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的逆袭-第1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两路满清兵的夹击之下,陕西的陷落已成定局。李自成决定放弃陕西,经蓝田、商州进入河南,向襄阳一代转移,那里还有襄阳四府十余万大军。
明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正月十八日。满清军占领了西安。
二月,多尔衮下令阿济格率军追击顺军,多铎则率领本部大军出潼关,经归德(今商丘)伐明。
满清的出兵打破了南明朝廷最后一丝议和的幻想。大学士兵部尚书史可法匆忙北上,部署淮河防线。并派兴平伯高杰率本部出兵河南,试图北伐。
高杰是流贼出身,以拥立之功被封为兴平伯,成为了江北四镇军阀之一。其为人贪婪残暴,但是就勇气而言却远胜其他军阀如刘泽清刘良佐之辈。其本人又很敬慕史可法。
得到史可法的命令后,高杰即率领本部军队向北,于元月抵达归德。此时驻扎在睢州的明河南总兵许定国已经决定降清,邀请高杰到睢州来,于宴席间埋下伏兵,杀掉了高杰,然后率军度过黄河。
高杰一死,北伐的最后一丝希望破灭,史可法只能仓皇间逃回扬州。
满清大军即将南下,南京朝廷一片慌乱,紧急下旨,调集各地军队到南京勤王。(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三章 宁波总兵
弘光元年三月十日,岱山岛
军政首脑聚集一堂,商议各项事宜。
虽然幕府以及巡检司各种机构日趋完善,各种事情也都有专人负责。可涉及到各种大事,仍需要众人聚集商议。
“春耕现在正进行中,岱山岛上春稻已经播种了一半。今年岛上一般的耕田种水稻,另一半会种小麦。其他岛屿上的春种也在进行中,金塘岛开垦了两万八千亩耕地,因水库冬天刚修,蓄水量很少,无法种植水稻,只能播种小麦。”
户曹主事沙福对任思齐汇报起春种之事,事关粮食大计,不能不重视。
岱山岛及附属各岛开垦了总数达六万亩的耕地,虽然海岛土地贫瘠,可有鸟粪在,粮食产量不比内地耕地差。去年的耕地亩产达一石半,已经和大陆上的粮食产量差不多。
六万亩耕田,夏秋两季,差不多能产十五万石粮食。岱山各岛移民加上原有的岛民十多万,士兵两万五千,这些粮食虽然不够一年吃的,可也极大的减轻了岱山粮食的压力。
沙福回报过后,巡检司其他主事也都就自己负责的工作汇报了一遍。
“诸位,仗诸位的努力,岱山的形势日渐好转。”
任思齐环视一周,缓缓道。
“近期诸事繁杂,春耕是其一。另外又到了去吕宋海贸的时间。海贸利润是我岱山的最大依仗,不容小觑。陈主事,货物准备的怎么样了?”任思齐问陈忠道。
“回大人,各相货物已经准备妥当。不过由于宁波士绅和咱们的矛盾,咱们只能通过岑港收购生丝,数量只有五百担。不过其他的货物倒是不少,其中瓷器收购了一万件,茶叶也有五十担,丝绸一千匹,全部货物能装满两条海船!”
因为抢夺士绅们的海船,岱山和宁波的士绅们结成了死仇,虽然拿兵强势大的岱山军没办法,可士绅们私下里对岱山百般抵制,直接导致海贸货物的不足,一个冬天收购的货物刚够两条海船。
“这次海贸就由司马兄去吧!”任思齐对司马南道。
“是,将军!”司马南闻言大喜,让他独挡一面,意味着任思齐对他彻底信任。
茅十八闻言脸色沉了下来,可是也没有多说什么。
“各营要加大训练力度,尽快磨合。司马南去吕宋,他属下的水军暂归十八哥负责。十八哥你和奥利尔商量一下,加紧对水兵们进行内河作战训练。”
“要打仗吗?”茅十八闻言就是一愣。
“是啊!”任思齐点点头,“北方的局势越来越乱,清兵已经占了归德,即将攻向淮河。大战即将爆发,咱们岱山军虽然独处海外,可是又岂能置身事外。估计很快朝廷就会下命令,调咱们去南京!”
“好,练了这么久的兵,终于有用武之地了!”晋玉飞惊喜道。
“早就盼着出兵的日子了,杀光****的满人,为死去的兄弟报仇。”任兴凡狠狠道。
青州一战,一千岱山步兵生还的只有不到二百人,多少同胞死于满人之手,这让生还者怎能不恨!
“这次出兵,肯定会和满人干仗,肯定有报仇的机会。”任思齐笑道。
任思齐预料的很准,五天后,就有朝廷的使者上了岱山岛。
一名太监在十几个锦衣卫的保护下乘着一条帆船进入了高亭港。
得到消息后,任思齐率领所有官员在高亭港码头迎接,把使者迎入高亭镇城中。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未有躬自累善,而其后不振者也。朕岂吝于褒贶哉。
海防游击任思齐,忠心为国骁勇善战,特封为宁波总兵。
着任思齐率领所部火速北上,抵京都听用。
。。。。。。
“任将军,圣上对你可是赞赏有加,从小小的游击将军一跃成为总兵官,圣上对你的恩情可谓天高地厚。你可要忠心为国,不负圣恩啊!”
太监合拢了圣旨,递给任思齐,笑眯眯道。
“皇上对臣天高地厚,臣粉身碎骨也难报圣恩!”任思齐做出一副感激涕零的样子道。
说着一挥手,熊二捧着一个盖着红布的木盘走到太监身前。
掀起布角一看,满眼都是黄灿灿的光芒,太监的两只眼睛立刻笑眯成缝。
“还为请教公公大名?”
“咱家姓卢名芳,在司礼监供职。”卢太监笑眯眯道。
“北方情势危机,还请任将军火速出兵!”
从卢太监的嘴里,任思齐知道清兵已经占领了归德,正在向淮安进军,防守淮河的明军纷纷投降,估计很快清兵就会兵临扬州城下。
情势已经如此危险了啊,怪不得朝廷如此大方,竟然把自己提到总兵的高位。
宁波总兵!这个好,有了这道圣旨,自己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进入宁波,浙东将是自己的天下!
卢太监并未离去,而是以监军的名义留在了岱山,好督促任思齐尽快出兵。
接到圣旨后,任思齐立刻发下将领,令各部火速到岱山集合。
接到军令后,驻扎在金塘岛,大屿山,大小长涂岛的步兵营纷纷乘船回到了岱山。三支分舰队的水军也都聚集在高亭港。
清兵强大,此次出兵必须用全力。
和李彦直商议后,任思齐决定带所有步兵以及一万的水军出征。
因为大的海船在内河行驶不便,大多数三桅帆船都留在岱山。仅仅带了“公主号”“飞鱼号”等十艘安装了大炮的大船,其他的船只多是平底沙船,以及改装过后适合内河行驶的战船,多是桨帆两用战船。
经过商议,命令奥利尔舰队留守高亭,负责防守岱山。奥利尔属下拥有五千水兵,上百艘帆船,其中一半都是三桅帆船,王之仁的定海军已经被打残,在这片海域基本上没有对手。
岱山的民政由沙福负责,军政则由奥利尔负责。这两个都是跟随任思齐已久的老人,把岱山交给他们任思齐很放心。
三月十七日,两万岱山军队乘坐三百多条船只,从高亭港出发,船帆张起,乘风破浪,向着北方而去。(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四章 拜会沈廷扬
船队浩浩荡荡,自岱山出发,向北而行。
虽然现在刮得依然是偏北风,并不顺风。不过船行八面风,走之字型路线依然能逆风行驶。
“公主号”船头,任思齐站在高昂的船艏,碧海蓝天,猎猎海风,回首望去,数百艘排着长长的队列迤逦在海面之上,豪情不禁勃然而发。
从刚穿越时一阶死囚,到如今高举宁波总兵之位。治下十多万百姓,手掌两万大军,回首往事,恍然如梦。
乱世已然到来,接下来的近二十年内,南方将处于动乱之中。清兵与南明残余势力将在广袤的长江以南各省反复拉锯,郑成功、李定国,各路英雄纷纷登场,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歌。虽然他们到最后都以失败收场,神州大地沦为异族统治。可他们的事迹却流传千古。
自己既然生逢乱世,自然不甘寂寞,岂能让他们专美于前?
就在任思齐心情激荡之时,一阵脚步声在甲板上响起,回头看去,却是太监卢芳来到面前。
“任将军好雅致啊!”卢芳笑眯眯的站在任思齐旁边。
“呵呵,”任思齐笑了一下,“卢公公,在船上还习惯吗?”
对于这个朝廷派在自己军中的“监军”,任思齐自然不放在眼里,整个军中全是自己的人,区区一个死太监能有何用?
可既然他是朝廷的人,任思齐自然不愿随便得罪,在面子上对卢太监还是非常的尊重。
好在卢芳也比较懂事,并没有对军务指手画脚,两人合作的还算愉快。
“咱家是个苦命人,这些年来常年奔波,没有什么习惯不习惯的。况且将军这条旗舰又大又稳,咱家习惯的很呢。”卢芳笑眯眯道。
“公公是皇上身边的人,怎么会是苦命的人?”任思齐摇头道。
“将军也知道皇上登基不满一年,在登基前过得可是颠沛流离的生活,这些年跟在皇上身边,咱家把所有的苦都吃过了。”
卢芳絮絮叨叨的在任思齐说着他这些年的经历,弘光皇帝朱由崧是老福王朱常洵的世子,崇祯十四年李自成攻破洛阳,老福王朱常洵被杀,朱由崧侥幸逃了出去。
卢芳是朱由崧身边跟随的唯一太监,随着朱由崧在江湖上流浪了两年,直到崇祯十六年,崇祯帝才下召让朱由崧袭了福王的爵位。
可是河南之地顺军施虐,朱由崧根本不敢回洛阳就藩,于是就在淮安盘桓不走。
没有了藩地,也就没有大部分收入,只能靠着朝廷的那点俸禄,这几年朱由崧过得很苦。作为朱由崧的身边人,卢芳的日子过得也不怎么样。
直到去年,福王登基,卢芳才飞到枝头做凤凰,一下子抖了起来。
也许是经历过苦难,卢芳并没有像其他太监那样贪婪,那样不可一世,反而温和有加、谦逊有礼,让任思齐啧啧称奇。
二人竟然谈的十分投缘。
两日后,船队过了松江海岸,到了长江口,逆流而上,船速一下子降了下来。
船队进了长江口没有多远,江道陡然变窄,却是崇明岛把长江下游入海口一分为二。
滚滚江水奔流不息,江水携带着大量的泥沙到入海口时速度变缓,泥沙便沉积了下来,形成了一个大岛。
就面积来说,明朝时的崇明岛已经很大,东西长有二百里,南北宽四十里,面积足有岱山岛的十来倍。
这么大面积的岛屿,上面自然居住着很多百姓。崇明岛上,最著名的人物当属沈廷扬。
沈廷扬是崇明人,历任崇祯朝内阁中书舍人,户部郎中。曾经提议恢复海运,从海路为辽东提供漕粮,深得崇祯帝的看重。听说其手下掌握着数百条漕船,手掌漕兵数千。
“沈廷扬啊,他已经辞官了!”卢芳道。
“为何?”任思齐就是一愣。
“就是去年的事,圣上登基不久,不是听说吴三桂借鞑剿匪吗,朝廷下令收集粮草,派沈廷扬率领三百漕船、两万士兵,从运河向北,为吴三桂运送粮草及援兵。
谁知船到徐州,却被原山东总兵刘泽清截住,抢走了所有的粮船,截留了两万士兵。
谁知道那平西伯吴三桂根本不是借兵剿匪,而是投降了满清,幸亏粮食没有运送到北京。”
卢芳絮絮叨叨的说着。
“可是经过此事,沈廷扬受到了刺激,竟然辞官不做了,听说他就回到了老家崇明。”
听了卢芳的话,任思齐不禁愕然。这大明奇葩的事情实在太多。。。。。。
吴三桂分明是投降了满清,南明朝廷竟然还一厢情愿的认为他是借兵为崇祯报仇,还巴巴的派人为他运送粮草援兵。
而刘泽清身为明朝军官,竟敢悍然拦截朝廷的船队,截留朝廷的军队,其行迹几乎相当于谋反,可南明朝廷对他竟然全无办法。
不过沈廷扬能想出海运代替河运的办法,倒是一个干吏,任思齐决定去岛上拜会一番。
吩咐船队暂缓行驶,在嘉定靠岸,任思齐自己则不顾卢芳的反对吗,乘着一条小船向崇明岛驶去。
偌大的船队在附近海面行驶,早就引起崇明百姓的注意,看到船队上打着的大明的战旗,崇明的百姓才安定了下来。
任思齐乘坐小船从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