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东方名流的情人们 >

第15部分

东方名流的情人们-第15部分

小说: 东方名流的情人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人婚姻流出不满之意,他捎信给江家,让江冬秀放开小脚,读书识字。胡适的母亲怕胡适毁约,屡屡捎信催促胡适回家完婚,并已备了新房、爆竹。满脑子新思想的胡适不甘心娶比自己年长一岁的小脚女子江冬秀为妻,但胡适奉母至孝,又不忍忤逆母亲的旨意,便写信以“求学要紧”加以回绝。一次,胡适看了一出《富贵图》戏剧,剧中夫妻由一对不足十岁的童角扮演,不由心生奇想,提笔来写了一首诗:“红炉银烛镂金床,玉手相携入洞房,细腻风流都写尽,可怜一对小鸳鸯。”    
    1908年10月,中国公学因内讧分裂,胡适的大家庭也因管理不善走向破败濒临破产,18岁的胡适求学、谋生两茫茫,思想感情皆陷入极度危机。在一帮纨绔子弟的影响下,壮志难酬、抑郁苦闷的胡适开始吃花酒,打茶围,捧戏子,挟妓召娼,沉湎酒色,醉生梦死,终于在一次大醉后、与租界巡捕发生争执而被关进巡捕房。被友人保释后,胡适临镜自视,悔恨莫及。“天生我材必有用”,自己到上海是来实现抱负的,怎么到了嗜酒如命的地步呢?深感无颜面对终日望子成龙的母亲,那是一个让自己惟一的、相依为命的儿子到远方求前途,自己一个人在家乡时时刻刻悬念着儿子,期望着儿子的慈母啊。胡适没有掉一滴眼泪,但他暗暗下了决心,不再放任自己,好好想想以后的发展了。    
    1910年夏天,胡适在上海闭门读书,考取第二期庚子赔款留美官费生。9月赴美国康奈尔大学,因经济拮据,胡适选择了补助较多的农学院学习农科。不久发现自己对农学没有兴趣,早年所感兴趣的哲学、史学也派不上用场,农学和自己有天赋、兴趣的各方面,项背太远了。几经思酌,胡适转入文学院,主修哲学、经济、文学,并学习德文、法文,对德、英、法3国文学也发生了兴趣,引起了他复振中国文学的愿望。初到美国,因上海那段荒唐遭遇令胡适心有余悸,加之其母屡屡来信叮嘱“男女交际尤当留心”,胡适四年不曾到女生宿舍访友,把感情寄托在未婚妻身上。寂寞中的胡适,多次嘱咐江冬秀读书习字,以寄信来“销我客怀”。江家见女婿多有责备之急,百般奉迎不迭:请人教江冬秀读书,买使女送到胡家照顾胡适的母亲。当胡适意识到自己所做太过,写信自责时,江家托乡间老学究代江冬秀写信:“秀虽一妮女子,然幼受母训,颇闻古人绪余,男子生而张弧悬矢,志在四方。今君负笈远游,秀方私喜不暇,宁以儿女柔情绊云霄壮志耶。此后荣归不远,请君毋再作此言,令秀增忸忸也。”并随信附寄与胡母合影小照一帧,一个完全陌生的年轻朴实女子站在母亲身边,一个遥远而又相近的身影。在这张陌生的脸上,胡适似乎也看到了那久久盼望的眼光。几天后,胡适在同学为他拍摄的照片——“室中读书图”上,题了一首给江冬秀的诗,诗云:    
    万里远行役,轩车屡后期。    
    传神入图画,凭汝寄相思。    
    这是胡适给江冬秀的第一张相片,也是自己送给她的第一首诗。    
    1914年6月8日,胡适去访问康奈尔大学地质学教授的次女韦莲司女士。这是胡适到美国4年来第一次去看青年女士。在韦莲司家吃饭时,胡适遇到过几次韦莲司女士,她在纽约学美术,回来过暑假。初次见面,胡适就感到女士读书很多,和自己很谈得来。女士年龄好像比自己大几岁,因为性格豪放,不媚俗,胡适很喜欢她。    
    


第二部分白话文倡导者 胡适(2)

    见胡适来访,韦莲司面若桃花,高兴地说:”你好像不喜欢和女士交际?”胡适认识许多年轻女子,但从不去拜访她们,也没有和任何女士约会。    
    “也不全是。我和中年以上女士,还是有交往的。”    
    韦莲司女士捂嘴笑道:“你不会是冷血动物吧?”    
    “朋友中,也有不少说我是冷血动物的。”胡适指郑莱、梅觐庄和南非的Faure。梅觐庄说,女子有陶冶情操的作用,胡适反劝他“莫坠情网”。    
    “在纽约艺术学校读书前,在哪里读书?”韦莲司在胡适心中,有许多值得长考的谜。    
    “上私立学校,请家庭教师,然后去新港、纽约……”韦莲司说。    
    谈了一会,两人自然谈到男女婚嫁的话题,听说胡适没有看过美国人结婚的场面,韦莲司说:“我有一个女友本月结婚,到时我邀请你去看看。”    
    胡适高兴地说:“我一定去。”    
    1914年6月18日,即胡适在文学院毕业后的第二天,韦莲司女士邀请他去绮色佳教堂参观西方婚礼。    
    路上,韦莲司问:“你对贵国的家族制怎么看?”    
    “我国的家族制最大的害处,是养成国民的依赖性。它实际上是一种个人主义。”    
    “这和西方有什么不同呢?”    
    “西方个人主义以个人为单位,我国个人主义以家族为单位。西方个人主义养成了一种独立的人格和自助能力,我国家族的个人主义则私利于外,依赖于内。”胡适肯定道。    
    韦莲司点头说:“谁好?”    
    “西方的好!”    
    进了教堂,新郎新娘没有来,韦莲司压低声音解释说:”来宾先进,后进不礼貌。”    
    胡适点点头。    
    礼堂灯火通明,乐声缭绕不绝,喜气洋洋。韦莲司带胡适走到坛前坐下,旁边坐着新娘的亲戚。韦莲司轻声对胡适说:“后边是新人疏远的朋友坐。”胡适点点头。    
    新人和牧师来到坛前,乐声停止,牧师致祷词毕,问新郎、新娘“你愿意……”等话,接着给新娘戴戒指、新郎新娘分别发誓,牧师为新人祈福,于是乐队奏乐,来宾缓缓退出。    
    出门后,韦莲司说:“亲戚去赴婚筵,然后跳舞,不等跳舞结束,新人去湖上新居……”    
    胡适看了一回新鲜,高兴地说:“果然和我们家乡风俗不同。”    
    韦莲司见胡适高兴,自己也笑了起来。    
    胡适此后参观了波士顿,回来后由住了三年的世界学生会内迁出,住进绮色佳橡树街120号。新居117平方尺,室内最显眼的是床边堆满书的书架。    
    1914年10月20日下午,韦莲司来坐。“啊?”胡适喜出望外,他没有想到,韦莲司会独自来访。    
    “不欢迎吗?”韦莲司婉尔一笑。    
    “欢迎!欢迎!”胡适抑制着心头的喜悦。今年6月18日,韦莲司女士还陪自己去教堂参观了婚礼。但女士上门,这还是第一次。    
    “家里来信了?”客人和主人隔茶几而坐。    
    “母亲来信说,我寄回去的信常被人扯开看,可恶!”胡适放下手中的信,说:“今天你来了,不谈这个。”    
    “你整天读书,出门走走,如何?”韦莲司女士坐在椅子上,看着胡适桌子上的一个镜子,然后将视线移到两架书架上。    
    “好啊!”胡适喜上眉梢。    
    下了几天雨,今天天气特别好,风和日丽,秋叶散在山村的小路上,增添了田园诗意。两人循湖滨而行,边走边谈。    
    韦莲司女士生于富家,却不事打扮。一次,胡适在她家吃饭,她自剪发辫,只围两三寸,叫胡适大吃一惊。其母亲和姐姐在肚子里怪她,嘴上却讲不出口。    
    胡适想到此事,有意说:“过去约翰·弥尔说,今人敢作狂猖之行者,是今世之隐患。”胡适用的”狂猖”,指美德,不是指病。    
    韦莲司女士说,“如有意为狂,其狂也不足取。”两人相视而笑。    
    胡适突然想到,朋友中,不少人说自己有“好立异为高”的毛病,不知眼前的这位女士可有所指。但不苟同流俗、不随波逐流,怕自己还没有做到呢!    
    湖滨道走尽,两人折向东,行数里荒僻的山村小道,到了厄特娜村。    
    韦莲司女士问,“近日来过此地?”    
    “没有。前日参加牧师亥叟的葬礼,去了一尊派教堂。”胡适说。亥叟是胡适的朋友。    
    水滨同坐,树阴浓密。听溪水混淆,观奇花异草,两人全不知秋风的凉意和昏鸦的吵闹,沉浸在一片无我的境界……“此时君与我,何处更容他?”在胡适暖洋洋的心里,眼前的女士,仿佛是自己的一个部分了。    
    两人都希望延长谈话的时间,他们绕道林家村,缓缓而行。此时,已是日落西山时分。两人回到了韦莲司女士家中吃饭,已是6时。    
    11月3日晚,韦莲司女士邀胡适散步。这次,他们谈到女士的性格。    
    韦莲司女士问:“假若我的见解与家人父母所持见解格格不入,我是容忍迁就以求相安呢?还是各行其是,就是感情破坏也不在乎呢?”    
    胡适小心道:“这个问题是人生第一重要问题,非一言所能尽。”    
    韦莲司女士笑:”你就直说不妨。”    
    “解决办法有二:一是为人要容忍。譬如父母信仰宗教等,子女虽不以为然,但不应逆上辈人的心意,应该容忍迁就。”


第二部分白话文倡导者 胡适(3)

    “第二个办法呢?”韦莲司女士打断胡适的话问。    
    “二是自己认为是,就相信是,并笃信而且力行之。真理只有一个,不容迁就。不能因为他人之故而强信所不信,强行所不欲行。”胡适似乎不是说和韦莲司有关的事,因为自己和她的父母是好朋友啊!    
    “你自己呢?”韦莲司女士掉转了话锋。    
    胡适突然惊觉:“我的态度是:对家庭之事,从前者;对于社会国家政治之见解,则从后者。”    
    “你是刀切豆腐两面光,巧言曲辩。”韦莲司笑着说:“我是讲与家人冲突,你扯到国家上去了。”    
    “我是东方人,家庭事,从东方;国家事,从西方。”胡适说罢,两人会意而笑。    
    月色姣好,树影婆娑。两人沉浸在甜蜜朦胧的意境中……这是人生的童话时期。    
    “你听过印度神话中的‘月中兔影’的故事吗?”韦莲司女士的声音变得非常柔和。    
    “没有。”    
    “我说给你听听。”于是,韦莲司女士娓娓而谈,将佛降生为兔,上帝试其是否真诚,化身来乞讨,兔投身入火献身的故事说了一遍。    
    胡适属兔,因此很喜欢听兔的传说,尤其是女士的月下叙述,更是幽香缭绕。仿佛女士是皎白的月光,自己是英姿绰约的兔影。    
    “好听吗?”韦莲司女士笑着问。    
    “好听。”    
    “这回该你说了。”    
    胡适大呼上当,说:“好吧,我给你讲一个中国古代‘月中玉兔’的故事。”于是,他把嫦娥偷吃不死药,奔月后化为蟾蜍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说了一遍。    
    这次和韦莲司女士月下散步后,胡适突然变得喜欢收集神话故事起来。    
    和韦莲司的谈话,增加了胡适对家庭的思考。以前,自己主张“无后”说,读哲学书籍后,他发现许多哲学家都是不结婚的,如笛卡儿、康德、霍布斯……    
    1914年11月13日,韦莲司送给胡适几张照片,说:“这是我自己在宿舍拍的。”照片的景色非常优美,看不到纽约市的喧嚣,只有赫贞河上风吹的杨柳。    
    “好一幅杨柳图。”胡适笑着说。美国杨柳很少,上次,胡适和韦莲司在大学街上看到一株杨柳,两人在树旁徘徊良久。    
    韦莲司解释说:“你说过贵国古代有‘折柳赠别’的故事。”    
    “哦?!”胡适恍然大悟。韦莲司的心真细啊!再过几天,她就回纽约了,这是以垂柳图赠别呢!但古人灞桥折柳是一种特定场合下的风情,韦莲司也附庸风雅啊!    
    谈到这几天报上的消息,韦莲司说:“日本侵犯贵国,中国不抗拒,似乎失国体,如抗拒,损失恐怕比不抗拒大几千倍。”韦莲司指日本从德国手中攫取中国青岛。    
    “今日大患,是狭义的国家主义,强权即公理,国际大法即弱肉强食。”对日本这样的掠人土地,胡适视为狭义的国家主义和种族成见,成为阻碍世界统一的畛畦。    
    韦莲司友好地望着胡适。    
    “1908年,我写过一首《秋柳》诗。‘已见萧飕万木摧,尚余垂柳拂人来。凭君漫说柔条柳,也向西方舞一回。’很能说明中国目前的处境。”胡适由韦莲司的垂柳图想到自己的《秋柳》诗,由“柳”的柔软想到中国的落后。    
    韦莲司听了,说:“此诗大有真理。”    
    晚上,胡适去参加野外丛林聚会,有六七人参加。他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