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文化巨匠-第2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候苏文宿舍四人的区别就表现出来了:苏文不必说,一进学校就是风云人物,如今这个领先优势依然保持着。
马俊武奋发图强,打算跟随苏文的脚步,在写作上创造一番事业。至于刘强与黎歌两人,意志与心态上就显得相对差一些。
他们虽然羡慕苏文的成就,可却被大学的宽松环境影响得厉害,学生的一些娱乐活动基本上没有落下过,还时不时逃课。
这不,新年伊始,各种活动轮番上阵,他们除了吃了苏文这个大户外,都是整装打扮去玩,一点奋勇直追的心思都没有。
苏文看在眼里,却没有说什么,却与马俊武更亲近一些,打算按照计划把对方打造成一代名家,为他摇旗呐喊。
话说《京都日报》爆出了他的身价,苏文起初也是大吃一惊的,吓得冷汗都来了,他隐约觉得这不是什么好事……(。)
第三百二十六章 苏文的实际身家()
俗话说,钱财不可露白。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一旦露出来,那惦记你的人可就多了。确切地说,人家惦记这笔钱。
如果是小钱也就罢了,数额巨大的话,那就更容易招人注意。
两千八百万大不大?
当然大!大到任何人都会心动的地步。
但是,苏文想吐槽的是,《京都日报》太坑爹了,他身上根本没有这个数目的钱财。话说日报这个数据把他吓得不轻。
因为他确实没有这么多钱啊!
也不是说这个版税数据不准确,而是太笼统了,有夸大的嫌疑。比如说,缴税的数目减了没?
这个世界文化昌盛,为了发展文化产业,各国想尽办法壮大产业,比其他行业更低的税率就是各国的手段之一。
在华夏,文化产业的税率往往低于其他行业,有时候还低到一个不可思议的地步。比如这个个人所得税吧,别的行业有的是百分之二十、百分之三十,甚至更高……
到了文化行业特别是作家身上,那就低到百分之十了,几乎是几倍的差距,让从事别的行业之人羡慕眼红不已。
可就是这个百分之十,苏文的收入就要减掉将近三百分了。这么一算,两千八百万是不准确的,至多只有两千五百万左右。
至多而已,有时候还有别的情况致使版税有出入,比如销量的数据,文化公司出于宣传的需要,往往会虚报一些数据,因此销量有很大的水分,比较虚高。
苏文的《罗朱》和《玩偶之家》销量虽然确实很高,但清新文化和矩阵东广分公司要说没有虚报一些,谁也不信的。
虚报也许会交些税,但是在税率比较低的行业,谁会在乎呢?
这些虚报的数据,文化公司在与作家结算的时候,不会把这部分收入算进去。这是潜规则,作家都懂得这个道理,而且他们还甘之如饴,毕竟销量越高,越能显示他们的市场号召力。
这是双赢的局面,他们没有理由反对。
又这么一算的话,苏文的真实收入,能有两千万就不错了。当然,他的数据虚高,别的作家也会虚高,不会影响到作家榜上的排名,毕竟大家都这样,算是打平手了嘛。
就算是这两千万,苏文也还没有真正拿到手。出版社或者文化公司,一般都是按年结算版税收入的。
现在新年才开始,关于苏文的稿酬,清新文化公司和矩阵公司都还在结算之中,还没有进入苏文的银行账户。
另外,之前为了收购春秋出版社,苏文在清新文化公司拆借了三百万左右的款项,也要除去这一部分数额。
考虑到公司对私人账户总要拖欠一些款项的原因,也就是说,所谓两千万版税收入,等真正到苏文账上的时候,能有一千万五百万到账就不错了!
当然,一千五百万,那也是千万富翁了。以华元在世界的影响力和购买力,这一千五百万到某个小国过日子,估计是十辈子都吃不完了。
不过与世界顶级的大作家动辄数千万上亿华元的收入相比,苏文这一千多万又不值一哂了。
他苏文还有努力啊,争取做文学界的大作家大富豪,既要拿最高的文学奖项,也要做作家榜收入第一人!
这是苏文的志向,也是他今后努力的方向。
他并不满足现在所谓的成绩,在他看来自己与王天明等人还有很长一段差距,要追上他们,还要下很大的功夫,更别说世界上有影响力与收入都比王天明还要厉害的作家了。
苏文的心态,别人可不知道,他们眼中只看到了苏文那被标榜出去的“两千八百万”的收入。
于是,苏文很莫名其妙地接到了一个电话,对方说他们是华夏文化教育基金的人——这机构是做慈善的。
神马情况?
打秋风到他苏文头上了?
脑袋上满额头黑线的苏文只觉得天雷滚滚,好在他还算镇定,没说捐,也没说不捐,只说还要理清一些手头上的事情,过阵子再说这事。
挂了电话,苏文仔细考量了一阵,直奔学校办公室,找到了创作系主任刘春雨。
刘主任见多识广,在京都深耕了几十年,什么妖魔鬼怪都见过,向他咨询这事再合适不过了。
听了苏文的来意,刘春雨一脸苦笑说:“这个机构我听说过,据说是挂靠在教育部下面的一个慈善组织,专门为教育事业做慈善活动的。”
苏文皱眉:“这么说是官方机构了?”
刘春雨哂笑:“到不至于说有多权威,只不过是在教育部有人罢了。当然,确实有些善举,为教育事业做了一点贡献。做慈善的人脸皮都得厚,主动找有钱人募捐,那再正常不过了。”
苏文叹了一口气:“这么说我得捐一点了。”
不捐还真不行,慈善是一块非常大的面具,可以把一切伪善都隐藏起来,还能把自己装扮成正义光鲜的一方。
一旦你站在了正义的对立面,那别人的口水都能淹死你!
“谁让你苏文现在是大富豪呢,人家不吃你这个狗大户吃谁?你就随便给个十万八万打发他们吧。”刘春雨难得打趣苏文。
苏文敢说,刘大主任说这话时,语气绝对充满了羡慕嫉妒恨。
刘主任还能怎么说呢,他能表示自己笔耕了几十年,在短篇尚造诣很深,著作等身,二十年前辉煌的时候,最好的作品也不过是卖个三五百万册而已?
他的收入,那么多年加起来都还没苏文一年多呢!
时代已经不同了,他们这一批正在老去的作家,感觉与时代越来越疏离,在市场上无法混得下去,只能躲在象牙塔里教书育人。
然而刘春雨对苏文是有很大期待的,觉得他的创作除了要占有市场,还可以照顾文艺价值。
于是刘主任语重心长交代说:“苏文啊,我觉得你在艺术创作上还有很大的潜力,比如你那《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叶子》就是很好的证明。你应该多在这方面下功夫啊。前阵子你鼓捣的那什么鬼故事,我就觉得很不好。当然,那三篇文言文除外……”
刘主任能这么说,说明他对苏文的动态很了解,一直关注,这让苏文有些感动,向刘主任做出保证,说自己一定潜心创作更有价值的文字,不让刘主任失望。
话是这么说,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在苏文忙于躲避那些惦记他荷包上门打秋风的人,打算潜心创作的时候,文化界忽然爆发一件大事,再一次把他卷进了漩涡之中!(。)
第三百二十七章 文章入选教材的风波()
把苏文卷入漩涡的事件是华夏帝国教育部公布了国文教材改编的事情。
这次教材改编,并不是一个风声而已,教育部已经走在了前头,连哪个年级要怎么改,改动多大,都有了完备的方案。
华夏帝国一直实行十二年义务教育,从一年级到高三,属于义务教育,由教育部直接负责主管。由于这个世界文化昌盛,各国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因此,在华夏帝国,教育部的权利并不小,教育部大臣更是一个显赫的官员,非德高望重能力突出者不能担任。
华夏帝国的国文课一向是众人关注的焦点,每次改革,都能惹出不小的风波来。
这次也不例外,教育部先是公布了教材改编的事情,紧接着就在官方网站上仔细罗列了要改的文章。
确切地说,准备撤销那些课文,又准备入选哪些课文,都有对应的次序。
撤销课文除了作者本人,大家是不大注意的,毕竟为了与时俱进,教育部每隔两三年就会更新一次教材,总有一些倒霉作者会被撤下来,大家也就见怪不怪了。
关键准备入选哪些课文,那才是瞩目的所在。
这一次也不例外,凡是关注此事的人把所有要改编的年级的课文都看了遍,从中能发现不少熟悉的文章和作者。
甚至于有的作者刚被这个年级撤下一篇课文,又有另一篇文章入选别的年级。这种作者,大多是著作等身之人,名气大得很,为群众所熟知。
当然,也有一些觉得陌生的文章和作者,但是只要一查他的履历和其它作品,又恍然大悟了,原来是他!
总之都是一些成名多年耕耘了好些年的文坛大鳄。
这也难怪,国家级的教材,面向的是几千万几亿的学生,如果再算上会关注教材的学生家长,那这个人数就要以十亿计来算了。
如此多的受众,能没有利益吗?
名气是一回事,关键是打响了名声之后,能给这个作家带来无数荣誉和利益。这才是那么多作家削尖了脑袋都想让自己文章上课本的最大原因。
然而僧多粥少,一本课本,哪怕是把所有的课文都换了,那也不过是几十个位置而言,何况这是不可能的事。加上有的课文已经被作古的文人占了一些位置,留给现在活着的作家的位置就更少了。
所以说,这个入选课文的竞争实在是太大了,几乎可以说是无比激烈。为了进入其中,大家是无所不用其极,能用的手段都用上。
在这个角度一看的话,在新编教材里,看到苏文的名字与作品,那就是石破天惊之事了!
没错,苏文的文章竟然入选了这次教材改编的范围。
选的是他的童话。
一篇《丑小鸭》,被安排在一年级范畴内;还有一篇《皇帝的新衣》,属于六年级的范畴。
整整两篇!
在别人想入选一篇都极其难得的情况下,一个人同时入选了两篇,这是什么概念?
还让不让人活了!
这是大家的第一个念头,之后就是铺天盖地的谩骂声和质疑声了。
凭什么啊!
还是那句话,他们笔耕了几十年,也写出不少优秀的文章,求入选一篇而不得;而苏文这个小年轻才出道一年,上来就给他两篇文章的位置,是个人都难以忍受了!
这不是说他们这些年都活在狗身上了么,连一个年轻人都比不上,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于是乎,刚刚因为苏文上了作家百大榜第三十五名闹腾完的读者作者诸君,又有闹起来的理由了。
理由很简单,他们质疑教育部不公平:
“黑幕!又见黑幕!”
“苏文肯定是教育部某位官员的私生子,不然他凭什么有资格入选这个名单?这可是教材啊,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上的。”
“那些教育大臣们还能脸皮更厚吗?这是教材啊,事关亿万学生的教育事业,岂能这么轻率儿戏!什么,你说你们经过慎重思考的?什么时候一个二十岁年纪不到的年轻人可以堂而皇之地上教材了?”
“严查!一定要严查!帝国一定要站出来,彻查这次教材改编事件。放着那么多名作家的文章不选,偏偏选一个年轻人的,如果说没有猫腻,你信吗?”
“不管你信不信,人家是自信没有问题的!”
“误人子弟啊!我要为那些尚未入世洁白如纸的学生担心了。连教材改编都那么多黑幕,教育岂不更黑?”
反对者众啊,特别是有一些人来头不小,粉丝众多,附和者也就多了。就连那些学生家长,也开始担心了,生怕事情真如大家所说,会害了他们的学生。
对于这种事,中立的人都比较少。
除了一片喊打喊杀,就属苏文的读者粉丝还能发出点声音来支持:
“我苏大才子越来越牛发,刷逼格都刷到教科书上去了。赞一个先!”
“除了激动,还是激动;除了支持,还是支持。”
“那些黑我大苏文的人,眼睛都瞎了吗?他入选的是童话故事好不好,这些年,还有谁的童话能比他写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