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

第507部分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第507部分

小说: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台下,也是不少人嗡嗡闹闹。

    显然,倪元璐的意见并不是主流。

    禁卫军的宁威冷着脸,一言不发,只是悄然打量着朱慈的眼光。

    另一边,金吾军的虎大威还未开口,李国桢就急了:“打下辽东还只是第一步,歼灭建奴,那才是东征的最终结果。建奴不灭,辽东永无宁日!我大明这些年来,对外战争不管是哪一场战斗,那都是为了歼灭建奴,扫平边患做的铺垫。眼下,朝鲜归服,蒙古平定,辽南桥头堡一样建立。一切铺垫都完成了,却告诉我要在最关键的时候自己软下去,这叫什么道理?”

    “对,没有这个道理!”另一边,飞熊独立师的主将刘胜也同样是一脸不乐意。

    飞雄独立师一向以大明皇家陆军王牌自诩为傲。这一回开战,因为飞雄独立师不在京畿,而是去了四川平贼,故而辽东大战参与得最晚。就连得了收复沈阳大功的金吾军都不满足就此歇兵,更何况没捞到什么功劳的飞雄独立师?

    面对众人的反对,倪元璐并不意外。军事会议上,向来是畅所欲言。个人威信那是建立在自己不断的胜利基础上,如果出现如此重大的分歧,那显然就说明全军的确在思想上出现了混乱。这个时候,单纯用威信权柄压人只能掩盖问题,绝不能解决问题。

    倪元璐腾的起身,道:“打仗,就得稳扎稳打,绝不能以争功为要,更不能因为求战心切而忽略现实情况。现在的现实情况就是辽东之地,我们早已不熟悉人情地理。百姓虽然在我等身边,却存在着大量的奸细随时捣乱我们的后方。建奴二十余年经营,这里更是早非汉儿为主导的世界。这里有着大量的女真平民,甚至不属于建奴八旗的其余生女真。这种情况下急切冒进,第一,后勤难以支持。第二,我们将主客移位,失去地利。第三,越发北上,一旦陷入泥潭,战事拖延日久,则很快就会进入秋冬之日。到时候,天时也将不在我方。第四……”

    屋内稍稍静了静,倪元璐道:“第四点,也是我最担心的一点。那就是,眼下各部分散。禁卫军在沈阳,金吾军第三师在辽阳,第四师在白塔铺。禁卫军朱笛一部在奉集堡。一旦急切北上,那么是合兵一处好,还是分兵各自进发好?合兵一处,那就无法达到迅速北上的要求。尤其各部粮饷补充情况不一,按照短板理论,我们要将消耗最快的金吾军补充好,那需要在等一个月的时间。当然,金吾军作为先头部队,慢一些问题也算不上特别大。但特别大的一点呢……是各部的协调指挥问题!”

    这个年代不是后世,有手机有无线电,有保密的量子通讯卫星。都可以做到长距离短时间的即时通讯,从而迅速协调各部行动。

    这个年代是没有无限电,更没有有线电报的。

    想要协调各部的行动,要么事先准备好周密万无一失的行动计划与全面的备选方案,要么,就得依靠着各部将官的敏锐嗅觉,通过车马飞鹰的联络互相配合行动。

    这样的配合,其实已经有很久如此顺畅了。

    这样的顺畅不是消息联络的顺畅,而是那种心甘情愿各部愿意配合的顺畅。

    在此前,只要一想想卢象升是如何死的就会明白大明军队作战的时候,表面上看是五十万明军对阵十万清军。但很多时候,是十万人一体的清军进攻各自为战,数量只在数千上万人数上的各路军将。此前大明各部配合的本事实在是差到了极点。

    故而,当倪元璐将这些话说出来的时候,虎大威、李国桢、刘胜等将官琢磨了一下,倒是没有再着急着反对了。

    只是,台上的朱慈却唿吸渐渐变得不耐烦了起来。

    他将目光落在了宁威与杨文岳的身上,对视一眼后,点了点头,闭眼沉思。

    率先开口的是宁威:“我认为……需要尽快北上!而且,是越快越好!”

    “我们停顿的太久了。”宁威又道:“宝刀如果一直在刀鞘里,那迟早有一天是会生锈的。对于一直强大的军队而言,在红粉堆里厮混是迟早会出事的。继续停顿休整,我们就必须面临一个问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冲破辽西阻塞,这是一鼓作气。建奴自己撤退,我们一圈打空,这叫再而衰。三而竭……说的就是当将士们的士气在这样的平静舒适环境下适应以后,我们会发现,我们再是鼓劲,气力已竭!”

    宁威的话一出,倪元璐眉头一拧,欲言又止。

    台下,众人听了宁威的话,纷纷目光一亮。

    他们倒是小巧了这个禁卫军的主将。

    禁卫军的兵力不多,精干强劲。但犹如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一样。作为皇帝陛下的贴身亲卫,大家都觉得自己更有那个资格去担任这样荣耀的职司。故而,对于眼下禁卫军的本事,大家并不是很看重。

    一直鲜少经大战的军队自然是很难服众。而作为主将,更多职责在于保护皇帝陛下的宁威,也就缺乏那种一言九鼎的威望。这个时候,宁威说出这么一番思虑完备的话,倒是让大家都有些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感觉。

    “将士们的士气这段时间的确是有些不济了……”

    “还好遣返了一批难民女子,不然每日军营约束都要够呛。前阵子才打了几十人的板子,可还是止不住军营里偷偷熘出去的。”

    “要是再过一阵子,娃儿都有了,将士们参战的决心还能剩下几分?”

    ……

    这时,杨文岳也轻咳一声,站起了神。

    大家明白,很快要有决断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一章:暗战

    杨文岳轻咳一声,道:“为此,臣也赞同宁将军的意见。北上,宜早不宜迟。建奴东撤,一路慌乱,定然有思虑不及之处。若是我们停下来,建奴可就有更多时间准备,让我们以后再难进剿了!”

    “好!朕决定了,给各部七日休整的时间。七日后,兵发赫图阿拉!”朱慈说罢,目光灼灼。

    “喏!”

    “喏!”

    “喏!”

    众人轰然应诺,唯有倪元璐看着,悄悄叹了一口气。

    不少人看向倪元璐,纷纷都露出了一些琢磨的表情。

    沈阳城内,伴随着明军的进驻,沿途的清剿,不仅军中补寄迅速抵达,民间也悄然间开始活泛起来。

    前文提及,这一回御驾亲征,不少非战斗人员也是一路跟来。除了京师大学堂、陆军学校、南北二京师范学校等学子士子教师以外,最多的赫然就是商人。

    眼下大明吏治澄清,军中采购也变成了一项巨大的商机。就算不能从军中获得订单,沿途跟随,跟着大军做些小生意亦是两便。

    犹如开中法一样,对于民间力量对后勤的补充,朱慈是深有体会的。

    故而,这些天来,得知沈阳极度缺粮以后,大军后勤还未动员起来,已然有跟随的商队迅速将消息汇报关内。

    眼下,朱慈入驻沈阳以后,众多商人亦是带着大车小车,犹如长龙一样进抵沈阳,进入了这座整个辽东最为核心的城市。

    曾有人口数十万的沈阳有了这些商人的加入以后,原本极度匮乏萧条的市面开始焕发活力。从关内来的商人们赚了金银,而苦于没有粮米商品的沈阳百姓一样也是迅速获得了海量的物资。

    萧条的集市有了人声。

    街巷之中开始有了笑语。

    原本关门大吉的酒楼一样重新得以开张。

    此刻,位于中街路与正阳街交汇口,靠近地载门一侧的地方,曾经沈阳第一酒楼再度开业。

    只不过,若是有熟客见了,定然认得出。这里头,曾经的老掌柜老东家纷纷换了人,而且,换的都是女子。

    这样的景象在盛京里再是寻常不过,男丁都被鞑子杀光了,就算余下的几个,也是纷纷每日守在明军军营里头,渴望从军报国,杀敌复仇。

    故而,抛头露面这样对于女子而言曾经不可想象的事情一夜间就纷纷挣脱束缚,变得再是寻常不过。

    “这位爷,您定的玄字号雅间,这边请。”一个清秀的女子浅笑着,月牙弯弯,带着一队人朝着二楼雅间上走去。

    一边引路,清秀的侍应生侧着头打量着,轻声道:“几位爷看着眼熟呢,可是咱们越秀楼的常客?若是如此,我可得去请东家来,给几位爷伺候着,万万不能少了周到。”

    “行了行了,你们恐怕是看谁都眼熟吧。这玄字号清不清净,我的朋友最不喜欢冷清的地方。”丫鬟身后,一个穿着长衫的男子背着手,粗着嗓子道。

    “清……爷您放心,玄字号便是在楼边上,左边依着大堂,右边靠着街边……”侍应生差点被呛着了,她本以为这些人想要的是个清静一些的地方,没想到,竟然是有人专门爱找那些吵闹的地方。

    一路引客入内,那长衫男子笑着喊人入座,一看左右闹腾的街巷与大堂,不由道:“真真是想不到呐,这盛京,一下子又这般热闹了。”

    “的确是实在难以想到……不过,刘兄呐,为何要来这喧嚣之处。左近都是人声,实在是……”回话的是一个身材瘦弱,斯斯文文的男子。

    此人面相斯文,对视上去,却让人感觉到一股子阴冷的气息。此刻笑着回应,却是让长衫男子感觉有几分身上犯冷。

    刘兄挥退店内侍女,看着眼前这斯文男子,道:“都道是,置之死地而后生。闹中亦是能取静。夏贤弟且听,你左右听去,可是难以分辨人声?放心吧,在这里谈事,反而不用担心什么。”

    酒肆里头,一边靠近大堂,一边又靠近热闹的街道。偏偏还隔着一些距离,这种嘈杂又隔绝的环境之下,的确让人侧耳细听,也难以听到旁边的声音。

    “反其道而行之么……刘兄好本事。”斯文男子顿了顿,道:“既然刘兄相信这里说话安全,那我也不多废话了。想必,刘兄应该知道我的身份。军中不日就会北上,我可没多少时间浪费了。一句话,你们给得起什么?”

    “好,我就喜欢与爽快人打交道。”被称唿为刘兄的男子轻笑一声,顿了顿,道:“太后知晓将军愿归大清以后,欣喜非常,已然允诺,一旦回归,封将军为平西王,奉藩川滇,赏银三百万两,金一百万两,王爷所部兵马,照旧由其统帅。朝廷粮饷拨付,亦是分文不少……最重要的,是绝不会有监军存在!”

    没错,这个被称唿为刘兄的男子赫然就是清人在盛京里留下来的细作,也就是汉军旗的刘文聪。

    二十五年的时光,在这个急剧变化的世界里看起来有些微不足道。但细致一些讲,却已经足够一代人成长起来。

    而这个刘文聪便是如此,这个看起来三十上下的男子便是少年时期就在满清的环境之中长大,身为汉人,究竟归属于已经园区二十余年的大明还是归属于家人长辈尽皆效忠的满清,答案虽然残酷,却不言而喻。

    这一回,借着汉人的身份,刘文聪在盛京城内如鱼得水。

    满清的屠杀不会落到汉军旗的身上,除去那些跟着大军主力离开的旗人,不少受命留在盛京的汉军旗之人反而获得更加滋润了起来。

    依靠着较为充沛的男丁,他们迅速在乱世之中占寻到了一份滋润的存活之道。

    对于刘文聪而言,他更是不用担心活下去。

    相比而言,他的目的就高级许多。

    那就是……

    第四师师长吴三桂!

    关宁军整军合并进大明陆军以后,留存下来的人还是不少的。虽然有军阀迹象,但眼下中枢强势,再又苗头的军阀也会被轻而易举压下去。

    比如吴三桂,一看到大明将士们的后勤补给水平便不由哀叹一声:关宁军是完了。

    完蛋的是关宁军军阀,失却的是吴三桂拥兵自重的依仗。换来的,是一支新的军队重生。

    第四师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建立起来。这支存在不少关宁军老卒的部队军事长官,师长赫然就是吴三桂,他的副手则是张德昌。

    对于张德昌,吴三桂了解很少。但他很快就见识到了张德昌的作用。

    张德昌作为吴三桂的副手,便是枢秘处军师。

    不同于原来吴三桂身边的那一套私人幕僚,枢秘处是双重领导,一面接受本地长官的领导,一面作为枢密院的下派机构接受枢密院的领导。

    实际上,这就是一个有编制,固定了职司与职权的监军。

    不管是谁,哪怕监军的存在又再多的好处,利国利民利于军队管理,身边有一个人监视着为制肘也不会舒服。

    这个消息在第四师抵达沈阳之后开始悄然间流传了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