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文魁-第3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且不提是勋在吴会的骚扰战打得是顺风顺水,如火如荼,再说曹操顿兵江陵城下,难求渡江破城之策,主簿杨修就建议,说丞相咱不如暂且退兵吧,此番南征已得襄阳,亦不为无功而返也。
程昱提出反对意见,说咱们若在此时退兵,恐襄阳恐亦不可久守。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江夏还在刘表手里,正好隔断咱们荆州和淮南两大战区的联系,刚刚获得的南郡北部之地,东有江夏,西有益州,三面受围,突出于前,态势实在是太不利啦。要想退兵也成,除非先拿下江夏郡治西陵,然后才可沿长江北岸布防,以阻遏孙、刘两家的反攻。
贾诩点头赞同:“仲德所云,乃兵法之正要也。不如伪做全师在此,以牵制周瑜、黄祖水师,却潜出一军,再取江夏。若周瑜不往救之,则西陵可得也,若其往救,则谋攻江陵。即不胜,亦可疲之。”
你江东和江夏的水师把着长江天险,确实我们不容易得渡,就连背靠长江的江陵都很难拿下来,但问题西陵还孤悬在江北啊,有种你上岸来跟咱们打打陆战看?不管怎么说,曹军的兵数也相当于南军的四倍,只要调动得法,诱敌登岸,必能取得辉煌胜利。
那么,该怎么去打西陵呢?是曹操亲自领兵前往,还是派一大将前去?南军又将会如何应对?这都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得清的。所以这会就延续了下去,众人各抒己见,一套相对完美的作战计划逐渐成型。
可是正在这个当口,突然有军士来报,说从江边逮到一人,自称前来归降,求见丞相。
曹操闻报,也不让诸将吏退下,直接叫押了此人前来。见面一瞧,头戴箬笠,身披蓑衣,乃渔夫打扮,但相貌清癯,目光带彩,显非寻常百姓也。尤其特异的是,此人不过三十多岁年纪,偏偏双眉雪白……
此人见面拜倒,自报姓名:“末乃宜城处士马良是也。”
《荀子》有云:“古之所谓处士者,德盛者也。”不过到了这个年月,词性已然变了,只要隐居而不仕者,皆可号为“处士”,至于德行如何,那是另外一个问题——不过士人而隐者,又有几个不自命为德高之士呢?
曹操军临南郡也不是一天两天啦,而且如今宜城也早已落入了他的掌握之中。所以对于这些地方上的知名之士。大多有所耳闻。当即就问:“得无‘白眉最良’之马季长耶?”
马良忙道:“名虽良而实不敢称良。”说着话,就从蓑衣里掏出一个蜡丸来,双手呈上。杨修过来接了,正要传递,曹操以目示意,杨德祖赶紧把蜡丸捏碎,取出内中一方细绢来,展开了。然后再交给曹操。
曹操接过来一瞧,呦,这竟然是蒯越的求降书!
他把书信从头到尾读了一遍,越读内心越是疑惑,读完了随手传给荀攸,然后重新转过头来望向马良——“马先生请起,看坐。”等到马良坐安稳了,曹操才问,说信中有很多情状语焉不详,你能先给我分说明白吗?
马良微微而笑:“蒯公遣良来。正为此也。”要光送信,随便派个小卒就可以了嘛。为策安全,或者派名力士,干嘛要派我这手无缚鸡之力的“处士”来呀?那就是有些话信里写不明白,必须要由我当面向丞相您陈述、解释的。
随即马季常便条理清晰地将南军形势合盘托出——周瑜是如何设计,拉拢刘琦、刘磐,如何夺取兵权、拘押蔡瑁,如何挟持刘表、放弃襄阳,桩桩件件,全都分说得一清二楚。
曹操不禁大吃一惊:“不想皆周公瑾之谋也!”我从前真是忽视了这个小年轻啊,顺便瞥一眼贾诩,那意思:文和,你情报工作不过关啊。
贾诩暗中苦笑,心说咱们一门心思都在对付荆州刘表,孙权突然派周瑜来插一杠,那也就最近几个月的事情,我怎么可能把相关周瑜的情报全都打听得那么清楚呢?而且就算真的深刻了解了周瑜的能量,在此之前,我即便向您禀报,您能信吗?哪怕郭奉孝复生,恐怕也不会做得比我更好吧……
可是不管再如何腹诽,他还必须得站出来致歉:“料敌不明,为诩失察,请丞相责罚。”曹操淡淡一笑:“周瑜诡谋,非外人所能知也,文和何过之有?”曹操这人疑心病很重,就怕别人对他不忠诚,所以你若犯了过失以后肯老实承认,他便不为己甚,甚至还会站在你的立场上帮你开脱——人孰无过啊——倘若砌词狡辩,那你在曹操心目中的印象分便会瞬间滑落啦。
对此,精明如贾文和,哪有瞧不透的?所以赶紧认错道歉,他就知道曹操不会真的责怪自己。
随即曹操再次把目光投向马良,问他:“蒯异度欲降,乃为嫉恨周瑜否?”
马良先点一点头,然后又摇头:“蒯公心向朝廷,不敢抗拒王师,此前亦曾多次进言刘牧,请遣质子,以免生灵涂炭,惜乎为刘磐等所阻……然蒯公安有嫉恨周瑜之理耶?实周瑜所为,欲为孙权并吞荆州也……”
马良说了,我本来在宜城隐居,是蒯越向刘表建议,请我出山,前往江东去游说孙权,说以“唇亡齿寒”之理,求孙权发兵相助——蒯越虽然不欲抗拒王师,终究他是刘表的臣属,深受大恩,刘表一心想打,他也只好为之细心谋划。可是不想周瑜率军到了南郡,不肯诚心合作,联兵拒敌,反倒厚买人心,还利用刘表的子嗣之争,把刘琦、刘磐给拉下了水……
自从拘押蔡瑁、张允以后,周瑜就把这二人的兵马基本上给吞并啦,刘琦、刘磐挂着一个虚名,实际掌控不了军队,黄祖则彻底上了周瑜的贼船。如今江陵城中,就是周瑜一人独大,刘表已遭软禁,荆州将佐多被架空——黄祖还在江夏,倒是仍掌兵权——如此下去,即便击退了王师,甚至收复襄阳,那这荆州也是孙家的啦,说不定还出一个新的周家,却肯定不会再落回刘表父子手中。
所以蒯越才写下求降的书信,派马良悄悄潜出江陵城,来至曹营——孙、刘两家本有怨仇,这回不得已才勉强联手,倘若荆州归从朝廷,刘表以宗室的身份必不会受到严惩,而倘若荆州落到了孙权、周瑜手中,到时候过河拆桥、上屋抽梯,刘氏恐无孑遗矣!
——“荆州士人皆慕王化,愿同降丞相,以灭吴寇!”(小说《汉魏文魁》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未完待续。。)
ps: 昨天的文章中有一个小bug,多谢“家养兔狲”朋友指出——前文已有提及,是勋应该是不清楚钟离绪和钟离牧之间关系的,故此不当惋惜钟离绪既死,钟离牧是否还会存在的问题。好在只是一句心理活动,对情节大势不会产生什么影响,那就在此道个歉,先不修改了吧。
第二十八章、真书伪书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dd”并加关注,给《汉魏文魁》更多支持!
马良赍了蒯越的求降书来见曹操,还说:“荆州士人皆慕王化,愿同降丞相,以灭吴寇!”曹操听了,不禁暗喜,微微点头。
荆州主降派的绝对数量要大过主战派,这点曹操是知道的,昔日是勋出使襄阳,回来也跟曹操禀报过相关内情。本来他率军南下的时候,甚至还存有一丝幻想:或许不必真的动兵,刘表就会心生怯意,并且在主降派们的劝说下,主动卸甲来降呢。
理由很简单,其一在刘表身上,此人不过一介儒士,又届暮年,本非宁死不肯屈居人下的枭雄,再加上即便归降,以其旧日声望亦足可位列公卿也,性命终究无虞,所以主动认输的可能性很大;其二则荆州与江东不同,蔡瑁、黄祖等领兵大将亦多有降意。
想到这儿,曹操突然眉头一皱,啊呦,我这儿可还拘着好几个江东谋士哪,差点儿把他们给忘了……江东最大的问题,就是文臣皆欲降也,但手头无兵无卒,不似周瑜、程普等武将,可以更大程度影响到孙权的决策。按照曹操原本的想法,是要寻机大胜一场,摧破南军,然后再把张昭、张纮他们放回去,或能一举说动孙权俯首——所以才一直拘着那几位。可是如今看起来,局势并没有自己最初预想的那么轻松。何不趁着周瑜被牵绊在荆州的机会,把那几人放回江东去呢?或可说动孙权,召唤周瑜回师。周瑜若是走了。荆州人还有继续抵御自己的勇气吗?
曹孟德的思路瞬间飘远,然后又匆忙绕将回来,于是询问马良:“蒯异度欲降,将如何做耶?”其实不仅仅蒯越,你们这些不愿继续兵戈争锋的荆州士人,下一步打算怎么办?你们原本的计划不过是劝说刘表遣质认输而已,可如今刘表已被周瑜等人幽禁。就算劝服了也终究无用,那你们是想高举双手,排成队到我这儿来吗?还是能够打开江陵的城门……
马良微微摇头。略带惋惜地说道:“江陵恐难取也……”我们倒是也想直接打开城门,迎接丞相您入城的,只可惜如今兵权都控制在周瑜手中,此人防备严密。我好不容易才混出城来。蒯公等并无兵马在手,没法向您献城啊。然而——“江陵难取,而西陵易得,丞相可遣军东进,蒯公等可买通黄祖部下,给以接应。若得西陵,沿江筑垒,则不惧南军北进。丞相乃可全力谋攻江陵也。”
江陵城内的将领,全都换上了周瑜信得过的人。我们没法往里掺砂子,可是江夏的西陵不同,黄祖虽然暂时党同周瑜,他部下可还全都是荆州人,我们施加影响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您不妨先去攻打西陵,乃可断周瑜之一臂也。
曹操说行啊,我可以派军先去攻西陵,问题到时候再如何联络呢?马良答道:“蒯公已遣韩德高、刘始宗往江夏去也,密为布置,且待丞相大军一到,自当往见。”
韩德高即韩嵩,刘始宗是刘先,亦皆刘表心腹谋臣,执掌机要。有趣的是,这两位都曾经奉命出使过许都,韩嵩跟曹操交谈甚欢,回去后就在刘表面前大说朝廷好话,差点儿让刘表给宰了;刘先则在朝堂上当面顶撞过曹操,驳斥荆州欲反的传言,拼了命地为刘表洗地,曹操倒是也不责怪他,反倒称赞说:“此纯臣也。”
在原本的历史上,这二位后来都跟着蒯越降了曹,韩嵩当即受拜大鸿胪,刘先则在魏朝一直做到尚书令的高官。
所以马良说了,韩嵩、刘先,在荆州威望很高,智谋也深,蒯公秘密地把这二位派去西陵了,只待朝廷大军一到,便可从中取事——您请放心吧。
正事儿就此基本道毕,曹操好言抚慰一番马良,完了问他可肯留下来出仕呢?马良说:“良奉蒯公之命前来,当往复之,若即留存,恐为周瑜侦知,反害蒯公也。且待荆州底定,愿为朝廷效力。”趁着天色将黑,立刻就要返回。
曹操亲自把马良送出大营,然后再回来继续开会。杨修表示怀疑:“马季常匆匆而遁,道可相应,却又不约日期,得无诈乎?”曹操先不回答他的问题,却微微转头,望向荀攸:“此果蒯异度亲笔否?”
荀攸双手一摊,说我跟蒯越来往,那也是很多年前的事儿了,对他的笔迹虽有印象,却也记不甚深,况且——“安知江南无董公仁耶?”说不定还有谁跟董昭似的,擅长模仿别人的笔迹哪,我又不是鉴定专家,我可瞧不出来。
曹操轻捋颔下长须,这才回复杨修:“马良不肯久留,恐为周瑜侦知,此亦有理。所约者非当面也,远在江夏,吾兵未动,何以定期?德祖过虑也。”嘴里虽然这么说,但语气分明还有些犹豫。
程昱进言道:“吾观马季常应对丞相,其色不挠,似为真心也。则此事七实三诈耳……”起码有七分象是真的——“今吾正欲谋取西陵,乃可用之。然彼真伪不明,变化必多,非智谋之士不能临机而断者也。”咱们不正商量着要去打西陵吗?倘若马良所言是实,正好趁机夺取江夏;就怕其实是诈降的诡谋,那智商不够的将领领兵前去,可容易上当受骗啊。
曹操点头,当即表态:“吾当自往。”
于是商量定了,江陵城下仍然虚张曹操的大旗,同时让曹仁改扮成曹操的相貌,隔天去各营巡视一圈,用来麻痹城内守军。曹操本人则于三日后亲率四万人马,虚打曹仁的旗帜。分道而进,去取西陵。
话说曹操曾经和是勋谈论过史事,说到长平之战。是勋就问曹操啦:“吾有一事不明,主公教我。”曹操说但问无妨。是勋乃道:“马服子在长平,不知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