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东方名流的情人们 >

第4部分

东方名流的情人们-第4部分

小说: 东方名流的情人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相称,加上普罗百灵在接下这部电视连续剧女主角后跟泰国退休的著名女演员欧楚勤练演技,又师从泰国著名舞蹈家吉奈威学习舞技,所以当普罗百灵公主的这部处女作问世后在泰国创下了万人空巷的收视记录。普罗百灵成了许多泰国年轻人的偶像。    
    离婚后的乌汶叻公主尽管有时感到寂寞,但却比以前坚强了许多,她说:“我已经恢复了自信,我并不埋怨自己。而且我觉得单身也没有什么不好的,这样的话我可以外出工作,或者是学习,也许我可以成为医生或者考取博士学位。”    
    乌汶叻公主回到泰国娘家后过着非常平民化的生活,常常在周末到市场上逛街购物,或者到市中心的购物中心购衣服。当然,这一切都是化了装后悄悄进行的!    
    近两年传出乌汶叻公主与泰国著名男演员尼律恋情的绯闻时,她有一次上电视接受采访,问及这个敏感问题时,她说:“有关我和这位男演员的传闻已经有两三年了。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很有趣,但后来却变得令人厌烦了。”乌汶叻公主接着继续坦言道,按理,泰国是严格限制媒体对深受人民爱戴和尊重的王室成员作出报道,对外公开谈论王室成员的私人话题也不是泰国王室的一贯做法,但她之所以决定打破王室传统,直接坦率接受采访,是为了驳斥连续不断的谣言。至于一些泰国小报这两年有关她绯闻的报道,乌汶叻公主开玩笑说:“我知道那些杂志报纸上所说的‘圣迭哥上流社会女士’说的就是我,不然的话总不会说是英国女王吧!”她接着郑重澄清说,她直到现在也不认识传闻中所说的男演员尼律,倒是认识尼律的妻子,因为尼律的妻子曾经帮助她卖掉她在美国圣迭哥的部分产业。    
    乌汶叻公主回国后的新生活成为泰国上下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她以后的婚恋问题。但她本人好像没有考虑这些,只打算一心一意抚养孩子,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第一部分巴勒斯坦 阿拉法特(1)

    阿拉法特:1929年生在耶路撒冷,是巴勒斯坦的精神领袖。    
    阿拉法特是当今世界上惟一没有国土的国家元首,1929年出生在耶路撒冷一逊尼派穆斯林家庭。阿拉法特这个名字就来源自耶路撒冷老城附近的一座山峰,意为“神与吉祥”的意思。    
    由于父亲从事反对英国殖民者统治的活动,所以举家不得不背井离乡远走开罗。阿拉法特四岁那年,母亲因病去世。童年的颠沛流离养成了阿拉法特固执、坚韧的性格。1948年,年仅18岁的阿拉法特就参加了第一次中东战争。战争结束后,有了战场生死经历的阿拉法特于1950年就读开罗大学。    
    1958年是阿拉法特生活发生转折的一年,他赴科威特任公共工程部门工程师;开设了自己的建筑承包办事处,经过一段时间的苦心经营,他开始拥有汽车别墅,成了一名成功的商人,然而,生意上的成功只是表面现象,阿拉法特真正的秘密事业正悄悄地展开——他开始筹建“法塔赫”,即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    
    在他的努力下,“法塔赫”于1959年正式成立。1988年11月15日,阿拉法特在阿尔及利亚的阿尔及尔宣告:巴勒斯坦国正式成立。他被选为国家总统。同年12月,他又宣布接受联合国242号和338号决议,承认以色列有在和平与安全环境中生存的权利。1991年10月,巴勒斯坦国派出代表,参加马德里中东和会。1993年9月,宣布承认以色列,并与以签署关于巴勒斯坦在加沙和杰里科先行自治的原则宣言,推动了中东的和平进程。1994年7月返回巴勒斯坦自治区,成为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自治政府)主席。    
    此外,阿拉法特还屡因意外与死神照面:1969年1月,阿拉法特驱车从安曼赶往巴格达途中,因其座车车速过快而在超车时撞上一辆载重车的集装箱,阿拉法特座车车顶撕裂,而浑身全是血的阿拉法特居然没有什么大碍。    
    1992年4月7日晚,阿拉法特乘坐的阿尔及利亚民航的“安—26”飞往利比亚萨拉地区视察巴勒斯坦游击队营地途中遭遇到一场特大沙暴,结果阿拉法特的专机与地面无线电联络中断,连机带人失踪。这一消息举世震惊,可阿拉法特居然再次在机身断成三截的情况下死里逃生。    
    一次次生死瞬间的经历也让阿拉法特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成为世界上最传奇的元首之一。他的婚姻问题也带有传奇色彩,成为世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阿拉法特是一位不苟言笑的人,黑白相间的阿拉伯方格头巾,墨绿色的军便装,加上九死一生的经历,阿拉法特给人一种威武傲岸的印象。其实,阿拉法特也表示向往美好的婚姻。实际上,阿拉法特早年有两次不成功的恋爱:第一次是在埃及开罗大学读书期间,阿拉法特就曾经有过一个恋人。他甚至向女孩的父母求婚,但却被女孩的父母拒绝了;第二次恋情是在约旦。阿拉法特在约旦与一个黑发黑眼睛的女孩不期而遇,一见钟情,一段时期内两人来往频繁。但由于他当时正全身心地投入对抗以色列的斗争,没有时间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怕耽误了女孩的青春,就主动地终止了来往。后来这个女孩远嫁英国,做了他人妻。在若干年之后,他在回忆这件痛苦的往事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是一个凡人,何尝不想有妻室儿女,但我知道,无数的艰难困苦在等着我,我不忍心让一名妇女承受这些艰难困苦。因此,我决定终生不娶。我认为,我应该为我的人民,为所有的孩子做出牺牲!”这就是一个铁骨铮铮的英雄汉的钢铁誓言。1985年,当阿拉法特的大姐英阿姆提及这件事时,颇有感慨地说:“他为了巴勒斯坦人民做出了最大牺牲。他虽然没有自己的儿女,但所有巴勒斯坦孩子都是他的儿女。”    
    阿拉法特在科威特工作期间,发生过一个令他终生难忘、也为世人广为流传的爱情故事。    
    他在贝鲁特巴解总部工作时遇到了一位他所喜欢的女人。她名叫娜达·亚鲁斯,皮肤白皙,长着一头棕色头发,身材娇小但充满活力。娜达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曾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贝鲁特的美国大学。她热爱自己的祖国,决心为巴勒斯坦事业而奋斗。她加入了巴解组织,并是该组织中一位活跃人物。她嫁给了法塔赫组织的一位领导人,夫妻志同道合。他们常住在黎巴嫩,与黎巴嫩当局及各派都保持良好关系。不幸的是,她的丈夫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丧生。    
    1971年,阿拉法特在贝鲁特第一次见到时年30岁、丧偶的娜达时就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他们交往甚密,逐渐产生了感情。1975年,黎巴嫩爆发大规模内战,黎巴嫩的穆斯林与巴解组织为一方,黎巴嫩的基督教徒为另一方,双方展开血腥激战。由于娜达与交战双方都有良好关系,她便成为沟通交战双方的桥梁。一天夜里,她从总统府返回住所时,突遭暗杀身亡。当阿拉法特听到这一噩耗时痛哭失声,悲恸欲绝。后来,当有人问起这段恋情时,阿拉法特坦诚地说,确有此事,他已经向娜达求婚,娜达也同意嫁给他。但不幸的是,这段恋情以悲剧告终,阿拉法特再次把个人婚姻问题置于脑后。    
    20世纪80年代初,阿拉法特与西班牙著名记者伊沙贝尔·皮萨诺相遇相识,从而再次尝到了爱情的甘甜。伊沙贝尔·皮萨诺是一个事业心极强的新闻从业者。1977年7月丈夫去世后,她就一心一意地投入到新闻采访工作当中,先后采访过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等人,在新闻界小有名气。


第一部分巴勒斯坦 阿拉法特(2)

    皮萨诺几经周折到突尼斯见到了阿拉法特。她赶到阿拉法特住所的时候已经到了吃午饭的时间,阿拉法特邀她共进午餐。采访前她认真准备了40个问题,但阿拉法特根本用不着她提问,不论是国际形势、以巴冲突还是个人嗜好,都滔滔不绝,令她大感意外。此后,皮萨诺和阿拉法特陷入了爱海之中。然而,尽管他们相爱,但因为两人都是事业心极强的人,所以这段跨国情缘最终没有结果。    
    阿拉法特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巴勒斯坦的民族运动;直至年近六旬;才组建了家庭;他的妻子是相差34岁的苏哈。    
    苏哈1964年出生于耶路撒冷的一个名门望族之家,父母均为巴勒斯坦人。她父亲达乌德·塔维勒是一位富有的银行家,母亲丽蒙达·达乌德则是一位著名的巴勒斯坦女战士,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创办了巴勒斯坦的第一家通讯社。苏哈的童年在约旦河西岸度过。她高中毕业时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选送去法国巴黎大学深造,取得了外语毕业证书,并获得了政治学硕士学位。据说在她仍是个少女时就已认识阿拉法特。    
    1988年,阿拉法特与苏哈在巴解组织位于突尼斯的总部再次相见。当时阿拉法特已是花甲之年,苏哈才20多岁。苏哈一出现,阿拉法特就被她的美貌和才华所打动,两人一见钟情。1989年,阿拉法特访问法国,正好由苏哈负责礼宾和翻译工作,这使得两人经常有机会相互接近。金发披肩、聪明活泼的苏哈给阿拉法特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象。苏哈在回忆这段历史时说,“一天,阿拉法特突然对我说,希望我留在他身边工作。”    
    对于当初如何嫁给阿拉法特,苏哈深情地回忆说:“说实话,他向我求婚时,我感到我们之间已经形成一种胜过友情的关系。这使我茫然,不知所措。但我还是回答说:‘行,同意,是的,我相信我也爱你。’但他马上补充说:‘苏哈,不过我们只能秘密结婚,这是绝对条件。这条件对你来说可能很难承受,但我知道,你坚强而勇敢。我们秘密结婚吧。’‘那怎样对我父母说我们的关系呢?’我问他。‘不必担心。做事要审时度势。现在,我们应当保守机密。目前局势很微妙,面临大起义和以色列镇压,我们的人民理解不了我怎么会结婚了!’我表示同意。”    
    此后,苏哈离开巴黎,开始为阿拉法特做机要通讯工作,随后又担任他的经济顾问。1990年,苏哈和阿拉法特在突尼斯秘密举行了婚礼。他俩结婚的秘密保守了整整15个月,直到1992年苏哈的身份才被公开。    
    这个秘密的婚姻令很多巴勒斯坦人都感到很突然。因为一生致力于巴勒斯坦解放事业的阿拉法特年轻时曾发誓终身不娶。但在阿拉法特步入花甲之年的时候,比他年轻34岁的苏哈仍然走入了他的生活、走入了巴勒斯坦人的视线。    
    婚后这对老夫少妻不可能像普通人一样新婚燕尔度蜜月,更不可能出双入对,苏哈连参加公开活动的机会都不多。阿拉法特几乎没有时间和她一起过假日,她几乎成了一个摆设。苏哈不止一次地抱怨说,她没有私生活。也许只有嫁给阿拉法特的人才知道这种婚姻的苦楚。婚后聚少离多,苏哈每天都在为阿拉法特的安全担心。阿拉法特浪迹天涯,行踪不定,为了保密、防止遭人暗算,他很少与苏哈联系。苏哈说:“我珍惜我们的婚姻,就像我与阿拉法特钟情于巴勒斯坦事业一样。”这就是性情中人阿拉法特在危情中的爱情。


第一部分日本当代文学家 川端康成(1)

    川端康成:1899年出生于日本,当代文学家,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明治三十二年,也就是1899年6月11日,晚上九时,川端康成作为荣吉家的长子来到了人间。川端康成出生后的第二年,父亲病逝,又一年母亲也随着父亲而去。川端与祖父母和姐姐芳子相依为命。不幸的事接踵而来,8岁时祖母离开人间,11岁时,姐姐又撒手而去。少儿时期,他不仅接二连三地为亲人披孝送葬,而且在辗转亲戚家也不断地碰上亲戚的丧事,于是表兄们送他一个“殡仪馆先生”的雅号。祖父去世后,川端康成便在母亲一方的亲戚家辗转寄食,主要在舅父黑田家和姨母秋冈家。因为经常搬家,川端康成成年以后,别人便送他一个“搬家的名人”的荣誉雅号。亲人的相继离世,川端康成的童年可谓悲凉孤独。    
    明治四十五年(1912年),川端康成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大阪府立中学——茨木中学。大正九年(1920年)九月,川端康成进入东京帝国大学英文系学习。不到一年时间,他搬了六次家,表妹从故乡来信说,又搬家了,真让人吃惊。但川端康成自己从不曾租到过一次房子,都是同学好友帮他租的。从一高的寄宿宿舍搬出后,川端康成的住处变动也确实够频繁的了。    
    就在这样居无定处的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