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文化巨匠-第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几乎是不可能之事
另外,苏文还有一个怀疑,不是说华夏月刊一般只选在每个行省周刊发表过的文章吗,他在决赛上的文章,并没有在哪个行省上发表过呀。
“这是水会长推荐的结果,当然,他只是推荐而已,也无法强行通过发表的意见,还是要编辑委员会投票决定的。也就是说,你的文章,深深打动了那些评委,大多数人同意发表出来”肖克文是这样解释的。
苏文却震惊于水天一的能量。
肖克文对此说道:“他是华夏帝国作家协会会长,还是华夏院荣誉院长,另外,也是华夏的名誉社长,能量当然不小”
苏文见识到了水天一的能量,心底怀疑:“难道这水天一是在向我昭示他的能量。想让我动心,进他们华夏院就读或者说是为了给华夏中学生大赛做广告。特意把我这个第一名给推出来吸引眼球”
苏文再一次腹黑了不然无法解释三篇文章同时发表在华夏月刊上。因为这太惊人了。
肖克文却不想那么多,他一个劲高兴:“苏文,这是你的荣誉,也是我们行省的荣誉。你不知道,每一期华夏月刊,只有一百多篇文章。每个行省平均下来也就只能被选上两三篇这是什么概念一个月之内。四期周刊,全国五十个行省,有数万篇文章,只有一百多篇能有幸选上。几百分之一的概率呢”
肖克文的意思很明显。这是百里挑一的机会,也是荣耀,每个行省的文人挤破了脑袋都想上去,可不幸的人几年十几年都没有机会被选上。
苏文一下子被选上了三篇,这是何等的荣耀啊
不单是苏文的荣耀,也是他们行省的骄傲,这不,肖克文从头到尾都止不住笑意,感觉苏文给他大大长脸了。
“总之一句话。苏文,有了这三篇文章在华夏上,谁都不会再质疑你的素养。哦,对了,你还没加入我们行省作协呢,什么时候过来把手续给办了,我做你的介绍人”肖克文最后交代一句。
苏文这才想起之前粤州市作协托方承世的关系让他加入进去,他借口说不想吊打小朋友,等全国决赛完毕之后再讨论。
现在全国决赛已经结束,苏文也获得了第一,肖克文旧事重提,他好像也没有拒绝的余地。何况这次不是粤州市一级了,还是更高的行省级别
听到苏文答应,肖克文更为高兴地笑了,说让人准备好各种手续,苏文只要去填一张申请表就可以了。
确定了这事,肖克文这才结束了这段通话。
接下来,没半天功夫,苏文又接到很多人打来的电话,都是恭喜他的文章荣登华夏月刊的话。
人数很多,先是方承世打过来,这丫满口都是羡慕的语气,说他笔耕了那么多年,也就只能在省级的周刊上混一下名头,还从来没有入选过月刊呢最后,又吐槽苏文几句,还是说苏文就应该写这些经典的文章,在他们报纸刊物上发表,而不是去鼓捣什么戏剧
方承世一挂了电话,就是余成这个班主任打来,先是恭喜,之后兴奋地说苏文又一次让他这个老师长脸,也为学校争了荣光。又提起校长让他回校向师生们做报告的事情,还说校长已经提好几次了,这次又有华夏月刊的荣耀,说不定校长会亲自上门找他苏文,让他注意一下。
余成之后,是李秀颖的电话,很公式地说恭喜,让他再接再厉,接着是白洛妃接过李秀颖的电话,与苏文说了几句祝福的话。
继两人之后,是高冰的来电,也没有什么新意,只说恭喜,还说他们的戏剧玩偶之家已经选角完毕,开始排演,争取在六月中旬进行公演。
再之后,是同学马文强打来电话,不停地说苏文牛逼轰轰,是他这辈子结交的最牛的朋友。苏文甚至还接到校花林语彤的电话,美女在电话那头细声细气地说恭喜与羡慕,还问苏文大学去哪就读。
苏文一一应付完毕,又接到身在公司与学校的父母的电话,两人在电话里头除了高兴就是高兴,甚至还傻笑连连,只说生了一个好儿子,让他们骄傲,长脸
花了半天的功夫,好不容易把这些都人应付完毕,苏文这才赶紧把手机给关了
长吁一口气的同时,他总算领略到华夏月刊在这个国度的恐怖影响力几乎所有人都为它疯狂为它欢喜
身边的人尚且如此,对于那些外人来说,苏文同时有三篇文章刊登在新一期的华夏月刊上,就如同扔了一颗炸弹在平静的湖里,顿时就造成了天大的波涛与轰动。
它的影响与发酵,很快就波及了整个文坛。苏文的大名,通过这个月刊,正式登上全国文坛的舞台。
第一百四十七章 文学声望大增()
“苏文:男,十八岁,广/东行省粤州市高三学生。获得荣誉:华夏中学生文学大赛广/东行省复赛第一名;华夏中学生文学大赛全国决赛第一名!”
新一期的《华夏文学》月刊,除了刊登苏文的三篇文章外,还在每一篇的后面刊载了他的个人简介,就好像生怕人家不知道他是谁一样,另外,也说明这三篇文章是中学生文学大赛的全国决赛文章。
有这简介,大家顿时就明白过来,原来这三篇文章就是当日苏文获得惊人总分的文章!
这么一来,众人就更感兴趣了。这次第五十届华夏中学生文学大赛决赛形式特别,颁奖典礼也隆重,苏文以几乎满分的成绩获得第一,震惊了所有人。
大家一直都想看看到底是什么文章,写的是什么,这才能在一众专家学者面前拿到如此高的分数!
按照常理,帝国作协会把所有获奖者的文章都放到他们官方网站上去,供大家搜索。前几天确实也这么做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在上面,至少,苏文的文章他们就找不着。
众人惊讶为何没有苏文的文章,作协官方只说另有他用,现在他们才明白,这个他用实在是捧得太高了——直接就发表在《华夏文学》月刊上了,而且一发就是三篇!
这简直就让人羡慕嫉妒恨!
他们想看看这文章到底有何值得称道之处,竟然能让那些要求苛刻的《华夏文学》的编辑委员会通过发表的决议!
惊讶之后,所有人都带着疑惑去苏文的文章。
《寻李白》的飘逸与潇洒,第一次进入众人的视野。
……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
这诗是潇洒的,是精美的,是不羁的。
读它,就好像一壶清酒慢慢渗入喉咙,带来一股醇美的味道;又像一抹月光。飘洒在人的心头,让人既宁静又惆怅。
诗歌之后,就是《最后一片叶子》,那震撼人心的结局。那伟大的老画家,几乎让多愁善感的人流下泪来。
不少人看完之后都喃喃念叨:“怎么能这样,怎么能这样写……”
一篇短短的,竟然能写出这样震撼人心的效果来!这就是文字的魅力!这就是苏文的功力?
太惊艳了!
最后,是《少年华夏说》——这文章。引起更多人的兴趣。
在决赛颁奖典礼上,苏文引用了这篇文章的语言来作为演讲的结尾,大家都知道是一篇不同于时下白话文的散文。
这是古文形式的文章!
这个时代,不是没有人写不出古文来,可要写得精彩出色,那就极其难得了。颁奖典礼上,苏文呼喊一声的文辞,优美华丽,气势磅礴,激动人心。然而,大家都只窥得一鳞半爪,没有看过全文。
大家都在想,区区一段文字都能如此打动人心了,那么,通读全文之后,会是什么样的感想呢?
现在,他们终于可以实现这个愿望了。
《少年华夏说》就怎么光明正大地摆在他们面前,供他们品读:
“世人之称我华夏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呜呼!我华夏其果老大矣乎?吾心目中有一少年华夏在!”
这是苏文改编后的开头,接下来就用了梁启超大片的原文:
“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
“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惟多忧也,故灰心;惟行乐也,故盛气……”
“老年人常厌事,少年人常喜事……”
“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老年人如僧,少年人如侠。老年人如字典,老年人如戏文……”
一段段磅礴的文字跳进大家的眼帘,众人只觉得越读越有气势,越读越是大声,就好像心中有一股庞大的气息,不宣泄出来无法平静一样。
最后,就到了苏文在颁奖典礼上的那一段言辞,这无比磅礴而自信的文字要以最大的声音吼出来才有它的气势: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华夏,与天不老!壮哉我华夏少年,与国无疆!”
读罢此文,老年人沉默不语,中年人只觉得青春尚在,青年人但觉举世没有他们做不到的事情。
豪情,弥漫在胸中,弥漫在天地之间!
这就是苏文的文章。
“这样的文章,才值得《华夏文学》刊载!《华夏文学》就应该刊载这样的文章!”这是所有人读完苏文文章后的感想,现在,没有人觉得他不够资格了。
三篇?
不多!
好文章从来不嫌多,只会让人遗憾太少!
只有半天的功夫,随着《华夏文学》月刊在全国市场的铺开,苏文的名字随着他的这三篇文章进入了全国读者的眼中,他们发现,苏文虽然年轻,但在这一期的《华夏文学》里头,没有一篇文章可以说是比他的还要好还要出色!
“少年英才,冠盖群雄!苏文一出,群英黯然!”有人在《华夏文学》的官方论坛上发表了一个帖子,大吹苏文才华横溢。别说是同龄人无敌,就是与成人作家相比,也能过而胜之。
下面,一大推跟帖:
“以前不知道苏文是谁。但是现在谁和我说不知道他是谁,那我一定喷他一脸口水!我第一次知道,原来中学生写作也可以这么牛逼轰轰的!”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如此美妙的诗句。简直把李白都写活了!在我看来,所有写李白的诗,都不如这几句!李白再世,群雄辟易!苏文一出,谁与争锋!”
“美哉我少年华夏,与天不老!壮哉我华夏少年,与国无疆!这话才壮美!这才是年轻人应该有的气势!别的不说,有这篇文章,我就是苏文的死忠粉丝了!从此与他一生蜜!”
“我还是觉得《最后一片叶子》写得最好,太感人了。太震撼了,结局那一句话,你能想的出来吗?读完之后,我热泪盈眶,只觉得人太伟大了,人性之美,莫过如此!”
“屁话!还是《寻李白》更好!”
“楼上的,问候你母亲大人!明明是《少年华夏说》最动人好不好!你这不是睁眼说瞎话么!”
“《最后一片叶子》最好!”
“《寻李白》好!”
“是……”
谁也想不到,大家震惊苏文三篇文章登上月刊之后,竟然会统一忽视这个问题。反而去争论哪一篇文章最好。
喜欢诗歌的,当然说《寻李白》好;喜欢的或者年少的,又是另外一种说法,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这股网络的热闹也传到现实中来,很多文学朋友都就这些文章进行了交流,也没有得出一个统一的意见来。
但是,大家可以肯定的是,苏文的这三篇文章,没有辱没《华夏文学》月刊。确实有他的过人之处,值得发表!
意见一同意,有的人乐见其成,为帝国出一人才而高兴;有点人无所谓,觉得苏文还年轻,说什么都还早;有的人则闷闷不乐,大起忌惮之心。
前者就如舟不平,他被苏文气得再次住院,有几个从事文艺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