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文娱高手-第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次获得朱子清独家专访的大江报记者王钦忠再次出马,并如愿获得进入朱子清家采访的许可。当朱子清那堪称简陋的蜗居照片被大江报报道出去之后,质疑声更少了。正如校长所说的那样,朱子清家就是工薪阶层哪来的钱请枪手?
而且在这个具有‘同情弱者’传统道德标准的国度里。一个贫穷家庭的孩子出人头地,更能获得大家的认可。
当有记者就此事采访说文解字征文大赛组委会的时候。大赛组委会的一句话就定住了所有的风波:
“他是不是抄袭我不知道。不过大赛还有五轮,是骡子是马到时候自然就见分晓了。”
很多人一想,是呀,大赛还有五轮。这五轮可都是现场命题,当场创作。是不是抄袭,到时候不久一目了然了吗?尤其是诸多媒体,都暂停了对此事的报道。
虽然一般情况下媒体都是为了销量不要节操的。可这种很快就能出结果的事情,他们还是不敢做的太明显。到时候影响了口碑反而会降低大家信任度。一家媒体要是失去大众信任,就等于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见此,朱子清总算松了口气。只要各大媒体不报道,光靠水军在网上发帖是起不到多大作用的。最终只能沦为口水战罢了。深知这一点的朱子清终于放心的乘上了前往明珠市的飞机。
………………………………………………………………………
“你好,我就是朱子清。”
下了飞机,在出口处看到一个中年人举着一张A4纸,上面写的正是‘朱子清’三个字。这应该就是陶应双了。这样想着,朱子清提着行李走过去,自我介绍道。
那个人没有说话,用审视的目光打量起了他。朱子清也坦然的观察着他。
只见他蓄著一头短发,白衬衫的领口微微敞开,衬衫袖口卷到手臂中间,露出小麦色的皮肤,眼睛深邃有神,鼻梁高挺……妥妥的美男子形象。
表面看去大约二十七、八岁左右的样子,如果不是林妈妈提前说过,朱子清怎么都想不到,他已经三十多岁了。
这一家基因真好,朱子清心中感慨道
陶应双对朱子清应该是非常满意,脸上的那一抹笑容也多了几分热情。伸出手道:
“我是陶应双,林宝儿的舅舅。欢迎来到明珠市。”
“陶叔叔你好。”既然他以朋友长辈的身份来接,朱子清也顺着改变了称呼。
一个简单称呼的改变,无形中就拉进了两个人的距离。
“累了吧,咱们先上车。”
在陶应双的带领下,两人登上了一辆城市越野。直到车驶出机场拥挤路段,陶应双才说道:
“子清,我这样叫你不介意吧?”得到朱子清首肯之后,才继续说道:“你的事情宝儿都已经和我说了,在明珠市就住在我家。方便还安全。”
“那就太麻烦陶叔了。”
“麻烦什么,一点都不麻烦。说起来我还要感谢你才对。要不是你的小说,我那家出版社早就倒闭了。真没想到你这么年轻居然能写出这么优秀的作品。尤其是说文解字征文大赛初赛第一名,实在出乎我的意料。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陶叔过奖了。《小豆豆》能有今天的销量,离不开你们的努力。”
“你这话就是在打我的脸啊。书是你写的,宣传也是你做的。我就是坐享其成。说起来很不好意思。”
“陶叔客气了。其实这本书也有宝儿的一份功劳,要不是她帮忙修改润色。这本书的质量也不会这么好。本来说好的也要署她的名字。可等书写好了她怎么都不同意。幸好这书实在你的出版社出版的,要不然我都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她了。”
“哈哈……这事我也听我姐说了。为了修书宝儿连晚自习都不去了。听我姐说你又写了一本书。怎么样,联系好出版社了吗?”尝过甜头的陶应双终于没忍住,问出了这个问题。
《窗边的小豆豆》结束后,为了能继续和林宝儿一起。朱子清再次搬运了一本书过来。这件事林妈妈肯定告诉了陶应双。只是以前《小豆豆》还没有发行,陶应双对他还没有信心,所以没有理会。现在《小豆豆》销量创造奇迹,他终于想起了朱子清新书的问题。
“还没有。如果陶叔不嫌我的书写的差的话,就在你们出版社出版如何?”朱子清没有兴趣和他打哑谜,直接说出了他心中所想。
“哈哈……真的?求之不得啊。”陶应双喜形于色的道。
两人说说笑笑之间很快就到了目的地。朱子清先打电话给爸爸妈妈报了平安。然后又给林宝儿打了个电话过去。因为一会陶应双要带他出去吃饭,两人也没有多说。
接下来,陶应双身为地主带着朱子清可着劲的逛了一圈。什么东方明珠、什么七宝老街,全都转了个遍。
对景点之类的朱子清不感兴趣,倒是对七宝老街的食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走一路吃了一路。一条街还没走到头,肚子就已经胀的吃不下了。
依依不舍的从美食街上出来,正坐在塘桥上消食,却听陶应双突然说道:
“子清,听说你们文人碰到喜欢的东西灵感大发,都会写点什么东西出来。怎么样,有没有灵感?”
一圈下来吃的撑肠拄腹,朱子清正坐在塘桥旁的小亭子里歇息。却突然听到陶应双提议让他写点东西出来。正觉得好笑准备拒绝的时候,身后就传来一阵充满嘲讽意味的笑声。
皱着眉头转身看到在亭子外的一片空地上,正围坐着几个人。看模样应该是一群学生,笑声就是从那里传出来的。
发出笑声的那个人见到朱子清两人转身,不但没有收敛,反而大声说道:
“文人墨客呀。啧啧……好高端大气。”
这个人的话让那一群人再次哄然大笑。朱子清很敏锐的发现这个嘲笑他们的人说话的时候眼睛不停的偷看着一个女生。心中顿时明白他犯二的原因。果然,情欲冲昏人的大脑。
陶应双哪受得了这个气,更何况被讽刺的还有自己依为长城的朱子清。就准备起身过去讨回公道。却被朱子清一把拦住。
“遇到这种人,要么就一棒子敲死。要么就不要理他。你觉得你能让他闭嘴吗?”
陶应双一想也是如此。心不甘情不愿的重新坐好。那个男生见到陶应双起身,本来还有些胆怯。没想到却被那个少年拦住了。他顿时以为对方怕了他们,心中更加得意。
“怎么怂了?刚才不是说要写点东西吗,快写呀。我都等不及拜读大作了。”
七宝老街作为明珠市一景,人流量非常大。那个男生音量拉的那么高,顿时就吸引了一大群人过来围观。此人不但不以为耻,还一副洋洋得意的模样。看的陶应双牙痒痒。
朱子清本不欲惹事。这样的人他在了解不过了,下限低的可怜。和他计较太多只会拉低自己的逼格。无视他的存在,才是对这种人最大的反击。
可是没想到自己的退让反而被他视作软弱助长了他的气焰,和条疯狗一样咬着不放。现在周围聚集了这么多人,对他们指指点点。再看陶应双一副快要忍耐不住的样子。他知道,自己要是在忍下去,就真的被人当成猪了。
“在七宝老街逛了一圈,你别说还真有了点灵感。写了一首诗,你要不要听一下?”说话的时候,朱子清特意提高了音量。
“啊?”陶应双一时没反应过来,茫然的看着他。
围观的人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可现在听到有人说要现场作诗,都兴奋起来。这种情节只在影视剧里看到过,谁在现实里见到过?难道今天就要在自己的眼前发生了?
第四十七章 老人()
“这首诗的名字叫《天上的街市》。”朱子清可不想在节外生枝,直接就高声念了起来。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让朱子清没想到的是恰在他读出第一句的时候,整个七宝老街的灯光全都亮了起来。看起来好像是为了配合他一样。
事实当然不是这样。他下飞机的时候已经中午,去陶应双家又耽误了一段时间。到七宝老街的时候天色已经不早,一圈逛下来天色已近黄昏。人家只是到点了正常亮灯而已。
可周围的人却不这么想。在他们看来,这些灯光就是为了配合这个少年。灯光不期而遇的亮起,顿时为这首诗蒙上了神秘色彩。很多抱着看热闹心态的人也多了几分期待。
朱子清却没管那么多,依然自顾自的接着往下念: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念到天河这一句的时候,朱子清下意识的看了一眼面前这条把七宝老街一分为二的塘河。
此时他已经是众人眼中的焦点,他的一举一动都被人所关注。周围的人跟随他的目光把视线投入到了塘河之上。一个绝妙的误会诞生了。所有人都误以为他口中的天河就是眼前这条塘河。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诗终于念完了,朱子清正准备说话,却发现周围的人都用火热的眼神看着他。而陶应双也瞠目结舌一副不敢置信的模样。
这首诗是前世郭沫若的作品。他的为人且不去说,这首诗写的是真的不错。现代诗里难得的佳作。曾入选过高中语文教科书。朱子清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这首诗。当然,这和他记忆里只有这么一首描写街市的诗也有很大关系。
果然不出意料,换了个世界这首诗也没有堕了它的威名。成功的镇住了场面。至于挑起事端的那个人和他的朋友们,现场已经没有他们的身影。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走了。
“好,好诗,好诗。”一声苍老却中气十足的声音打破了平静。
顺着声音望去,朱子清看到两位精神矍铄的老人,两人都穿着唐装。区别是一个颜色是黑色的,一个颜色是灰色的。说话的正是穿黑色唐装的老人。
“老先生过奖了。”朱子清谦虚的道。
“这首诗恬淡平和,语言自然清新、短句整齐、韵律和谐优美,尤为难得的是切题应景。只看此诗,一个热闹繁华的街市已然跃然纸上。”灰色唐装老人赞道。
“自古描写庙会集市的文章就非常多,今人不管怎么写都容易落入俗套。这首诗却用联想的手法把地上的街市搬到了天上,以天上的奇珍来比喻街上的物品。只用寥寥三两句话就描绘出了一个繁华的街市,同时又给人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成功避开了前人设下的壁垒。作者的想象力之玄奇,艺术表达能力之高超,让人赞叹。”黑衣老人也夸赞道。
“何止。你看后半阙。把塘桥比作浅浅不甚宽广的天河,牛郎织女可以自由来往。几千年来牛郎织女一直代表着悲剧相思和哀愁。这首诗里却改写了这个约定成俗的剧本。作者是借改造后的牛郎织女的形象来表达自己对自由的憧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灰衣老者也不甘示弱,大声说着自己的赏析。
“我也当然看出来了。看完后半阙再回过头欣赏前半阕,就会发现作者不是单纯的在描写街市的景色,而是寄情于景,以景言情。地上有星一样的灯,天上有灯一样的星,诗人通过互喻,将天与地连成一体。无数明亮的灯与星成为美好事物的象征。可以说,改写牛郎织女,是这首诗的神来之笔。把一首简单的写物诗变成了言志诗。”
两位老人说着说着就斗起气来,你一言我一语分析着这首诗的优缺点来。他们这一斗气不当紧,周围的人却大饱耳福。
很多原本对这首诗一知半解的人通过两位老人的解说,才发现原来里面有这么多蹊跷。看向朱子清的目光顿时就变得不一样了。但他们不知道的是,朱子清看向两位老人的目光变得更加不一样。
只听过一遍就能把一首诗剖析的如此深入,绝对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这两位老人的文学素养绝对超过了大多数人。
看着两位越说越激动,大有一言不合就要拳脚相向的两位老人。朱子清大感头疼。今天出门不利吗?怎么竟是遇到不按常理出牌的人。
“咳咳……两位老人家。天色已经不早,我们先回去了。你们慢慢聊。”说完,朱子清就给陶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