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太子-第4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得已,陆仲玉只好朝着李天经求助。
李天经沉吟一声,道:“两位两位,圣上面前,就别先自己起争执了。依我看,还是得这位将士自己选择嘛。不过嘛,天文学院这里,最近正好举行月距补天的项目,我正打算去寻朱校长落实。争取多拿几个名额,从全校,也从全国遴选人员参加这一回的西行使团。”
“没错。”陆仲玉笑道:“这一回,圣上应允,我们将跟随水师舰队组建大船队出使西方诸国。这位将士,你若来天文学院,就有机会能参加这一回的出使呢!”
“出使各国?”吴万英惊喜连连。
游学天下,又能长进本事,一路历练,这几乎是这个时代大明许多书生都规划过的理想。开国初年,基层管辖严厉的时候,各地还有路引限制人口流动,没有路引几乎寸步难行。但有一种人里外,那就是秀才。秀才出行,只需要亮出功名便可。
只可惜,到了后来,大多数人只是空有这一番理想,最多也只能在州县省内游学,再远一点,显然就没有经费支持了。
但这一回,京师大学堂竟然有这么一个好机会,如何不让吴万英惊喜万分?
更何况,还能出使各国呢。
这又是另一处让人激动兴奋的点了。
不知道多少书生做过扬威域外的梦想。如张骞出西域那样的功业,就是吴万英初读史书时畅想过的伟业。
“没错。出使各国!”陆仲玉重重点头:“京师大学堂将作为随行学界的代表跟随出使。我们不仅将在一路上记录星图,进行科学研究。同时,也会作为大明天文学界的代表出使。这般盛会,怎么样,可否共襄盛举?”
“我……我……能得如此机会,岂能错过。请恩师容我一拜!”吴万英重重一礼。
众人大笑。
陈荩谟无奈的摇头,心中却是打定了主意,这一回数学系也不能缺席。
……
朱慈烺见此事完美落幕,也不由大笑着,感觉颇为开心。
办公楼里,说得兴起的几人自顾自的寻了一件屋子继续探讨。眼见事情有谱的齐远朝着朱慈烺行礼以后,也告退,将事情交给一名文职军官以后,自己便启辰要回天津港了。
李天经早就兴冲冲的去寻朱之瑜讨论这个大项目了。
朱慈烺又与汤若望、南怀仁谈论了一会儿,眼见天色将晚,也就不打算逗留。他在京师大学堂也没有多少事情了。倒是这一回临时弄了这么一出,他还要回去和内阁、枢密院两边进行沟通协调,将这回出使办的更妥当一些。
比如,这个年代朱慈烺就发现,各国还没有像后世那样有专业严谨的外交体系。
在大明这里,也只有朝贡体系,每年数不尽的真假使者前来以小博大,利用帝国外交蠢笨的政策套利。为了彰显帝国繁荣强盛,无所不有,每一回番邦进贡,都要回赠十倍价值。
如此一来,番邦自然是趋之若鹜。一开始国力强盛,又能靠着郑和下西洋赚一些的时候还能支撑。越是到后头,那自然就越是吃力。
这个时代或许有人认同这样的外交政策,认为是能够撑出脸面。但在朱慈烺看来,这纯粹就是败家子。
后世的中国至少依靠着对外援助,用第三世界国家的选票将中国抬进了联合国。这个时代竟然只要人家过来装模作样演一出万邦来朝的大典就要浪费如此多的财政,那也太亏了。
朱慈烺显然就不能容许这种陈腐的外交工作继续如此下去。
但是,想要开展更加专业近代化的外交工作,帝国眼下显然也没有专业人才,只能重新安排。
这样一想,那自然又是一堆的事情。
忙完了这里,朱慈烺也得收拾收拾离开了。
天文学院的办公楼是三楼,上下楼自然就得走楼梯。朱慈烺心中想着事情,却不防眼前一阵香风扑面而来,朱慈烺顿了顿,就见眼前一团粉色人影朝着自己身上冲来。
后边宁威先是一惊,最后这才稍稍放松了一些。
只见眼前一名女子绕着楼梯大步奔上,拐角处未仔细察觉,差点撞上朱慈烺,还好朱慈烺躲避得快,闪躲一边。只可惜那女子也跟着一吓,倒是栽倒在地。
朱慈烺想要过去扶,反应过来的侍卫早就冲到了朱慈烺身前,将两人隔离开。此后,自然就有一名随行的女侍卫将女子扶起。
这会儿,后方又是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起,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巧儿,慢些走。既然是在天文学院里,那不正好?既是你喜欢的,又是你家弟弟喜爱的。两厢方便,不需着急呀。”
女侍卫扶起了吴巧儿。
吴巧儿这才发现楼道上站着不少人,尤其是自己差点还撞了一个满怀。
大明这年头的风气还是有些保守的。
这般投怀送抱,纵然是无意,也是有些不明不白。吴巧儿这样想着,也不顾身上摔倒了的伤,气喘吁吁的朝着朱慈烺一礼:“是学生冒昧了。还请这位同学恕罪。”
“同学……”宁威嘴角一抽。
但朱慈烺却是听着熟悉的声音,有些呆了。(未完待续。)
第九十九章:三年复辽
朱慈烺年纪不大,看起来就像个学生。吴巧儿跌跌撞撞的跑上楼摔倒在地,还差点弄了个投怀送抱,自然也是有些羞愧得抬不起头,没有认出对面的人是谁。
正常来讲,天文学院办公楼里的人,难道不就是学校里的同学么?
宁威想要说些什么缓解尴尬,却忽然间发现朱慈烺的表情有些微微的奇怪。
朱慈烺怔怔的有些发呆。
吴巧儿还以为是自己的原因,急忙整理了一下装束。但很快她也发现,自己没有走光呀。而且,对方似乎并不是看自己呢。
果不其然,楼道里,李香君的身影出现了。
朱慈烺与李香君对视着,一阵寂静。
良久的沉默间,吴万英出现了。
吴万英告别了新拜的恩师,正打算去办理手续呢,忽然间发现自己的一应身份证明都交给姐姐了。想到这里,这才发觉姐姐似乎是让自己好好在酒店里呆着的。好在,他也和酒店的侍应生留了言,应该不至于让姐姐找丢了自己。
这样想着,吴万英还是有些担心姐姐找不到自己着急,便辞别了陆仲玉等人,也下楼梯打算走了。
却不料,在楼梯口就见到了吴巧儿。
姐弟俩的重逢让吴巧儿好一阵埋怨:“你跑去了哪儿,我都找你找的要急疯了。”
“嘿,这不是碰上了陆老师等人讲学了么,我这打算偷师……就一路跑过来了。姐,你先别急着怨我。我与你说,这有个大喜事呢!”说着,吴万英就打算把拜师的事情说出来。
吴巧儿却不爽的直接打断:“大喜事?我好不容易亲自去寻了朱校长,将你作为功臣入学京师大学堂的事情讲定,你这反而跑了,真打算气死姐姐不成?”
“入学?已经搞定了呀……我得了恩师应允,又有有功将士的身份,已然有了就读天文学院的机会呀!”
姐弟俩对视一眼,这才发现两人竟是殊途同归。
吴巧儿好一阵疾风暴雨的埋怨过后,这才放下担心,欢天喜地起来。
也就到了这会儿,吴巧儿这才回想起刚刚自己差点撞到了人呢:“诶,方才那位同学呢?”
两人好一阵探寻,哪里还能见到朱慈烺与李香君?
朱慈烺自然是趁着刚刚姐弟俩的相会打破沉默以后,解开了僵局,一同下了楼。
京师大学堂虽然是新修筑的校园,但这里大幅度保留了众多的草地树木。加上山水园林这等传统项目是中华强项,京师大学堂自然就有不少风景秀丽的假山曲水,小湖亭台。
朱慈烺第一次来的时候,甚至还颇为有趣味的将学堂内的一处湖泊命名为未央湖。两人走在未央湖湖边,一边走,一边说着闲话。
一大群侍卫前后跟随,倒是不着痕迹之间弄了个清场的效果。
“许久不见呀。”朱慈烺顿了顿,道:“后来听闻你来了京师大学堂教书,过得如何呢。”
“还好罢。在南京,也是在师范学校教书。只是一别千里,未曾想会在这里相逢。”李香君轻声的说着,无数回忆闪现。
朱慈烺也是想到了当年在南京的时候。那是朱慈烺初掌政权,监国江南时的景象。更想起了那时在玄武湖的任性,笑道:“两年过去,山水变迁,你也还是一般无二的美。只不过,我呢,再也没有年少时那种任性了。”
李香君皱着眉头,轻哼一声:“算起来,你也不过才十七八岁的模样吧。就这般年纪还装老成?”
“哈哈,寻常人家,这个年纪都该有孩子了。”朱慈烺道:“我虽然竭力挤出了些时间,可每日还是得忙这忙那,终年多少闲暇,也就出宫的时间,才能放松放松。”
“我方才在朱校长的办公室里听说,天文学院要出一个月距补天的项目。我一听,便想到约莫便是你又来了。”李香君道。
朱慈烺闻言,很是激动:“是呀,这可是一桩盛事。往后,大明儿郎开拓海外,这就是一个起点……”
李香君静静的听着,忽然间道:“圣上……打算亲征?”
“亲征?”朱慈烺微微一愣,随后笑了笑,没有在说话。
此刻,已然到了下课的时间。路上的学子越来越多了,宁威走了过来,在朱慈烺的耳边低声说了几句。
朱慈烺又想了想自己接下来的安排,叹了一声气:“失陪了。”
说完,朱慈烺便消失在了侍卫的重重护卫之中。
后方,吴万英与吴巧儿对视一眼,看着两人刚刚并肩交谈,李香君又久久凝望,猜出了什么。
……
天津港。
比起往日的天津卫,现在的天津城可是热闹了许多。
不仅是因为国内战乱平复,漕运重新畅通,天津作为漕运枢纽重新迎来四方客商而行商。最紧要的,还是这天津入海口的天津港。
作为河海交汇的港口,这种地方向容易兴旺发达。
尤其是在之前天津因为正确的站到了改革的一方,这里又重新多了政策红利。比如说……外国客商可以将海船直接开到天津港里作为交易。
当然,相应的,天津海关也有了大批的关税可以收取。
此刻,繁忙热闹的码头上,人来人往,拥挤不堪。对比稀少的码头,想要在天津卫上停靠往往就得等上许久了。
但这样繁忙的码头上,却有一处地方,秩序井然,甚至留下了一大段的空地留给几人送别。
送别的,是刚刚得了休假的吴三桂。
被送别的,却是曾经在辽东历史上留下偌大威名的祖大寿。
“舅父,有些话恐怕旁人说了不知道多少次。可今日看到,还是忍不住再多说一句。海上凶险,海外又是戾瘴之地,舅父身为……好歹身为这远征公司的掌柜,又何必亲自跑。”吴三桂看着祖大寿脸上岁月的痕迹,叹息一声。
祖大寿已经不年轻了。数十年的军旅生涯带给了他的是伤病与苍老。
曾经在锦州带兵的时候,至少是作为统帅,不需要冲锋陷阵。眼下九死一生之中回到大明,实在是没必要在冲到第一线里。
而且,在吴三桂看来,这个股本上百万两的远征公司也就是个类似皇商性质的东西。这种东西,还不就是给皇帝陛下用来敛财的?
既然如此,当个掌柜不说贪污,好歹可以依靠丰厚的俸禄养老罢。
甚至,吴三桂心中就是觉得这是个养老的职位。
但祖大寿却显然不这么看,不仅掏光了养老的本钱投入了这远征公司里,买了一成的干股,更是拉着祖家不少人都上了这艘船。
他们上船却不是奔着各种清闲职司却的,而是纷纷买船雇人,置办货物,打算南下。
这样的举动,不仅吴三桂不理解,就是祖家之中许多人也是不理解。在他们看来,虽然因为曾经投降清军的污点,关宁军被拆散后他们都十分低调不冒泡,纷纷退出军军旅。但就是要养老,那也委实没必要跑到凶险的海外去,在关内买田置地才是正经。
“掌柜掌柜,我也有远征公司的股本不是?虽然耗尽了咱们家财才购得一成股本,可如此,我也觉得已经足够了。这是圣上看好的事业,我能错过?况且,大丈夫不得一日无权。权力,不是拿来作威作福的,那是来做自己一生事业的。从前,我祖大寿的事业在军旅。眼下,军中的事情已经结束了。这海外开疆扩土,就是我祖大寿的事业。这等开创事业的事情,是做在床榻之上睡觉可以得来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