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汉魏文魁 >

第224部分

汉魏文魁-第224部分

小说: 汉魏文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倒是跟他在原本历史上的死法差相仿佛。只可惜没有“问厨下。尚有麦屑三十斛……欲得蜜浆。又无蜜”的可笑轶闻了。

    话说曹豹、魏延击败袁术,自缴获中得到一匣,打开来一瞧,晶莹闪烁一方玉印,上刻“受命于天,既寿且康”八个大字。二人大喜过望,赶紧捧着匣子就直奔了许都,去献给刘协。

    传国玉玺这档事儿。是勋当然是知道的,但他因为无法确定,所以此前提都没敢提。据说这方传国玉玺,乃秦始皇破和氏璧而作,使李斯书刻篆文,后亦传之于汉。董卓焚烧雒阳宫殿,迫迁长安的时候,玉玺遗失,后为孙坚于一口废井中得到。从这时候开始,这方传奇的印章在历史上的身影就开始模糊啦。究竟怎样的传承,甚至是不是还存在于世。那真是谁都说不清楚。

    一般的说法,孙坚死后,玉玺落到孙策手中,后来孙策以之为质,向袁术借兵,得以经营江南。袁术既败,这玉玺自然回归了汉室,继而禅让给魏室,代代相传。

    然而这么大的事儿,作为第一手正史资料的《三国志》正文中却偏偏没写,既没写孙策把玉玺给了袁术,也没写玉玺一直留在孙家人手里——要是真留着,估计晋灭东吴的时候,孙晧总得给献上,从而在史书上记下一笔吧。而且裴松之说玺上印文是“受命于天,既寿且康”;《吴书》(非《三国志?吴书》,而是更原始的资料)中却写“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汉书》中则写作“昊天之命,皇帝寿昌”。由此可见这些史学家全都没见识过印文,都是根据传言来下笔的。

    因为汉代有所谓“皇帝六玺”,即“皇帝之玺”、“皇帝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之玺”、“天子行玺”、“天子信玺”六方,根据不同的诏书,加盖不同的印章,而所谓传国玉玺只是摆在宗庙里供奉着,实际上是不用的。所以这东西是真是假,最初的印文是啥,那还真说不准啊。

    是勋听到消息以后,可以确定了,传国玉玺一度为孙坚所得,后献袁术,这一记载是准确的。然而考虑到印文为篆书,魏延、曹豹在文字学方面全是二把刀,麾下也没听说有啥强人,故而“受命于天,既寿且康”这八个字认得对不对,那也很保不齐……

    总而言之,曹豹在离开谯县以后,又南下讨了趟袁术,接着赶紧的把玉玺送去许都,就此耽搁了西救宛城的行程。一直等到十二月下旬,他才终于满面春风地赶了过来。是勋、张绣出城相迎,曹豹很多年不见女婿了,扯着是勋就有无数的话要说啊。但是是勋连连致歉,说我时间实在太紧啦,也就能跟您欢聚一晚,明天一早就要动身往长沙去——再晚就怕不敢趟啦!

    即便有曹豹相援,他也信不大过宛城可守、刘备可御——终究刘备这时候手底下关、张、赵是全的,外加还新入伙一个徐庶。你瞧原本的历史上,哪怕刘备在最低谷的时期,除非曹操、吕布亲自前来,此外他还怕过谁啊?

    于是第二日便启程东行,避过文聘驻军的平氏县,先趋豫州朗陵,再自朗陵南下——江夏北部的平春、鄳县倒是旧游,他当年在此地遭遇过李通李文达。想到时光流水,数年忽忽而过,如今的身份、地位跟前日大不相同,不禁内心感慨万千。

    江夏太守黄祖驻军郡治西陵,是勋事先遣人去通传了——他连部曲带门客、伕役五、六百人,不跟黄祖打招呼就大摇大摆地穿郡过县,那是很不现实的。好在刘表虽然暗通袁绍,但表面上跟曹家,尤其跟朝廷还没有撕破脸,加上黄射预先写信去通知了父亲,故而不虞黄祖阻路。

    演义上说,黄祖本为刘表军小校,因射杀孙策而得到简拔,刘表倚为腹心,付之西线重任。事实上倚为腹心是不错的,但黄祖的出身却不低,本家为安陆黄氏,亦荆州数得上号的世家。刘表得以控制北部荆州,靠的就是蔡、黄、蒯等地方大族,对于那些大族,他是不敢不倚为腹心的——黄祖本人对刘表的忠诚度,却多少要打个折扣。

    倘若黄祖真的对刘表忠心耿耿,毫无二意,也不会允许儿子跑朝廷去出仕了。然后话又说回来,既然黄射在许都为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曹操掳了一个人质走,除非刘表打出了造反的旗号,逼着黄祖一定要跟从,否则,那家伙是不怎么敢对朝廷奓毛的。

    黄祖亲自出城相迎,顺便探问儿子的情况。是勋心说,倘若黄射不在许都,则将来你父子二人都会死于孙家之手,如今么,我也算是帮你家留下个根儿啦,你该好好谢我才是——只可惜这话无法宣之于口。

    黄祖请是勋进西陵城,还说腊日将至,元旦也不远了,正好在城内过年。是勋婉言谢绝,说朝命在身,就不多叨扰啦,赶紧南下为好。最终黄祖遣部将苏飞护送是勋前往江边,并为之准备舟船。

    是勋拐着弯儿探问苏飞相关甘宁的消息,只可惜对方一问三不知——估计这年月甘兴霸还在巴郡劫掠哪,要么刚投奔刘表,还在襄阳附近,就没到江夏来。

    在苏飞的安排下,是勋一行人乘坐三艘大船,逆流而上,首先来到沙羡。江上行船,比陆地行走要舒适得多,只是正当寒冬,江上风起,寒意侵人,加之是勋麾下多为北人,才头一天就晕的晕,吐得吐——是勋前一世是乘过江船的,虽说那时候的船比如今要稳当得多,终究有点儿经验,在舱中忍着寒意打开窗户,通通风,也就顺利挺了过去。他不禁就想啊,后来曹操带着从玄武池里练出来的兵就敢往大江上跑,这真是不知死活了,即便没有赤壁的一把火,你也未必就能打赢啊。

    沙羡以下是州陵,二县的长江以西,日后都是平地,如今却是大片沼泽、泥塘,即古之云梦也,是勋凭栏而眺,不禁大生怀古之幽思。这幽思当他离开州陵,进入洞庭湖以后,那便更为强烈,忍不住独立舷畔,低声默诵道: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这是南宋词人张孝祥一首著名的《念奴娇》。是勋前一世最喜欢南宋爱国词人的作品,从辛弃疾以下,陈亮、张孝祥、刘过、刘克庄等等,那都是读过全集的。其中张孝祥此词,虽不涉国家大事,纯为抒发个人情感,但其中空灵澄澈之意令人心醉,屡受挫折而不稍改其志的节操,更使后人仰望、感怀。他在前一世并没有来过洞庭湖,颇以为憾,不想穿越到了此世,倒能于旅程中一览湖上美景,此词自然吟哦而出。

    正在沉醉,忽听身后有人问道:“尝闻主公之诗为当世之豪,惜资自随以来,未逢新作。今见主公于湖上披襟而立,若有所思,岂能无诗耶?愿聆佳构。”

    是勋心说孙彦龙你啥时候到我背后来的?怎么连脚步声儿都没有啊……幸亏我压低了声音,你没听到我咏词。当下回转身去,笑谓孙资道:“国事倥偬,即有诗兴,安有心情为构?且待此行顺遂,返回洞庭时,再为美景而赋诗吧。”(未完待续。。)

    ps:  一会儿出门有事儿,所以今天提前更了。

第十九章、卿之无学

    是勋一行自长江而入洞庭,自洞庭而入湘水,迤逦而上,年后抵达长沙郡治临湘。张羡亲率文武,到渡口上来迎天使。是勋即于江岸宣诏,加张羡镇湘将军号,封昭陵侯——昭陵县即在长沙境内,这是暗示张羡,将准其族永镇长沙也。

    他仔细观察那位张太守,只见此人年过五旬,身材魁梧,面皮赤红,气宇轩昂,果然不愧为一方之枭雄。张羡向他介绍身旁文武,大多是勋连名字都没有听过说,就中只有一人,为郡内功曹掾,姓桓名阶字伯序,这位是个人物,亦日后曹魏之名臣也。根据史书记载,当官渡对峙之际,刘表曾一度行文各郡,有北上呼应袁绍之意,是桓阶劝说张羡,公然拒之,并且顺便掀起了反旗。

    桓阶当时说:“曹公虽弱,仗义而起,救朝廷之危,奉王命而讨有罪,孰敢不服?今若举四郡保三江以待其来,而为之内应,不亦可乎!”就因为出过这么个主意,所以后来曹操得了荆州,征辟他做丞相掾主簿,就此屡立功勋,一直做到尚书令、侍中,成为魏朝的宰相。

    是勋心说,这位是心向曹氏的,要想说动张羡,先必须跟这位打好关系——当下跟桓阶见了礼,略略转头,瞟一眼身旁的孙资。孙资明白主公的意思,是要他去跟桓阶交涉——是勋的地位太高,桓阶跟他差了十万八千里,不方便亲自垂顾——因而微微颔首。

    除此以外,还有一名将领袁龙,名字似有印象。却绞尽脑汁也想不起来了(《三国志》上提过一笔。此人后为关羽部将。吕蒙白衣渡江后被迫降伏,旋即反叛,终为吕岱所杀)。张羡的儿子张怿是勋自然也曾闻名,可是此人就相貌而论,完全不肖乃父,生得白面细目,彻底的文人相。是勋心说,果然你后来守不住老子的基业……

    张羡将是勋迎入临湘城中。设宴款待。酒席宴间,大庭广众之下,是勋当然不好直接问张羡,你已经答应了的,究竟啥时候举兵背反刘表,呼应曹操啊?只能聊一些途中所见所闻,基本上没啥营养。他本来打算等酒宴撤了,晚上临睡前再去找张羡密谈,却不料张怿突然举起杯来向他敬酒,并且问:

    “侍中远来。不知曾见刘荆州否?”

    是勋心说你这会儿提起刘表来做啥了?瞟一眼张羡,就见那老头儿似有意似无意地垂下头去。完全瞧不清脸上是啥表情。好吧,先不管你是什么用意,我且老实回答便是,于是也举起杯来,微笑着说:“勋奉命而来,于路匆匆,即自江夏溯江而上,未及往会刘牧也。”

    张怿轻轻摇头:“惜哉。刘荆州负天下之望,有‘八俊’之誉,坐镇襄阳,四方辐辏,才士景从,江淮间文气乃尽在幕府。怿闻侍中亦以文见长者,若往访之,刘荆州必倒履以迎也。”

    是勋心说我早两年已经去襄阳见过刘表啦,难道他“倒屡以迎”了么?他上手就找票经学家来想给我来个下马威倒是真的。

    只听张怿又说:“昔荆州纷扰,苏代、贝羽并作祸乱,刘牧单骑而来,不数月即平定之,是有大功于朝廷也。今朝廷反欲使我等割裂八郡,背反刘牧,怿乃深以为憾,侍中奉此乱命而来,亦使怿切切不齿侍中之德也!”

    这话就说得太狠啦,几乎就等于指着是勋的鼻子骂:“朝廷下乱命,你奉乱命来,你丫良心大大的坏啦!”当下是一座皆惊。是勋没想到这才刚见面呢,就遭了人骂,还没来得及做什么反应,旁边桓阶赶紧站起身来:“公子体弱,不善饮,致有失态,侍中宥之。”

    张怿这话说得确实无礼,就连老子张羡都听不下去了,当下一甩袖子:“犬子无状,谢过侍中后,速速退下!”

    张怿梗着脖子,瞧也不瞧自家老子,反而抗声道:“是侍中此来,若不为宣乱命,则儿自当负荆以谢;若宣乱命,则儿何罪?所言既实,何言无状?!”

    张羡就觉得一阵脑仁儿疼,心说我这儿子真是彻底没救了……

    张羡那也是一时人杰,尤其在荆州南部威望极高。他从灵帝末年就出仕了,初任零陵太守,后迁桂阳太守。刘表初赴荆州的时候,长沙太守苏代不肯听命,于是刘表联合了零陵、桂阳、武陵三郡,兴师讨伐,战后即命张羡接替苏代之位。但正所谓“前门拒狼,后门进虎”,张羡自到长沙,很快便清洗了苏代的余部,把地方政权牢牢地把握在了手中。

    张羡每到一个地方,都把根儿牢牢地扎将下来,如今的零陵太守刘度和桂阳太守赵范,昔年就都曾做过他的属吏,三郡从此结成一个整体,共同进退,在荆州八郡中形成了一个半独立的小王国,刘表拿他们也没招。张羡甚至还打算把黑手往武陵郡伸,要不是武陵郡守刘睿比较油滑,不肯明确表态入伙儿,整个南部荆州就要让他一口气全都给吞啦。

    中原大战方殷,消息传来,张羡就跟幕僚们商议,说刘表若想北上争霸,必然要调咱们南方四郡的兵马,咱们要不要暂且依从他呢?长沙这可是个好地方,在我之前,曾经出过个孙文台,领着南军一路杀上去,一直杀到雒阳,名震天下——我有没有同样的机会呢?

    功曹桓阶赶紧站出来,劝张羡不要理睬刘表——那家伙一直瞧不大起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