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东方名流的情人们 >

第24部分

东方名流的情人们-第24部分

小说: 东方名流的情人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说,梁实秋七十岁以前的人生,是由理智打造的人生,那么在七十岁以后,他已看破尘世,更多的是面对自己的内心来生活。这种内心情感的释放所带来的巨大幸福,使他几乎完全否定了以前的那种节制拘谨的生活。韩菁清与程季淑相比,有着更多的小儿女的情态,时而娇憨,时而妩媚,时而任性,时而成熟,如果说程季淑调动的是梁实秋内心古典的因素,她则激活了梁实秋内心浪漫的质素,使他的生命潜能得到极大的张扬。这种从心所欲的感觉是程季淑所不能给他的。而且这种张扬的酣畅淋漓的感受,一旦拥有,就再难舍弃,它常常强烈如漩流,让人置身其中无法自拔。韩菁清看到这首诗后,说:“如果相逢在少年时,岂不要弄得家破人亡?”独守闺房的韩菁清提笔写道:    
    “秋:你走了,好像全台北的人都跟着你走了,我的家是一个空虚的家,这个城市也好冷落!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梁韩之恋在梁实秋返美之后,突然成为台湾岛的“新闻风暴”。《教授与影星黄昏之恋》,类似的新闻标题在大小报纸上频频出现。    
    矛头首先指向韩菁清。韩小姐年轻美丽,为何允嫁七十多岁老翁?图名还是图财。多数文章都认为让韩菁清这样一个演艺圈中的人嫁给一个“国宝级”的大师,是对梁实秋的亵渎。最让韩菁清痛苦的是,有人将她列为“收尸集团”,认为她和那些专门嫁一个行将就木的人并等不长时间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继承遗产的人是一样的。攻击者援引报纸上登过的一则消息类比,那消息说有一老教授丧偶后,与一年轻女郎结婚,女郎在洞房花烛之夜,逼着老教授写遗嘱。这种污辱几乎让她崩溃。


第三部分现代著名学者 梁实秋(4)

    与此同时梁实秋自己也陷进了巨大的痛苦和烦恼之中。一些朋友开始为他重新撮合婚事,代他物色了几个他们认为特别适合梁实秋的女士。其中有作家,也有教授,这让梁实秋啼笑皆非。他说:“从前婚姻之事由父母作主,不免专制,我没想到如今还有所谓‘朋友’、‘舆论’也可以出面横加干涉!”而他的一大批已经有相当高的社会地位的学生,竟然堂而皇之地打着“护师团”的旗号,来反对梁韩之恋。    
    朋友、学生、亲人们的围攻,让梁实秋不胜其烦。因为在他看来,爱情是相互吸引的男女之间最隐秘的一种私情,其中的滋味只有相爱的两人知道,别人根本没有发言权,他向韩菁清倾诉说:“爱人,我犯了什么罪了呢?我反省,我没有犯罪。我爱一个我所认为最可爱的女人,难道是犯罪的么?”    
    这个结果是那些热心的人们所没有想到,也不愿意想到的。他们的破坏力并没有见效,反而使两人更加亲爱。韩菁清叫他“我最最宝贝的小秋秋”,并告诉他:亲人,我不需要什么,我只要你在我的爱情生命中愉快而满足地生存许多许多年,我要你亲眼看到我的脸上慢慢的添了一条条的皱纹,我的牙一颗颗的慢慢地在摇。你仍然如初见我时一样用好奇的目光虎视眈眈的。爱,那多有趣!那才是爱的真谛,对么?让人羡妒吧!秋的命长,秋的命好,告诉中伤你我的人们去罢!    
    离台之后险象环生的情况,让梁实秋心胆惧寒。对他来说,这是一份与生命相关的爱情。他真心地感谢韩菁清,感谢她适时地走进了他的生命。他说:我自从和你相恋,我也觉得我年轻了许多。我像是一枝奄奄无生气的树干,插在一棵健壮的树身上,顿时生气蓬勃的滋生树叶,说不定还要开花结果。小娃,你给了我新的生命。你知道么?你知道么?自从你给我八条领带,又指挥我做两套衣服,买四件衬衫(粉红色!)你立意要把我打扮成一个风流小生(如果不是报幕的)。我心理上起了变化,我过去偏爱的色彩是忧郁的,你为我拨云雾见青天,你使我的眼睛睁开了,看见了人世间的绚烂色彩。    
    那些不理解梁韩之恋的人,如果听到梁实秋的这段话,就该知难而退了。因为当爱情在一个人的生命体验的层次上爆发,那种能量是很难估计的,其浓度也不是别人可以轻易化解开的。    
    为了排解爱人的寂寞,梁实秋不满足于纸短情长的情书。他拿出一生办报纸副刊的本事,给他“最最亲爱的小娃”办了一份《清秋副刊》,把每天读报得来的时事趣事,抄写下来专为他的小娃一人阅览消遣。这大概是古今中外爱情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件趣事。他就像“情痴”一样,乐此不疲。《清秋副刊》一共出了四期。这是梁实秋为他们的爱情特辟的专栏,也是他对韩菁清的爱情献礼!他对韩菁清的爱,已经到了痴狂的地步。他说:“诗人、情人、疯人,永远是三位一体。没有情人不写诗的,也没有情人不疯狂的……”    
    梁实秋在美国的这段时间,两人的情感经受了最严峻的考验。他们共同穿越了由舆论和亲情组成的惊涛骇浪,把爱情的小舟驶向了幸福的彼岸。    
    1975年3月29日,梁实秋提着一小箱书信,飞过太平洋,去台湾缔结他们的“宿缘”!    
    按照两人的意愿,婚礼规模很小。这一天的梁实秋竟比新娘子还光彩照人。他的礼服是韩菁清选的,是一身玫瑰色的西装,配着一条橘黄色的花领带,胸前插着一束康乃馨,手上戴着韩菁清送他的戒指。比起当年那个穿着叠裆裤子,裤角上缠着布带子在大学讲台上给学生讲英国文学的梁实秋,谁能不由衷地感叹爱情的伟力。    
    满面喜色的梁实秋,在典礼上不拘任何俗套。他自兼司仪,站在大红喜字前宣布婚礼开始,然后又自读结婚证书,随后在宾客们的欢笑声中,献上新郎致词:    
    谢谢各位的光临,谢谢各位对我和韩小姐的婚姻的关心。    
    我们两个人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最大的异,是年龄相差很大,但是我们有更多相同的地方,相同的兴趣,相同的话题,相同的感情。我相信,我们的婚姻是会幸福的、美满的。    
    再一次谢谢各位!    
    这天晚上,两个人先是大笑大闹,后来却在床上相拥而泣,感叹这份得之不易的爱情。    
    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但梁实秋和韩菁清却用他们的爱证明,婚姻是爱情的家园。别人结婚后是度蜜月,而他们度的是蜜年。他以她的快乐为原则,尊重她的生活习惯,两个人求同存异,和谐奇妙地统一在一起。    
    梁实秋一向是晚上8点钟上床,清早5点左右醒来,洗一个澡就出去散步。走到身上微发轻汗的时候,他就去老地方吃早点,然后买上几个糯米团子捎给韩菁清。往回走的这段路正好帮他消化早点,等到了家时,人已是神清气爽。他悄悄地给韩菁清榨一杯橙汁,放在她的床头,让她一醒来就可以喝到,并且提神健体。这时候的韩菁清还在睡梦中,正好给他提供了一个安静的工作环境,他在上午的写作是最高效的,二百万字的英国文学史和许多报纸上的杂文都是利用这一段时间写成的。    
    每天下午是两个人最愉快的时光。他们或是在家中会客;或是一起出去郊游;晚饭有时是和朋友聚餐,有时寻一个清雅的地方两人简单吃一点就相偕回家,坐在沙发上看看报,看看电视,然后就到了梁实秋休息的时间。


第三部分现代著名学者 梁实秋(5)

    这时候的韩菁清就开始做一点自己的事,整理一下东西,看看喜欢的电视片。到半夜的时候,她用电锅炖一锅汤,里面放上各种滋补食品,炖得又香又浓,放在锅里保温,第二天梁实秋就可以随取随喝。临睡前她还要给梁实秋配好第二天穿的衣服衬衣鞋袜,再为他倒好一杯热茶,放在他床头,以备他半夜醒来时解渴。做好这些后,她这一天的事情才算结束,可以安心地上床休息了。    
    两个人在生活中常会有一些小的情趣。如果说他们的生活是一本书的话,这些小情趣就是夹在书中的茉莉花片,为他们的生活添上了缕缕清香。    
    梁实秋引经据典,说《列子·汤问》之中,描写了一个著名的“歌者”韩娥,歌声动人,“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是才有了“余音绕梁”、“绕栋三日”的成语。梁实秋说:“昔日韩娥之歌绕梁三日,今日韩菁清之歌绕梁三十年!”而这后一个“梁”,可就不是房“梁”了,而是他梁实秋的“梁”了。“绕梁三十年!”这是梁实秋和韩菁清对他们婚姻的最殷切的企盼,他们多希望上天能被他们的爱情所感动,赐给梁实秋长寿之福,让他们携手三十年!事实上,越是感情笃厚的情侣越是深受路短情长的煎熬。对梁实秋和韩菁清来说,这条婚姻路究竟有多长,他们谁也无法预测。他们只能以积极的心态,以“一天的质胜过一年的量”的爱情浓度来享受生活。    
    梁实秋在婚前曾希望韩菁清能和自己过一种“红袖添香夜读书”的静美的书斋生活,但婚后随着感情的加深,他越来越意识到应该多为韩菁清考虑,他告诉记者说:“……我总是要先她而去的,我走了以后,她一个人怎么办呢?为了将来着想,我希望她能专心选择一条路,努力朝这条路上发展,将来有所成就,心里也有个寄托。”    
    梁实秋说这番话的时候,内心一定是甜蜜又伤感的,事实上自他认识韩菁清的那一天起,他就注定要在甜蜜与伤感中走完后半生。甜蜜是来自这份难得的爱情,伤感则来自“时日无多”的遗憾。在这段人生路上,他常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已经预订了返程车票的旅人,明知道几天内即将启程离去,却对这一处的风景留恋不已。因为这儿人美情美,由不得他不留恋。但他不敢祈求不老,只能祈求上天让他“老得比别人慢些”。    
    岁月无情。腰板挺直的梁实秋虽然常被人们夸赞说“气色不错”,但他知道自己已是垂垂老矣,他曾有一首诗给妻子:    
    给菁清    
    爱,我是一株小草    
    从海陬移植了过来    
    有幸摆在高楼的阳台    
    我没有花朵    
    供你采摘    
    供你插戴    
    但是我也怕    
    风吹雨打    
    骄阳直晒    
    爱,我也需要甘露    
    我需要小天使的抚爱    
    这首诗写了“老弱残兵”的自己,也需要“被爱”,言词中流露出一点伤感之意。泪花、耳聋、齿落,已让他的生活乐趣日益减少,他所能给妻子的也越来越少,他现在是渴望韩菁清给他更多的安慰。    
    渐入老境的梁实秋不能不想一想身后的事,趁韩菁清赴港办事,他给她写了一封信:我首先告诉你,自从十年前在华美一晤我就爱你,到如今进入第十个年头。我依然爱你,我故后,你不必悲伤,因为我先你而去是我们早就料到的事。我对你没有什么不放心。我知道你能独立奋斗生存,你会安排你认为最好的生活方式。    
    ……    
    十年来你对我的爱,对我的照顾,对我的宽容,对我的欣赏,对我所作的牺牲,我十分感激你。    
    我故后,我们的两只猫,无论如何困难,你要照顾它们,一如照顾我们俩亲生的孩子。我知道这是不需要我吩咐的。    
    清清,愿你幸福长乐!    
    秋秋留言    
    从这封信中,可见梁实秋对韩菁清的爱。他对她充满了感激,他的这种爱是无私的宽容,也因此而感人至深。    
    1987年11月2日,梁实秋因突发心脏病而走到了他人生的边上,他对韩菁清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菁清,我对不起你,怕是不能陪你了!”最后在“我要大量的氧气”的叫喊声中离开人世。    
    由于临终前的呼喊,已经死去的梁实秋,还张着嘴对着这个世界,也许是对这个世界他还有许多话要说。就这样离去,他还心有不甘,因为他对于生活,对于爱情还有份深深的渴望。    
    爱情也许不是生活的必需,但若没有它,人们的心就会荒凉。    
    梁实秋是幸福的,他的一生拥有两份不同质的爱,与程季淑的爱是“水”质的,柔韧舒缓;与韩菁清的爱是“火”质的,热烈奔放。这两份爱充实了他的生命,并让他的生命迸发出绚丽的光彩。有很多人不能接受他在晚年的移情,而韩菁清是最理解他的。她说:“他过去把他的爱全部献给了他的前妻,现在把他全部的爱献给了我,其实这不是两回事,是一回事。他是一个感情真挚的人……”韩菁清的这一席话,真是让世人汗颜,人们眼中看到的只是大学者梁实秋,而梁实秋自己在晚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