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一等家奴 >

第3部分

一等家奴-第3部分

小说: 一等家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藏的清洁工作还没做完,吃完饭正准备出门的时候陈平看见母亲从小玉手里把他还含在嘴里念念不舍的鸡骨头夺了回去,随后便放进嘴里嘎崩嘎崩嚼碎了吞进了肚子里。

    小玉委屈得眼泪都出来了,可怜巴巴的样子好像是说鸡骨头他也能吃下去的。

    母亲又是招牌式的动作在小玉头上一阵乱揉表示安慰:“哭啥哭,下次娘再给你弄一只回来就是了…”

    “真的?”

    小孩子果然很好骗,立马就破涕为笑了起来。

    母亲回头给父亲抛了一个媚眼,不知道是胜利的炫耀还在是里面有什么更深一层的含义,随后抓了一挑大水桶横在肩上便朝杨府深处去了。

    陈平一路向后山的藏而去,没有人注意到,这个近乎和陈定山一样老实憨厚的陈平尽然第一次没有继续去完成他清洁藏的工作,而是直接绕过了藏,从后面的小门出了杨府。

    陈平不担心会有人来检查他的工作到底完成得怎么样,反正藏他天天都在打扫,少了今天一次也不会被人察觉到什么。

    只有原来的那个陈平才会傻乎乎的三年如一日从不间断的干着这样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情,陈平甚至觉得,藏三五日打扫一次或许更有利于书的保存。

    至于主家的人会不会像上午一样过来刁难,陈平就更不担心了,杨家这么多奴仆下人,即便是大小姐和大少爷有欺负下人的习惯,排着队过来,起码也得等到明年才会再排到自己。

    从后门出来是落河县城的昌平巷,由于不是主街的原因,这里显得不是太热闹,大多是一些经营竹篓、簸箕、笤帚、桌椅板凳之类的木制商品铺子。

    当然,间或也有一两家茶肆和粮油铺子,不过规模都不算太大,像电视上看见那种卖冰糖葫芦和沿街串巷叫卖麦芽糖的小商贩一般都不会到昌平巷里来转悠。

    陈平走得不快,偶尔在街上看见一个卖价还价的客人也会停下来听好久。

    一路走下来,陈平大致也知道了小木凳大约五十个铜板一张,大米三个铜板一斤,笤帚十五个铜板一把,一个铜板也就差不多是穿越之前的一块钱差不多个的市值。

    想要摆脱奴仆的命运,那么当务之急便是要想着怎么赚钱,赚到足够的钱才能有底气去和主家的人谈一家人解除奴仆身份的问题。

    陈平不是一个善于经商之人,若不是因为大学毕业的时候找工作找来找去全是卖农药的职位,他也不会一狠心继续将农学又读了个研究生。

    将昌平巷走到底,林林总总的商品不及穿越之前那么让人眼花缭乱,做工也算不得太精细,可陈平脑子里却没有想到一个能够快速赚钱的办法。

    昌平巷和主街链接的转角处是一家叫做流云斋的书社,主要经营的是文房四宝,书籍和一些画作之类的,当然,也有一些名人的杂文论著。

    此刻正有好几个书生正在里面和老板大声的询问着:“老板,玉阶文集新进的货什么时候能到?小生先预定一本。”

    “李公子,只能和你说一声对不起了,小老儿在州府那边的万家商行新预定的三百册玉阶文集早已经卖完了,全都收了定金,只要货一到,别人便会来取,玉阶文集是没有了,不过这里还有益伯文集和立恒文集,他们二位可都是今年的金榜前三,所写的科举心得论著,想来效果都相差不大…”

    “金榜前三?得了吧!人家刘玉阶年纪轻轻,今年才不过弱冠之年便过关斩将,夺下了金榜魁首,你也不看看那杨益伯和冉立恒今年都多大了,看他们的心得论著,你是想我等也熬到七老八十才能高中?”

    “就是啊,宁掌柜,咱们来买刘玉阶的书,说白了就是讨个好彩头,你这是存心诅咒我等啊,到底安的什么心…”

    “老小儿岂敢,岂敢啊,各位小相公,科考之路向来困难重重,寒窗苦读方是正途,咱们武朝立国三百年才出一个刘玉阶,殊不知学问一道本不可一蹴而就,可别走了歪路才是…。”

    “……”

    这流云斋掌柜本是一片好心,奈何一群读书人已经将不到二十岁就中了状元的刘玉阶这等妖怪当成了典范,一个个口笔如刀,反而说得宁掌柜左右不是人,连连告罪不休。

    陈平看得好笑,这其实和买彩票有人中了五百万之后别人都争先恐后的去买是一个道理,你要是不让人买,反而成了恶人。

    书斋的生意不错,估计是和朝廷刚刚才举行完的殿试有很大的关系,热乎劲正浓,有钱没钱的,都想过来凑个热闹。

    书?对啊,书!

    陈平脑子里灵光炸现,杨家的藏里可有一千三百多册书啊,落河县这样的县城,还有哪个书铺的书有杨家的藏里齐全?

    心中有了计较,陈平顿时眉开眼笑,迎着一个满是失望从书社里走出来的书生鬼鬼祟祟的说道:“这位相公,货真价实的《玉阶文集》手抄本,要不要?”

    陈平投入其中,已经完全把自己想象成了穿越之前那些流窜在火车站里问人要不要买手机的人一般猥琐的样子,不管别人要不要,他立马撕开衣服,变戏法一样的变出几百台各种山寨手机出来。

    面前的书生一副清高的样子,目光落在陈平稚嫩又猥琐的表情上,嘴角微微上扬,脸上写满了不信:“你有?”

    陈平忙着点头:“给小的天大的胆子也不敢骗秀才老爷啊?明天这个点小的把东西拿过来,您看看不就知道了吗?”

    书生略微思索了一下,觉得陈平说得不无道理,要是没有,也就是多跑一趟而已,他并没有什么损失。

    “好,一言为定。”

    随即,书生转身便走,可是走了几步,又折了回来,很是认真的问道:“多少钱?是用的什么纸张?浸不浸墨?如果有错字和漏字怎么算?”

    陈平顿了顿,也没想到卖个手抄书中间也有这么多的讲究,收刮了脑子里所有的信息也不知道手抄书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行价。

    他心里想着五百文是怎么也不能少的,玉阶文集他可是知道的,可不薄,想要一天抄完,不累成狗是肯定办不到的,于是他很笃定的向书生伸出了一只手掌。

    不料那书生看了一眼便立即摇头不止:“太贵了,太贵了,你一个手抄本而已,就要五两银子,人家正规书行刊印的书籍从刻版、印刷、纸张,再运到咱们落河,也才十二两,你一个手抄本,就是用最好的宣纸,成本价也不过三两银子而已…”

    “什么?三两…”

    陈平吓得手掌一抖,还好没把五百文的价格喊出声来,不然这开始的第一单生意就能将他赔到姥姥家去。

    “那…那就四两,不能再少了,保证没有一个错笔字…”

    陈平有些心虚的将五个手指头变成了四个,眼神灼灼的看着面前的书生。

    出生略微思忖,只是点了点头表示同意,也就迈步离开了。

    谈妥了第一桩生意,陈平兴奋不已。

    可是兴奋过后陈平又想到一个让他不得不郁闷的事情,要抄书,可是没纸怎么抄?从刚才和那书生的谈话来看,看来纸在这个朝代好像价格应该不低。

    别说三两银子的本金,他现在可是连一个铜板都没有。

    陈平心里一阵黯然,正想着想着怎么样才能快速的赚到三两银子的时候,忽而他的眼前闪过一个熟悉的身影。

    爹?

    他怎么也跑出来了?

    陈平立刻抬脚跟了上去。

    陈定山在杨家干的是车夫兼苦力的行当,贩粮是杨家众多生意中的一种,因此,陈定山会经常赶着粮车和粮队走南闯北,回到杨家,他一般都是干的喂养牲口和帮着下乡收购粮食事情,杨家的粮铺是在主街上的,一般情况下陈定山是不会到昌平巷这边来。

    陈平跟着走进来到一个幽暗的巷道,应该是昌平巷那个粮油铺子的后门。

    刚刚靠近,便听见前面的人说道:“一百斤,三文钱一斤,一百五十文,你拿好了…”

    “嘿嘿…好…多谢了,再会…”

    简单的到极点的交谈,转眼便已经看见陈定山那张笑得很憨傻的脸走从巷子深处走了出来。

    陈平心里大急,玛德,明明应该是三百文,那厮尽然坑了一半,这不是典型的欺负老实人吗。

    陈平大步冲了上去:“爹,三文钱一斤,一百斤,应该是三百文…”

第五章 都有规则(中)

    陈定山伸出粗壮的大手一把将要冲上去理论的陈平拎了起来,脸上那抹浓浓的傻笑一点没有变化:“没错,没错,哪里出了…”

    说着,他还回头对巷子深处伸出半个头来的那个伙计点头示意:“没事儿,是我家老大…”

    陈平还在愤愤不平,三百文钱啊,就这么眼睁睁的被人坑了一半儿,心里已经开始怀疑老爹不仅是老实憨厚这么简单,恐怕是智商也有一定的缺陷。

    本着循循善诱的思路,陈平觉得给老爹普及一下最简单的算术很有必要:“爹,一斤大米三文钱,那么十个三文钱应该是多少?”

    陈定山大步向杨府的方向走着,应声回答道:“三十文…”

    陈平大喜,觉得老爹应该还是有药可救的,立刻趁势又问:“那么一百个三文钱呢?又该是多少?”

    “嘿嘿…三百文…”

    “对啊,三百文,可是刚才那个伙计只给了你一百五十文,咱们是不是应该管他把剩下的钱要回来?”

    不料说到这里,陈定山的傻病又开始犯了:“没错,就是一百五十文,错不了,错不了,这都多少年的老朋友了,木生是不会骗我的…”

    这…感情还骗了很多年了?

    可当真朽不可雕,逻辑呢?逻辑在哪里?

    陈平已经快要抓狂了,他实在想不出来这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错题在老爹脑子里完美成立了这么多年的梗到底在哪里!

    父子二人一直争论不休,其实,都只是陈平一直在说话而已,老爹从头到尾除了傻笑压根儿就没搭理陈平几句。

    直到跟着老爹从昌平巷一直回到了杨府里,陈平也没能弄明白老爹是怎么在脑子里将三百文和一百斤大米的关系画上等号的。

    陈平借口藏还没打扫完为由,目送老爹朝着杨府里喂养牲口的区域走去的时候才跑到藏里拿了一本玉阶文集藏到怀里又折到了昌平巷那个叫做流云斋的书社前面。

    流云斋依旧是一副生意很好的样子,总有数不清的白褂书生摇着折扇进进出出。

    掌柜忙着迎来送往,倒也没怎么在意一直坐在对面的街边陈平。

    这种热闹的场面一直到下午申时左右才渐渐冷清了下来。

    将最后一个书生送出门口的时候有着一撮小胡须的宁掌柜笑呵呵的朝陈平走了过来:“小娃子,看你在这里等了大半天了,可有什么要买的东西?”

    这掌柜大约有四十岁的样子,穿着一件很长的厚实灰色棉衣,身材匀称,见谁都笑呵呵的样子,特别让人有一种亲近之感。

    陈平知道,商人的心机都是藏在肚子里的,若是看见他给你笑脸就想白白的从他手里拿走东西,那绝对是大错特错。

    陈平很是从容的拍了拍屁股上的灰尘站起来,脸上带着一种和他这个年龄极不相称的沉稳和自信:“宁掌柜,小的想和你谈笔买卖…”

    “哦?谈买卖?”

    一丝惊讶的目光从宁掌柜眼中一闪而过,继而饶有深意的在陈平明显的下人装束上打量半晌才悠悠的说道:“不知小哥儿有什么发财的路子?”

    称呼从刚才的小娃子变成了小哥儿,不过语气之间带着几分逗孩子玩儿的意味,分明是写满了不信。

    陈平不置可否,要怪也只能怪他现在的年龄和身份确实没有让人信服的资本,若是异地处之,恐怕他不会和这样的孩子多说一句话。

    陈平倒也不急,先是不急不缓的从怀里掏出来一本崭新的玉阶文集,直到宁掌柜看清楚了书面上的字之后才慢慢的说道:“小的想和宁掌柜合作一下售卖手抄本的买卖,不知宁掌柜意下如何?”

    “哦?手抄本?”

    宁掌柜的眼睛一亮,这刘玉阶不到二十岁的年纪便中了状元,如今简直成了几乎整个武朝学子的楷模,他的科举心得论著火爆程度宁掌柜自己是深有体会。

    不过在听明白了陈平所谓的买卖是贩卖手抄本之后,宁掌柜明显兴致不是太高。

    本来没必要和一个孩子解释什么,不过想到陈平一个**岁的孩子能想到贩卖手抄本这一层面上的东西,心里也就高看了一眼,当即说道:“手抄本这东西,主要的成本还是在纸张的用度上面,不侵墨的宣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