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

第28部分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第28部分

小说: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甚好,恢复国子监实用之才入官,亦是秦侠心愿。秦侠来出这个头,也让胥吏有个念想。两全其美之事,何乐不为?”朱慈烺笑着道:“不过,这一次秦侠到傅翁这里又是要来要一大才了。”

    “哦?”傅淑训问问一挑眉,很快看到了一旁的傅如圭站了起来。

    只见傅如圭到:“孩儿想追随秦侠小兄弟去临清!孩儿自从中举之后便屡试不第,进士功名于孩儿心中,也委实无趣得紧。比起这科举功名,孩儿更想跟随秦侠小兄弟一起取战功,搏青史留名!请父亲大人应允!”

    傅淑训顿时一阵无奈地摇头,良久才缓缓出声轻笑道:“罢了罢了。如今世道,文臣武将之序早就乱了。跟着秦侠,或许能博出一番天地。去吧,痴儿。”

    对于傅如圭,朱慈烺可谓是熟悉而又惊喜。

    能够在一个部堂高官之家中走出一副弃文从武的路子,那真可谓是极其少见了。不同于地方督抚那种统帅型的从军路子。傅如圭这可是打算全心全意投入武将之路,而不是如其他督抚一样,实际上还是文官的资序。

    有傅淑训这样一个官宦之家的教育底子在这里,才能让傅如圭哪怕不爱八股,亦能考上举子。

    这说明傅如圭的文化底蕴是上佳的。对于深切明白人才难得的朱慈烺而言,这等若是后世一个市级高考状元的智力了。更何况,一名将领,文化水平如何,可以说决定了其成长未来的上限。

    无疑,傅如圭是一名历史上并未显名,但确系有真才实干的人才。这样一个人才,对于眼下班底薄弱,即将建军的朱慈烺而言可谓是雪中送炭,备感惊喜。自然是一出宫就亲自上门,以此表示诚意。

    而傅如圭呢,更是这条命都是朱慈烺拿命救下来的。

    不提从军入伍建功立业的理念,就是这报恩之情,也足以让傅如圭答应朱慈烺的邀请。

第五章:武学奇人

    【感谢读者0此情不关风月0打赏~求推荐票哦,有票微言才有力气加更嘛】

    顺利将傅如圭从傅家府邸里拽入自己的阵营,朱慈烺很快就拉着傅如圭纵马疾驰,奔行到了城西大兴隆寺的武学。

    大明武学可不是教授武术的地方,而是培养军事人才的地方。最早始于宋代,在明一朝,于正统六年开办。当时的武学是京卫武学,选都督以下子弟中才器颇优、家道相称以及幼官入学。但开办以后,由于学生大多来自富贵之家,有些还袭有爵位,自然不肯努力学习,多数人连课也不来上。到景泰三年到学的只有十余人。于是,武学停办。直到嘉靖十五年又改到了西城大兴隆寺继续办学,几乎就在皇城眼皮子底下。

    很快,两人下马步行,在皇城西边,后世中南海那一带见到了兴隆寺。

    朱慈烺饶有趣味地快步走去,果然在侧门找到了一块牌匾陈旧,门房无踪的武学入口。

    一边的傅如圭见此,倒是讶然道:“这大门洞开,想来武学近日还是有人在此修习的。”

    “莫不成之前的京师子弟真无一人心向军略之学?”朱慈烺随口说着,拾阶而入,进了武学门口。

    傅如圭轻叹一声:“京师勋贵早就没几人能上马开弓了。寻常子弟,又有多少人连识字都不得,如何奢谈武学?更何况……武举衰败,前途无踪,谁会醉心此道?”

    朱慈烺默然,缓缓提步进去,打量着这大明最高军事学府。

    武学内建筑寻常,挂着明伦堂、居仁斋、由义斋等牌子的厅堂安安静静地,空荡地不似一处学堂。

    虽然早就有料到,但真正见了,朱慈烺还是心中叹息:“我还指望给你挑几个苗子呢。老兵是有了,提拔一批基层军官出来还可以。但文化所限,不识文字,难解军律,愚钝所致再提拔上中层军官就难了。没想到,武学之中竟是真的空无一人。”

    “如此说来,我倒是想起一人。”傅如圭与朱慈烺一边朝着武学里间前进,一边说着道:“秦侠小兄弟应该听闻过武状元王来聘吧。”

    朱慈烺看到前方的居仁斋,缓步走去,点头道:“崇祯四年,天子点其为武状元,赐官登州副总兵。只可惜后来战死在登州孔有德之乱上。”

    “当时陛下开武举,考取武艺时,参考数百人,能运大刀者只有两人。王来聘便是其一。”傅如圭侃侃而谈,朱慈烺目光微亮。

    “另一人是何人?”朱慈烺大感兴趣。

    傅如圭道:“乃徐彦琦。武举初试,徐彦琦榜上无名,为此陛下还大发雷霆,又举复试,取王来聘为武状元,徐彦琦得武进士。只不过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若是得了第二,那便泯然众然了。王来聘能得副总兵之职,徐彦琦却只能回乡为守备亦不得。”

    朱慈烺闻言,顿时凝视着傅如圭,道:“如此英才,竟如此空掷,国之不幸!如圭兄,我这就书信一封,还请务必请动大才!”

    “徐彦琦一身武艺,时刻想要卖于帝王家,成人臣功业。这是他求之不来的际遇。这等两全之美,愚兄定办妥帖了。只是徐彦琦远在江南,书信往来,舟车劳顿,恐怕要再过两三月方才能入京了。”傅如圭笑着,心中却不由地想起了朱慈烺的家丁之事。

    只不过看朱慈烺这口气,前前后后都是一副朝廷官宦的口吻。可秦侠只不过区区一介正六品的户部分司主事,如何有这权力?莫不成秦侠要转入武途?那又是那一部将官的序列呢?是京营,还是边军?亦或者……是老爹说的,秦侠背后的那个人?

    朱慈烺看着傅如圭应下,也就开心地点头,推开居仁斋的大门,打算进里边坐下细论。

    只是当朱慈烺刚刚推门进去,就见傅如圭猛地警惕了起来:“前方何人?鬼鬼祟祟,还不出来?”

    原来,被两人以为武学里面空无一人的武学竟然有人在!

    而且是背对着两人,一言不发,一动不动,只是手中笔墨不停,不住地书写着什么。

    “如圭兄稍安勿躁,那位兄台应无歹意。毕竟是我们贸然闯入。”朱慈烺拦住了傅如圭。

    两人进来,前面那人却是一言不发,不声不响,让两人好生纳闷又感觉有些打扰清净。

    于是,朱慈烺缓步走过去。

    傅如圭脚步快些,刚要一礼喊话,却见朱慈烺又拦住了。只见朱慈烺指了指一边一张不大的白纸道:“耳聋心静,若语请书。”

    旁边,一张白纸平铺,一杆短锋尖毫静候。

    “恐有蹊跷隐疾。”傅如圭轻声念了句。

    朱慈烺颔首,示意噤声,走过去,提笔静书一句:“兄台何人?”

    写完,朱慈烺走开,远远看着这男子继续提笔疾书,迅速作画。

    “这是……”此刻,傅如圭盯着男子书写的东西,惊讶地喃喃着道:“这是掣电铳!”

    “这是何物?后膛枪?”朱慈烺满脑子疑问。

    见此,傅如圭便仔仔细细给朱慈烺讲解了起来。

    掣电铳铳长约6尺,重5斤,采用后装子铳的形式,子铳6个。是可以将后膛迅速替换,从而达到迅速发射目的的火铳。

    “只不过并非燧发……”朱慈烺心中叹息了一声。子铳走的还是鲁密铳的形式,也就是火绳枪。

    不过这样的子铳和后膛枪……看起来还是很高级的样子啊。

    朱慈烺看着这个男子的表情一下子不一样了起来。

    朱慈烺与傅如圭站着低声讨论了良久,前面那人似乎也是卡在了某个地方,良久不动,终于颓然地放下笔,看到了一旁留下的纸条。

    随后又转身看到了朱慈烺与傅如圭。

    朱慈烺与傅如圭也终于得以见到这男子的真面貌。

    男子一副寻常书生的容貌气质,满腹书卷气,只是面色颇多了一些沧桑与忧愁,似乎心中阴云笼罩。

    两方见礼,这男子提笔书写了一句:“在下顺天府童生,李峻。”

    “秦侠。”

    “傅如圭!”

    朱慈烺与傅如圭两人也是分别写上自己的名字,算作见礼。

    这样别具一格的交流方式让朱慈烺与傅如圭感觉新奇,三人一番见礼,倒是不觉得有碍,很快就切到了火铳的话题上。

第六章:火铳见真章

    打这儿起,朱慈烺与傅如圭这才哭笑不得地发现。原来这李峻也并非是武学学子,而是顺天府府学的秀才。只不过李峻自幼隐疾,读书交友都是艰难,考上秀才后更是有些自闭。

    十年前,李峻之父李子静在辽东大凌河为官时亡于建奴之手,让李峻悲愤不已,心中时刻想着报此杀父之仇。到最后,竟是让李峻对军器武备之事格外有兴趣。时时刻刻想着造出犀利武备,让官军狠狠剿灭建奴。

    这几年,李峻又是发现了京卫武学这一好地方,常来此处阅览。尤其珍爱赵士祯的著作,更是将这位军器开发的大能当做了偶像。神器谱》、《续神器谱》、《神器谱或问》、《备边屯田车铳议》等著作通读数遍,犹自爱不释手。最近更是自己自行重复画出火器图式24种。可谓是对“火箭溜”、“制电铳”、“鹰扬炮”、鲁密铳等火器了然于心。

    见发现这么一个奇人,朱慈烺与傅如圭都大感此行不虚,自然迅速开始探讨起了火器军略之事。

    傅如圭只是问了下身世,感慨了一下奇人之厉害。问了几个火铳的问题,让李峻轻易回答后,傅如圭便只是静听了。他感觉到了朱慈烺有所目的。

    果然,李峻说完了自己的事情,也就开口让朱慈烺点评这些火器。朱慈烺也不客气,直接就问起了刚刚画的掣电铳之事。

    劈头盖脸直指掣电铳的缺点。

    “烟火不封,弹丸不远。如何破解?”

    “子铳虽是便利,拆卸可用。但制造艰难,尤其需大工尽心。然大兵数千,每人一具,何年何月可完成?又需耗用工本多少?”

    前面两个问题朱慈烺刚刚落笔,李峻就迅速跟着回复。

    “烟火不封,无非子铳与掣电铳不够精巧,用具过于粗糙。并非不可解之处。”

    “工本之事,在乎于子铳。若子铳设计重构,使其精巧增益而简略有望,我也有解决的办法。只需有精工大匠再造机簧罢了。”

    朱慈烺微微颔首。看着镇静却更加蹙眉的李峻,又是一笔落下,这一次,却让李峻原本迅速的手一下子僵了下来。

    “子铳之利,在其枪弹分离。为何要将火绳激发之处一并用于子铳之上?”

    只见李峻看完以后,呆立着,一道神念劈进心中,仿佛什么东西豁然开朗一样。

    朱慈烺点出了思路,李峻若是还不明白那就白读了那么多书,更是白研究了花这么多年了。掣电铳犀利的地方就在于子铳,实现了带弹仓的后膛枪。可子铳的发射激发部位依旧用的是鲁密铳火绳枪的那一套,这样一来子铳的制作难度一下子就加大了。更是让掣电铳的成本也高于普通的鲁密铳的五倍。

    可若是枪弹分离,让子铳只充当弹仓的功能,让发射激发的功能依旧在火铳上完成,那岂不是就既保留了掣电铳的优点,又解决了掣电铳成本高昂,密封性不强等诸多关键的缺点?

    “先生大才……或解我数年不解之处……”李峻提笔于此,顿时大拜而下。一种前所未有思路畅通的舒畅感觉让他申请激动,难以自已。

    朱慈烺连忙过去搀扶。

    这自然是朱慈烺现代人的眼界与积累,这才推开了李峻心中久久不能攻破的一扇关卡。

    李峻这时也顿时换了个态度,用近乎讨教的姿态和朱慈烺继续谈论了起来。

    与此同时,朱慈烺却是不再继续掣电铳的话题,让李峻心痒难耐,却不敢反驳。

    朱慈烺接着说的却是鲁密铳。

    鲁密铳是万历二十六年,大明兵器专家赵士桢向鲁密国使者朵思麻请教后经改进后出来的。

    一件鲁密铳,以制造办法不同,六斤到八斤之间。长有六七尺,有龙头轨、机都在枪把上。枪把还有有钢刀,如果敌人逼近,还可以当斩马刀来用。

    《武备志》中说:“鸟铳:唯鲁密铳最远最毒。”

    也就是说,这是现在火绳枪里面射程最远,枪口动能最大的火绳枪。

    对于看起来很高级很缺陷的掣电铳朱慈烺是没打算了,但对于鲁密铳,朱慈烺却食指大动,知晓这玩意在历史上可是赵士祯少见批量列装过明军的热武器啊。

    提起鲁密铳,李峻的态度就不太热衷了。

    或许是这个已经被她吃透,而且也感觉不甚太尖端的缘故,所以李峻并不深觉得有何厉害的,只是简要说起了制造方法:“铳筒冷锻者甚妙,若得巧手铁匠将筒打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