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第4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4部分

小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求办事,是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二)商品和货币

商品交换是资本主义社会中最普遍、最常见的现象,因此,要阐明资本主义制度发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规律,就必须从分析商品开始。

1、商品

⑴商品及其二因素

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商品是其二因素即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商品是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对立统一体。

所谓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的有用性;所谓商品的价值,其性质或内容是生产商品的人类一般劳动的凝结。

⑵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

劳动二重性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所谓具体劳动是指具有特殊具体形式的劳动。所谓抽象劳动是指抽掉或撇开特殊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是同一劳动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一方面从劳动的个性或特殊性看,生产各种商品的劳动是形式、性质不同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从劳动的共性或一般性来看,是撇开了具体形式的性质相同的抽象劳动。

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性质不同的具体劳动,生产性质不同的商品的使用价值;性质相同的抽象劳动,形成性质相同的商品的价值。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一是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是劳动价值论的核心。二是劳动二重性理论是分析剩余价值产生的钥匙,是建立剩余价值论的基础。三是劳动二重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依据劳动二重性理论,建立了劳动价值论、货币理论、剩余价值理论、积累理论、循环和周转理论、社会再生理论,解决了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从而建立起科学的政治经济学体系。

⑴商品的价值量

①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政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②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主要是讲不同生产部门各种复杂程度不同的劳动如何进行比较和交换。在商品生产和交换过程中,价值量的确定是以简单劳动为基本尺度,把复杂劳动折合为一定倍数的简单劳动。复杂劳动折合多少简单劳动,是在反复交换的实践中自发形成的。③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包括凝结在生产资料中的物化劳动和生产过程中耗费的现实的活劳动。④商品价值量的变化同劳动生产力的变化相联系。商品的价值量与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劳动生产力成反比。

⑷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2、货币

⑴货币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产生的,是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结果

所谓价值形式(又译价值形态),是指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单个商品不能自己表现自己的价值。一种商品的价值只有通过交换由别的商品的使用价值相对地表现出来。价值形式随商品交换的发展而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即由简单价值形式发展到扩大价值形式,又发展到一般价值形式,最终形成了货币。

⑵货币的本质

①货币是固定充当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不是什么天然形成的神秘物。②货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货币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交换劳动产品、实现彼此之间社会联系的关系。

⑶货币的职能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功能,称为货币的职能。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执行着以下五种职能:

①价值尺度。这是指货币能够起到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的作用。②流通手段或称购买手段。这是指货币能够起到媒介商品流通的作用。③贮藏手段。这是指货币可以贮藏起来备用或作为财富加以贮藏。④支付手段。这是指货币能够起到清偿债务的作用。⑤世界货币。这是指货币可以在世界范围内行使职能。

⑷货币流通及其规律

货币流通是指化币行使职能的运动。货币在行使其职能的过程中,要不断地留在流通领域内运动。这就提出了一个货币流通量问题,在一定期间内,流通领域所需要的货币量,叫货币流通量。决定一定时间内流通中货币需要量的规律,叫货币流通规律。

3、价值规律

⑴价值规律的含义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商品价值的决定和实现的规律;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⑵市场竞争是价值规律得以贯彻的必要条件

⑶商品价格围绕商品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形式

由商品价值决定的商品价格,在供求关系影响下,必然围绕商品价值上下波动。

⑷价值规律的作用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凡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地方,价值规律就必然起作用。价值规律在商品的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中,主要发挥调节作用、促进作用和分化作用。价值规律调节社会资源即人财物向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流动转移或分配;使社会资源配置趋向合理优化;价值规律促进商品生产经营者改进生产技术和加强经营管理,价值规律的分化作用表现在两个层次上,一是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否定平均主义;二是在社会制度的制约性削弱的情况下,发生两级分化。

(三)资本和剩余价值

上面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理论,下面将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

1、货币转化为资本

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但货币本身并不就是资本,货币只有在特殊的运动中才转化为资本。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劳动者有人身自由,有权支配自己的劳动力;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只有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劳动力及其作为商品的特点。劳动力是劳动者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劳动力作为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有其不同一般商品的特点。劳动力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它是商品价值的源泉。

2、资本的本质

就资本的一般性来说,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就资本的特殊性来说,资本是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的体现。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的本质是体现在物上的或者说被物的外壳所掩盖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3、资本的划分和剩余价值的生产

⑴资本的划分

根据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所谓不变资本,是指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所谓可变资本,是指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资本的上述划分表明,剩余价值并不是由投入生产的全部资本带来的,而是其中的可变资本通过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创造出来的。

⑵剩余价值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即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所谓必要劳动时间,是指生产劳动力价值的等价物的时间,它对雇佣工人生存和延续后代是必要的。所谓剩余劳动时间,是指雇佣工人在必要劳动时间以外的劳动时间。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里创造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这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特点。

⑶资本主义的剥削率

剩余价值率反映资本主义的剥削率。剩余价值率(m;)是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⑷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资本家为了追求更多剩余价值,提高剥削率,采取两种基本方法,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4、资本主义工资的形式和本质

资本主义工资采取两种基本形式,即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在于它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资本主义的工资形式即计时工资、计件工资等,造成一种假象,似乎资本家给工人支付了劳动的全部报酬。其实,工人出卖给资本家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资本家只是按工人的劳动价值支付工资,决不是按工人的劳动支付全部报酬。因为工人只有劳动力可以出卖,劳动力出卖以后在使用中才形成劳动,劳动不能成为商品进行买卖。

5、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是通过不断扩大和加重对雇佣劳动的剥削来达到获取剩余价值的目的。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决定的。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支配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各个环节,决定着资本主义矛盾的全部发展过程。所以,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只有掌握了这个规律,才能了解和说明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它的一切复杂现象。

(四)资本积累

1、资本主义再生产与资本积累

社会再生产按其规模可以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资本化,即把资本经营中获得的剩余价值,拿出一部分来作为资本,用于增加投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不断利用无偿占有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增大资本,扩大生产规模,继续无偿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所以,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2、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体现为资本积累促进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必然性、促使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必然性、形成相对过剩人口的必然性、造成资产阶级财富积累和无产阶级贫困积累的必然性。

3、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发展过程,就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的发生、发展过程。这一基本矛盾,随着资本的不断积累而日益加剧。结局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就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五)资本的循环、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

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的这种职能只有在不断的运动中才能实现。资本的运动过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它表现为单个资本的循环和周转,以及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1、资本循环

生产企业的投资不间断地由流通过程的出发点进入生产过程,再由生产过程流入流通过程,从而又复归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叫资本循环。

从货币资本出发的资本循环过程,依次经历三个阶段,采取三种形式,执行三种职能。体现购、产、销的统一。

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是并存性和继起性。

2、资本周转

资本周转就是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过程。或者说,当资本循环不是循环一次就停下来,而是一次接一次地反复进行时,就是资本周转。资本循环反映资本运动经历的阶段、采取的形式及其行使的职能;资本周转则反映资本运动的时间、速度及其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资本周转速度通常用一年中资本周转的次数来表示。资本周转速度受生产资本的构成和资本周转时间的影响。

3、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社会资本是指一个社会中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众多个别资本的总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4、资本主义的社会再生产和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的社会再生产通过经济危机来维持。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在于生产的相对过剩。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及其基本矛盾。经济危机的周期爆发使资本主义的社会再生产呈现出周期性。这种周期性表现为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的反复。固定资本的更新是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周期性的物质基础。

(六)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1、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⑴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剩余价值本来是可变资本带来的,但资本家却将其视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这样,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了。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就转化为利润率。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就是利润率。由于全部预付资本总是大于可变资本,故利润率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