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

第610部分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第610部分

小说: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样的咖喱,也不要咖喱一样的屎。回到原题,要什么样的官员,自然是取决于朝堂想要什么。朝堂想要的,当然是能干的清官。而事实上,哪怕以所有人都觉得私利上失败的海瑞海清天,他的能力也是所有人都称道的。这世界上,并非一定要同流合污才能做成事情。很多时候,的确有太多的遗憾。但最大的遗憾,是你本来可以选择做一个好人。”

    啪啪啪……

    鼓掌之声响起,朱慈笑着躬身回礼,离开了教室,甚至都忘记了要给都察院挖墙脚的事情。

    ……

    江户的二月,天气渐暖,似乎笼罩在将军头顶上的阴云也渐渐消散了几分。听闻了属下的汇报,德川家光喜形于色:“大明的使节,果真如此说?”

    他的身前,阿部忠秋显得十分开心:“的确如此。不瞒主公,大明使节其实就是绿石书斋的主人王夫之先生。他此前日本之行本来就是想要解决中日两国的问题,重新打开中日贸易的大门。甚至,此前抵达长崎的就有一艘远征公司的船只。越来越多的事情足以说明,大明的确是有心要重开贸易。”

    “其实,大明若是重开贸易,我自然是高兴万分。”德川家光显得开心又担忧:“但是,这些年不也是一直都有郑芝龙在望来中日之间进行贸易么?一官的本事,大家都信服。生丝的价虽然高了,可比那些洋人要稳定能耐得多。我有些不懂,这个惊喜怎么来得如此之快。”

    “主公,若是我未曾去过京师,也会与主公一般疑问。但自从知晓了这位皇帝陛下发家的史,臣下就明白了。”阿部忠秋说完,感叹不已地将大明的税务制度地简单地讲了一遍。

    朱慈是个很讲究税收的人,关税更是一大重头戏。全国各地的商港,就属福建泉州、漳州、厦门三个市舶司关税最高。

    可这样的情况之下,却还是熘走了郑氏船队庞大的走私贸易。

    地方官府基本上是被郑芝龙经营透了,但朱慈却如何会放任这罕见巨大的税源流失?

    利益,说穿了还是利益。

    但同样,说明白了这一点,德川家光迅速就能理解了:“所噶……原来如此。既然大明有意以重开中日贸易为代价换取萨摩藩对琉球国的退出,这的确是一笔十分划算的买卖。完全做得!”

    当年日本人入侵琉球,固然是对外扩张的需要。但最直接最现实的原因还是想要用借壳上市的办法解决一直以来大明对日本的贸易封锁。

    若是现在大明愿意用谈判的方式来解决琉球问题,用中日重开贸易的代价换取琉球对萨摩藩的摆脱。

    那岂不是正遂了日本人的心愿?

    这是求之不得的好事,也难怪德川家光几乎不假思索,当机立断就能决定。

    这种好事,德川家光全然不觉得亏本。更不觉得丢失琉球领土有多亏。甚至,他很笃定,哪怕是利益受损最大的萨摩藩知晓了这件事以后,也不会拒绝,只会想着借此时机努力争取中日贸易里更优厚的条件。

    毕竟,以幕府对贸易的掌控,是绝不希望地方藩国坐大,从而威胁到中枢的。

    林林总总算下来,这似乎是一个皆大欢喜的解决。

    就连大明也不觉得亏本。

    朱慈以及朱慈带出来的新一代官员,王夫之、顾炎武、陈贞慧这等官员都明白对外贸易的好处。既然如此,大明也不会觉得用打开贸易的代价换取琉球会如何亏本。顶多只需要几个殖民公司贸易商社在国内舆论造势,大谈特谈大明争取到的在日本贸易的优厚条件。

    要知道,与日本人做生意是不容易的。明人走私商人顺畅无误,那是生丝茶叶瓷器的魅力。但不管是荷兰人、葡萄牙人还是英国人,想要留在日本却是十分困难。就算是到后世,美国人黑船事件做出,才用大炮轰开了日本闭关锁国的国门呢。

    这实在是一个得了便宜又得更大便宜的美事。(未完待续。。)

第十三章:未进化版国姓爷

    哗啦啦……

    海船之上,郑森听着船舷外的海浪,听着涛声,怔怔地发呆。

    就在三天前,他还是大明南京师范学校的一名助教,作为钱谦益的得意门生,郑森按照学院里新出的规定报考了钱谦益当代文学的研究生,并且顺理成章地担任了南京师范学校文学院的助教。

    虽然钱谦益在后世因为一个大名鼎鼎的水太凉之典故而闻名,但没有这个典故之前,钱谦益还是颇为得意的。东林复社虽然没落,但李邦华等人新起的新东林党一样撑起了东林的牌子。

    背靠大树好乘凉,钱谦益知道自己与李邦华不太对付,心中明白京师格局自己是无缘掺一脚了。尤其隐约之中,听闻皇帝陛下也不甚看得上自己,索性就在南京师范学校里担任教职。

    钱谦益名声极大,身份亦是隆重,对于他的执教,南京师范学校求之不得。

    对于钱谦益而言,在这里养望也是一个极佳的选择。不比此前其实是野路子的东林书院,南京师范学校实在是一个养声望的好地方。

    要知道,这里可是培养教师的地方。自己当教师就已经可以收得门生故吏万千了,更何况自己还会教一批教师出来呢?

    这可不是后世,教师虽然光荣,却寒酸。在这年代,西席先生完全可以说得上当地名高望重的大人物。

    总而言之,钱谦益虽然官场失意,但名利场上并不失意。至少,跟着钱谦益的郑森没有前科,背景干净漂亮,有着这样的资历,甚至有望进入中书舍人班子,成为天子近臣。

    据传,钱谦益就曾经透露过皇帝陛下有打听过郑森的名字呢。只不过,朱慈印象里的是郑成功。而郑成功这个名字,要一直到隆武政权成立才会有。那时候,郑成功才会是一个大名鼎鼎的国姓爷,眼下只能是未进化完成版。

    故而,郑森眼下还只得继续在南京示范学校跟着钱谦益读书。

    家里有钱,郑森从来不用担心自己吃喝用度。家中甚至一门心思地觉得让郑森好好读书,将来参加科举,光宗耀祖,这才是正途。等到郑森学业有成,事业进步,郑氏一门也就可以在乡里自称是书香门第,诗书传家了。

    但规划是美好的。

    而计划,总是没有变化快。

    一个巨大的变化来了,好似海浪,将郑森整个人的骨架都仿佛拍散了。

    郑森回想着往事,感觉心情苦涩。

    忽然间,豪富的家庭风雨飘摇,要举族迁徙海外。自然,作为郑氏的嫡长子,郑森也就没有机会继续留任南京师范学校的教职。

    从曾经体面受人尊敬教师转身变成狼狈逃亡的海贼,这个身份落差,实在是让人感觉止不住的失落。

    郑氏的大队伍分为两路,一路就近从福建迁徙去台湾。那里只有一个台湾海峡,更有澎湖列岛作为中转站转运,故而是大部分普通船只的目的地。他们运载着郑氏船队的家眷,开始了庞大的前移。

    对于郑氏这个堪称史诗一般的行动,朝廷并非完全没有察觉。

    只是,而今大明门户已开,海外殖民的步伐早已在远征公司这等弄潮儿的欢呼之下开启。从前渡海远去那可能是犯上作乱,眼下却是官府都大肆宣传改变命运的机会。

    事实上,马尔萨斯陷人口论的陷阱已经传达到了县级衙门的主官中。各个县令对于皇帝陛下的论断既是感觉新奇,又有许多感觉茅塞顿开。

    无论如何,将那些无业游民一股脑地送上海船不会是坏事。不管他们能不能发家致富,至少不会祸害乡里了。

    总而言之,郑氏这一番移民的举动虽然曾经引起过注意力。但在海外殖民的旗帜之下,无人察觉到最核心的异常之处。

    十数万的水手与他们的家属们此刻已经抵达台湾了,热兰遮里的红毛番子紧张得如临大敌,感觉灭世的恐惧即将抵达。

    郑芝虎而今已经抵达台湾,将与红毛番子的长官谈判。要不是顾忌大明的压力,恐怕郑芝虎的谈判实际上会变成一场鸿门宴,直接将红毛番子围剿了。

    除去台湾一路,另一路便是前往日本的郑氏主力了。这里有最精锐的士兵,最嫡系的船队,最精良的装备。

    自然,也包括了郑氏主要人物的家眷。

    比起瘴气弥补可能倒在开拓途中的台湾,日本显然要宜居许多。郑氏中日贸易开战十数年,在日本根底极厚,更是引得萨摩藩藩主做了一番交易,支撑着郑氏整体移民日本。

    脑海中杂念频生,郑森摸着脸,狠狠揉捏了一把,让自己从远洋航行的昏倦之中清醒过来,也将那些杂念跑去。

    事已至此,再多乱想没有意义。

    重要的是,接下来该怎么办?

    怎么办呢……

    第一步,问问他老爸,为什么要做这一切吧。

    这样想着,郑森稍稍冷静了些许。一路平安,除了在经过一场暴风的时候折了六艘船以外,庞大的船队堪称好运的抵达了萨摩藩。

    岛津光久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随后便在港口一侧的农村里随手一指,道:“还请郑桑放心,这里我已经进行了迁徙。为即将抵达的居民准备了一千间屋舍,一共两千亩的土地,作为中国城的移居之所。”

    一千间房子根本不够,两千亩土地也只能说够呛。

    但能做到这一步,郑芝龙不会再奢求。他看着陆续从船上走下来的郑氏人员,感慨万千。对于中国人而言,安土重迁。能够做到让数十万人跟着流浪,这既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本事。

    再创新世界的豪情。

    “父亲!”在移民之中,郑芝龙同样也看到了郑森。

    望着已经长大,儒雅文秀的儿子,郑芝龙拍了拍郑森的肩膀,道:“孩子,好久不见了。”

    “父亲……也有白头发了。”郑芝龙早就有白头发了,只是很多时候,别人都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但眼下,异国他乡,彼此团结求存,凸显了所有人的困境。郑森第一眼就是这样一个发现。

    “老了嘛,正常都会有的事情。”郑芝龙轻笑了一声,道:“下了船,就赶紧休息。我们要采买物资,修建屋舍。重建我郑氏商行的辉煌。”

    “到了日本……还能继续之前的贸易?”郑森疑惑不解。

    “当然,走私的事情,对于大明而言,那是杀头的大罪。可对于日本而言,这是求之不得的好事。”郑芝龙笑道:“我这一回到日本,不少人是如丧傧考,哼,总觉得我们都完了。可是,对于日本人而言,却是巴巴地求着我们。这一回,我们一来,就有诸多缫丝工坊大送厚礼呢。”

    “若是朝廷知晓,这恐怕形同背叛……”郑森嗫嚅着,有些欲言又止。

    “若是之前那个朝堂,我是信的。”郑芝龙扯着郑森,信步走在岛津光久准备的特区上,看着屋舍鳞次梓比修筑,笑容放松,前所未有的开怀:“但成也萧何败萧何。皇帝陛下最讲规矩,不会容忍有人破坏海外贸易,海外殖民这个赚钱的大事搞株连。我们是跑了,但话怎么说呢?我们在里里外外,都是扛着皇帝陛下的旗帜搞殖民呀。台湾我们开发了,日本,我们来了。哪一步不是给朝廷丢包袱?”

    地方官府对于无业游民的问题是十分重视的,深切明白这些人是社会动荡的源头。至少,在治安上来说是的。

    郑芝龙主动跑了,不知道多少人乐得睡觉都能笑出声。

    不过,郑森笑不出来:“毕竟是背井离乡……”

    “放心吧。”郑芝龙轻轻吐出一口气:“虽然舍弃了福建这个大本营,可对于我们来说,事业是更高的起点。我们是走了,但商行一样开着。从大明采买生丝等货物一样也能采买到。这几十年的积累,人家见我郑芝龙的名字一样会认。就算不济,台湾大岛,气候宜人,更是一员福地。只要我们熬过初始一两年的磨合期,台湾也一样可以收获出生丝来!”

    郑芝龙目光灼灼,雄心万丈。

    朝廷的逼迫固然让他窘迫,却也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开发台湾,此前百年其实早就有人做。但如郑氏这样财力雄厚,规模庞大的开发机会却是头一回。

    不去不知道,去了,听了朱慈的话,才知道这世界上还有新天地。占了台湾宝岛,一样有无数的宝贵物产可以卖给日本人,继续之前郑氏的贸易。再也不用担心会被大明朝廷清算。

    “父亲,有一句话,我不知当讲不当讲。”郑森迟疑了一下,但最终还是决定开口:“我们身在异乡,这些钱财还是尽快花出去为好。若是可以,甚至还要借钱。找岛津光久借,找江户的高官大将借。绝不能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