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1933-第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刺刀早已被鲜血染红,带着狰狞的小鬼子挨个给倒下的或拖在地上的马家骑兵补刀——俘虏什么的鬼子是从来是用不到的,尤其是伤员俘虏还会浪费鬼子本来就不多的药物和医护资源。
战斗结束,板垣征四郎让各队清点了一下,阵亡的百余人,受伤的三百多大多数是骨折或刀伤,这些伤员中三分之一要残疾。虽然没飞机助阵,但板垣征四郎判断这支部队比杨虎城部的战斗力要强得多。但是,伤害了这么多皇军,还是要给他们一些教训的。
马家军野战失利后,残兵败将进了盐池县城。这些年杀来杀去城里只剩下一千多户教民,这一千多户教民能随时武装出几百人来守城。马家军的传统是枪支不多,但人员一抓一大把,教民人人习武又抱团只要拿起刀来就是马家军的一份子。虽然有人平时看不惯马家军的作为,可守城的时候大家都会出把力的。
盐池县城城墙上不多的老式步枪被鬼子定点清除后,一声炮响,鬼子的战车炮击毁了城门。在战车的引导下,鬼子蜂拥进入盐池县城。街面上几条主街道都布置了机枪阵地和战车阵地,鬼子凡是看到在街上活动的二话不说就是一梭子子弹打过去。剩下鬼子以班组为单位,挨个进门搜查,盐池县顾名思义是自古产盐的,可鬼子除了盐之外什么都要例如生命自由等等,女人以班组**米后押往后面,到了这边来慰安队总是跟不上。
这搜查自然是混乱的,不少教民看到鬼子端着刺刀踹开大门,都会挥舞着手中的马刀冲上去——这时候往往拿着马刀的男主人会被一枪打死,然后补上一记刺刀。这么近的距离想打偏都很难的。
县城中马家军用马刀和老式步枪守护着几个最大的院子,这里是县公署和他们的寺庙,尤其是后者是死也要保卫的地方。教民有信仰不怕死,但怕死后无法上天堂,而寺庙中的阿訇将会用《古兰经》引领他们的灵魂进入天堂。…;
鬼子则用机枪掷弹筒手榴弹对几个抵抗最激烈的街区狂轰乱炸——有火力优势谁不用,鬼子又不傻才不会看你拿着一把刀就跟你拼刺刀。除非鬼子把你前后左右包围了,这样子弹穿过一个甚至两个人后还是有相当杀伤力的。
清理了这几个最顽固的抵抗点后鬼子化整为零在城内大搜,城里渐渐响起枪声和女人的哭喊声以及婴儿短促撕心裂肺的喊叫声。
杀红了眼的小鬼子在县城中折腾了两天,除了他们的需求外,城中再没有只活着的鸡。因为这个县城缺乏战略意义——没在铁路公路上,鬼子临走前在城中四处纵火将县城化为火海。也是为消灭证据。
死去的马超旅长是宁夏省长马鸿逵的亲侄儿,听回来报信的说一个骑兵旅打光了侄子死了,一个盐池县城烧没了没几个活下来的,马鸿逵自然是怒不可恕当即就要点齐兵马和小鬼子见个真章。
正在这时,银川市小鬼子派来的劝降的代表黑齐国太郎也到了。
这代表却不是鬼子家的,而是正经的汉人。这黑齐国年纪不大,但是在满洲升官的速度却没几个同龄人赶得上。
原来这九一八之后,鬼子大力在东三省境内推行皇化教育,说简单点就是适龄儿童免学费上学堂学日语。
然学费能免,而杂费不能免,同时不能免的还有书本费,卷子费,资料费,辅导费,作业费,桌椅费,伙食费,校服费,委培费等零零总总二三十种。至少吃饭困难的家庭是绝对玩不起小鬼子这种免费教育的。(请勿对号入座)
鬼子在东三省的皇化教育到现在也实行了二年多,黑齐国正是这皇化教育中培训出来的极品。生在小商人家庭的黑齐国在鬼子开的学校读书时,黑齐国在校中高喊的口号就是‘爹亲娘亲,不如太君亲。天大地大,不如天皇大。’黑齐国不断表现出的对天皇的忠诚和热忱就让教官们欣慰。然后特高课又找了他。
然后威风凛凛黑齐国牵着东洋犬带着皇军进了生他养他的镇子,给太君们一一指认那些对天皇或皇军不敬的人,因为他们有可能会被反抗军利用。这些人中不乏黑齐国的亲戚和父母。为了表示对皇军的无限忠诚,黑齐国亲自用刺刀两个突刺挑死了辱骂过天皇和皇军的父母表示恩断义绝,又自己改名黑齐国太郎。
只是黑齐国这名字在家乡一地已经臭到家了,认识的听说过的人每次都用看大便的眼神给黑齐国行注目礼。这特高课当然是不能再呆了,这次鬼子西征不少部队没有专业的翻译,黑齐国在十八师团混了一个少尉翻译官披挂上阵。
马鸿逵正在火头上,听说来了鬼子的说客勃然大怒:“给我宰了他为我侄子报仇。”
马鸿逵身边参谋还是有明白人的当即劝道:“大帅,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还是让他说说为什么来这的把,听完再杀也不迟啊。”
马鸿逵一想也冷静下来:“让他进来吧。”
这黑齐国得了鬼子的势,眼里跟没将这区区宁夏的小军阀放在眼中,进来后就说道:“马将军,太君让我给您捎个话,想活命的话就缴枪投降做我伪满的官,不然太君发了火整个宁夏都要像盐池县一般杀个鸡犬不留。到时候,纵然是你想投降,太君未必肯收啊。哇哈哈哈哈哈哈……”…;
马鸿逵肺都气炸了,指着黑齐国说道:“幸好我刚才没杀你。”
黑齐国不知道这是反话,以为是这姓马的怕了他身后代表的太君,说道:“那是,敢动我?也不想想咱是给谁捎信的。太君是你惹得起的吗?太君只要用两根手指头,就能将你几万大军杀的灰飞烟灭片甲不留。”
马鸿逵点点头:“来人,把他绑在院子里,今天先把耳朵割下来给老子下酒,明天割**下酒,后天割鼻子下酒。”
马鸿逵一声令下,自然有卫兵将黑齐国捆了起来,绑在院子中的柱子上。黑齐国还在挣扎着说道:“姓马的,你这是要顽抗到死。你没有好果子吃的,太君会为我报仇的。啊啊!”
黑齐国话没说完,两个耳朵已经被割了下来,放在马鸿逵的饭碗中。这种事马家军家常便饭,此地教民和汉人互相仇杀几十年,杀来杀去挖心取胆剥皮割舌等更残忍十倍的方法也有的是。
第二天,又是一刀。黑齐国惨叫声过后,一根小肉肠和两个肉球又出现在马鸿逵的碗中。被人阉了后,黑齐国用尖锐的嗓音开始咒骂马鸿逵,而下刀的卫士则用金疮药给黑齐国止血,指不定将军要吃几天呢,可别死了。
对被人骂几句马鸿逵也不在意,教民本就不怕死,死了上天堂见阿拉对教民来说是福分。第五天马鸿逵吃到心脏,卫士一刀解决了黑齐国的性命。而黑齐国数日未归,小鬼子也判断出来去劝降的十有**是失败了并且出了意外,毕竟小鬼子也有在济南杀外交官的先例,不讲究什么两国交兵不斩来使。
对于马鸿逵不肯投降,鬼子判断,应该是给马鸿奎部的压力太小。遂从调集呼和浩特又调集了两个师团给板垣征四郎指挥,沿着黄河两岸在空军的掩护下一起进军宁夏。
第一百二十四章 灵武大捷
对那个翻译官,板垣征四郎判断他出事后就将其忘记了。如果有下次和谈任务,再调一个翻译官就是了。
板垣征四郎带的两个师团在飞机战车的掩护下,在黄河两岸宁夏境内如入无人之境。直至西路军被石嘴山的马家军用地形死死挡住,马家军早年在石嘴山这里修建了不少碉堡等现在终于用上了,而板垣亲率的黄河东路军在飞机赶跑了骑兵后,进军黄河岸边的灵武市。
只是这次进军灵武市给板垣征四郎带来难以洗刷的耻辱,进灵武市的是十八师团的一部和十九师团的一部。鬼子进城放假三天是免不了的,可是这里虽然没马家军镇守,但马家军离开前给留下的每一户人家每人发了两个手雷防身,说是防身其实已经是同归于尽的意思了。毕竟盐池县鬼子没留下活口的事情已经传开了。
老老少少的灵武人在马家军撤出前都经历了短时间的手榴弹使用培训,一些打铁砂子的老枪也被从仓库中找了出来,当地人使用这种枪支打猎打仗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现在也只是重新服役。
灵武市也是马鸿逵做出的一个态度,看看如果在城外没抵抗的话鬼子还会不会屠城。现在西北四马知道小鬼子派来的力量远比他们四个人加起来都强的多,就白天那些飞机就能赶得马家骑兵四处逃窜。
第一个鬼子兵端着刺刀踢开教民家大门的时候,迎面“砰”的一声巨响,无数或大或小的铁砂打进小鬼子的脸上。小鬼子哀嚎着倒在地上,毁容暂且不说,眼睛已经瞎了。
后面的两个鬼子将前面的瞎子拖出来,然后另外两个鬼子正要冲进院子就看见一个戴圆帽的老头握着两枚拉了弦的手榴弹从院子里冲出来。小鬼子反应很快,“吧勾”当胸一枪将这老头击倒,老头倒下前将右手的手榴弹扔了出去,左手的手榴弹落在地上。
“轰轰”两声,这前后七八个鬼子和老头本人都在爆炸中倒在地上,一个鬼子的少年兵只有十七岁,一只腿被手雷破片炸的稀烂脸上因为爆炸产生的黑烟和眼泪疼痛的汗水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大花脸,鬼子少年兵坐靠在墙上哭喊叫着“妈妈”,让后面两个没被爆炸波及到的鬼子老兵极为不屑。
鬼子老兵蹲下身子给少年兵简单处理了一下伤口,说道:“哭什么,这种伤势很快就会见到你妈妈了。”鬼子老兵已经判断出了这个小家伙的腿已经保不住了,命能不能保住还要看截肢手术后会不会感染等。
给这位幸运儿包扎完,剩下的两个老鬼子对视了一眼,还是决定去院里看看,里面竟然有死士,想必是有大人物藏在里面的。
两个鬼子兵给枪支顶上子弹,一前一后进了院子用日语大喊大叫,劝屋里的人出来自首。里面是老汉的一家,老汉的儿子忍不住给一个手榴弹拉了弦扔到院子中。两个老鬼子看到手榴弹在空中的落点,人先跳了出去。老汉的儿媳装填好了火枪,从窗口瞄准了一个鬼子的身体“砰”的一枪打出去。无数铁砂穿过衣服打在这个鬼子的皮肉上,他在空中的身体硬是被推出了半尺倒在地上。手雷‘轰’的爆炸将这个受皮肉伤的鬼子又炸成重伤。
另一个鬼子因为及时跳到一边并爬在地上,只觉得耳边和脑子里‘嗡嗡’作响,虽然没被手雷直接炸伤,却也被震得不轻,这个鬼子对着冒烟的窗户乱开了一枪。又掏出一个手雷拉弦后在头盔上磕了一下仍了过去,手雷仍出去这鬼子转身就跑。…;
单独一个人在末世的环境中面临随时可能遇到的袭击。小鬼子老兵也受不了这种压力的。不然为什么操典上总是写三人一组三人一组呢,人是社会性动物是不能没有同伴的,从科学的角度看,一人甚至两个人的视野都是有死角的,三个人的视野叠加刚好没有死角。如果三个或者更多的小鬼子在一起是条龙的话,落单的小鬼子是条虫。
小鬼子歪歪扭扭的晃着罗圈腿从院子里落荒而逃,他坚信这个不起眼的院子里有马家军的大人物,他要去请援兵。院子里安静了一会,‘吱呀’一声,老汉的儿子儿媳提着手雷马刀火枪等从屋中出来,老汉的儿子先砍下院子中老鬼子的脑袋。在门口看了一下,老汉的儿子发现了外面正在抽泣的鬼子伤兵,随手割断了鬼子伤兵的喉咙,老汉的儿子将爹爹的尸体拖回家中,儿子儿媳一起抱着老爹的尸体在屋里痛哭。
这死去的老汉本是黄河岸边一个渔夫,兼职是摆渡过河的人货,每天赚点小钱都拿去喝点小酒的他原本不应该有孩子的。要知道世上有三苦,撑船打铁磨豆腐。这撑船可是世上第一苦的工作,事实上这位每天喝酒喝到醉的渔夫有过女人但确实没有妻子,可十八年前一个过河的尼姑将一个半岁的男婴托付给了这个渔夫。
从那天起这个渔夫从那天起就成了父亲,终日不离手的酒变成了孩子嘴中的羊奶,渔夫给婴儿起名叫沙沙,因为这黄河里最多的就是黄河沙。渔夫喝酒喝得少了又染上了抽旱烟的毛病。做父亲的愁啊,自己就穷的娶不起媳妇了,儿子若是子承父业,恐怕还是要一辈子光棍下去。老渔夫在沙沙十一岁的时候凑了点钱,将沙沙送进镇里的私塾识字,可沙沙在这方面天分一般学了两年也就是识几百个字的水平。
老渔夫又将长大一点的沙沙送进店铺当学徒,三年熬下来总算混了个伙计的职位,年底还能拿身股的分红。等沙沙又做了三年伙计,老渔夫给一家同样清贫的教民家下了聘给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