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汉魏文魁 >

第3部分

汉魏文魁-第3部分

小说: 汉魏文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奇怪的是,自己才回答了他的问题,这孩子就跟被人施了定身法咒似的,顿那儿一动不动了,光是潸然垂泪。真够有趣的,为啥听到中平年号就那么大反应啊?他跟中平这俩字儿有仇吗?少年人本就好奇心旺盛,当下正想反问一句,小家伙你为啥要哭,突然间,只听一声暴喝:“拿下了!”

    阿飞正在那儿自伤自怨,恨不能当场一头撞死呢——总比一辈子吃野菜然后不定哪天就在战乱中横死要强——突然就被人扳住了胳膊,直往地上就按。他年纪小,力气也小,当场就跪下了,略一偏头,就见隔壁老王也被人按倒在地,按他的两人,穿着打扮跟门口的老兵差不太多。

    他还没反应过来,就听先前询问的那位少年喝道:“汝等何人,为何拿下这两人?”

    只听喝嚷“拿下了”的那人回答说:“这位公子有所不知,才传来的消息,东夷大举入寇,攻破了浑弥县,正要往这边来。这两个昨晚进的城,看似不似汉人,料想定是夷人的探子。”

    “我不是东夷,我是汉人啊!”隔壁老王嘶叫起来。

    阿飞没有叫,他脑袋里正在急速旋转,反复盘算——“东汉,东夷……东汉还有什么东夷,又不是商周……”

    突然间,《三国志·魏书》最后一卷的标题在他脑海中浮现出来——“乌丸鲜卑东夷传”……我靠,老子不会穿成了个棒子吧!

    汉魏之际的东夷,是指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这儿有扶余、濊貊、高句丽、三韩等等外族居住,其中三韩就是后来棒子国民的直系先祖,而濊貊、高句丽等等可以算是棒子跟中国东北民族共有的旁系先祖。

    当然,此时此刻不是想这些事儿的时候,恐怕再多想个十分之一秒,脑袋就立码搬家了。于是阿飞也赶紧喊起来:“我们不是东夷的探子,我们是县里张老爷的佃户啊,找张老爷一问便知。”

    “哪位张老爷?大名为何?”问话的是那位少年公子。

    “是县尊的族兄弟,叫张、张……”阿飞真希望隔壁老王跟他说过的那些话都是真的,而不是捕风捉影,更不是随口吹牛。

    “正好,”那少年对按着阿飞和老王的土兵说道,“某也正要去拜会县尊,且押着他们一起往县衙去吧。”

    这个什么邯县规模很小,也就一条大街,所以没几步路就到了县衙。那少年先掏出张名刺递进去,时候不大,就见一名官员衫偏冠斜地奔出门来,一把拉住少年的胳膊:“时公子,你怎么还在敝县啊?快走,快走!”

    少年挣脱了官员的手,后退半步,深深一揖:“县尊因何如此狼狈?可是为了东夷入寇之事么?”

    那官员想必就是县长了,只见他满脸的惊慌失措,结结巴巴地回答道:“是啊是啊,消息才刚传来,派、派去郡中求救的快马也才离去……只怕缓不济急,不待郡兵大合,敝县已成齑粉矣!”

    “县尊不必担忧,我家在县中的货栈,还有二十名丁壮,愿助县尊守城,”那少年——时公子——安慰县长说,“但不知高县尉何在?县中尚有多少兵马?”

    “高、高县尉……”县长狠狠地一咬牙,“才有寇来的传报,他便骑了快马,说要亲自往郡中去求救,这混蛋……县中土兵不足百数,可是听说攻破浑弥的夷寇漫山遍野,足有十余万众啊!”

    时公子一撇嘴:“只怕尽搜夷中,男女全都上阵,也没有十万之众,此必虚报无疑。既然县尉不在,请县尊将城守之任委于时某,时某定为县尊守住此城。”

    “你、你……”县长用怀疑的目光望着时公子。

    “夷寇专为抢掠,未必便会深入,而即便深入我境,恐怕郡兵来救,也不敢专心攻城,只须挫其锐气,自然退去,”时公子说着话,“当”的一声,将腰间长剑拔出鞘来,“某虽未冠,七岁便始习武,等闲三五个夷兵还近不了身。县尊若是不允时某守城,那便随时某弃城而去吧,只恐难免见敌先逃之罪……”

    “这、这个,某定然是不敢逃的……”

    “不守不逃,难道县尊已存着殉国之念了么?”

    “殉、殉、殉、殉、殉国!”刹那间,县长一张脸白得跟戏台上的曹操似的。

    大概为了安县长的心神,时公子突然收起长剑,改言其它——“适才兵士于城中获此二人,他们声称乃是令弟的佃户,不知令弟何在,可能出来一认?”

第四章、孤屯义士

    阿飞初来贵时代,对风俗人情了解得非常有限,可是话又说回来,这具躯体原本的主人,那个真正十三岁、从来没离开过山沟的夷人少年,只怕知道的比穿越者还少。所以他一时惊慌,喊出了“张老爷”的名字,事后想来,这句话差点儿就把自己送上了绝路。

    先不提隔壁老王所说是不是真的,他们是不是真是县长族兄弟的佃户,就说这位张老爷乃一县的显贵,怎么会亲自跑穷山沟里来见自家的佃户呢?而就算他认识自家的佃户,又有什么义务帮他们作证呢?只要不耐烦地说一句:“不认识。”土兵们当场就能把这两个“东夷探子”砍下头来,以儆效尤。

    好在还不必要张老爷出马,先有个县里的衙差帮忙做了证:“他们确实是城西穷坳里的佃农,小人识得。”

    原来自家住的地方叫做“穷坳”,真是名实相符,穷得不能再穷了。阿飞在土兵的按压下,勉强抬起头来望了那衙差一眼,果然原本的记忆中还存着点儿模糊的印象。

    他们家虽然是佃户,是不用直接向朝廷交租的,地租全都交给地产的主人——张老爷——而至于张老爷给不给国家上税,那就没人知道了,但他们家还总得要出口赋,也就是人头税。所以县里的衙差来过穷坳一两回——口赋一年一征,不过估计地方太穷,连半个铜子儿都榨不出来,所以连衙差都懒得白跑。

    所以对这位衙差还有点儿印象,是因为他老人家在白跑一趟以后,一时脑袋发昏,竟然瞧上了隔壁老王家的那条老狗。可是一棒子打过去,没打到狗,倒被阿飞一声令下,猎狗扑上来叼住了他一条大腿。好在隔壁老王的那条狗终究是太老啦,估计比老王年轻不了几岁,大牙都快掉光了,所以没能真的伤到衙差,就这样,最终老王还是交出存着的两张兔子皮来赔罪了事。

    所以这位衙差今天在没人逼迫,没人催促的情况下竟然站出来作证,不禁使得阿飞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世上终究还是有好人的啊……换了是我,竟敢放狗咬我,这时候就要一口咬定这俩货确实是东夷的探子无疑!”

    可是紧接着就听那衙差又说:“这个年岁大的确实是汉人,年岁小的却是夷人,为了保险起见,还是砍了干净吧。”

    我靠,这人真是夸不得,公报私仇也来得太狠了吧!阿飞赶紧大叫起来:“我家已七代在县中务农,只知自己是大汉的臣民,不知道什么夷人!请县尊明察秋毫,放了小人吧。小人年纪虽小,也愿助守县城,杀散夷寇!”

    “你这孩子,”时公子略略躬下身来,望着阿飞的面孔,“你是不是跟谁读过书啊?”

    在那种资讯极不发达的年代,要编瞎话其实特别容易。阿飞知道自己的谈吐有点儿不象真正的乡下穷小子——穷小子会在意什么年号问题吗?会口出“大汉臣民”这种词儿吗?——可他已经发现了时公子对自己颇感好奇,要是不这么说,就无法进一步勾动时公子的好奇心,那就很可能转眼间人头落地。

    瞎话早在来县衙的路上就编好了,他匆匆回答道:“小人十岁时入林中拾柴,遇到位老者将要冻毙,便救了他一命。当晚便梦见那老者将几部书来与我读,醒来便识得些字,懂得些谈吐。”

    时公子露出些讥讽的笑容:“某却不信。”

    你不信就对了!阿飞知道压根儿没影的事儿很难编得圆,尤其是身边还有一个看着自己长大的隔壁老王,要是说什么有士人经过一时心血来潮教自己识字的普通桥段,万一老王脑袋里有屎(就这家伙一贯的表现来看,那是肯定有屎的),竟然开口质疑,那麻烦可就大了去啦。干脆还是编一个没人能做旁证,也没人肯信的传奇故事出来,时公子肯定不信,不信就要深入盘问,可是夷寇临近,他又势必没有时间来盘问,那么,自己的脑袋也就暂时可以保住了。

    果不出其所料,时公子没有继续质问下去,只是转头催促县长,要对方把城中兵马大权委托给自己。县长毫无办法,既不敢逃,又不愿死,只得提笔写了几个字,应允他了。

    时公子随即便叫土兵放了阿飞和隔壁老王,让他们跟着自己,出了县衙就一路疾行,很快来到一栋大屋前面,招呼一声,屋中便冲出来二十多条壮汉——估计便是时公子所说的,他们家留在县中货栈的丁壮了。他命令这些丁壮去唤起城内百姓,把县城东、西、南三面城门都用木石堵死,办完后便分守三门,然后转身又奔县衙而来。

    这时候,按照他刚才的吩咐,县内土兵已经在衙前集结完毕,就见七成年岁在五十上下,三成还没有阿飞大,一个个塌胸瘪肚,瘦骨如柴,腿股战栗。时公子见了,不住地摇头,请县尊打开仓库,把县内武器都收拢起来,统共不过十来支戈矛、两把刀、一具盾、三张弓,两壶箭,还大多锈迹斑斑。最后县尊把自己腰佩的长剑也解下来送给时公子了。

    时公子没有办法,只好先把这些破烂武器分派下去。阿飞在旁边瞧着,就见这位公子原本的神情是踌躇满志啊,仿佛有自己的指挥,一个照面就能杀得夷寇大败亏输,从而扬名天下似的,但很快这种表情就彻底消失不见了,换上的只有无奈、沮丧、彷徨,最后又变成了满满的悲壮。

    正在观察,突然时公子偏过头来望向他:“我见你先时曾抱着张鹿皮,哪里去了?”阿飞苦笑道:“不知哪个兵给夺了去。”开玩笑,刚才被土兵按倒在地,随即就感觉三四只手在自己衣襟里掏摸,虽然他们没能掏到一文钱,但手捧的鹿皮还有可能幸免吗?

    “那鹿可是你猎的?会什么兵器?”时公子随即问道。

    “小人会使弓箭。”

    “很好,”时公子抄起一张弓,又抽出七支箭来递给了阿飞。

    时公子领着土兵和阿飞等人直奔县城北门而去,路上询问阿飞的姓名,阿飞报上名字,说是没有姓——至于是爹妈忘记了本家的姓氏,还是他们民族根本还没发展出姓儿来,那就只有天晓得了。

    阿飞也想办法套时公子的话,好不容易才打听出来,原来自己所在的这个地方,果然是朝鲜半岛。这是东汉朝最东面的一个郡——乐浪郡,郡内夷汉杂处,有十多个县,郡治名叫朝鲜,估计就是后世的平壤市。此时的太守跟本地县长一样,也姓张,时公子的父亲曾应其所聘做过督邮从事,才刚辞任不久,但在整个郡内都甚有威望。

    很快便到了北城门,时公子分派土兵上城防守,而把阿飞和隔壁老王留在身边。阿飞虽然完全不懂打仗,但没见过猪跑还没吃过猪肉吗?就他从古籍上得来的那些浅薄知识来对照,似乎时公子挺通兵法的,分派得井井有条。

    天还没黑,果然夷寇就杀到了。听时公子所说,这些夷寇不是扶余、濊貊,而是高句丽——至于阿飞本人究竟属于哪个民族,他自己估计是永远也搞不清楚啦。高句丽和其它那些夷族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一是有组织,有政权,二是正式受汉朝册封为王,如今的高句丽王名叫伯固。

    阿飞记得曾在书上看到过,高句丽从桓帝朝开始,就不断地侵扰东北各郡,直到公孙氏雄踞辽东,才暂且臣服,但是随后又帮着曹魏打公孙,最后又叛曹魏,被毌丘俭杀得大败——当然啦,那时候应该已经不是伯固为王了,是他的儿子还是孙子在位,阿飞就完全不记得了。

    来的高句丽兵果然并不算多,所谓“十余万众”完全是扯蛋,统了归齐也不过就几千人,比城内守兵才多出几十倍而已……而且个个顶盔贯甲,将近半数都是骑兵,马槊倒是普遍偏短,也就三米多点儿,不到丈八之数……

    阿飞在城上远远望见,只觉得自己两条腿有点儿发软,想要倚靠着墙垛换个姿势吧,谁想到先是左脚,接着右脚,竟然开始颤抖,而且跟多米诺骨牌似的产生了连锁效应,先是脚抖,接着小腿抖,然后大腿抖,然后腰抖……等到连牙齿都开始抖的时候,旁边的时公子终于发现了。

    “害怕了?”时公子朝他淡然一笑。

    阿飞已经说不出话来了,只好点点头——也说不定只是下巴在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