
风热牙痛∶芸苔子、白芥子、角茴香等分,为末。 鼻,左 右,右 左。(《圣惠》)。 
小儿天钓∶芸苔子、生乌头(去皮、尖)各二钱,为末。每用一钱,水调涂顶上。名涂 
顶散。(《圣济总录》)。 
风疮不愈∶陈菜子油,同穿山甲末熬成膏,涂之即愈。(《摄生众妙方》)。 
热疖肿毒∶芸苔子、狗头骨等分,为末,醋和敷之。(《千金方》)。 
伤损接骨∶芸苔子一两,小黄米(炒)二合,龙骨少许,为末,醋调成膏,摊纸上贴之。 
(《乾坤秘韫》)。 
汤火伤灼∶菜子油调蚯蚓屎,搽之。(杨起《简便单方》)。 
蜈蚣螫伤∶菜子油倾地上,擦地上油掺之即好。勿令四眼人见。(陆氏《积德堂方》) 

菜部第二十六卷菜之一

内容:(《别录》上品) 
【释名】白菜 
时珍曰∶按∶陆佃《埤雅》云∶菘性凌冬晚凋,四时常见,有松之操,故曰菘。 
今俗谓之白菜,其色青白也。 
【集解】弘景曰∶菘有数种,犹是一类,只论其美与不美,菜中最为常食。 
宗 曰∶菘叶如芜菁,绿色差淡,其味微苦,叶嫩稍阔。 
颂曰∶扬州一种菘叶,圆而大,或若 ,啖之无渣,绝胜他土者,疑即牛肚菘也。 
时珍曰∶菘(即今人呼为白菜者)有二种∶一种茎圆浓微青,一种茎扁薄而白。其叶皆 
淡 
青白色。燕、赵、辽阳、扬州所种者,最肥大而浓,一本有重十余斤者。南方之菘畦内过冬, 
北方者多入窖内。燕京圃人又以马粪入窖壅培,不见风日,长出苗叶皆嫩黄色,脆美无滓, 
谓之黄芽菜,豪贵以为嘉品,盖亦仿韭黄之法也。菘子如芸苔子而色灰黑,八月以后种之。 
二月开黄花,如芥花,四瓣。三月结角,亦如芥。其菜作菹食尤良,不宜蒸晒。 
【正误】 
恭曰∶菘有三种∶牛肚菘叶最大浓,味甘;紫菘叶薄细,味少苦;白菘似蔓荆也。菘菜 
不生北土。有人将子北种,初一年即半为芜菁,二年菘种都绝;将芜菁子南种,亦二年都变。 
土地所宜如此。 
颂曰∶菘,今南北皆有之。与蔓荆相类,梗长叶不光者为芜菁,梗短叶阔浓而肥腴者 
为菘。旧说北土无菘,今京洛种菘都类南种,但肥浓差不及尔。 
机曰∶蔓荆、菘菜恐是一种。但在南土,叶高而大者为菘,秋冬有之;在北土,叶短 
而小者为蔓荆,春夏有之。 
时珍曰∶白菘,即白菜也。牛肚菘,即最肥大者。紫菘即芦菔也,开紫花,故曰紫菘 
。苏恭谓白菘似蔓荆者,误矣。根叶俱不同,而白菘根坚小,不可食。又言南北变种者,盖 
指蔓荆、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