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最强军火之王 >

第312部分

最强军火之王-第312部分

小说: 最强军火之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外,日本还在帮助印度改进t…90s的观瞄系统。

    可见,日本与印度在军事领域的合作没有那么显眼,不过都很实在。

    要知道,首先完成了现代化改进,使用了日本生产的先进观瞄系统的100多辆t…90s就被印军当成王牌,部署在东部地区,用来对抗华夏的装甲部队,被印度陆军当成是该方向上的绝对主力。

    当然,日本能够提供的,其实也主要是地面武器。

    为啥?

    日本的战斗机都是从美国进口的,准确说是引进了生产线,在国内自行生产。

    显然,日本不可能因为印度的需要,就不顾美国的感受,把自行生产的f…35a出售给印度。

    其实,日本也没有这样的资格。

    按照三菱重工与洛马公司签署的合同,在日本生产的f…35a只能是日本自用,如果对外出售,将支付巨额赔偿。

    当时,印度看中的,其实也是日本的坦克。

    早在几年前,也就是在与华夏的边境对峙之后,印度就派了一个考察团去日本,考察日本的坦克。

    日本的坦克?

    没错,就是日本的坦克。

    为啥?

    通过实际使用,以及参加由俄罗斯举行的坦克大赛,印度早就发现,t…90s远没有俄罗斯吹嘘的那么好。

    改进?

    能改成什么样?

    在满世界找了一圈,印度陆军最后发现,反到是日本的坦克比较合适。

    为啥?

    轻。

    日本的交通条件比印度好得多,只是日本的很多桥梁跟印度一样,极限承重能力在50吨以内。

    为此,日本的90式主战坦克设计得非常轻,战斗全重控制在了50吨以内。

    可以说,90式是西方坦克中最轻的一种。

    性能嘛,自然没得说,肯定比俄罗斯的t…90s好多了。

    当然,问题也很突出。

    贵!

    印度人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从日本购买90式的生产专利,然后国产,以此来降低生产价格。

    显然,这个想法太天真了。

    虽然90式是日本的坦克,但是很多设备来自其他国家,比如坦克炮就是由德国提供授权在日本生产的。

    也就是说,印度还得跟这些国家进行谈判。

    结果嘛,也就显而易见了。

    即便能够谈成,实现了国产,也不会太便宜。

    当然,印度也没有打算采购90式。

    为啥?

    这种坦克已经出现了20多年,而且期间从来没有改进过,就算当时很先进,现在也算不上先进。

    当时,印度看中的其实是10式坦克。

    这是日本研制的第一种轻型坦克,而印度当时最需要的就是轻型坦克。

    很简单,在与华夏对峙的时候,华夏陆军的轻型坦克给了印军很大的压力,甚至直接影响到了印度当局的战略决策。

    此外,在主要的战略方向上,印军需要的其实就是轻型坦克,而不是主战坦克。

    为什么?

    不管是在克什米尔地区,还是在东北地区,印军其实都是在山地作战,而轻型坦克显然更适合山地战。

    当然,印度当局也理所当然的认为,轻型坦克会更便宜一些。

    会吗?

    如果论斤卖,那肯定更便宜。

    问题是,坦克不是论斤卖。

    日本与华夏都在研制轻型坦克,目的也很明确,就是为部队提供一种能够在复杂地形下使用的装甲平台,而且拥有比步兵战车更强的火力与防护性能,能够执行一些只有坦克才能执行的作战任务。

    归根结底,轻型坦克依然是坦克。

    更重要的是,轻型坦克的对手是坦克,而不是步兵战车。

    也就是说,轻型坦克必须考虑与敌人的主战坦克交战,不但需要有足够强大的火力,还需要用其他方式来弥补在防护上的不足,而有效的办法其实就两个,一是增强机动性能,二是提高火力。

    增强机动性能,就得采用更好的发动机与更好的悬挂系统。

    对于后者,因为受到吨位限制,轻型坦克很少采用120毫米与125毫米坦克炮,主要还是使用105毫米坦克炮。

    如此一来,就需要在火控系统上做文章。

    简单的说,就是通过提高命中率来提高火力打击的效率。

    此外,还要开发新式弹种,特别是穿甲弹,让105毫米坦克炮依然具有足够打穿主战坦克的威力。

    这些方面的需求,所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轻型坦克根本不便宜。

    事实上,如果论斤卖,轻型坦克比主战坦克还要贵。

    关键就是,采用了太多昂贵的先进设备,特别是电子设备,因此轻型坦克的造价很难大幅度降低。

    拿日本的10式来说,不到40吨的战斗重量,其报价比90式还要高。

    此外,华夏的轻型坦克也差不多。

    其实,也正是如此,没有几个国家开发轻型坦克,至少美国、德国与俄罗斯这几个坦克大国都不重视轻型坦克。

    结果就是,印度人想买一种便宜的轻型坦克的念头直接落空。

    当时,在经过了几年的谈判之后,印度放弃了采购10式坦克的念头,不过仍然没有放弃从日本购买坦克的想法。

    等到伊拉克内战结束,印度再次开始跟日本谈判。

    当然,为了表现诚意,日本也送了几辆90式与10式去印度进行测试,让印度陆军了解这两种坦克。

    只可惜,直到战争爆发,印度都没有能够与日本达成协议。

    那么,在印度提出请求之后,日本会不会为印度提供坦克?

第610章 两难

    虽然在拉合尔遭受了惨败,但是印度没有放弃。

    以当时印度当局采取的行动来看,似乎在获得了美国与日本的帮助之后,印军不但能够反败为胜,还有望取得最后的胜利。

    现实吗?

    显然,巴军不会给印军太多的机会。

    开战的第13天凌晨,巴军在查谟与斯利那加同时发动进攻。

    夜间,巴军把主攻方向放在了斯利那加,在查谟的进攻以牵制为主,而且主要是牵制印度空军。

    经过半夜的激战,巴军占领了斯利那加。

    准确的说,其实是斯利那加的印军主动投降。

    投降?

    没错,守卫斯利那加的5万多名印军官兵主动向巴军缴械投降!

    这是自开战以来,印军第一次以军级规模向巴军投降。

    其实,也不能怪当地的印军。

    为啥?

    当时,退守斯利那加的全是步兵,准确说是印军的山地部队。

    虽然山地部队也有重装备,比如牵引榴弹炮,但是在仓促撤退的时候,印军几乎丢弃了所有重装备。

    没有丢弃的,也在随后几天的战斗中被巴军的战斗机炸毁。

    也就是说,守卫斯利那加的印军拥有的只是轻武器。

    更要命的是,斯利那加的居民以***为主。

    在过去的几天里,印军不但要提防外面的巴军,还要对付城内的居民,让几万印军根本不得安生。

    此外,城内的粮食储备根本不够用。

    在巴军发动进攻,并且在当晚就攻入城区的情况下,印军的指挥官做出了一个极为英明的决定。

    既然守不住,还不如向巴军投降。

    当然,印军指挥官也提出了一些要求。

    比如,巴军得保证在战后让投降的印军官兵自行做出是否遣返的选择;又比如,为印军提供必要的安全保证。

    印军投降官兵不愿意在战后被遣返?

    没错。

    至少,当时大部分印军官兵以此为主要条件。

    为啥?

    印军总参谋部给他们下达的是死守斯利那加的命令,而几万名官兵选择投降,那么在战后遣返回印度,必然遭到迫害。

    这样的事情,不是没有发生过。

    半个多世纪前,在那场边境冲突过后,被遣返的印军俘虏就受到了歧视,其中很多还遭到迫害。

    关键就是,斯利那加的印军总指挥的祖父就是那场冲突中被俘的一名印军军官。

    既然印军主动投降,巴军肯定是非常欢迎。

    其实,斯利那加的印军缴械投降,也给巴军减轻了很大的负担。

    为啥?

    至少,用在该方向上的巴军能够解放出来,提前开始扫荡印刻克什米尔地区的行动,加快取胜的步伐。

    当然,麻烦也不是没有。

    在占领斯利那加之后,巴军首先要考虑的还不是怎么安置几万印军战俘,而是如何喂养几十万平民。

    要知道,印军投降的一个关键原因,就是储备的食物用光了。

    为此,巴军不得不调动c…130运输机进行空运。

    当然,也不得不在斯利那加多花几天时间来稳定局势,包括运走印军战俘,不可能像设想的那样立即把部队派出去。

    到了白天,巴军把重点转向了查谟。

    在占领了斯利那加之后,对巴军来说,查谟就是最后的目的了。

    只要打下查谟,巴基斯坦就能迅速扫荡整个印控克什米尔,从而达成基本战略目的,也就可以坐下来跟印度谈判。

    当然,前提是印度愿意谈判。

    只是,查谟不是斯利那加。

    关键就是,这里不存在粮食不足的问题,而且印军对平民的控制力度更强,守军的兵力也更多。

    此外,印军还有足够多的重型装备,特别是大口径火炮。

    其实,整个白天,巴军都在查谟外面转圈,并没有攻入城区。

    为啥?

    按照巴军制订的计划,至少要用3天,甚至5天才能打下斯利那加,而在占领了斯利那加之后才是强攻查谟。

    也就是说,巴军是按照3天的时间来为攻打查谟做准备。

    当时,围攻查谟的巴军,有很多都还没有完成战前准备。

    显然,就算斯利那加的印军投降了,巴军也不会在准备不到位的情况下发起攻打查谟的行动。

    按照巴军的意图,如果能够像斯利那加一样,让查谟的守军投降,那就再好不过。

    当然,巴军指挥官没有抱多大的幻想。

    毕竟,查谟不是斯利那加,而且查谟离印度本土更近,因此守卫查谟的印军很有可能死战到底。

    其实,斯利那加的守军不战而降,对印度当局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冲击。

    打到这个时候,印度高层才猛然明白过来,巴基斯坦的战略目的是扫荡克什米尔,而不是攻入印度本土。

    显然,在拉合尔这边,巴军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牵制住印军的主力部队。

    事实上,巴军也确实牵制住了印军的主力部队。

    对印军来说,现在是骑虎难下。

    为啥?

    放弃在拉合尔被围的18万将士?

    显然,不管是谁指挥印军作战,都不可能做出如此大胆的决定。

    在战场上抛弃18万将士,绝对不会得到原谅。

    营救这18万将士?

    显然,那就需要投入足够多的兵力,也就没有办法增援查谟,更别说赶在巴军巩固战线之前夺回斯利那加。

    哪怕以当时的情况,印军根本不可能夺回斯利那加。

    再过得了几天,恐怕连查谟都会沦陷。

    只要查谟完蛋,印度就会丢掉整个克什米尔。

    继续打,还是坐下来谈?

    前者,只会继续损兵折将,遭受更大的损失。

    后者,必然会导致印度当局垮台,甚至在印度国内引发动乱。

    那么,驰援查谟是必须的。

    放弃拉合尔的18万将士?

    可见,不管怎么选,对印度来说都不是理想的,甚至是可行的选择。

    要命的是,印度当局必须在几天之内做出选择,并且采取行动。

    到底该怎么选,到底该怎么打?

    别说印军将士,连印度领导人都拿不定主意。

    当天,印度总理至少召开了3次紧急会议,商讨的正是如何救援18万将士,以及如何守住查谟的问题。

    可惜,召开再多的会议都解决不了现实的问题。

第611章 内乱

    打到这个时候,印度已经是穷途末路。

    要知道,开战到现在,总共也才13天,战局就发生了神奇的反转,原本占尽优势的印度变得极为被动。

    还需要打下去吗?

    其实,直到这个时候,印度仍然有叫停的机会。

    虽然丢掉了斯利那加,但是查谟依然在印军控制之中,而且有18万印军盘踞在拉合尔附近。

    只要印度愿意进行停火谈判,巴基斯坦就没有理由拒绝。

    为啥?

    巴基斯坦已经达到了最主要的战略目的,而且付出的代价同样极为巨大,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