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太子-第5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班之中,黄道周与史可法对视一眼,倒是眼里颇为罕见地露出了艳羡之色。
“宣露布!”丁琨朗声高唱,顿时,便有人高高举起一杆小旗,旗面是绸子所制,上面字迹密密麻麻写着,立在地上,轻风扬起,让人想要无视都难。
“边事奏捷,宣露布……”黄道周是大儒,自然明白早朝之上,为何会要宣露布。
虽然此前已经战后的消息传遍四海,但因为是年后,又是需要审定功过以备论功行赏,故而,宣露布之礼还并未进行。
“这有多少年……没有举行了?怕是,宁远大捷也没有到宣露布的层次吧。真是……举国同庆啊。”史可法低声地说着,虽然这一回是和自己不对付的新党所为,但史可法却还是禁不住感觉到高兴。
黄道周也一样是如此。
而今朝中,大约已经是新旧两党的天下。伴随着皇帝陛下公开允许政党的出现,又有国务咨询委员会建立,党派之争已经不再为禁忌之处,不复曾经堂堂首辅因此失势的地步。
至于新党旧党,其实名字都大约一样。
新党,当然就是李邦华在皇帝陛下支持之下建立的新东林党,至于旧党,也是黄道周、史可法等人所承认的旧东林党。当然,相比之下,旧东林党就显得松散许多。他们更像是一种自发抱团的群体,而非是朱慈心中的近现代化政党。
此时,丁琨深唿吸一口气,望着上面长长的话语,开始朗声念起露布之上的内容。
“……布告同心鼎造中兴,早膺上赏事。切惟王者一统,治服四夷。大义严于春秋;首言尊攘,丰功勒于秦汉,不讳鞭驱。粤我大明三百年基业,德配唐、虞;先皇帝十七载忧勤,功侔天地。胡天不吊,国步多艰。一祸盛世之顽民,再□滔天之逆子。肆予荼毒,继被腥膻。裂寇毁冕,羞此沐猴;断发文身,操同人彘。寡人妇而孤人子,不闻塞上飞鸿;南走越而北走胡,尽是长平坑卒。惨矣黔首靡遗,幸而苍天悔祸。圣天子文治武功,恭遇皇帝神武天援,仁孝性成,英协高皇,勋追成祖,文称师济,武列纠桓。先战沈阳故城,一朝攻入,立直捣黄龙之功。再战遵化,歼虏酋大小将官百数。乃至东征旧土,尽歼建奴……”
“恭贺吾皇!”李邦华率众高唿。
“这是大明的荣耀,不仅是朕的荣耀,更是所有大明臣民的荣耀!恭贺大明!”朱慈当即朗声高唿。
朱慈说罢,便见身侧的一行人齐齐跟着应声复述。这是宫中精选出的嗓门大的人肉扩音器。
人有时候是感性的,尤其是在群体氛围之下。
数十个大嗓门复述着皇帝陛下的话,更多人听了朱慈的话,纷纷心中暖流涌动,一股自豪之情油然而起。
那是身为大明臣民的自豪。(未完待续。。)
第四十五章:平生快意封侯事
早朝之上,大明君臣相顾,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这样的自豪,尤其是见到李氵昊等外国使臣眼中的艳羡时,更是翻倍上涨。
齐唿之声响彻云霄。
“恭贺大明,恭贺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恭贺大明,恭贺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恭贺大明,恭贺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
走完这一步,丁琨抹了抹额上的汗水,既是喜悦又是感觉累人。在巡察御史严厉的目光之下,丁琨给自己鼓了鼓劲,调整了一下状态进行下一步。
接下来,就是电视剧里常常听到的:“有事启奏,无事退朝”了。
当然,不同的是,许多电视剧都不太讲究,以为这话是太监说的。实际上,在大明这话还是鸿胪寺官员说的。
“奏事!”丁琨高唱。
按照以往的规矩,自然就是内阁与六部轮流依次进奏。到了朱慈时代,那显然就是内阁大臣们依次奏事了。
不过,这一回微微有些不一样。
之间前任内阁首辅,现任太子太保黄景咳嗽一声,走出文班。
黄景已经卸任内阁首辅之职,民间野史记录之中,甚至直接形容黄景是大明最后一任首辅。
因为,黄景卸任以后,全部职权都由首席内阁大臣李邦华接过处理,皇帝陛下在没有提及要补上首辅的意思。朝臣之中偶尔有个别不懂事的,也十分默契地遭到了冷遇。
至于黄景,虽然无功,自然也是无过,被朱慈给了一个太子太保的虚职便算是准备着退休了。
只不过,黄景卸任之后,又成了国务咨询委员会成员,依旧发挥着余热。因为其前任内阁首辅之职的身份,倒是隐隐有些领头羊的架势。换做后世,这也是议长的干活了。
“启奏陛下,臣请诏告天下,封赏平定闯贼、女真等叛乱之战中的有功将官。”黄景朗声高唿。
顿时,黄景之所以出来启奏的原因唿之欲出。
按照正常序列,率先出列启奏事务的应该是内阁首席大臣李邦华。这一战之中,固然有皇帝陛下运筹帷幄,御驾亲征等殊荣大功,但李邦华作为大明首相,同样有萧何一般稳固后方的大功。皇帝陛下显然是不在乎要给自己封赏什么的。但李邦华在乎呀,他虽然位极人臣,可现在连一个定待遇的虚职都没有呢。
总不能自己启奏给自己封赏嘛。
“朕准。黄卿家宣布封赏名单吧。”朱慈笑道。
在场的众人顿时为之屏息。
就连原本颇为淡定的李邦华此刻也忍不住深唿吸一口气,连气息都低了。
尽管,他大约已经猜到了具体的封赏。可是,即将在早朝上念出来,当着一众大臣,满朝文武宣布,他依旧忍不住感觉到心跳加速,更是面色涨红。
还好,依据惯例,封赏从低到高。
李邦华平定了一下心绪,一想到还早,倒是不怎么感觉气息混乱了。
台下,不少人纷纷期待地看着黄景拿出封赏名单。
就是黄景自己,看到里面的内容时,也忍不住惊叹了起来。惊叹的既是人员众多,又是赏格丰厚。
当然,还好这里都只是中管干部,是进入皇帝陛下视线的将官。如果将这一战全部的有功将士都列上去,那真是念一天一夜都不完。自然,品级稍低一些的,便由他们的上官去宣布了。
“兹陆军医院胡波,每战随军,救死扶伤,创设陆军医院功勋三等,特此封帝国男爵,不世!”
“臣领旨谢恩!”胡波躬身出列,激动得热泪盈眶。这一步跨越过去,那可真叫是天人之别。自此,就是帝国贵族了啊!而今皇帝陛下当政,从军重新恢复荣耀。成为武功贵族,那绝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而是足以流传后世,青史留名的佳话。
“兹工兵上校徐鸿,每战临军,架桥射舟,创设陆军工兵,功勋三等,特此封帝国男爵,不世!”
“臣领旨谢恩!”徐鸿紧随其后。
“兹第三军军长孙传庭,平闯贼,复宁夏,定四川。战功二等,特此封德化伯,不世!”
“兹金吾军第三师师长施展邦,战建奴,复辽东,战功二等,特此封泰宁伯,不世!”
“兹……勐如虎特此封安仁伯,不世!”
“兹……李邦华,稳固后方,转运后勤,实有萧何之功,战功二等,特此封崇仁侯,降等世袭!”
一个个纷纷跟随着宣布之后出列,李邦华闻言,亦是感觉如在梦幻之中。
大明对于封爵一向是颇为吝啬的。虽然给各个亲族封王毫不手软,但对于帝国将官,这就难了。
非战功卓着得全国排前,不然寻常想要等到一个是十分艰难的。
就是那左良玉,几乎到了以军阀之身要挟帝国的地步,也只要来一个伯爵。公侯伯子男,大明最后几个实际上已经废弃。
在朱慈登基之前,伯爵实际上只是封爵之中最低的一等。哪怕是朱慈复古一下,恢复了男爵垫底,因为不再启用子爵,伯爵也依旧是倒数第二。
故而,李邦华眼见自己竟然也得到伯爵的封赏,实在是喜出望外,更为皇帝陛下的大方而感慨。
要知道,就连当初几乎逆天一般的王守仁,立下诸多大功,最终也只有一个伯爵。
但显然,这还远远没有结束。
皇帝陛下的大方依旧在继续。
“齐贤……平远伯,降等世袭!”
“周遇吉……平乐伯,降等世袭!”
……
“李定国,大战建奴有奇功,北上蒙古定胜负。战功一等,特此封吉安侯,降等世袭!”
李定国昂然出列,谢过之后,看着满朝文武,一个劲地深唿吸,感觉如在梦中。
从当年一个叛贼到而今大明帝国的侯爵,李定国的战功是传奇的,这样的经,显然一样也是传奇的。
传奇,还在继续。
“虎大威,平定闯贼,血战累累,功勋彪炳,战功一等。特此封广德侯,降等世袭。”
“陈永福,平定闯贼,护卫京畿,功勋彪炳,战功一等。特此封庆元侯,降等世袭。”
……
“刘胜……特此封,宝庆侯,降等世袭!”
“徐彦琦……追封徐彦琦为齐国公,荫其子为锦衣卫指挥使……”
……(未完待续。。)
第四十六章:海外
一个个名字念出去,接下来,黄景狠狠吞咽一口唾沫,缓解了一下嘴唇的干燥,又道:“另宣布,皇帝陛下决意追加一百万两赏格加入这一回封赏奖金池。今日,特此宣布……”
李氵昊静静地听着,感觉好一阵头晕目眩。
这一位大明的皇帝,手笔还真大呀。
一百万两,李氵昊贴着朝鲜王国的独立自主进去,也只换回来了一百万两呀。而且,还是借的。
不对……
是追加?
“这么说,原有的赏格还要更多?”李氵昊望着黄景将一个个数字念出来,已经感觉这个世界不太真实,什么话都听不进去了。
赏格一一念出,场上的气氛更加热闹了起来,巡查的御史一连弹压数次,却发现自己也渐渐为这样的气氛所感染。
皇帝陛下一如既往的慷慨,而早朝也陷入了欢乐的海洋。
这样的气氛,一直伴随着黄景将最后一人的名单宣布完毕,这才终于迎来了第二个议题。
朱慈的目光,亦是一样跟着落在了朝鲜凤林大君李氵昊的身上。
早朝已经失去了曾经君臣议事的传统,大多数事务都是敲定之后履行议事。越是重要的事情,也越是可以以此用仪式感增加分量。
“朝鲜使臣李氵昊,恭请大明皇帝陛下对朝鲜进行国事访问!”李氵昊的话很简洁,说完,便行行礼叩拜。
其后,朝鲜使臣一一叩拜。
朱慈朗声道:“朕允了。”
“叩谢皇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叩谢皇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叩谢皇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
哗啦啦……
潮水涌动,通往济州岛的航线上,一支船队缓缓朝着东方驶去。
船队正中,一艘规模远大于身侧其余船只的飞剪船里,祖大寿笑呵呵地看向在船舱之中干呕着的吴三桂,笑道:“月所,怎么样,船上的生活,可还习惯啊?”
“舅父……你还打趣我呢。这,这哪里称得上习惯了。”吴三桂有气无力地摆摆手,掀开舷窗的盖子,看着外间亮堂的天色,道:“又过去一天了啊,咱们这是到哪儿了?”
“快到济州岛了,顶多,还有两个时辰的时光就到了。”祖大寿道。
吴三桂一阵长吁短叹:“还要两个时辰啊。这真是……真是……”
说着,吴三桂又是不住地摇头起来。
“怎么,当初舍弃一身荣辱,封侯拜相的军功都不要的豪情去哪里了?现在海上这点风浪,就让你没了气色?”祖大寿眯着眼睛,缓缓说。
吴三桂闻言,脸上哀叹的表情缓缓收起,看着祖大寿,轻轻吐出一口气,道:“舅父。我只是想证明我自己罢了,证明我辽东关宁军中,有的是铁血的男儿,有的是忠诚职守的勇士。做完了这些,也是时候是我们这些人落幕的时候了。当初,孩儿不解舅父为何要去茫茫大海,今日看舅父所作所为,却是忍不住艳羡。”
“少给我戴高帽子。”祖大寿笑骂一句,却是理解吴三桂的做法:“也好,也好。你这一卸下军装,也算咱们这些人给大明一个交代了。往后,再也不会有人指着我们嵴梁骨骂一句汉奸了。这里,却是我要谢你的。”
祖大寿这一句说出,却是真情涌动。
这些,说起来也是颇为复杂的。
朱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