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013-本草纲目 >

第152部分

013-本草纲目-第152部分

小说: 013-本草纲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灰酒三升内,每任意饮之。(《外台秘要》方) 
老人中风,口目 动,烦闷不安。牛蒡根(切)一升(去皮晒干,杵为面),白米四合 
(淘净)。和作 ,豉汁中煮,加葱、椒五味,空心食之。恒服极效。(《寿亲养老书》) 
老人风湿久痹,筋挛骨痛。服此壮肾,润皮毛,益气力∶牛蒡根一升(切),生地黄一 
升(切),大豆二升(炒),以绢袋盛,浸一斗酒中,五六日,任性空心温服二、三盏,日二 
服。(《集验方》) 
头面忽肿,热毒风气内攻,或连手足赤肿,触着痛者∶牛蒡子根(一名蝙蝠刺),洗净 
研烂,酒煎成膏,绢摊贴肿处。仍以热酒服一、二匙,肿消痛减。(《斗 
不 
可禁者,摩膏主之∶取牛蒡茎叶,捣取浓汁二升,无灰酒一升,盐花一匙头, 火煎稠成膏, 
以摩痛处,风毒自散。摩时须极力令热,乃效。冬月用根。(《箧中方》) 
头风白屑∶牛蒡叶捣汁,熬稠涂之。至明,皂荚水洗去。(《圣惠方》) 
喉中热肿∶鼠粘根一升,水五升,煎一升,分三服。(《延年方》) 
小儿咽肿∶牛蒡根捣汁,细咽之。(《普济方》) 
热毒牙痛,热毒风攻头面,齿龈肿痛不可忍∶牛蒡根一斤(捣汁),入盐花一钱。银器 
中熬成膏。每用涂齿龈上,重者不过三度,瘥。(《圣惠方》) 
项下瘿疾∶鼠粘子根一升。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三服。或为末,蜜丸常服之。(《救 
急方》) 
小便不通,脐腹急痛∶牛蒡叶汁、生地黄汁二合,和匀,入蜜二合。每服一合,入水半 
盏,煎三五沸,调滑石末一钱服。(《圣济总录》) 
疖子肿毒∶鼠粘子叶贴之。(《千金方》) 
石 出脓,坚实寒热∶鼠粘子叶为末,和鸡子白封之。(《外台秘要》) 
诸疮肿毒∶牛蒡根三茎(洗)。煮烂捣汁,入米煮粥,食一碗,甚良。(《普济方》) 
积年恶疮,反花疮、漏疮不瘥者。牛蒡根捣,和腊月猪脂,日日封之。(《千金方》) 
月水不通,结成症块,腹肋胀大,欲死∶牛蒡根二斤(锉)。蒸三遍,以生绢袋盛之, 
以酒二斗浸五日,每食前温服一盏。(《普济方》) 

草部第十五卷草之四

内容:(《本经》中品) 
【释名】胡 (《本经》)、常思(弘景)、苍耳(《尔雅》)、卷耳(《诗经》)、爵耳(《诗 
疏》)、猪耳(《纲目》)、耳 (《诗疏》)、地葵(《本经》)、 (音施)、羊负来(弘 
景)、道人头(《图经》)、进贤菜(《记事珠》)、喝起草(《纲目》)、野茄(《纲目》)、缣 
丝草。 
颂曰∶诗人谓之卷耳,《尔雅》谓之苍耳,《广雅》谓之 耳,皆以实得名也。陆玑《诗 
疏》云∶其实正如妇人耳 ,今或谓之耳 草。郑康成谓是白胡荽,幽州人呼为爵耳。《博 
物志》云∶洛中有人驱羊入蜀,胡 子多刺,粘缀羊毛,遂至中土,故名羊负来。俗呼 
人头。 
弘景曰∶伧人皆食之,谓之常思菜。以叶覆麦作黄衣者,方用甚稀。 
时珍曰∶其叶形如 麻,又如茄,故有 耳及野茄诸名。其味滑如葵,故名地葵,与地 
肤同名。诗人思夫赋卷耳之章,故名常思菜。张揖《广 
【集解】《别录》曰∶ 耳生安陆川谷及六安田野,实熟时采。 
氏《诗疏》云∶其叶青白似胡荽,白华细茎,蔓生,可煮为茹,滑而少味。四月中生 
子,正如妇人耳 。郭璞云∶形如鼠耳,丛生如盘。今之所有皆类此,但不作蔓生。 
时珍曰∶按∶周定王《救荒本草》云∶苍耳叶青白,类粘糊菜叶。秋间结实,比桑椹短 
小而多刺。嫩苗炸熟,水浸淘拌食,可救饥。其子炒去皮,研为面,可作烧饼食,亦可熬油 
点灯。 
x实x 
【修治】大明曰∶入药炒熟,捣去刺用,或酒拌蒸过用。 
【气味】甘,温,有小毒。《别录》曰∶苦。权曰∶甘,无毒。 
米泔,害人。 
【主治】风头寒痛,风湿周痹,四肢拘挛痛,恶肉死肌,膝痛。久服益气,耳目聪明, 
强志轻身(《本经》)。治肝热,明目(甄权)。治一切风气, 
(大明)。炒香浸酒服,去风补 
【附方】旧三,新四。 
酒服三十丸,日二服。生者捣汁服亦可。(《朱氏集验方》) 
葶苈(末)等分。每服二钱,水下,日二服。(《千金方》) 
两 
(炒)。为末,以水一升半,煎取七合,去滓呷之。(《食医心镜》) 
水一斗,煮取五升,热含之。冷即吐去,吐后 
(孙真人《千金翼》) 
钱。(《证治要诀》) 
嗜酒不已∶毡中苍耳子七枚,烧灰投酒中饮之,即不嗜。(陈藏器《 
【修治】 曰∶凡采得去心,取黄精,以竹刀细切拌之, 
干用。 
【气味】苦、辛,微寒,有小毒。 
【主治】溪毒(《别录》)。中风伤寒头痛(孟 
膝风毒。夏月采曝为末,水服一、二匕,冬月酒服。或为丸,每服二、三十丸,日三服。满 
百日,病出如 疥,或痒,汁出,或斑驳甲错皮起,皮落则肌如凝脂。令人省睡 
,除诸 
出涎,去目黄好睡。烧灰和腊猪脂,封疔肿出根;煮酒服,主狂犬咬毒(藏器)。 
【发明】时珍曰∶苍耳叶久服去风热有效,最忌猪肉及风邪,犯之则遍身发出赤丹也。 
按《苏沈良方》云∶ 耳根、苗、叶、实,皆洗濯阴干 
二灶炼之。灰汁耗,即旋取傍釜中热灰汤益之。一日夜不绝火,乃旋得霜,干瓷瓶收之。每 
日早晚酒服二钱,补暖去风驻颜,尤治皮肤风,令人肤革清净。每澡沐入少许尤佳。宜州 
文学昌从KT ,服此十余年,至七、八十,红润轻健,皆此药力 
也。《斗门方》云∶妇人血风攻脑,头旋闷绝,忽死倒地,不知人事者。用喝起草嫩心阴 
干为末,以酒服一大钱,其功甚效。此物善通顶门连脑,盖即苍耳也。 
【附方】旧十二,新十七。 
疮杖疮,牙疼喉痹∶五月五日采苍耳根叶数担,洗净晒萎细锉,以大锅五口,入水煮烂, 
以筛滤去粗滓,布绢再滤。复入净锅,武火煎滚,文火煎稠,搅成膏,以新罐贮封。每以敷 
贴,即愈。牙疼即敷牙上,喉痹敷舌上或噙化,二、三次即效。每日用酒服一匙,极有效。 
(《集简方》) 
五日午时附地刈取 耳叶,洗暴燥,捣下筛,每服方寸匕,酒或浆水下,日二、夜三。若觉 
吐逆,则以蜜丸服,准计方寸匕数也。风轻者,日二服。若身体作粟或麻豆出,此为风毒出 
也。可以针刺溃去黄汁,乃止。七月七、九月九,亦可采用。(《千金方》) 
一切风气∶苍耳嫩叶一石(切),和麦 五升作块,于蒿艾中 二十日成曲。取米一斗, 
炊作饭,看冷暖,入曲三升酿之,封二七日 
得令密,密则溢出。忌马肉、猪肉。(孟诜《食疗本草》) 
每服一钱,酒调下,日三服。若吐,则以蜜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十日全好矣。(《杨氏 
经验方》) 
血风脑晕∶方见发明下。 
毒攻手足,肿痛欲断∶苍耳捣汁渍之,并以滓敷之,立效。春,用心;冬,用子。(《千 
金翼》)卒中水毒,初觉头目微痛,恶寒,骨节强急,日醒暮剧,手足逆冷,三日则虫蚀下 
部;六、七日脓溃,食至五脏,杀人也。捣常思草,绞汁服一、二升,并以绵染,导其下部。 
(《肘后方》)毒蛇溪毒,沙虱、射工等所伤,口噤眼黑,手足强直,毒攻腹内成块,逡巡不 
救∶苍耳嫩苗一握。取汁,和酒温灌之,以滓浓敷伤处。(《胜金方》) 
疫病不染∶五月五日午时多采苍耳嫩叶,阴干收之。临时为末,冷水服二钱,或水煎举 
家皆服,能辟邪恶。(《千金方》) 
风瘙瘾疹,身痒不止∶用苍耳茎、叶、子等分,为末。每服二钱,豆淋酒调下。(《圣 
惠方》) 
面上黑斑∶苍耳叶焙为末,食后米饮调服一钱,一月愈。(《摘玄方》) 
赤白汗斑∶苍耳嫩叶尖,和青盐擂烂,五、六月间擦之,五、七次效。(《摘玄方》) 
大风疠疾∶《袖珍方》∶用嫩苍耳、荷叶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温酒下,日二服。《干 
坤生意》∶用苍耳叶为末,以大枫子油和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以茶汤下,日二服。 
又方∶五月五日或六月六日,五更带露采苍耳草,捣取汁,熬作锭子。取半斤鳢鱼一尾,剖 
开不去肚肠,入药一锭,线缝,以酒二碗,慢火煮熟令吃,不过三五个鱼即愈也。忌盐一百 
日。 
卒得恶疮∶苍耳、桃皮作屑,纳疮中。(《百一方》) 
反花恶疮,有肉如饭粒,破之血出,随生反出∶用苍耳叶捣汁,服三合,并涂之,日二 
上。(《圣济总录》) 
日三服,拔根甚验。《养生方》∶用苍耳根、苗烧灰,和醋淀涂之,干再上。不十次,即拔根 
出。 
齿风动痛∶苍耳一握,以浆水煮,入盐含漱。(《外台秘要》) 
缠喉风病∶苍耳根一把,老姜一块。研汁,入酒服。(《圣济总录》) 
赤目生疮作痛∶道人头末二两,乳香一钱,每用一钱,烧烟搐鼻。(《圣济总录》) 
鼻衄不止∶苍耳茎叶捣汁一小盏服。(《圣惠方》) 
五痔下血∶五月五日采苍耳茎、叶为末。水服方寸匕,甚效。(《千金翼》) 
赤白下痢∶苍耳草(不拘多少)洗净,用水煮烂去滓,入蜜用武火熬成膏。每服一、二 
匙, 
产后诸痢∶苍耳叶捣绞汁,温服半中盏,日三、四服。(《圣惠方》) 
误吞铜钱∶苍耳头一把,以水一升,浸水中十余度,饮水愈。(《肘后方》) 
花蜘蛛毒咬人,与毒蛇无异∶用野缣丝(即道人头)。捣汁一盏服,仍以渣敷之。(《摘 
玄方 
x花x 
【主治】白癞顽痒(时珍)。 

草部第十五卷草之四
天名精
内容:(《本经》上品) 
【校正】时珍曰∶据苏、沈二说,并入《唐本》鹤虱,《开宝》地菘,《别录》有名未用 
松。 
【释名】天蔓荆(《别录》)、天门精(《别录》)、 
与地同、玉门精(《别录》)、麦句姜(《本经》)、蟾蜍兰(《别录》)、蛤蟆蓝(《本经》)、蚵 
草(《纲目》)、豕首(《本经》)、彘颅(《别录》)、活鹿草(《异苑》)、刘 草( 音,胡革反)、 
皱面草(《纲目》)、母猪芥(《纲目》),实名鹤虱,根名杜牛膝。 
恭曰∶天名精,即活鹿草也。《别录》一名天蔓荆,南人名为地菘,叶与蔓荆、菘菜相 
类,故有此名。其味甘辛,故有姜称。状如蓝,而蛤蟆好居其下,故名蛤蟆蓝。香气似兰, 
故又名蟾蜍兰。 
时珍曰∶天名精乃天蔓荆之讹也。其气如豕彘,故有豕首、彘颅之名。昔人谓之活鹿草, 
俗人因其气臊,讹为狐狸臊者,是也。《尔雅》云∶ ,豕首也。郭璞注云∶江东呼为 
首,可以炒蚕蛹食。藏器曰∶郭璞注《尔雅》蘧麦,云即麦句姜者,非也。陶公注钓樟条云∶ 
有一草似野狼牙,气辛臭,名为地菘,人呼为刘 草,主金疮。按《异苑》云∶宋元嘉中,青 
州刘 射一獐,剖五脏以此草塞之,蹶然而起。 怪而拔草,便倒,如此三度。 因密录此 
草种之, 
定非二物。 
【正误】弘景曰∶天名精即今之 ,亦名 首。夏月杵汁服之,除热病。味至苦而云 
甘,或非是也。 
恭曰∶ 首苦而臭,名精辛而香,全不相类也。 
禹锡曰∶苏恭云∶天名精南人名地菘。陈藏器《本草解纷》,亦言天名精为地菘。《开宝 
本草》不当重出地菘条,例宜刊削。 
时珍曰∶按沈括《笔谈》云∶世人既不识天名精,又妄认地菘为火 ,本草又出鹤虱 
一条,都成纷乱。不知地菘即天名精,其叶似菘,又似蔓荆,故有二名,鹤虱即其实也。又 
《别录》有名未用 松,即此地菘,亦系误出,今并正之,合而为一。 
【集解】《别录》曰∶天名精生平原川泽,五月采。 
荆,又名天芜菁。叶似山南菘菜,夏秋抽条,颇似薄荷,花紫白色,味辛而香。 
志曰∶地菘所在皆有,生人家及路旁阴处,高二、三寸,叶似菘叶而小。又曰∶鹤虱, 
出波斯者为胜。今上党亦有,力势薄于波斯者。 
恭曰∶鹤虱生西戎,子似蓬蒿子而细,合茎叶用之。 
颂曰∶天名精,江湖间皆有之,状如韩保升所说。又曰∶鹤虱,江、淮、衡、湘皆有之 
。春生苗,叶皱似紫苏,大而尖长,不光。茎高二尺许。七月生黄白花,似菊。八月结实, 
子极尖细,干即黄黑色。南人呼其叶为火 。按火 即 ,虽花实相类,而别是一物,不 
可杂用。 
时珍曰∶天名精嫩苗绿色,似皱叶菘芥,微有狐气。淘净炸之,亦可食。长则起茎,开 
小黄花,如小野菊花。结实如茼蒿,子亦相似,最黏人衣,狐气尤甚。炒熟则香,故诸家皆 
云辛而香,亦巴人食负 ,南人食山柰之意尔。 
其根白色,如短牛膝。此物最贱,而《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