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第1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1部分

小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目    录

 

第一部分  马克思列宁主义…………………………………………2

第二部分  毛泽东思想……………………………………………  24

第三部分 邓小平理论………………………………………………36

第四部分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57




 

第一部分  马克思列宁主义

             绪   论

 

(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来说,还包括后人对它的发展。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指的是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由列宁推进到新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加以中国化和发展了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它的内涵,是关于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革命和解放、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向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前进的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它是一个完备的和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为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在我国,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经列宁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被称为马克思列宁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思想来源和发展阶段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崭新的思想理论,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

⑴在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在西欧许多国家已经从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阶段跨入大机器工业阶段,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

⑵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日益社会化,但生产资料却为少数私人资本家所占有

资本主义社会的这一矛盾,必然造成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1825年,英国首次爆发经济危机,以后每隔8至10年就周期性地爆发一次;继1836年英法经济危机之后,1847年的经济危机几乎涉及欧洲各国。频繁的经济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提出了变革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任务。

⑶产业革命不仅是技术革命,而且也是一场社会革命

产业革命以后,出现了现代资产阶级和现代无产阶级。在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现代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反对资产阶级的独立的政治力量出现在历史舞台上,这表现为当时的三大工人运动,即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举行的两次起义;1836…1848年英国宪章派开展的持续十二年之久的宪章运动;1844年爆发的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工人运动的兴起和现代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迫切要求一种崭新的思想理论的指导。

2、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的根源虽然深藏在资本主义的物质和经济事实之中,但是,它和任何一种新的学说一样,必须从前人的优秀思想材料出发。这种思想材料,既包括社会科学的优秀成果,也包括自然科学的优秀成果。

在自然科学方面,19世纪30…50年代,自然科学实现了巨大的飞跃,产生了“三大发现”,即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发现、细胞的发现和生物进化的发现。这三大发现大大地加速了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形成,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社会科学方面,19世纪初,人类的思想理论达到了新的境界,出现了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德国古典哲学、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三大空想家的社会主义学说。马克思、恩格斯把上述优秀思想成果都加以吸收和改造,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他们的新理论——马克思主义。

(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严密而完整的科学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研究自然、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三个部分。历史唯物主义也称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或唯物史观。其基本观点主要是:

⑴认为物质生产是整个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⑵社会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其内部的矛盾运动,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而生产力又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的决定力量。

⑶同生产力相适应的那种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现实的经济基础,在现实的经济基础上必然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和上层建设的矛盾运动必然会导致社会形态的更替,社会形态的更替必须通过社会革命。

⑷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设的矛盾,在阶级社会中必然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⑸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并对社会存在的变化和发展有积极的促进或延缓的作用。

⑹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⑺历史活动是人民群众的事业。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经济运动规律的科学,它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理论体系集中体现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生产、实现和分配的深刻分析和精辟论述,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规律。

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分析了资本的生产过程,其中心问题是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主要形成了三个理论:

⑴劳动价值论。

⑵剩余价值论。

⑶资本积累理论。

劳动价值论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剩余价值论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贯串整个《资本论》的一条主线,也是马克思在科学上的两大发现之一;资本积累的理论则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

在《资本论》第二卷中,马克思分析了资本的流通过程,其中心问题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主要包括资本循环的理论、资本周转的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存在着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从而引起在生产上个别企业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在消费上生产的盲目扩大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在流通上资本主义的实现价值与剩余价值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存在和不可克服,说明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经济危机的不可避免性。

在《资本论》第三卷中,马克思在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上进而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揭示了剩余价值是怎样转化为利润的,其中心问题是分析剩余价值在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借贷资本家、土地所有者各集团之间的分配问题。主要包括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理论、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的理论、借贷资本和借贷利息的理论、资本主义地租的理论。马克思指出,商业利润、借贷利息、资本主义地租等形态都是剩余价值在剥削集团之间进行分配所采取的不同形态。雇佣工人不仅要受企业资本家的剥削,而且还要受剥削阶级各个集团的共同剥削。因此,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必须联合起来,推翻整个资产阶级,才能获得自身的彻底解放。

3、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也称科学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一词有三个方面的基本含义:一是指社会制度或社会形态,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或社会形态;二是指社会运动,即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而进行的实践;三是指思想理论,即指导这个实践,为建立、巩固和发展新的社会制度做论证的思想理论。科学社会主义只是就思想理论而言的。作为思想理论的科学社会主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指整个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讲,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

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所研究的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及其相互关系。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和解答的基本问题是:无产阶级为什么要变革资本主义和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以及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这包括四个方面的问题:

⑴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问题。

⑵无产阶级肩负的历史使命问题。

⑶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革命道路和历史进程问题。

⑷未来社会的发展目标及其实现条件问题。

科学社会主义正是围绕这些基本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理论原理和观点,并构成为一个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

(四)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同俄国实际和时代发展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地回答了一系列新问题,使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列宁主义阶段。

1、关于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转变为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2、关于无产阶级革命

列宁不仅在理论上提出了“一国胜利”论,还在实践上领导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这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重大发展,也是列宁主义的重要标志。

3、关于无产阶级政党

列宁抓住机遇,把马克思主义的建党理论同俄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围绕在资本主义发展落后的国家,应当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党才能担负起领导无产阶级革命的责任,以及怎样建设这样的党这个基本问题,创立了列宁主义的建党学说,进行了建立无产阶级新型政党的实践。

4、关于无产阶级专政

十月革命前后,列宁为了解决无产阶级革命中的政权建设问题,反复研究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及时总结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阶级斗争的经验。列宁不仅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发现了俄国无产阶级专政的具体组织形式——苏维埃。

5、关于民族殖民地问题

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总结新的历史经验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发展成为民族殖民地理论。

6、关于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

列宁从理论上充分论述了过渡时期的长期性和复杂性问题,并在其晚期提出了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新的构想。列宁关于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对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尤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7、关于唯物史观、认识论和辩证法

为了捍卫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纯洁性,列宁用八个月时间,写出《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于1909年出版。在这部哲学专著中,列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概括了从恩格斯逝世以来整个历史时期哲学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对当时冒充马克思主义的反动哲学思潮进行了批判。这部著作连同列宁后来所写的《哲学笔记》,成为列宁的宝贵哲学遗产。

(五)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意义

1、马克思列宁主义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⑴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方法论,它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提供了观察世界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立场、正确观点和科学方法,为工人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思想路线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它仍然是我们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的理论依据,是从事一切社会实践活动的科学指南。

⑵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理论在今天并没有过时,仍然是我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重要思想武器。

⑶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论,仍然是指导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走向成功的科学指南。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说中,最重要的主要有这么几条:

一是以“实事求是”为精髓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是确认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归根结底的推动力量的社会发展观。三是以人的自由而全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